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了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4、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内容
15、“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一句中加点的“似乎”可否去掉,为什么?
16、“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一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正人君子”的引号的作用是
17、“我”用哪些具体行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参考答案】:
14、“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15、“似乎”表明并非真的,只是作者的想象。作者因怀念藤野先生才有此感觉。(意对即可)
16、反语 讽刺和否定
17、装订收藏先生讲义;悬挂先生照片;多写文章(答出两点给全分)
一、选择题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D)
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C、能勾摄恶人魂魄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C)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C )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C)
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
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B)
A、一对蚂蚁B、一对蟋蟀C、一包苦菜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A)
A、有B、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D)
A、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的是(A)
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
A《五猖会》B《琐记》C《父亲的病》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
A、日本B、美国C、苏联D、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C)
A、东京B、北平C、横滨D、绍兴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B)
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
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D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二、简答题
1、《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琐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2、《朝花夕拾》中提到《二十四孝图》中哪几个故事?
答:子路负米、黄香扇枕(可以勉力仿效的)、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哭竹生笋(就可疑)、卧冰求鲤(有性命之虞)、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七篇。
(《后记》中还包括李娥投炉、曹娥投江觅父尸、尝粪心忧)
3、《狗猫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
答:德国童话猫狗成仇、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日本“猫婆”的故事、中国古代“猫鬼”的故事(出自《北史杜孤信传》)、猫教老虎本领的故事。
4、《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答、《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5、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
答:有一回作者听到一间空屋里有“老鼠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看见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隐鼠竟醒过来了,渐渐的复了原,但不逃走。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玩伴。
6、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
7、作者仇猫的原因是什么?
答: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总是尽情折磨猎物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以为它吃了自己饲养的可爱的隐鼠;伤害了兔的儿女们。
8、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中,“长毛”指的是?
答:洪秀全军和后来一切土匪强盗。
10、对长妈妈的“特别的敬意”是因何而生?又是何时消失?
答:因为她经常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某种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所以就有了“特别的敬意”。在知道是长妈妈谋害了自己的隐鼠之后,这种敬意就完全消失了。
11、《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指的是什么故事?
答:刑天舞干戚。
12、《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三脚的鸟”指的是什么?
答:三足金乌,即太阳。
13、长妈妈所说的“三哼经”指的是什么?
答:《山海经》。
14、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同情与怀念?
答:“仁厚黑暗的地母呵,原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5、长妈妈教给我的“元旦的古怪仪式”是什么?
答: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要说:“阿妈,恭喜恭喜!”说过之后,还要吃一点福橘(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16、《无常》中写无常的用意是什么?
答:是说明人间没有公正,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打着“公平”“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之流辛辣的嘲讽。
17、三味书屋里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
答: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18、三味书屋的游戏有哪些?
答:爬上花坛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用“荆川纸”描绣像。
19、“名医”陈莲河所用的药方文中提到了哪些药引?
答: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
20、书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什么?
答: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鼓励小孩子打旋;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21、作者在东京与范爱农发生的最大冲突是什么?
答: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因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被杀后,范爱农因为对鲁迅有偏见,故意反对鲁迅提议的“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在众人的压力下屈服后,又故意针对鲁迅要求主张发电的人拟电稿。鲁迅主张“这一篇悲壮的文章必须深知烈士生平的人来作”,要求范爱农写,两人因此而发生冲突。
22、在《朝花夕拾》这几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23、鲁迅本人说《范爱农》一篇写法较差,是不是较差?差在哪里?
鲁迅先生自己认为《范爱农》一篇写法比较差,这是有道理的。这一篇虚构过多,结构有点松散,因此他本人不大满意。
24、“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出自《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藤野先生》好词好句摘抄1
《藤野先生》的好词:
1 . 物以希为贵: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同“物以稀为贵”。
2 . 无非:不外;没别的。
3 . 何尝∶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尝、哪里、并不是的意思。
4 . 诘责:诘问谴责。
5 . 托辞:借口。
6 . 寒颤颤:冷得颤抖的样子。
7 . 脱漏:漏掉,遗漏。
8 . 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9 . 小而言之:从小处来说,从细节来看。
10 . 叮嘱:叮咛,再三嘱咐。
11 . 无从说起:无从说起。指事情太繁杂,要说的话很多,但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12 . 杳无消息:杳: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
13 . 绯红:深红色。
14 . 成群结队:成:成为,变成。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15 . 速成班:指将学习期限缩短,在较短时期内完成学业的特设班级。
16 . 油光可鉴: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17 . 标致极了:外表、风度等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唤起美感上的极大享受的。
18 . 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在发育中形成的不正常的形状。
19 . 叹息∶叹气。
20 . 迁居:迁移住所;搬家。
21 . 责成: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
22 . 寓居:寄居;侨居。
23 . 良心发现:本谓善心的自然体现。后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重新显现出来。
24 . 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25 . 深恶痛疾: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藤野先生》的好句:
1 . 世上本没有路人走的多了也就成了路。
2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3 .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4 .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 .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6 .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7 . 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的;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8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9 .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10 . 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11 .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3 .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4 . 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15 .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16 .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17 .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8 .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19 .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20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1 .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22 .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23 .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24 .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好词好句摘抄2
一、好词摘抄
物以希为贵、无非、何尝、酒醉似的喝采、无法可想、诘责、托辞、竭力运动、寒颤颤、脱漏、抑扬顿挫、小而言之、大而言之、樱花烂熳、叮嘱
二、好句摘抄
1.世上本没有路人走的多了也就成了路。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3.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4.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三、好段摘抄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
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
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