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西塞罗
2、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
3、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管子(战国)《管子形势》
4、语言实在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有时简直成了一种符咒,只要轻轻吐出,就能托起一个湮没的天地,开启一道生命的闸门。--余秋雨
5、正如哲学是研究他人误解的学问,历史是研究他人错误的学问。--菲利浦古德利尔(英)《龙套与超人》
6、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魏源(清)《默觚治篇五》
7、只要我们都尊重历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理。--廖沫沙(中)《廖沫沙近作选关于我在三十年代写的两篇杂文》
8、只有传记是真实的历史。--卡莱尔(英)《新闻评论》
9、撰写历史是摆脱过去的一种方式。--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10、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的部分,是自然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的部分。--马克思(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1、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12、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和恩格斯(德)《神圣家族》
13、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休谟(英)《论历史研究》
14、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华岗(中)《中国历史的翻案》
15、历史不时表现为一团乌七八糟的偶然事件,像急转的洪流一样。--雅斯贝尔斯(德)《人的历史》
16、历史不应该仅有消除偏见,它还应该孕育热情。--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17、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李道钊(现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8、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车尔尼雪夫斯基(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19、历史的第一页是从互相猜忌搞阴谋和耍手腕开始的。--米左琴科(苏)《一本浅蓝色的书》
20、历史对事业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结果来评定的。--乔万尼奥里(意)《斯巴达克思》
21、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范文澜(中)《范文澜历史
22、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23、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雨果(法)《悲惨世界》
24、历史还不是一门科学,仅仅靠伪造和删节才会被弄得像门科学似的。--罗素(英)《自由与组织》
25、历史会重演。--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
26、历史家的任务在于区别真实的和虚假的,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够接受的。--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27、历史家的职责是要确切真实不感情用事;无论利诱威胁,无论憎恨爱好,都不能使他们背离真实。--塞万提斯(西班牙)《堂吉诃德》
28、历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间歇出现。--阿伦尼文斯(美)《历史学导论》
29、历史事件乃是人类心灵活动的表现。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事件时,则必须研究人们是在怎么想的。--科林伍德(英)《历史的观念》
30、历史是不能容纳谎言的--唐(中)《只是过剩》
31、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阿克顿(英)
32、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列夫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
33、历史是人类的过去的知识。--亨利―伊雷内马鲁(法)《历史如同知识》
34、历史是生活的教师。--克罗齐(意)《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35、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汤因比(英)《汤因比论汤因比》
36、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法)《笑面人》
37、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卡尔贝克(美)《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38、历史是为活着的人们而写的。活着的人们搜了死者腰包之后,踏着死者尸体前进。--罗曼罗兰(法)《母与子》
39、历史是严峻的。历史并不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古华(中)《芙蓉镇人情鬼情》
40、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彼得海尔(荷)《在历史中遭遇》
41、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赵鑫珊(中)《哲学与当代世界》
42、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廖沫沙(中)《廖沫沙近作选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43、历史是用激情和痛苦创造的--高尔基(苏)《克里姆萨姆金的一家》
44、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雷蒙阿隆(法)《历史哲学》
45、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雷蒙阿隆(法国历史哲学家)
46、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高尔基(苏)《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47、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 --洛夫
48、历史学家不能容许历史学这门学科堕落到这种地步,以致于捏造的历史成为宣传政治神话的工具。--落米拉塔帕尔(印度)《教派主义与印度史的撰写》
49、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恣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马克布洛赫
50、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赫尔巴特
51、历史永远是陈旧的,新的生活不能把历史为根据,这正如一种新的爱情不能和旧的爱情一样。--胡也频(中)《到莫斯科去》
52、历史有两部:一部是官方的',骗人的历史,做教科书用的,给王太子念的;另外一部是秘密的历史,可以看出国家大事的真正的原因,是一部可耻的历史。--巴尔扎克(法)《幻灭》
53、历史有如悲剧,要没有情欲罪恶灾难,在其中掀风作浪,就会显得毫无生气,令人生厌。 --伏尔泰(法)《天真汉》
54、历史有三种不同的任务,我们可以称为科学的想象的或推测的和文学的。--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55、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中)《艺术创造工程》
56、历史又可教我们以智慧和价值的相对性。--莫洛亚(法)《书卷长留伴一生》
57、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塞万提斯(西班牙)《堂吉诃德》
58、历史展示出现在与过去的一种对话,在这种对话中,现在采取并保持着主动。--雷蒙阿隆(法)《历史哲学》
59、历史只是一连串罪恶与灾难的图画。安分守己与清白无辜的人,在广大的舞台上一向就没有立足之地。--伏尔泰(法)《天真汉》
60、历史着作有开始也有结束,但它们描写的事件却并不如此。--科林伍德(英)《自传》
61、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或者把目前这个时刻安放到生成――演变中去。--雷蒙阿隆(法)《历史哲学》
62、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清)《吉鸿昌》
63、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现代史。--克罗齐(意)《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64、人类的具体历史,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所有人的历史,也必然是人类的一切希望斗争和受难的历史。--波普(英)《公开社会及其敌人》
65、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毛泽东(中)《周恩来在第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66、人类的历史是很忍耐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泰戈尔(印度)《飞鸟集》
67、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能预见的作用不能控制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就愈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愈加符合。--恩格斯
68、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恩格斯
69、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卡尔贝克(美)《现代西方历史学文选》
70、人生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是一小块煤。 --鲁迅
71、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许慎《说文解字》
72、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旧唐书刘子玄传》
73、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巩《南齐书序》
74、死亡的历史会复活,过去的历史会变成现在,这都是由于生命的发展要求它们的缘故。--克罗齐(意)《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75、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大戴礼记保傅》
76、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77、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吴晗(中)《学习集论历史知识的普及》
78、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恩格斯
79、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80、研究历史是医治心灵疾病的良药。--李维(古罗马)《罗驶》
81、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雅斯贝尔斯(德)《人的历史》
82、比起大自然来,历史对人类的感情更严酷,更残暴。大自然要求人们仅仅满足于天赋的本能,而历史却要强制人的理智。--高尔基(苏)《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83、不论当什么家,有了必要的历史知识,有百益而无一害。--任继愈(中)《爱祖国是学习的真正动力》
84、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桑塔亚
85、读史可以明智。--弗兰西斯培根
86、凡是能够在一个朝代中分清楚谁在低声说话,而且听得见他在统治者耳边低声说些什么,有这种能耐的人就是真正的历史家。--雨果(法)《笑面人》
87、夫史者,所以记政治典章因革损益之故,与夫事之成败得失,人之邪正,用以彰善瘅恶,而为法戒于万世,是故圣人之经纶天下,而不患其或敝者,惟有史以维之也。--戴名世《南山集史论》
88、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民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而其任可得而称也。--《南齐书序》
89、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班固(汉)《汉书京房传》
90、即使是天才人物,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是一首好诗。 --鲁迅
9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汉)《报任少卿书》
92、旧的历史,带着它的诗画,与君子小人,必须死!新的历史必须由血里产生出来!--老舍(中)《四世同堂》
93、据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到了另一个房间。--列宁
94、科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错觉和失败的历史,是伟大的玩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进行工作的历史。--寺田寅彦(日)《科学家与头脑》
95、一方面,历史指的是事件,即人类事件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指历史的事实报道,即历史学家所从事的探究和做的记事。--路易斯奥明克(英国)
试题内容: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陈方正首先,是“礼乐”观念之演变为贯穿整个轴心时代的一条重要线索。在古代,“礼乐”(亦合称为“礼”)即宗教仪式,但到了殷周之际,其意义便发生基本变化。因为周公“制礼作乐”的意义在于“礼者德之则”,而“‘礼’和‘德’是互为表里的”;周公对成王的告诫则以“敬德 ”(累积德行)为主。换而言之,代表宗教的“礼”已经渗透了政治含义,即与关心民生、民食的“德行 ”分不开了。这变化所代表的,是“从‘天道 ’向‘人道 ’的移动 ”。至于“礼”的意义再次发生革命,是“孔子不断寻求‘礼之本 ’而归宿于‘仁’……它可以说是孔子从哲学角度重新阐释礼乐实践的最后完成 ……也标志着儒家轴心突破的开端 ”。换而言之,代表政治秩序的 “礼”渗透了深刻的内在修养含义,而变成与衡量个人行为准则的“仁”分不开,因此“‘仁’与‘礼’虽有内外之别,但必须合起来才完整 ”。这可以从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这句名言得到最明确的证据。
其次,是孔子与古代礼乐传统的复杂关系。这有两个对立的面相。一方面,“子不语怪、力、乱、神”,强调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也就是说,孔子毕生致力于抗拒乃至超越巫文化:“中年以后作为轴心突破的一位先驱,他自然是以礼乐传统作为思想或哲学突破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从《论语》和史籍中的记载,却又可以找到孔子深受古代宗教包括巫文化深刻影响的大量证据,这和他为殷商遗民与崇拜周公不无关系,甚至,也可以说是他获得强烈使命感的由来 ——因为“巫传统的 通天地 ’使他终于能发展出人得以个人身份,自由而且直接地,与‘天’交通的构想 ”。因此,对传统“他采取了重新诠释而不是全面拒斥的态度”。将这两方面合起来看,便可以说孔子虽然致力于建立新传统,但仍然是深深植根于旧传统而并没有与它决裂。这显露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其强大延续性,因此,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中国的“轴心突破”表现得最为温和与渐进。
最后,则是以“内向超越”来作为中国“轴心突破”亦即整个哲学运动的特征。所谓“内向超越”是和西方特别是希腊哲学的“外向超越”做对比,而“超越世界”(transcendental world)则是和现实世界相对的。“外向超越 ”的显例是柏拉图的“理念”(idea)世界,即在我们熟知的、杂乱无章、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以外,还有由一套永恒不变、迥异尘寰、清明崇高的“理念”(idea)所构成的世界,那可以说是“外向超越 ”最典型的例子。以色列的全知、全能、全在之上帝,当然也是同样突出的另一个例子。与此相反,中国哲学家的“超越世界”一般都以“道”为名:它虽然不同于现实世界,两者却又紧密相连,不可截然划分,其间关系可用“不即不离”来形容,这就是所谓 “内向超越 ”。
(选自2014年6月《读书》)
6. 本文是一篇书评,下面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礼乐的意义经过了从宗教向政治、再从政治向内在修养的两次革命变化。
B.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是从哲学角度对礼乐实践所作出的重新阐释。
C.因为中国的 “轴心突破”表现得最为温和与渐进,所以中国文化才能呈现出强大的延续性。
D.中国哲学运动的特征表现为“内向超越”,而希腊哲学则表现为“外向超越”。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毕生致力于抗拒乃至超越巫文化,但又深受巫文化的影响。
B.中国哲学的“超越世界”不是和现实世界截然划分,而是融合在现实世界之中。
C.孔子虽然致力于新传统的建立,但对旧传统又有很多的吸纳与继承。
D.柏拉图的`“理念”(idea)世界是由一套超越现实之外的理念所构成的。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了殷周之际,“礼”中渗透了“德”的因素;而到了孔子那里,“礼”与“仁”则变得关系密切。
B.孔子对“礼乐”传统的态度看似矛盾,但与孔子的整体思想并不冲突。
C.从文中可知,“礼”重在规范人的外在行为,而“仁”则作用于人的内心。
D.在中国哲学中,“道”离不开现实生活,两者紧密相连,不可截然划分。
试题答案:
二、(9分)
6. C(因果倒置,因为中国文化有强大的延续性,所以中国的“轴心突破”才表现出“温和与渐进”)
7. B(中国哲学家的“超越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可用“不即不离”来形容,不是“融合在现实世界中”)
8. C(代表政治秩序的“礼”渗透了深刻的内在修养含义,而变成与衡量个人行为准则的 “仁”分不开,因此 “‘仁’与‘礼’虽有内外之别,但必须合起来才完整”)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3、夫当今生民水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教战守策》)
4、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王勃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饮湖上, 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6、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9、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0、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龚自珍
1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2、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留侯论》)
13、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15、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 ——苏轼
16、江流千古英雄恨,兰作行舟柳作樊。——文天祥
17、宁叫我负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负我。
18、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红。(《书双竹湛师房二首(其二)》)
1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苏轼
20、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21、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2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23、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24、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25、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2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苏轼
28、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9、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王勃
30、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古人霸气名言名句大全
31、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32、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巩《南齐书序》
33、渔舟唱晚,响穷澎澧之滨。 ——王勃
34、大丈夫生当如此。
35、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36、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浣溪沙》) ——苏轼
37、欲灭其国,必去其史!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38、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离娄上》
3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 ——苏轼
40、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超然台记》)
4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42、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4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4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46、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47、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48、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曰喻》)
49、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50、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5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古人霸气名言名句大全
52、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5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5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5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57、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58、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石苍舒醉墨堂》)
59、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6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6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6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63、事不目见耳闻,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64、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65、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6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67、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苏轼
68、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 ——苏轼
69、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答谢民师书》)
70、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
71、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糯,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喜雨亭记》)
7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7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7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7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76、虽千万人吾往矣!
77、史乃"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经世之大略" --- 王夫之
78、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79、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苏轼
8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8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 ——苏轼
8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83、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8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8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8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有名的) ——文天祥
8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88、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文公庙碑》)
8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9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9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苏轼
9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9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古人霸气名言名句大全
94、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95、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96、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97、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9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9、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10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101、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102、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10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04、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10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0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苏轼
107、方求黑时嫌漆白,方求白时嫌雪黑。(《书墨》)
10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109、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刑赏忠厚之至论》)
110、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1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12、朕非亡国之君!古人霸气名言名句大全 太精辟了
113、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 何处是吾乡!(《临江仙》) ——苏轼
114、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1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116、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117、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118、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
119、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120、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阮郎归》)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