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课外诗词和名言警句 正文

课外诗词和名言警句

时间:2025-05-14 07:58:10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2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2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2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3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3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3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3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3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3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3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4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4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4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4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4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4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4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5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5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5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5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5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5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5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5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5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6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古诗词

诗词是中文中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古体诗有《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近体诗一般是绝句,律诗,排律(长律)。

体裁

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也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体诗:绝句:4句1、2、4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

律诗:8句,4联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律诗分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

(颔联、颈联对仗)

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组成:词牌名、题目

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

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

1、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屈原(九歌·国殇))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唐·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4、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唐·杜甫(吾宗))

5、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唐·韩愈(上李尚书书))

6、为国者终不顾家。(宋·苏轼(陈公弼传))

7、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11、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趼人(痛史))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

1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18、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藤王阁饯别序))

1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0、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2、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4、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扎子))

2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2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27、自环者为之私,背私为之公。((韩非子·五蠹))

2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9、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3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3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藤文公下))

3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战国·屈原(渔父))

3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35、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3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37、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38、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淖陷渠沟。(清·曹雪芹(红楼梦))

3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

40、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4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鱼谟))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学而))

4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

4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45、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主述训))

4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诸葛亮(戒子书))

4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48、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4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50、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5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唐·韩愈(师说))

5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师说))

5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唐·韩愈(师说))

54、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5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

5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5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冰。((荀子·劝学))

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孟下纪·用众))

60、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宋·苏洵(明论))

6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62、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庸言))

63、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

6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65、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说苑·建本))

6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67、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68、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宋·欧阳修(赐翰林学士吴奎乞知青州不允诏))

69、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进学解))

7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7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7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73、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7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5、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76、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宋·朱熹(性理精义))

7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8、满招损,谦受益。

9、多行不义必自毙。

10、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22、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2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3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8、尽信书,不如无书。

3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