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成事在人电影名言 正文

成事在人电影名言

时间:2025-05-16 09:24:07

《成事在人》是一部2009年上映,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依据1995年南非举行世界杯橄榄球赛期间,当时的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与国家橄榄球队队长法兰索瓦·皮纳尔(马特·戴蒙 饰)共同让刚摆脱种族隔离制度不久而面临分裂的南非能够团结一致的故事,改编而成的传记电影。

影片根据约翰·卡林的作品《成事在人:纳尔逊·曼德拉和改变世界的游戏》(The Human Factor: Nelson Mandela and the Game That Changed the World)改编而成。

曼德拉在多年的牢狱之灾后成功竞选总统一职,并因南非被选为1995年橄榄球世界杯东道主,而决定支援南非的英式橄榄球队跳羚队。跳羚队曾因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而被国际赛事拒之门外。大部分的黑人一向将跳羚队视为排外的符号,但当跳羚队在加时赛打赢了新西兰橄榄球队赢得世界杯冠军时,他们与国内白人的隔膜亦随之消失。皮尔纳正是当时的橄榄球队长,在世界杯举办过程中与曼德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成事在人》是华纳兄弟影片公司于2009年出品的一部传记式影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摩根·弗里曼、马特·达蒙和托尼·科戈罗吉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9年12月11日在美国本土上映。

影片讲述1995年南非橄榄球世界杯赛期间,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与国家橄榄球队队长法兰索瓦·皮纳尔共同让刚摆脱种族隔离制度不久而面临分裂的南非,再次团结一致的故事

剧情简介

刚刚结束牢狱之灾的纳尔逊·曼德拉(摩根·弗里曼饰),竞选南非总统成功。他领导人们破除种族隔离制度,并身先士卒,雇佣白人护卫队,在各方面建立不同肤色的沟通。作为1995年橄榄球世界杯的东道主,南非重回国际体育大家庭。

不过南非的英式橄榄球队——队员均为白人的跳羚队,却被很多黑人看做种族歧视的代名词。为了破除隔膜,曼德拉高瞻远瞩,支持跳羚队与国外来访球队的交流比赛。他接见了跳羚队队长皮纳尔(马特·达蒙饰) ,两人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后者带领着白人球员走访了南非各地,把橄榄球运动普及给普通民众,让这项运动成为了黑白联合的纽带。

影片评价

影片是一部激励人心的电影,一部充满人文精神的电影,一部将曼德拉的人格魅力真诚表现的电影。无论这部电影还是生活中,无论种族、民族、政治、文化领域,都可以看到宽容与沟通成就伟大的奇迹,而封闭、偏见、敌意,动辄的抵触、封杀、退出,习惯性的“别有用心”、“煽动”的指责,则只能让更多人失去本可让生活和事业更美的可能。

《成事在人》有着如其他类似题材电影的

影片的剧情与其他同类题材非常类似,可称俗套。结尾跳羚队击败了可怕的对手纽西兰,取得世界冠军,典型的好莱坞式结局,但历史上如此甜美梦幻的结局却真实出现过。《成事在人》的超凡之处在于,之前用了大量笔墨去描写种族矛盾、社会动荡,进而在发展中逐渐缓和。正是前面大量的铺垫,才使得结尾如此有力,这其中的转变是潜移默化的,影片中那些细节可谓“润物细无声”,却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变化,从侧面描写了曼德拉伟大的功绩。

电影表面看似一部南非橄榄球队的励志片,其实是曼德拉的个人传记,影片以全球橄榄球大赛在南非举办为背景,讲述了曼德拉在比赛前后,用比赛来促成他想要的政治——黑人和白人的种族融合。片中体育运动的真谛无疑不是快乐,而是一种传达着深刻政治含义的工具,但观者看后并不会觉得突兀。并抱着宽容之心,来面对体育的真谛,或许是快乐,或许是竞争,或许是交往的一种手段,或许是政治的工具,对需要它的人来说,都不是丑陋的。

曼德拉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正面评价

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曼德拉进行了长达50年(1944—199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铁窗面壁28年(1962—1990年)。最终,从阶下囚一跃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为新南非开创了一个民主统一的局面。南非终身名誉总统。因脸上常带有笑容,被南非人民称之为“微笑大使”。

纳尔逊·曼德拉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非洲乃至世界政坛上一颗最耀眼的和平主义者。他领导的非国大在结束南非种族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94年4月新南非诞生,标志着非洲大陆反帝、反殖、反对种族隔离的政治解放任务胜利完成。最终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享有崇高的声誉,被誉为“全球总统” 。

即使在狱中,曼德拉也多次成为全球焦点,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遍及全世界,全球53个国家的2000名市长为曼德拉的获释而签名请愿;英国78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50多个城市市长在伦敦盛装游行,要求英国首相向南非施加压力,恢复曼德拉自由。

曼德拉是一个标志,他代表了历经千辛万苦、南非人民用生命作为代价所换来的政治转型。对于这个国家而言,他扮演了“国父”的角色。

纪念日

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

2009年11月,联合国大会为表彰南非前总统对和平文化与自由的贡献,宣告7月18日为“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

致敬歌曲

黄家驹在1990年8月3日到6日从巴布亚新几内亚之行回来后,创作了一首《光辉岁月》,黄家驹以这首歌向黑人领袖曼德拉致敬,歌颂了曼德拉伟大而辉煌的一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对种族歧视的厌恶与憎恨。曼德拉在听到这首歌曲之后,立即找人来翻译了歌词内容,当他听完歌词中的含义之后,不禁潸然泪下。

诗词

《不可征服》

威廉姆·恩内斯特·亨里(William Ernest Henley)于1975年作的一首诗,在描述曼德拉的电影《成事在人》里多次被提起。

曼德拉经典至理

1、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惧的人。

2、冒大险的人常常需要承担大的责任。

3、我很快认识到,我必须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凭借血统开辟自己的道路。

4、尽管我是一个喜欢社交的人,但是我更喜欢孤独,我希望自己左右自己的机会,自己做计划、自己思考、自己谋划。

5、自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的人民任何一个人身上戴着枷锁就等于所有人身上都戴着枷锁,而我的人民身上都戴着枷锁也就等于我的身上也戴着枷锁。

6、人们不能对正义无所作为、无所表示、无所反应,不能不抗议压迫,不能不为建设一个好的社会、好的生活而作出努力。

7、有许多黑暗的时刻,人道主义信仰一时经受了痛苦的考验,但是,我将不会也不可能会向悲观低头。向悲观低头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

8、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9、人类的错误总是离不开战争,而且其代价通常是昂贵的。正是由于我们知道要发生这样的悲剧,我们作出武装斗争的决定时才显得那么慎重和无奈。

10、我按照甘地的模式看待非暴力。不能把非暴力看作是一种神圣不可违背的原则,而应当把它看作一种根据形势需要而使用的战略战术。

11、当一个人被拒绝相信他所相信的生活权利的时候,他就没有了别的选择,只能成为一个违法者。

12、是法律让我变成了一个罪犯,但是我的罪并不是因为我的所作所为,而是因为我的主张,因为我的思想,因为我的良心。

13、我决不会屈服,并且斗争对我来说并没有结束,而是以不同的形式刚刚开始。

14、在我过去的生活中,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的斗争事业。我反抗了白人****,我也反抗了黑人****。我抱有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希望大家在这样的社会里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享有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个理想而生活,并努力把它变为现实。如果需要,我愿意为了这个理想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15、希望似乎是无限的,此时的我就像是经过长长的跋涉到达了终点。但事实上,这只是在更长更长的旅途中迈出的第一步,它将以我当时没有想象到的方式继续考验我。

16、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在登上一座大山之后,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山要去攀登。

17、如果你用他人听得懂的语言与之交谈,那么你的话只能说到他的脑子里;但是如果你用他人的本族语言与之交谈,那么你的话就能说到他的心坎里。

18、精明的头脑和善良的心灵往往是个不可思议的组合。

19、在殖民国家为自由而战之中,共产主义者往往起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共产主义的短期目标总是与解放运动的长期目标相一致。

20、是不是真的有人以为,他们没有得到过去曾经拥有的东西,是因为他们才疏学浅、势单力薄、恒心不足、不敢担当呢、

21、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

22、自由不仅仅意味着摆脱自身的枷锁,还意味着以一种尊重并增加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

23、我认为,倘若阿拉伯国家不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以色列不会撤退到安全的边境内。

24、我痛恨种族主义,不管是来自黑人或是来自白人的种族主义,在我看来,都是野蛮未开化的。

25、我懂得了,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战胜恐惧。勇者不是感觉不到害怕的人,而是克服自身恐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