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莫言关于读书的名言 正文

莫言关于读书的名言

时间:2025-04-29 15:40:07

【莫言谈阅读】

所谓国人不读书是“另有隐情”:应该是阅读方式多了,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现在就是书出的越来越多,但是读的人越来越少。拿现在读书跟我们50年代、60年代来比,现在读书少的很多原因,因为人们业余时间除了读书几乎没有什么可选择的,现在有电视、网络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活动,已经消磨掉这一点点业余时间,人们社会生活丰富了,娱乐活动丰富了,读书时间被挤掉了,这是一个原因。读书时间越来越少,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现在读书少好象有一个特指,就是对传统纸媒体读书的减少,现在很多阅读是在网上阅读,这个问题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下,网上阅读算不算阅读,我觉得应该把网上阅读算作阅读,我在网上读新闻,读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也算。现在读书时间是不是真的少了?也还需要认真统计。总之,读书少好像变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说明我们大家都认识到书还是人类知识的海洋,书还是人获得知识的一个最主要的途径,读书还是在我们诸多活动当中是最有意义的活动之一,让大家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很赞同温总理:不读书不仅没有前途 还会有很多遗憾

我在刚刚参军的时候,我们指导员就给我们念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这是指军队而言。不读书的国家或者不读书的民族,不敢说是愚蠢的民族,但肯定是一个留下很多遗憾的民族。在我们远古时期,在书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也有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人也在日常生活当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来获得知识,也有一些方式来传播知识。但是自从书出现之后,书作为总结人类知识、传播人类知识的途径,应该是最便利的,也是最直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获得知识最方便的途径舍弃了,不去读书自然是很遗憾的。总理号召全国人民读书,肯定是考虑到国家的长久发展,也考虑到民族的复兴,毫无疑问是非常非常正确的。

书非借不能读也:不必急于买新书

我读书分几个阶段,童年时间特别想读书但是找不到书读,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书特别少,我生活在乡下,买一本书不容易。所以周围的村庄里谁家有一本书,我们都知道,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把书借过来,而且都是限制时间的,抓紧时间赶快阅读。在这种情况下,我想读书变成了一种享受,变成了一种像饥饿了许久的人盼望着一顿美味大餐一样这样的感受。这种方式读的书,记忆特别深刻,也可能跟年龄有关系,就是当时读的书,很多细节现在记忆犹新。后来书越来越多了,尤其是自己能够大量买书的时候,反而读书越来越少。借书读容易读,买书反而不容易读。有时候一下子去书店,肯定不止买一本,但是很遗憾,有些书几十年前就下决心想读,但是现在也没有读。所以我们现在不急于买新书,而是应该回家把自己的书架看看,找出那些落满灰尘早就应该读、早就想读但一直没有读的书先读书,我想这样的书毕竟都是经典,毕竟经过时间和千百万读者考验的。

【莫言谈电子书业与网络文学】

对于出版商高价购买版权的行为不必过于苛责

我一般还是比较恋旧的,很多合作多年的出版社好朋友们,一般书写出来之后他们想出,拿去出就是了。现在经常传说哪个人的书出来了,被出版商几百万的高价买断了。这种事情我从来没有证实过。而且这里边究竟包不包含水分也值得划一个问号。我们经常说,谁谁的书还没出版,刚出一个提案,就卖500万、600万人民币,这个也就是听之。即使是真的也没有什么的,因为中国的出版已经不像二三十年前那样一统天下,现在民营出版、国营出版已经放开了。而且出版的样式非常丰富多彩,就文学作品而言,个类作品也非常多,纯文学的,娱乐的,时尚的,写穿越的,写盗墓的,等等,形形色色。面对着丰富多彩的市场,有的人的书会赢得读者的青睐,有很大的市场号召力,出版商看到这个人的市场潜力,认为他的书一出版必将卖几百万册,那花高价给抢过来,这也没什么,可以理解。

我这个对科技很不敏感的人也开始关注网络,数字出版,电子阅读

我曾发誓永远不会用电脑写作,但是后来也抵挡不住了。应该说你不上网,跟这个社会是无法交流的,国内外朋友的联络,和出版社的一些业务往来,如果没有网络、邮件,极不便利。现在写出几百张厚的稿子来,给出版社,人家还要找人录入,很麻烦。所以形势所逼,我也学会了用电脑,也学了上网,而且现在主要的一些工作也是通过网络来处理。

从节约、环保角度来讲,任何一本书,纸张都和木材有关,如果能用电子阅读器,一个小的机器里可以装进去3万部长篇小说,如果把这3万部长篇小说变成书,要用多少纸张,要砍伐掉一大片森林,而且要盖多么大的书房才能容得下它。所以这种电子化出版、电子化阅读应该是一件好事,代表了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

无论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都是好文学

不上网不知道,一上网吓一跳。老说网络文学,我以为就是几个小孩在瞎闹,但是深入进去才发现,它已经发展成一片广阔的天地,里面云集着很多文坛高手或者文坛外的高手。 在网络上,现在累计了汗牛充栋的作品,我想倾尽全部精力也不可能把全部小说读完。网络小说,有些写的很好,但是大部分也写的很一般,因为适应网络这种方式,也没有太多时间也不屑于去打磨、去设计、去构思,整个看来还是比较粗放的。为什么可以一目十行,就在于这里边含水分比较大、比较多。

网络对传统文学应该说有很大的影响,传统文学很多作家对网络文学是看不起的,如果写的好为什么不出版呢?事实证明,这个潜意识是不正确的,我觉得网上还是有很多人写的非常好。而且网络上出版的文学作品和纸质出版的文学作品从本质上没有区别,一部小说在传统的媒体上、传统的书上是好小说,贴到网上难道就不是好小说了吗?如果是一个网络写手写的小说已经在网上造成很大的影响,质量很高,把它出成书,依然是很好的书。很多网上得到青睐的小说,也被出版商所看中。所以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不是两个文学,但由于它们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一些特点,但是总体来讲语言还是比较粗放,适合于快速的一屏一屏

写职场,写公司里的男男女女,白领的生活,我看了一些,觉得雷同的比较厉害。假如网上有一万部小说,如果筛一遍,起码也就七八个十来个类型,每个类型有一千部,这里写的比较好的作品,不过也就十来部。现在网络写手也可以批评,现在纸媒体号称出版3000部小说每年,但是到底有几本能流传下去?这也是一个问题。现在真正能成为经典的也是凤毛

【莫言谈文学】

对于我来说,故乡情结是非同一般的财富,但它也是很抽象的

福克纳是美国一名非常有名的作家,但是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真正接触和了解福克纳还是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过去像福克纳是代表了现代派作家,他的作品没有被

我读了福克纳的作品感到一种感召的力量。他对故乡的理解和处理非常符合我的心意,他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就有但是一直没有想明白的很多问题,他唤醒了我应该建立一个自己的“文学共和国”这样一种意识。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也是建立在真实故乡的基础上半虚构的文学地理。我在后来的小说里屡屡出现高密东北乡,也有点类似于约克纳帕塔法县。文学中的故乡和作家真正的故乡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又不一样的。真正的故乡是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比如我的故乡高密,现在跟上世纪80年代、60年代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我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在的故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童年时期的那段记忆是不会变化的,童年记忆中的故乡现在已经找不着了,但是它在脑海里永远存在着。所以我在北京老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乡人,是高密东北乡的人,但是我真正回到高密东北乡又感觉不是那儿的人。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都有怀乡的情结,我们浏览一下历史,怀乡的作品比比皆是,我们读唐诗、宋词,能够打动我们的,我想怀乡作品是一大类,也就是每个人都有怀念故乡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很高尚和神圣的,这种感情跟热爱乡土和热爱祖国是一致的。祖国相对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作家应该努力挖掘自己故乡的情结,应该把自己的写作建立在故乡的思念之上,应该把自己在小说里表达的情感跟故乡结合在一起,一个人可以热爱故乡,也可以恨故乡里很多落后的东西,是爱恨交加的情绪,也可以写故乡的生活。但是故乡生活对作家来讲也是一种限制,我是山东人,我写的小说里明显着带着山东的地域特色。另外一个作家是广东人,他写的小说可能带有鲜明的广东特色,这是作家的特色,也是作家的局限。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如果一个作家老写他的故乡,那他很快会写完。为了能够持续的创作和持续不重复的创作,那故乡应该不断的拓展,这就需要作家开阔眼界,向外部学习,可以保留故乡的记忆,但是也不要拒绝接受外部的东西,外市的、外县的、外省的、外国的,只要跟人类社会生活相关的,都可以拿过来经过你的想象和形象化的处理,可以放到故乡这个范畴里来,这样就把故乡扩展了。

我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大部分都是生活经历中的原型

原动力来自生活中生动的形象。比如说《蛙》里的“姑姑”,我生活中确实有一个姑姑是做医生的,她是我大爷爷的女儿。我们下一代,甚至是下一代的下一代,高密东北乡成千上万的婴儿都是通过她的手来到人间,这个人在我们故乡本身就有很高的威信,也很传奇。正是生活中有了这样一位非常有个性、非常文学化、戏剧化的人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把她变成文学里很典型的人物。

比如说《红高粱》里的“我奶奶”,她跟我奶奶差别很大,但是确实有一些像小说里奶奶的敢说敢做,为了自己的幸福,不惜和社会对抗的一些形象。

男性里也有一些原型,比如说《生死疲劳》里单干的蓝脸,那也是生活中确实有这样一个人,我作为一个孩子的时候就认识他,我走向文学之路的时候感觉到他非常有意思,你想在全国都是人民公社的时候,只有这样一个人在坚持单干,一个人的力量跟整个社会相对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而且他要承担多么大的压力,我觉得他肯定会变成我小说里的'人物,最后终于变成了。当然在写的时候做了很多处理,很多典型人物是合成的,但主要还是在他的基础之上,把别的很多外部的故事,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甚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全都累加到这个人身上去。

文学类的典型应该按照高尔基的说法,是熟悉的陌生人。大家看了以后好象觉得很熟悉,但是一想他又是陌生的,每个人都感觉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但是没有人写出来,他又和你所熟悉的人不一样,这就是典型的文学阅读。

非小说作品多是我的即兴之作,也会有助于读者多角度了解莫言

我写这本书,没有想到将来会把它发表出去,有很多都是即兴的创作,很多散文是和朋友们讨论的一些发言,或者临时给哪一个刊物写一篇文章,没有经过像小说一样认真的构思和考虑。但是回过头来看,越是随机随意的,没有经过认真雕琢的文字,反而有一种风味。散文里的那种调侃、幽默,无意当中说出生活当中的一些所谓有一点点人生真谛味道的话,效果反而很好。如果我一本正经的摆出我要写散文来写,可能没有这个效果。但是这里有两篇是我一本正经的摆出要写散文的方式来的,文字也很雕琢、很贴切。有一个是《望星空》,想表现一下自己的宇宙思维和自己深刻的思想,当然不能说非常差,但总不如那些随意写的东西那么自然。

还有很多国外的研究,在国外很多大学里会议上和国内各种各样活动上的一些演讲,这些演讲有的是有演讲稿的,因为涉及到同声

我们应该忘了诺贝尔文学奖 每个读者都应该有自己对作家的评判

一涉及到文学奖,话题就非常复杂,尤其是像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上这么有影响力的奖项。每年到那个时候,媒体都要拿着这个话题做一些文章,实际上跟作家的写作并没有多少关系,也有一些批评家在讽刺挖苦中国作家有诺贝尔文学奖焦虑症。这个讽刺不一定是正确的,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已经忘掉了,是他们没有忘掉。以前讲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过河,老和尚被着一个女人过河,小和尚问师傅说为什么背个女人过河?师傅说我早已经把她放下,你怎么还没放下。我相信没有人会反对这个诺贝尔文学奖给中国作家,但是好象也没有说哪个作家非要努力创作来迎合这个奖,这都是毫无科学说法的,不是说我要努力,刻苦训练,本来我能跳过两米,结果练跳过两米一就得奖了。文学奖有时候正好相反,你铆足劲说写一本书要获奖,那也不一定。

你没有太认真的写,很随意、很放松的写,也许写出一部不错的作品,个人发奋要得什么奖,是不可能写出好小说的,忘掉所有的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我们也要承认,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确实评出很伟大的作家,但是也有很一般的、被遗忘的作家也得了这个奖。得奖有一百多个作家,现在真正被记住、作品还在流传的作家到底有多少个?每个读者可以想一下。所以不要把这个问题当做一个问题,最好忘掉他。至于大江健三郎先生对我的褒奖,我看成是一个前辈作家对后辈作家鼓励,我跟他交往十几年了,他也到我故乡去过,我们两个应该是忘年之交,又是文学同行,主要是我读了他的小说,他也读了我的小说,我们各自都在对方的作品当中读到了自己。

读到了自己很多的生活的经历和情感经历,读到了我们对很多问题可以引为知己的看法,他对我的表扬是我们建立在互相阅读的基础上。我个人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说大江健三郎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说他喜欢我的作品就说明我的作品非常好,文学跟别的东西部一样,文学的选择性很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你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这都是成立的。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么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每个读者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肯定会得出结论,这个到底是好作家还是坏作家。

1、不论前途如何,不管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不失去希望,希望是一种美德。

2、书用心读学有新得,功用心练日有新功。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5、哪里有读书的风气,哪里就有文化和创作;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修养,哪里就会有幸福。——维亚泽姆斯基

6、我还劝你按现有的书籍正确地分配学习时间,使学习的内容多样化。变换阅读或工作的内容,翻译以后改阅读,写作以后改作体操,阅有分量的书以后改看小说,是非常有益的。——列宁

7、为学习而读书,可以说是每个人的基本要求……各级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带有强迫性的东西,非读不可。——郭沫若

8、我读书很杂,专业书外,古今中外的非专业书也尽力翻翻,绝未"学富五车",但深觉对专业往往大有启发,相通之处,对做人处事也常有帮助。——徐中玉

9、课外书那么多,学生自己能挑选适于自己的程度和爱好的书来读果然好;老师能帮助他们,因人而施,分别帮助他们挑选那就更好。——叶圣陶

10、学习经典著作的三条办法是:一是通读,一本一本,一篇一篇,依次阅读,从首页读到末页,一字不漏;二是重点读,反复读,这主要是读对研究历史有直接指导意义的著作;三是做读书笔记,把书中的精华摘录下来,为我所用。——翦伯赞

11、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2、外物之昧,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颢

13、学问不都是在书本上得来的,在事实上得的经验,也就是学问。 —— 陈毅安

14、心胸坦荡,意志坚强;经常运动,锻炼身体;起居有时,饮食节制;养花读书,修养心性。——张学良

15、阅读的快乐不在人家告诉了你什么,而在于借此你的心灵得以舒展开来。

16、星星使夜空艳丽;知识使青春美丽。

17、如果肯钻研,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马逸越

18、读书会带来心灵充实的快乐。

19、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20、人不读书,其犹夜行。——段成式

21、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凯勒(美国物理学家)

22、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卡莱尔

23、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24、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25、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作者:(唐)李欣

26、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翁承赞

27、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

2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9、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同时也不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芩

3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沉思子自知。

31、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来从窦车骑行 自朔方行作》唐·李益

32、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33、聪明的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事,才越变越聪明。

34、阅读不过是给大脑提供知识材料,只有经过思考,这些知识才有可能变为自己的思想。—— [英]洛克

35、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德]马克思

36、感谢上帝,阿基里斯和唐吉诃德已经足够有名,这使我们得以免除阅读荷马和塞万提斯原著的劳苦。—— [法]朱尔勒纳尔

37、书籍是大脑之子。——乔·斯威夫特

38、在人类一切健康的消遣中,读书是最高尚的。 ——布里奇斯

39、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0、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

4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

42、我们的箴言终是:元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后更兴奋。

43、举一而反闻一而知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44、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

45、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

46、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47、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48、高人一等。即使还俗的和尚,凡是勤奋不怠者肯定有所成绩。息迹岩穴,徘徊于山水之间,也有一番精进的功夫要做。——佚名

49、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50、你瞧咱一个个自在吗?天天读书,家长揪着,老师揪着,互相揪着,自己揪着。

51、智者的智慧是一种不平常的常识。

52、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佚名

53、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佚名

54、甘共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55、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就能创造出更美好的奇迹。——吴群

56、书是逆境中的慰藉。——佚名

57、人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创造了书籍这种方式,用来传承知识,积累文化,涵养情志,使新一代的知识起点承接在上一代的知识终点上,步步登高,步步走向辉煌。——杨义

58、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提问的人,毕生为愚人。

59、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像。

60、宁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1、饭可以一不吃,觉可以一不睡,书不可以一不读。

6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悔读书迟。

63、开卷有益有朋友,书墨淡淡香盈袖。毫端蕴秀书彩笺,口齿噙香送祝福。古风可以常借鉴,网络新书勤浏览。君若有才诺贝尔,读书就要读莫言。读书改变生活,写书改变命运,祝读书日快乐!

64、读书,无疑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知识,就是实现理想的希望;希望将伴随你走上幸福的天堂。——穆尼尔·纳素夫

65、人生短暂,一切皆为身外物,唯有读书怡情养性,万古长青。忧伤时,拿出一本书,踏着字迹铺成的道路,到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把所有的不快抛弃九霄云外;浮躁时,捧出一本书,和智者对话,与哲人论理,侧耳倾听又细心领悟,金钱、名利与地位便无足挂齿。

6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7、读书有成效不在于博览群书,而在于读有用的书。

68、有的孩子在写片假名,有的孩子在画图画,有的在读书,也有的在做体操。小豆豆旁边的女孩子好象已经会写平假名了,正在往笔记本上抄。小豆豆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稀奇,心里根本平静不下来,无法和大家一样立刻进入学习。

69、读书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壮,读书使人贤达。——爱迪生

70、书籍是巨大的气力。作者:列宁

7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72、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韩愈

74、想念年少时光。生活中只有上学读书,和即使是无疾而终依旧向往的爱情,在那个被书本和小纸条湮没的时日里,不会因现实的任何残酷而畏惧爱情。我爱你,只因为你是你。——马思纯

75、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佚名

76、今天不走,明天要跑。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里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里去。

77、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

78、没有书籍,就不能打赢思想之战,正如没有舰就不能打赢海战一样。——[美]罗斯福

79、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

80、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对联集锦》(公司周年庆祝福语)

81、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佚名

82、书是灵魂的麻醉剂。——钱伯斯

83、初以弋猎为事,中便折节读书,常慕傅介子、班仲升为人。

8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

85、不读书你的生活就毫无意义。

86、读书能让我们走出知识的泥沼。

87、知识是一座高山,读的书越多就爬得越高。

88、读书时人生一大乐事。——吕兰美

89、布衣暖,菜根点,读书滋味长。

90、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91、念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

92、常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名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常识,脑子就要枯竭。

93、念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94、看书和进修是思想的常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成长。 ——[俄]冈察洛夫

95、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费力都能忍受,什么情况也都能适应。 —— 丁玲

96、念书贵精不贵多。

97、念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

9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呆坐在眼睛里的空洞和茫然,凝结成氤氲的哀伤,在青春的天空渐渐延伸和漫散。

2、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我将用它记录永生。

3、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4、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了十六个年头。

5、我把你们的故事收入我的音筒,放在生活之上,我的记忆之下。

6、提笔伏案之年,窗边,是心灵奔向青春的黑色河流,突兀的世界。

7、极度的顺从是悖逆。

8、结婚是两个人的事,离婚,便是那只西伯利亚的蝴蝶,远远地拍拍翅膀,全城就可来场飓风。

9、因此,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10、安然的在被窝中躺过一世春秋。浑噩自知。

11、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在爱情中学习爱,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以更好的姿态重新爱。

12、自我并不等同于自私,因为“我”的存在,别人才有被帮助被爱护的可能。“我”越自珍,爱情中越被重视,工作中越有能力,生活中越游刃有余。

13、恋爱时钞票拿来更换靓衣买到浪漫,婚姻时钞票要用来供奉柴米油盐解决尿不湿。

14、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

15、自我并不等同于自私,因为“我”的存在,别人才有被帮助被爱护的可能。“我”越自珍,爱情中越被重视,工作中越有能力,生活中越游刃有余。

16、在年生里,我们因无知荒唐而美丽。

17、恋爱是心理享受,婚姻是刻板方程式。

18、恋爱是一加一等于零两人亲得像一个人,婚姻是一加一等于三生个孩子完成优生。

19、每个人,都有过恶梦的经历吧,谁都不会因为一场恶梦而真的从此抗拒睡眠。而且,没有谁真正会对他人的恶梦感兴趣,耿耿于怀的,只能是自己。你这场恶梦,当个警钟就行了。

20、年月里。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