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不求甚解》。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不求甚解》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五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作者围绕“不求甚解”展开议论,谈论了他对读书问题的看法。文章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使得内容丰富,论证严密。这是人教版初中
(二) 教学目标
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单元学习重点和本文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要诀、停滞、不求甚解、咬文嚼字、滥加粗暴”等词的读音和词义;
②分析“会意”和“不求甚解”的关系;
③积累文本中的名言警句;
④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分析其驳论方法;
⑤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层次地反复阅读课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明确本文的内容,理清本文的思路,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新标准》、《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重点:①分析“会意”和“不求甚解”的关系;
②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分析其驳论方法;
2:难点:①分析“会意”和“不求甚解”的关系;
②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分析其驳论方法;
③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采取“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教学方法。那么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突破重难点:
1、谈话法:交流读书经验,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让学生有话可说;谈话式导入课文,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2、导读法:由易到难分层次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反复阅读课文,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这是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
3、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清晰。
三、说学法
《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新型师生关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根据我们班学生喜欢独立学习、合作探讨疑难知识点和积极活跃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圈点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四、说学情
1、虽然这是初中生第一次学习驳论文,但是之前已经学习过许多立论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点的迁移。
2、一般来说,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这给学习本课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一直在议论、思考这些问题。因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生活经验来学,应该也是可以学好的。
3、我们班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太均衡,因此我主张“因材施教”。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通过九个环节的教学,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更好的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孩子们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就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这个模块的教学中,我采取了谈话式导入。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感悟,说说对“不求甚解”的看法。以“同学们想知道马南邨是怎么评价‘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方法的吗?想知道我们的看法和他的有什么异同吗?”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作者作品简介
简单介绍作者及作品,积累文学常识,拉近学生与作者及文本的距离。
(三)检查预习
设置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生字词的读音词义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文中注音、摘抄词义,这有利于扫除阅读障碍、强化知识、加深记忆。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整体把握能力。同时,这种将厚书读薄的能力将让学生受益终生。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1、 作者批驳什么?
2、本文的敌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前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阅读课文后能够明确。后一个问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把握。我认为这有必要先向学生介绍议论文常见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然后回顾典型议论文《敬业与乐业》与《想和做》。我估计通过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
(五)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模块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个环节的内容是本课的重难点之所在。我将组织学生再读课文,采取导读法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个主要问题:
1、主体部分作者是如何阐明自己的观点的?
2、作者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3、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 再读课文,探究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制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我具体预设了如下的问题:
1、试问:文章第七自然段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2、听了老师同学的解答后,还有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吗?请提出来我们会帮助你,你有疑问证明你思考过了。
(七) 课堂小结,升华思想
老师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把握全文,总结全文,这样,不仅给学生一个内容上的总结,也给学生一个思想上的升华。因此,课堂小结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环节,我将总结作者的读书观。我希望能够借此引发深入的思考,拓展思维空间。
(八) 拓展训练,培养能力
我预设学生学习本课后会对成语新解有兴趣,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鼓励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对“见风使舵”、“班门弄斧”、“滥竽充数”等成语进行辩证性的新解。这有利于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培养个性解读能力。
(九) 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分层布置的理论,我设置了以下几项作业:
必做: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做练习册。
选做:1、阅读一本优秀作品;
2、自我反思,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六、板书设计
写板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同时以便他们做必要的听课笔记。我认为板书设计要做到突出重点,简洁明了。因此,我就本课设计了如下板书:
不求甚解
马南邨
分析问题
好读书——基础
求会意——目的
讲道理
摆事实
不求甚解—方法
了解大意
1、知不足者好学,耻不问者自满。——(宋)林逋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3、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
4、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
6、看书如服药,药多力自行。——(元)陈秀明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出自: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张居正
10、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南北朝)颜之推
11、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王安石
12、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书摘
13、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清)刘鹗
1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6、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张之洞
1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18、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
19、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0、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宋)朱熹
2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2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23、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5、读书百遍义自见。——(南朝)裴松之
26、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3、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34、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
3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6、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37、少年好学,将成大器。——书摘
38、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3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40、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1、学风四戒:戒满,满则无求;戒骄,骄则无知;戒惰,惰则无进;戒浮,浮则无深。——报摘
42、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43、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4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45、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对联集锦》
4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8、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清)彭瑞淑
49、忧愁非书不释,忿怒非书不解,精神非书不振。——(清)颜元
50、读书,一个永恒话题。古人是这样看待读书的.。
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5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56、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陆游
57、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坠。——(汉)徐干
5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9、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格言联璧》
60、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唐)韩愈
1、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2、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3、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7、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8、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0、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11、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2、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
1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4、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15、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1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7、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8、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9、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0、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1、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22、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2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4、不为五斗米折腰。
25、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6、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27、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28、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2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0、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3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2、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33、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34、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35、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
36、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37、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38、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9、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40、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4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4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43、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4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45、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46、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7、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4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9、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1、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52、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5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5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5、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5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8、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5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0、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61、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6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3、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64、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