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城市
一个个没有头的人在行走
他们没有心思看这绚丽的街景
和怜悯路旁卖火柴的小女孩
他们只是径直往前走
穿过红墙 穿过栅门
穿过一个个没有头的尸首
当装满幸福故事的船
被黑夜的浪潮掀翻
眼泪变成没有意义的独白
而死亡的反面却是幅唯美画卷
在这幅画里
冰冷的烟火被上了颜色
只为期遇一杯红酒
摇摇晃晃
谁和谁的影子恰好重叠
谁停下
谁就会落泪
陌生的城市
陌生的熟悉
一个个没有头的人在乱窜
黑夜化身成一把枷锁
想要困住这些早已被判刑的死囚
安静地接受所谓正义的凌迟
无奈他们是一群没有头颅的人
他们没有停下
他们没敢停下
像一群没有腿的.鸟
他们只有不停地往前飞
陌生的城市
陌生的熟悉
陌生的陌生
一个个没有头的人在奔跑
朝着他们头颅的方向
背景描述:
面对当今学生脆弱的心灵,我们应该充分发挥
案例展示:
教学片段一:吸取教训,结合生活,熏陶感染学生的情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我觉得其中有一句描写出了学生的惯有想法,那就是小女孩没卖出一根火柴时,有家不敢回,认为“爸爸一定会打她,而且家里和街上一样冷。”很多教参书都认为小女孩的家里没温暖,有的学生干脆认为她爸太狠了,可是我觉得事实并非如此。
我教过两届学生都遇到过学生上午做错事,老师教育他,结果中午就没回家,害得老师、家长全出动找人,找了半天,找来学生一问才明白:原来学生只是认为老师可能会告状,即使老师没说,同学也会把这事转达给家长,那回家去家长一定会打他的,他一怕,就干脆不回家了。
学生仅仅是猜测,就作出如此轻率的决定,何况我从来不会“告状”,开家长会我也反复强调家长对六年级的学生尽量别体罚,可还是发生这让人意料不到的事,这跟小女孩的想法如出一辙!而我们怎能轻易作出判断小女孩的爸爸太狠?这完全是儿童心态真实的描写。
我们无法扣问安徒生,那小女孩是否与我的学生一样的原因而有家不敢回,虽说那个家似乎没什么好。但我们的教学的确应该与时俱进,关爱学生的精神家园。上课时,我把上两届的学生的故事告诉他们。(当然,我在说上两届学生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告诉孩子,你们没昏头,可别再出现上两届同学中出现的离家出走的傻事来!)课堂上,学生能颇有感触地说,家毕竟是爱的'港湾,哪怕家里那么冷,也比街上好,即使爸爸会打她,至少还有生的希望可是她错过了。为什么会这样?都是太饿了,饿昏头了,她太可怜了。这么引导孩子不仅不会背离文本,而且来个深层解读,学生能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理解同情小女孩了。
教学片段二:适时点拨,化繁为简,让教学贴近学生的心灵
例如,对于文中两个“幸福”的理解,
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如果小女孩这夜不会被冻死,第二天她会干什么?”让学生认识小女孩一定会坚强地活着,哪怕每天依然是饥寒交迫!可是回到书本,我们又会发现,连这也仅是我们的一个美丽的梦罢了!毕竟她死了,死在大年夜!多么悲惨的小女孩!这样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同情?愤懑?改变?种种想法交织,更容易撞击学生的心灵。再联系生活周围、世界上存在的各种现象,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关注生活,珍爱生命;去说,去想,去写;去珍惜今天,好好地活,好好地学。
上完这一课,我又去与学生在一起重温了《社会》课本关于安徒生那一板块,透过故事,我们更能理解安徒生创作的真正激情来源除了画,还有他那童年的不幸,进一步了解作者少年时的坚强与好学和那波折的成为作家的历程,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
从学生的习作和他们后来的行动中证实,我的这一课的引导是非常成功的。当然,学生再也不会出现动不动就出走的情况了。
教学片段三:捕捉契机,注重延续,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的价值。
教材中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过后编排了《穷人》这一课。我们应注重课的延续,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当今学生思想的实际,捕捉契机,从前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富人冷漠与穷人之间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之间的对比中加强情感的体验。从学生的设计的“我的名言”可见一斑。如:
“帮别人不在于自己是否够条件,而在于自己是否愿意付出”;
“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
“爱和快乐都是一种感受,一个人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生命的价值;被有困难的人需要时,才能体验自己是多么伟大!”
总之,面对幼小脆弱的心灵,我们的教学,除了注重过程与方法上的引导,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之外,还要捕捉契机,联系生活,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熏陶与感染,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正确认识生命及生命的价值。在教学中抓住共性,挖掘个性,加强同一单元内同一册书乃至前后年级的各课的内在联系。
当然,以上是个人在文本的人文性层面的一点见解。教是为学服务的,所以,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只要是有益于学生的发展,我们都应该去做,大胆尝试,大胆改革创新,关爱学生的心灵,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篇一】
自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后,我对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产生了敬佩之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又冷又饿,可又不敢回家,她只好蜷缩在墙角,几次擦燃了火柴,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但在饥饿与寒冷的压迫下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她多么的可怜,我非常同情她这篇文章以具体的事例,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别致的写法,表现了对美好心灵的由衷赞.如果她生活在我们的社会上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可怜的遭遇了。想想她多么的饿,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还要在大年夜这样美好的日子里去卖火柴。是那样冷的天,在寒冷又饥饿的情况下卖火柴。
但是我没有她那样的能耐,我们如果一天不吃饭就饿的慌,那样的冷,我们根本就还没出门,就不敢出去了。想像小女孩那样还要饿几天,我们跟本做不到,如果是我们的话就要哭天喊地了。她在饿的时候,我们正吃着香喷喷的食物,美味可口。
小女孩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在卖火柴,是那样的单薄的衣服,风一直灌入她的身体,身体冻得像一块冰。还要走路,在那样厚的积雪里走,脚丫都不能动了。
我们呢,穿着崭新的衣服,鲜艳亮丽,厚厚的,多么的暖和。还有新的鞋子识见卓越精彩暖得脚很舒服。
我们怎么与小女孩比啊,她没有鞋子、衣服,甚至没有得吃一顿饱饭。我们多么的幸福,小女孩多么的可怜,我们随手可得的东西她却想得到,是比登天还难。
我非常佩服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善良、勤劳。她什么都会做。我们比她幸福多少倍啊,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篇二】
安徒生一生写了许多
《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写了一个小女孩在冰冷的街头兜售火柴,一整天都没人买她的火柴,她不敢回家,后来她自己擦着了火柴,她在她的幻想中看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最后,她被冻死在了街头。
这个小女孩真可怜啊!那么小,就过那样的生活,连饭都吃不饱。在那样寒冷的街头,她也只有一件薄薄的外套。她就过着这样悲惨的生活。到最后,她也只能在幻象中得到幸福。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简直就像小皇上:平日里,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有爸爸妈妈罩着,什么都不用怕,遇到困难了,都叫爸爸妈妈来解决,这样,久而久之,我们就对爸爸妈妈养成了依赖的心,就像树苗对雨水的依赖一样,如果不早点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慢慢的,我们就离不开大人的照顾了,学不会独立自主,将来,等我们长大成人了,没有了父母亲的照顾,我们该怎么办?我有一个哥哥,他小时候,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要自己解决,从不去找大人帮忙,现在他大学毕业了,在社会上就算遇到了挫折,他也有承受的能力。
现在,趁着我们还小,赶紧让自己独立起来,为了我们的将来,努力学习吧!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篇三】
一根渺小的火柴,照亮不了这个开阔的世界,但是却能温暖一个小女孩的梦想。在小女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感受不到寒冷和饥饿,在她的眼前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我们没有太多的悲伤献给她。但是,这个世界的残酷和冰冷,却不能不让我们深受震撼。除夕之夜,一个小女孩不得不走上街头,赤着脚走在雪地里。这幅不幸的剪影是那个不公平时代的最好见证。我们的同情心和善良,在这里得到滋润和洗礼。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备这样一种基本的美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
可是,我们有多少人的手里有那样一根火柴呢?而这个一无所有的小女孩,却用她微薄的渴望和梦想帮助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