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读柳树,复习导入,再感形象。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15、青海高原一株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高原上的这株柳,它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
3、作者在青海高原就是看到了这样一株柳树,谁愿意通过朗读带大家再来欣赏一番。
二、二读柳树,结合生长环境,感受神奇。
1、同学们,作者因为看到了这样一株柳树,所以在文章开头这么说(出示,引读)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读着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平常神奇?〈板书〉望而生畏?)
2、在平原极其平常的柳,为什么在青海高原上却变得如此神奇?这株神奇到令作者望而生畏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海高原,走近这株柳。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3、交流:(出示3、4)
同学们,读着这两段文字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学生交流(板书:唯一)
这,究竟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啊?
同学们,你们看
(配乐)青海高原的一组图片。
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啊?(板书:荒凉 贫瘠)
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青海高原的荒凉贫瘠呢?请你用笔把它划出来。学生交流,
还有哪些词句也能感受到它的荒凉,贫瘠呢?学生交流,你也能读出那样的感觉吗?
5、同学们,就是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居然生长着这样一株柳。我们不禁要问
三、三读柳树,走进生长历程,体会顽强。
1、它是怎么生长壮大起来的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猜测,一起走进柳树的生长历程。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7自然段。在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抓住关键词句,写写批注。
3、学生交流:(有谁还要补充?)
A、风把一团团奇迹般的保存了生命。
(持续的干旱,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这青海高原上,干旱有多严重吗?〈
这样的干旱让它的兄弟姐妹毁于一旦,但这株柳树却保存了生命,这真是一个奇迹。)
这个自然段中还有哪个地方给你感受特别深?
B、自古以来,不可思议的奇迹。
学生谈感受:谁也要针对这段话谈谈感受?
(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吗?)
*(补充资料)
这里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二十多度,滴水成冰。那儿的土被称为冻土。可见,青海高原的环境是多么恶劣啊!
引读干旱和寒冷决不允许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柳树就是在这样干旱,这样寒冷的环境下熬过了一年又一年,让我们一起读
学生齐读
还有哪让你感受特别深呢?
C、出示7: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学生交流感受。
柳树处在怎样的恶劣环境中啊?//重重困难,柳树所经受的是什么困难呢?
(1)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同学们,你们没有亲身经历,不知道它有多可怕。你们听(播放风声)
你能想象柳树在风雪中是怎样挣扎的吗?学生交流
就是这样的风雪,这样的柳树,谁来读评读指读
这段话中还有哪让你感受特别深呢?(说说你的感受。)
(2)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同学们,柳树面对的雷轰电击不是一般的一声炸雷,一道闪电,而是铺天盖地的,铺天盖地意味着什么啊?
(适时指读)
柳树就是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着,生长着谁能读好这句话。
(3)柳树生长的多么不容易啊!(引读)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字变红)
(4)让我们分明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柳树呢?
是啊!让我们分明看到了一株坚忍不拔,永不言弃的柳树。让我们一起读
5、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同一株柳絮,如果它生活在我们江南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6、学生交流
(*家乡的柳树极易生长; *家乡的柳树所处的环境十分优越,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沐浴着阳光,吮吸着雨露,过着安逸自在的生活。
*家乡的柳树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它的美是一种柔美,缺少了高原柳的一种刚劲之感。)
四、四读柳树,得到启示。
1、同是一株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何远?可柳树抱怨了吗?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株柳树(出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2、从九十九 一这两个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呢?
是啊!它坚韧不拔,永不放弃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话吧读。
同学们,让我们回头再看看这株柳树,(出示,5)想象着它经历的这一切,此时,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出示5)
(神奇,锻铸)
这样一株神奇的柳树怎不令我们敬佩!带着你的赞美之情,敬佩之情,带着你所有的感情,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这株柳树吧!
配乐读段齐读
3、此时此刻,在你面前的还仅仅是一株柳树吗?(不是)它让你想到了什么?
(精神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
人霍金、海伦凯勒、高原上的人民、战士在困境中,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如青海高原上这一株柳树一样。
植物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它的生命也是艰辛而壮丽的。
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是啊!透过这株柳,(出示图片)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具有柳之精神的人与物!让我们再次记住它
齐读课题
5、学到这,相信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讲,很多情要抒,就在课题旁用一句话写下你最深的感受吧。
6、交流。
7、同学们,这株柳启迪了你们,也启迪了老师,所以老师情不自禁地把板书改成了一首赞美它的小诗
《青海高原一株柳》在
配乐,朗读《青海高原一株柳》
8、师:愿这株柳永远伫立在青海高原之上,也永远伫立在你我的精神世界之上。
五、作业。
最后布置两个作业
1、勤于积累:从文中摘录你认为精彩的语句;
2、推荐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或《张海迪》
读完后,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
神奇 青海高原一株柳
(那片)苍茫、贫瘠(的土地上),
干旱、严寒、风雪、雷电
(锻铸了)
唯一(的它)。
(一株)
高大、粗壮、坚硬、苍绿(的柳树)。
(它)
坚韧不拔,
(它)
永不放弃
(它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预习:了解这棵柳树的生长环境、样子、成长历程。交流为什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2、学习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想象的这棵柳树的成长历程,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享预习收获
1、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把你们预习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分享。
2、各组汇报交流
(1)第一组介绍青海高原的地理环境及气候
(2)第二组介绍柳树的生长环境
(3)第三组汇报从文中找出的好词
(4)第四组读出让人感动的句子
(5)第五组背诵收集的边塞诗
(6)第六组背诵收集的咏柳的诗
(7)第七、第八组针对预习提出问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同学们,每个小组在自学后都有不同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近这株柳树,看看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
2、师: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生: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3、为什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昨天老师已让学生回家思考)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交流个问题。
三、自主研读,交流共享。
自主阅读
1、在上节课的预习中,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把你画出来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说说你的看法。
2、师巡视了解学情。
3、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它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归纳:生长环境的神奇;样子的神奇;成长历程的神奇。)
交流共享
(一)生长环境恶劣
1、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的?
2、让学生自由说(先读文中的句子,再谈感受)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与苍凉。
3、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这种感受?
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
4、指导学生读这几个词。
5、引导学生背古诗(听同学们读这些词语,使我不由得想起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那悲壮与苍凉让人心头一震啊! )
6、你呢?(生自由说自己想到的边塞诗词或心里感受)
7、就在这广袤无垠,青石嶙峋的高原上,我们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株绿色的柳树,给你什么感觉?(惊讶、惊奇)
8、作者的这种感受在文中是如何表达的?( 哦了一声)
9、请你读出惊讶、惊奇的感觉。
过渡:哦!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呢?让我们看一看它吧!(读第5自然段描写柳树的词句)
(二)样子壮观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1、指名读并谈感受。(生命力的旺盛)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生命力的旺盛?
①两合抱粗,师生演示 感知柳树的粗壮。
②百十余平方米,一间教室大约有五十平方米,一株柳树的树阴大约有两间教室那么大。
3、在如此苍茫荒凉的原野上竟生长着这样一株高大的粗壮的柳树,这个哦里还有什么情感在其中?(赞美、赞叹)
4、指名读哦
5、想读好这个哦先倒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虚声读。
6、师:范读
7、生:跟读
8、怀着这种情绪读一读这株柳(齐读)
小结:这样高大的一株柳竟能在这如此荒凉,如此悲壮的青海高原上生长起来,壮大起来,真是神奇啊!
(三)成长历程艰辛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这株柳树的神奇?
1、学生自由说(预设我从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这株柳树没能活满一年的,但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
2、师:不单是柳树,其它的植物也活不到一岁,青海高原上的夏秋两季连续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又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棵活了下来,而且长得如此高大粗壮,神奇吗?从文中找到这一段读一读。
3、生齐读此句。
4、是啊,这株柳树造就了一个奇迹,又有谁知道这奇迹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磨难呢?
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1、指名读
2、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多少、又,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生说自己的理由)
3、请大家都来读这段话,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1)烈日炙烤着大地,一连半年不见一滴水,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这株柳它(生想象着说)
(2)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其它植物早已被风雪吞噬,这株柳它
(3)一声惊雷在天空乍响,闪电无情地劈下时,这株柳
(4)像这样严酷的考验只有一次吗?(不)
(5)面对一场场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精神!
(6)历经一场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_精神!
(7)经受一次又一次摧毁,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____精神!
(8)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感受这株柳的顽强精神吧!
生:齐读
5、比较感悟
(1)当青海高原这株柳正在风雪雷电中为了生存而苦苦支撑,拼命挣扎,孤独地煎熬时,它的同类那些平原的柳,此时,可能在做些什么?(依据课文内容说说)
(2)生说(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地在风中摇曳;为那些依依惜别的人们所钟情,所青睐;
(3)请咏柳小组背诵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_____贺知章
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王维
两搓金缕细,烟裹翠丝柔。 _____戴叔伦
6、瞧,这些平原的柳不仅生活环境优越,还被诸多诗家词人冠以殊荣,使它们光芒四射.而同是柳树的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为了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呢?况且还要忍受长年累月的孤独与寂寞,长久以来,没有任何一株柳与它为伴,面对命运如此不公的待遇,它是怎样做的?
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啊!
四、学习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由物及人,深化形象。)
1、归纳托物抒情的写作特点。
2、说话训练。
师: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个人(海伦.凯乐),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在遭受又聋又瞎的残酷打击下,还能聚合全部身心之力学习各国语言,最终成为一名世界杰出的女性。)
你呢?你想到了哪个人?哪句名言、诗句?
出示: 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个人( ),他(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 )。
3、填空练习
(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 )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 )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 )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绝对的公平,但只要我们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一定会产生奇迹,就像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一样展现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的光彩!
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生长环境 恶劣
神奇: 样子 壮观 令我望而生畏 顽强精神
成长历程 艰辛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学习课文
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株柳树是什么样子的,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柳树的样子?指名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把第五自然段读一遍,这个自然段共几句话?四句
大家把这个自然段仔细地读一遍,想一想,这株柳树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交流:
(1)两合抱指的是什么?请学生演示,说明什么
(2)巍巍然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再读一遍,体会柳树的高大粗实和生命的伟力。
2、这株柳树长在哪里?青海高原跟我们这里一样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段,想一想,青海高原跟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交流:这就是青海高原,大家看图,看到了青海高原,你想到了哪些边塞诗词?同桌先讨论讨论。交流: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看到了这株柳树,他觉得怎么样?用书上的词:神奇
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这种神奇的感觉读课文的3、4自然段,指导哦的读音。
3、为什么说是唯一的一株柳树呢?还有没有其它的树呢?为什么?那这株柳树是怎么长起来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6、7
请大家默读6、7自然段,划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句,等会我们来交流。
出示:
(1)、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2)、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再来看一看青海高原吧,看图,讲述:是啊,环境是多么恶劣,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株柳树竟然活了下来,真是一个奇迹!
(2)从这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一株怎么的柳树?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4、课文写到这里已经很完美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8自然段,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一样吗?
你能用书上上的词来概括出灞河边柳树的特点吗?如果说灞河边的柳树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话,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就是、的?
相比之下,作者是喜欢哪里的柳树?你呢?为什么?
作者是借灞河边的柳树来反衬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树的顽强。
5、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
理解意思
三、拓展:
1、站在这样的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司马迁
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他(她)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
站在这株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你想到了哪个人,想到了哪句名言?交流
2、填空:
①()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②()扼住命运咽喉的人,()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③()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四、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的的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有着这种精神的人,我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一定会在自己的心中种下这株柳树。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歌,用这首歌来结束我们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