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孟子历史论断名言义战 正文

孟子历史论断名言义战

时间:2025-04-28 09:55:10

一、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二、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五、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七、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八、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十、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十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十二、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十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十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十五、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十六、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十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十八、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十九、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二十、王顾左右而言他。

二十一、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二十二、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二十三、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二十四、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二十五、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二十六、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二十七、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二十八、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二十九、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三十、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三十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三十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十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三十四、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三十五、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三十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三十七、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三十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十九、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四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十一、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四十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四十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四十四、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四十五、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四十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四十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四十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四十九、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五十、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五十一、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五十二、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五十三、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五十四、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五十五、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五十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五十七、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五十八、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拓展:孟子简介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

个人影响

孟子约在齐威王时到过齐国。似于同时又到过魏,曾先后见过魏惠王及魏襄王。在齐宣王时又到齐。他还去过滕、薛、宋、邹、梁等国。《史记》说孟子时,秦、齐诸国用商鞅、田忌等人,以富国强兵和攻伐为事,而孟子所述乃“唐虞三代之德”,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而不受重用,故孟子与其门徒万章等人著书立说。但据《孟子》所记,孟子到魏,受到魏惠王的礼遇,并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在齐,宣王任之为上卿,“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则齐必能采用其部分学说和主张。

《汉书·楚元王传赞》说:“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甚至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邻家焉有许多鸡?乞丐何曾有二妻?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朱元璋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并诏告天下说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次日钱唐上疏力争劝阻,加之天文官也上奏文星暗淡无光,于是朱元璋又下一道谕旨:“孟子辩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又恢复了孟子在文庙中的待遇。越南学者张汉超在文章中说:“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

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孟子的经历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这条建议不被大部分的君王所接受,这样的状况保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孟子把气节也十分看重,“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对于这种嗟来之食,孟子应该是不屑一顾的。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8、仁者无敌。

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9、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1、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1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15、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7、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1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20、养心莫善于寡欲。

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2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2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23、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2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2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26、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2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28、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

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2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30、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孟子名言名句

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1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1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8、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0、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1、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2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3、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2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6、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27、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28、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0、养心莫善于寡欲。

31、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5、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3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8、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39、仁则荣,不仁则辱。

40、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4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4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3、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4、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4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6、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4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50、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51、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5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3、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5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5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