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我读懂了这句名言 正文

我读懂了这句名言

时间:2025-05-06 12:09:08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这是孟郊的《游子吟》,也是我最喜欢的诗。

每每吟诵它,我的脑海中仿佛就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英气勃发的儿子坐在简陋的'茅屋里读书。不远处,满头银发的老母亲正埋着头,弓着背,在一盏微弱的豆油灯下,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那密密麻麻的每一针,都蕴含着母亲对儿子无比深沉的爱。每一线,都代表着母亲对儿子的的真挚的情。这浓浓的母爱,全都倾注在这一针一线间。母亲与儿女情深似海,而母亲那无私的爱,作为儿子何时才能报答呢?正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不仅是无私的,母爱更是伟大的!母爱如水,是那么清凉;母爱如雪,是那么洁白;母爱如雨,滋润着颗颗幼小的心灵;母爱如阳,用自己最朴实的爱把幼小的生命照耀;母爱如风,轻轻抚摸着个个可爱的小脸蛋。母爱如四个季节,在春天把爱播种,在夏天把爱培育,在秋天把爱收获,在冬天把爱贮存。母爱是春天里的太阳,照耀祖国的花朵;母爱是夏天里的雨,“浇灭”了炎热,带来了凉爽;母爱是秋天里的大树,结满了丰硕的果实;母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冬天里的激情!

我读懂了这首诗,从中得到了感悟,这首诗歌让我回味无穷。希望你们也能用心去读这首诗,从中获得自己的感悟,懂得更多道理!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

从古至今,流传的

今天妈妈给我读了一首很有趣的唐诗,诗的题目是《戏问花门酒家翁》,诗的作者是岑参,原文是: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这首诗是啥意思呢?它说的是一位老爷爷七十多岁了仍然每天卖酒,花门楼口堆满了大大小小各色的酒坛子。路旁的榆荚恰巧像圆圆的铜钱,摘下一串来买酒,老人家你肯不肯卖呀?

我很喜欢这首诗,念了一遍又一遍,越读越喜欢。读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了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个白胡子老爷爷,面带慈祥的笑容,坐在花楼前卖酒。最有意思的是第三、四句,真是想象的太好了!当诗人经历了长长的`旅途,来到了花门楼前的酒店,他看到了路边的榆钱,忽然来了灵感,就和老爷爷开了一个轻松的玩笑。这是一幅多么亲切愉快的画面啊!

我读懂了这一首诗,今天一整天,我都陷入了有趣的幻想中,真希望可以回到一千年之前,从树上摘下那一串串圆圆的榆钱,去跟老爷爷换酒啊!

“半世纪前中国文坛上曾活跃着中国最著名的近代大作家。他是时代的先驱,他就是伟大的文学革命家鲁迅。”

这句话是我四年级的课堂笔记。那时的我还不省事,对鲁迅唯一的理解是写的文章都要全文背诵,这实在是令我崩溃。况且我根本不知他伟大在哪里。也许是因我当时涉世未深吧。

后来渐渐地从鲁迅的文学作品中,结合当时的社会看,他的文章似乎是颇有深度的。《父亲的病》中的庸医害了多少人,《阿Q正传》中的阿Q精神胜利过多少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那乡绅的儿子是否发迹了,抑或是《孔乙已》中的那文人孔乙已死了没有,我都无从而知了。我隐约懂得了一点点。可始终不得要领。因为他离我太远了,毕竟现在不会再有医生开出“原配昆虫”这方子或有谁再去断头台下接血了。

再后来,我看到了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如某些人自称伊斯兰分子假装说飞机上有炸弹。这和阿Q以游戏的思想看待革命,其实本无什么两样。有些人贩子,先记清小孩信息再下手,使我不得不疑心他是美女蛇转生投胎而来。更有东北某处讹传讹,说山上有鬼,最后专家说并没有。这鬼的传言也几乎相当于那百草园里的赤练蛇了,虚无而广有信者。我又渐渐地多明白了些,多懂了些,他的伟大似乎是在于他的讽刺是通用的,不分时间的。

可真正对鲁迅的透彻理解发生在鲁迅故居中。北京的鲁迅故居。鲁迅的家仅仅是一套小四合院,院中一切绿色全是先生亲手种下的。而最有特色的是鲁迅的`工作室兼卧室了。古朴的小屋被称为老虎尾巴,是只有七平米大的。而这间在其他深宅大院中有一个共同用途——养狗。而他的会客室更是奇特。墙上一行大字:“带银子来的不招待。”我幻想着他,并不富裕的他愤怒地把军阀的特使赶出去的画面,我又似乎听到他把银元毫不犹豫递给革命青年时殷切的嘱托。

我读懂了先生,一个平凡而伟大,艰苦而伟大,永远直言不讳地战斗着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