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安迪格鲁夫的名言 正文

安迪格鲁夫的名言

时间:2025-08-05 06:14:17

约翰.D.洛克菲勒

“建立在商业业务的远比建立在上的商业业务来得好。”

亨利·福特

“如果你想永远做个雇员,那么下班的汽笛吹响时,你就可以暂时忘掉手中的工作;如果你想继续前进,去开创一番,那么,汽笛仅仅是你开始的信号。”

安德鲁·卡内基

“如果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

安迪·格鲁夫

“要想预见今后10年会发生什么,就要回顾过去10年中发生的事情。”

巴菲特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错误的,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比尔·盖茨

“每隔3年我们都要好好审视一下几年来取得的成绩,这非常重要。任何一成不变的'公司都很可能遭到淘汰,我们已经有太多的前车之鉴。”

杰克·韦尔奇

“我们希望人们勇于表达反对的意见,呈现出所有的事实面,并尊重不同的观点。这是我们化解矛盾的方法。良好的就是让每个人对事实都有相同的意见,其目的在于创造一致性。”

卡莉·费奥莉娜

“我首先是者,然后才是。”

目的总是为手段辩护。——马基雅维利

人有自由意志,成人成兽全靠自己。——卢克莱修

人生的本质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帕斯卡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赫拉克利特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毕达哥拉斯

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伊壁鸠鲁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阿那克西曼德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习惯就是人生的最大指导。——休谟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

人在生存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被动工具。——霍尔巴赫

作为瞬间,它当然是短暂的……然而,它却是决定性的,是充满永恒的。——克尔凯郭尔

我象村里最年轻的人一样年轻,象村里最年迈的人一样年迈。——泰戈尔

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康德

水是最好的。——泰勒斯(古希腊)

苏格拉底,从不著书立说,推崇“无拘无束的辩论或讨论”。比较出名的一句是,他被法庭判死刑后安详地说——“死别的时辰已经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你们去活。哪一个更好,唯有神才知道了。”——苏格拉底

“怀疑一切”;“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我却不能怀疑我正在怀疑。”——“我思故我在!”——笛卡儿

理性能使人自由。——斯宾诺莎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之中。——柏拉图

幸福就是 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亦壁鸠鲁;

拯救灵魂必须放弃肉欲。——基督精神;

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托马斯.阿奎那

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伏尔泰

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亚当斯密;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卢梭;

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叔本华

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克尔凯戈尔

只有那些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跌入坑中。——泰勒斯

政治无道德。——马基雅伟利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也都要存在。——黑格尔

我正在说谎。——罗素

他人就是地狱.人对人是狼。——萨特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叔本华

把精神说清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维特根斯坦

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的樊笼中。——弗兰茨.卡夫卡

我手中的灯笼 使眼前黑暗的路途与我为敌。——泰戈尔

悠闲是哲学之母。英国政治学家、哲学家 托·霍布斯

闲适是哲学之母。 英国政治学家、哲学家 托马斯·霍而斯

哲学是科学中的科学。英国诗人 柯尔律治

哲学是一切艺术之母。古罗马政治家 西塞罗

哲学是思考的显微镜。法国作家 雨果

哲学家都居住在月球上。 约·福特

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有胡子的人并非哲学家。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

哲学是对习惯的攻击性武器。阿基达莫斯

哲学家毕生都在为死做准备。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

少女的恋情如

信仰和哲学是吹出的气,而事件则是铜管乐器。美国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 赫尔曼·梅尔维尔

时代的哲学气候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威·詹姆斯

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美籍华裔科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

没有疑问,哲学与科学在许多方面是互相促进的。 俄国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 罗蒙诺索夫

对哲学家来说,再小的东西也不会显得微不足道。英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 哥尔斯密

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 于丹

日本人拿中国的管理哲学,来运用西方的管理科学。台湾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大师 曾仕强

在人类历史的记载中,从未有过一位幸福的哲学家。美国作家 门肯

如果你想享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充当哲学的奴仆。 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 伊壁鸠鲁

在我的哲学词典里,手段和目的是可以互换的词汇。英特尔总裁 安迪·格鲁夫

只有历史上的白痴才说“这些哲学家都是些马后炮”。本名方是民,记者,科普作家,反伪打假人士 方舟子

从哲学中,我至少学会了要做好准备去迎接各种命运。古希腊哲学家 第欧根尼 《第欧根尼传》

偏执狂安迪·葛洛夫的人生故事

移民生涯

1936年9月2日,葛洛夫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乔治是卖牛奶的,爱交际,好相处,很有头脑,很早就辍学并自学商业知识和会计,对牛奶经营和服务更是得心应手,而母亲玛丽亚是一个可爱的图书管理员。葛洛夫住在一个19世纪的两居室公寓里,从小就被称为资本家的儿子和犹太人,他父母希望他能用勤奋刻苦来消弭这些偏见。4岁那年,布达佩斯流行猩红热,葛洛夫也被传染了,差点一命呜呼。至今,他还记得自己在医院醒来时的想法:“我一定是死了,躺在坟墓里看天空。”高烧留下了后遗症:耳膜由于中耳感染而破得像个漏斗,使他必须使用助听器。

接下来的经历是葛洛夫从不言及的隐私。二战开始了,东欧的犹太人都像清晨的雾一样消失了。葛洛夫的父亲于1941年被召集到劳改队后,就失踪了,不过后来还是活着从战线上回来,但已患病不轻。1944年3月,德国人占领了布达佩斯,开始搜捕所有的犹太人。8岁的葛洛夫与母亲一起隐去真名,靠偷来的证件生活,是一个基督教家庭收留了他们。14岁,他加入了当地的青年报,投身记者行列,他很爱这个工作,可是很快成了报社不受欢迎的人。40年后,他写道:“我不想要这样一种职业:即主观地、用政治观点来决定我工作的成绩,我从写作转向科学。”不过,后来他还是著书立说,满足了写作的爱好。

葛洛夫特别喜欢化学,尤其对分子有本能的直觉。“他无疑是一个天才。他很开朗,你总能听见他唱歌——在体育课上、实验室里。”葛洛夫还有另一爱好:听歌剧。受《卡门》的“斗牛赛”的诱惑,他甚至想当歌剧演员。在逃离匈牙利一周前,还和同学唱了凶杀爱情戏。当苏军进入时,他乘坐军舰逃到美国,当时他20岁,在伯克利一间很小的单人公寓里(是他姨夫提供的),他迷上了艾森豪威尔时代的美国。

不久葛洛夫进入了纽约城市大学,这是移民的“牛津大学”。刚到美国,经济是个问题,而且初来乍到,“……可以读、写一些英语,但说的时候就跟不上了。我常被科学课上的技术名词弄糊涂。”但他最终闯过了这一关,几乎门门成绩都是偏执狂安迪·葛洛夫的人生故事。后来,他一年级时的导师说:“我对他如此强烈的事业心感到有点吃惊,饥饿对一个人的成长的确有好处。”

1957年夏,葛洛夫在疗养地打工时认识了伊娃,她也是一个避难者。“我走进一间房子,那儿有群人,每个人都和我握手,有一个真正英俊的人拉着我的手,我的感觉,喔!”她笑着回忆。1958年1月,他们结婚了。

后来,葛洛夫进入了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于1963年获得博士学位。

最严厉的老板

葛洛夫扮演强硬派的角色,正如霍根所言:“如果他母亲碍着他了,他也会把她解雇掉。”考克斯也说:“你得理解这一切,诺宜斯是个很善良的人,这使他深受爱戴。因此公司就得有人去鞭策和训斥后进员工,葛洛夫正好擅长这一手。”一次他对一位女员工叫道:“如果你是男的,我会打断你的腿!”1979年,葛洛夫出任公司总裁。1982年,经济形势恶化,公司发展趋缓,他推出了他的“125%的解决方案”,要求雇员必须发挥更高的效率,以战胜咄咄逼人的日本人。这也是“迟到登记表”的由来。公司员工每天得工作10小时,所有在上午8:10以后上班的人都得签下大名。一天上午,《纽约时报》的记者居然看到葛洛夫也签了名。

在销售会议上,人们可以看到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葛洛夫。他的匈牙利口音使其吐词不清,他用拖长的声调说:“英特尔是美国电子业迎战日本电子业的最后希望所在”。这一刻,几百名青年男女热血沸腾,似乎被一共同的命运所吸引,甘愿牺牲一切去完成一个神圣的使命:把生产出来的芯片卖掉!

当然经营公司是件难事,让人感觉好像总在最后时刻才绝望地跳进救生船。一天晚上葛洛夫梦见自己被一群野狗追赶。他说:“这是一个压力锅。”著名的风险投资家约翰·道尔在70年代为英特尔工作了6年。“葛洛夫不能忍受迟到或没有目的的会议。他是一头拼命的驴,这是行业的特性,没有答错的机会。”1984年的《幸福》杂志,将他评为美国最严厉的老板之一。有时连他自己也觉得太过分了。

“125%的解决方案”使英特尔成为血汗工厂,一些不满的工程师在头上系上布条来发泄不满。而且葛洛夫的努力仍无法抵挡日本厂商的进攻。1984年,公司存储器业务衰退。生产出的产品像山一样积压在仓库里:资金周转失灵,公司危机深重。好在葛洛夫创立的目标式管理支撑住了企业运营的轴心。而且大救星微处理器业务也逐渐成熟。1985年的一天,葛洛夫与公司董事长兼CEO的摩尔讨论公司困境。他问:“如果我们下台了,另选一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业务。”葛洛夫说:“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动手?”1986年,公司提出新的口号“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英特尔顺利地穿越了存储器劫难的死亡之谷。

芯片和身体缺陷

有了微处理器这件护身符,英特尔就平步青云。1992年,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而且与第二名的距离越拉越大。葛洛夫的传奇色彩也逐渐加深。因为英特尔已不仅仅是微处理器厂商,它逐渐成了整个计算机产业的领导者。

1994年,一个小小的芯片缺陷,一下子将葛洛夫再次置于生死关头。“1994年11月22日。我想给办公室打电话,这时电话铃响了,传播部的领导有急事找我。说CNN将派人来公司,他们已风闻奔腾处理器的浮点缺陷问题。这事就要闹大了。”12月12日,IBM宣布停止发售所有奔腾芯片的计算机。“现在,预期的成功忽成泡影,一切变得不可捉摸。我们的雇员心神不宁,甚至感到恐惧。”葛洛夫说。

但葛洛夫不能恐惧。12月19日,他决定改变方针,更换所有芯片,并改进芯片设计。结果公司耗费4.75亿美元之巨,相当于公司研发的半年预算或奔腾的5年广告费用。

但英特尔又一次活了下来,而且更加生气勃勃,是葛洛夫的性格和气质救了自己。他的.勇气和热情像电流一样传遍英特尔公司。葛洛夫拯救了公司,这一次又该拯救自己了。因为他的身体出现了病情。

1994年秋,新来的私人医生为他作了一次全面检查。一切都正常,只有一项PS偏执狂安迪·葛洛夫的人生故事的化验结果是5,而正常值应是0~4。医生似乎不在意,葛洛夫也没当回事。1995年早春,在一次度假中,他突然想到了PS偏执狂安迪·葛洛夫的人生故事化验,决定上网查找相关信息,他发现了前列腺癌的新闻组。休假完毕,立刻又做了一次PS偏执狂安迪·葛洛夫的人生故事化验,结果升到了6。肿瘤在扩散!他紧急约见了一位泌尿科大夫,诊断结果不出所料,他患了癌。这一年他58岁!

他将开刀、化疗和冷冻这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最终选择了化疗。一个月后指标正常了。但他知道,对癌症的恐惧将伴随他的余生。由此他得到启示:“调查、选择、去治,而且要快。你需要采取主动进攻的态度。消极等待只能更糟。”这与他经营理念如出一辙。

葛洛夫曾经许诺,到57岁他就退休。但到了57岁,他干得正欢,英特尔也如日中天。因此即使身体出现问题,也不言退休。但此时,他不得不考虑接班人问题。

1996年,身兼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的葛洛夫出了新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是他一生理念的总结,其中核心就是战略转折点问题。“穿越战略转折点为我们设下的死亡之谷,是一个企业组织必须历经的最大磨难。”“我常笃信‘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一格言,我不惜冒偏执之名,整天疑虑事情会出岔。”

但是偏执一生的葛洛夫还是在新的转折点面前遭遇挫折。1997年,在多媒体奔腾和奔腾二代的推动下,英特尔达到了辉煌的顶点。但网络所带来的反冲很快显现。作为摩尔定律的忠实执行者,葛洛夫一直否认低端市场的重要性。但是低端市场却在他的眼皮底下熊熊燃烧起来。1998年,公司公布了第一季业绩,让众人大跌眼镜。这年5月,迫于形势,葛洛夫将CEO一职也交给了贝瑞特,自己从第一线上急流勇退,将跨越新的转折点交给了继任者。

历程评述:

在葛洛夫身上,偏执表现为对信念异乎寻常的执着。他认为,企业繁荣之中时刻孕育着毁灭自身的种子,而他正是以如此偏执的态度时刻关注着危机的降临和“战略转折点”的到来。当人们惊呼“葛洛夫是信息产业的天才”时,葛洛夫自己则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