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端午节的名言名句 正文

端午节的名言名句

时间:2025-05-08 08:28:20

端午节的名人名言 篇1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5、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6、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8、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9、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10、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11、乐莫乐兮新相知。

1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3、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14、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15、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16、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17、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18、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19、买骏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2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1、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放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22、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23、令飘风兮先驱使冻雨兮洒尘。

24、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2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端午节的名人名言 篇2

1、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端午三首》其二

2、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5、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6、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

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8、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0、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11、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1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13、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14、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15、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端午日赐衣》

16、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17、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18、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0、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1、人若是太幸运,则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自己能力究竟有多少;若是太不幸,则终其一生皆默默无名。 作者:富勒

22、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

23、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唐 元稹)

2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唐 文秀)

25、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离骚》

他被世人称为“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离骚》)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屈原名句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大司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大司命》)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山鬼》)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

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魂兮归来!(《招魂》)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招魂》)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

路慢慢其修远兮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名言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信谗谀之浑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端午品香棕,味美万家颂。

发粽志成城, 员工工作热情,企业效益倍增!

过端午佳节,品美味香粽。

年年岁岁过端午,岁岁年年品粽子。

品味鲜香粽子,感悟端午文化。

千年祝愿,一粽传情。

送朋友,来一粽,粽粽都是情。

天然粽中之杰,自然让人体面。

万水千山粽是情。

无论你身在何方,我们的关怀“粽”会陪伴你。

鲜香端午粽,经典好美味。

想你是一种快乐,品你是一种满足。

一“粽”浓情,一“粽”乡愁。

状元粽,中状元,前程光明灿烂。

粽裁粽裁,步步高升到总裁,生活无比精彩。

吃粽意,恋爱中意,生活中意,事业中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粽。

端午的香粽,甜美的享受。

端午佳节年年有,美味粽子不离口。

端午良辰美景,粽有千种风情。

端午美味,重中之“粽”。

吃了龙粽,生个孩子是龙种,富贵齐天。

吃了粽管,总是管理别人,高人一等!

吃粽奖,买彩票,中大奖!

吃粽情,感情专一,相伴一生一世!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端午节莫变耍耍节

耍该耍放假要值得

提高端午的文化值

最好是恢复诗人节

端午节莫变粽子节

粽子莫沾上铜气色

莫忘读天问和离骚

莫要忘忧民和忧国

端午节你我共同的节日

端午节 祝全体员工节日快乐

祝全体职工过个快乐的平安的端午节

民族节日 代代传承 端午快乐

迎端午不忘记古人屈原,贺佳节大吃五芳斋粽子。

迎端午 赛龙舟 人人当好东道主!

做文明XX人 办精彩龙舟赛!

迎盛会人人有责 创文明贵在行动!

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做文明观众 树赛场新风!

热烈祝贺省首届体育大会龙舟赛在xx隆重举行!

民族节日 普天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