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名人会有哪些经典的
欧美名人经典语录一
1) 生命的意义蕴藏在生命的每一个表达之中,它体现在形式和表现的无限延伸上,存在于一切创造之中。——迈克尔·杰克逊
2) 印刷成文不能代表它们就是真理。——迈克尔·杰克逊
3)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林肯
4) 懒惰行走得那么慢,以至贫穷很快就赶上了它。——富兰克林
5) 心胸开阔:不要为令人不快的区区琐事而心烦意乱,悲观失望。——富兰克林
6) 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阴。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阴,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林肯
7) 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走别人的路上。——乔布斯
8) 你可以在一时蒙骗所有人,也可以在长时间蒙骗一些人,但不可能在长时间蒙骗所有的人。——林肯
9) 珍惜一切时间,用于有益之事,不搞无谓之举。——富兰克林
10) 真诚的朋友,良好的书本和沉睡的良心,这就是理想的生活。——马克·吐温
欧美名人经典语录二
1) 谦虚不仅是一种装饰品,也是美德的护卫。——爱迪生
2) 善待乏味的人,有可能到头来会为一个乏味的人工作。——比尔·盖茨
3) 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比尔·盖茨
4) 每个人都是月亮,总有一个阴暗面,从来不让人看见。——马克·吐温
5) 你人生的起点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最后抵达了哪里。——巴菲特
6) 对上司谦逊,是一种责任;对同事谦逊,是一种礼遇;对部属谦逊,是一种尊贵。——富兰克林
7) 争吵是一种人玩的游戏。然而它是一种奇怪的游戏,没有任何一方曾经赢过。——富兰克林
8) 就算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偷偷告诉我他未来二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巴菲特
9) 我走得很慢,但是我从来不会后退。——林肯
10) 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马克·吐温
11) 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12) 当真理还正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就能走遍半个世界。——马克·吐温
13) 电视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上得离开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比尔·盖茨
14) 我再次重申:我永远都不会伤害一个孩子。媒体上写的那些关于我的不实之词让我厌恶。——迈克尔·杰克逊
15) 在我步入青少年之前,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位老人。——迈克尔·杰克逊
16) 如果盖茨卖的不是软件而是汉堡,他也会成为世界汉堡大王。——巴菲特
17) 平时的学习和经验,是我们在危急关头最有力的支持。——林肯
18) 若你能举出一个彻底满足的人,我可以告诉你他就是个失败的人。——爱迪生
19) 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爱迪生
20) 一个人最危险的敌人是他自己的口舌。——马克·吐温
欧美名人经典语录三
1) 我深信实事求是而不讲空话的人,一定没有许多话可说。——爱迪生
2) 如果所有的人都是富有的,那么所有的人都是贫穷的。——马克·吐温
3)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林肯
4)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去哪的话,你就不会到达。——比尔·盖茨
5) 当你站在大多数人那边时,你就该想想自己是不是错了。——马克·吐温
6) 我坚信,区分成功与不成功,一半的因素就是纯粹的毅力差别。——乔布斯
7) 我不在意你曾堕落,我只在意你是否会崛起。——林肯
8) 创新就是把各种事物整合到一起。——乔布斯
9)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富兰克林
10) 如果你的'朋友们开始夸你看上去多么年轻,那就是你正在变老的确据。——马克·吐温
11) 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于重复别人的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乔布斯
12) 绝望毁掉了一些人,而傲慢则毁掉了许多人。——富兰克林
13)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林肯
14) 努力做到最好,不能是第二或者第三。只要你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迈克尔·杰克逊
15) 人生在世,必须善处境,万不可浪费时间,作无益的烦恼。——马克·吐温
16) 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巴菲特
17) 没有人相信“潜力”这东西,除非你做出一些事情来证明它。——比尔·盖茨
18) 在我看来,能做好事情的人并不是“马力最大的”而是效率最高的。——巴菲特
19) 没有人能使你倒下,假如你的信念还站立的话。——比尔·盖茨
20) 让我们梦想着一个明天,那里有从心底升腾起的爱,我们终将明白一个真理,爱像一颗充满创造力的心。——迈克尔·杰克逊
21) 把别人对你的诋毁放在尘土中;而把别人对你的恩惠刻在大理石上。——富兰克林
22) 探索别人身上的美德,寻找自已身上的恶习。——富兰克林
23) 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当幻想没有了以后,你还可以生存,但是你虽生犹死。——马克·吐温
24) 如果我生下来就是八十岁,而慢慢长到十八岁的话,人生会更加快乐无穷。——马克·吐温
25) 我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无怨。——林肯
26)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与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
27) 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8)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
29) 我很疑惑,为什么人们曲解我到如此的程度。——迈克尔·杰克逊
30) 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就会发现,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准就是有多少人在真正关心你、爱你。——巴菲特
31) 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巴菲特
32) 在一个充满仇恨的世界,我们仍然要满怀希望;在一个充满绝望的世界,我们仍然要敢于梦想。——迈克尔·杰克逊
“人们好奇我为什麽总喜欢孩子们围绕在身边,那是因为我在他们身上找到了我从未拥有过的东西。你知道迪斯尼乐园,游乐场,大型游艺机,这些东西我都非常喜欢因为当我小的时候我总是在工作丶工作丶工作,从一个演唱会到另一个演唱会,不是演唱会的话便是录音室,要不就是电视演出或者采访或者拍照,总有事情做。”“我们邀请来的孩子都严重地-他们都患有很重的病,甚至卧床不起。”
===================================
◤在梦幻之岛◢
“我尝试模仿耶稣,在他所说过的“像孩子一样,去爱孩子,像孩子一样纯洁并且将你自己变得无比天真再去用惊奇与魔幻般的眼睛去看世界”的那个方面,而且我非常喜欢。我们会有大约一百多个光头的孩子在这里,他们都患有癌症,他们都(快乐地)跑来跑去。”
===================================
“我不会说我很性感!不过我想他们如果这样说也没什麽。我喜欢在演唱会上(他们这样说)。(这种形容)非常美好。”(1983)
===================================
◤迈克尔对音乐的看法◢
“说实话,我第一对音乐的爱和欣赏是很老式的那种情形,在幼儿园里。我曾经每天都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丶理查德罗吉尔斯的美妙旋律丶奥斯卡汉莫斯汀等等的还有很多。我喜欢音乐演出。(1995)
在我们家从未有过音乐或者跳舞课,我们是一个总在歌唱的家庭。我们看电视,我们自己娱乐...我们不会把客厅的家具都搬出去来跳舞。“你生具才华并且被强迫去创造” 这就是我一直以来的感觉。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创作歌曲的情形。我记得当我小的时候如果外面在下雨,我们就会创作歌曲。当我们洗碗或者打扫的时候,珍妮特和我会玩一个作曲的游戏。我想现在大部分孩子都不这麽做了,这曾是我们的命运。 (1995)
(创造节奏的)过程是创造一个声音的节奏给一个节拍音轨--一种声音,一种时间控制的拍子。同时你根据节拍做出这些口技声。根据你的声音样本在电脑内的情况,这些声音可以被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这就是整个音轨的基础。所有的音响都在它基础上播放。它是节奏,就像节拍盒的节奏一样。从我小时候起每首歌曲我都是这样做的,直到现在我也是这样做。(1995)
音乐从自然中产生。音乐就是自然。鸟儿创造音乐,海洋创造音乐,任何自然的声音都是音乐。这就是它(音乐)怎样开始的...你看,我们只是在制作大自然的复制品,那些我们在户外听到的声音。(1999)
我只是在尝试去写出美妙的音乐。如果人们喜欢它,他们便喜欢。我不去想什麽人口统计的事情。唱片公司想让我去往那方面想,但是我只是做我会喜欢聆听的东西。(1999)
===================================
◤迈克尔对忽视的看法◢
我对忽视有成见。这是我主要有成见的东西。(因为)忽视是和教育而不是和天生遗传有关。那些国家的小孩子是不会有成见的。我想让你也引用这些话。我完全不是一个带偏见的人。我相信人们应该多想想上帝和创造...看看人类体内的神奇之处--各种脏器有各种颜色,血液的颜色--所有这些颜色在内做不同的事情。这是世界上最奇妙的系统。它组成一个神奇的建筑,人类。如果人类的身体可以做这些,为什麽我们人不能做这些?这就是我的感受。这也是为什麽我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做更多。这是我憎恨的唯一一件事,我确实憎恨它。(1984)
===================================
◤迈克尔对宗教的看法◢
我相信圣经并且我跟随升级。我知道我不是个完美的人...我并不是在把自己变成个天使因为我不是天使,但我也不是恶魔。我想做到我的最好而且我尝试去做我认为对的事情。就这麽简单。还有我确实相信上帝。 (1984)
我每晚祈祷。我不只晚上祈祷。我会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祈祷。当我看到一些美丽事物,当我看到美丽的风景--像当我飞行时或什麽的--我说,哦,上帝,这太美了。我一天中经常做一些这样的小祷告,我喜欢美的事物。(1984)
===================================
◤迈克尔对动物的看法◢
我在动物身上能找到我在孩子们身上找到的美妙的事物。那种纯洁,那种诚实,他们不会去判定你,他们只想做你的朋友。我觉得那是非常美好的。(1993)
上帝创造了动物,它们惹人喜爱,它们美丽漂亮。我能感觉到人类学家简古导(Jane Goodall)的感受,或者任何自然学者的感受。我完全不觉得我对动物的兴趣是古怪的。(1999)
===================================
在学习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后,他那种对命运的不屈、对艺术的追求及对自由的向往促使我捧起了记录他的一部伟大著作——罗曼.罗兰所作的《贝多芬传》。下面是关于《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一
贝多芬——一位举世闻名却又历经坎坷的音乐家,他作曲无数,才华横溢,却不幸失聪,终生未婚。就是这样一位坚毅,刚强而又乐观的伟人,为艺术注入了鲜活的生气,使音乐越发的美妙而动人。如今,我在这里,透过一本(贝多芬传),又一次向这位大师进行由衷的瞻仰。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
传记开篇便是对贝多芬容貌的一段描写,从他那粗犷又富有特点的脸上,我们仿佛就能读出他一生饱受过的沧桑,而那有神的双眼里,又似乎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审视和对自己理想的执着,从而不禁令看到的人肃然起敬。
“连一向支持我的卓绝的勇气也消失了。噢,神!给我一天真正的欢乐罢,就是一天也好!我没有听到欢乐的深远的声音已经多久!什么时候,噢!我的上帝,什么时候我再能和它相遇!……永远不?——不?——不,这太残酷了!”
“我的体力和智力突飞猛进……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不过才开始。我窥见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噢!如果我摆脱了这疾病,我将拥抱世界!……一些休息都没有!除了睡眠以外我不知还有什么休息;而可怜我对于睡眠不得不花费比从前更多的时间。但愿我能在疾病中解放出一半:那时候!……不,我受不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
这两段话是贝多芬历经磨难之后说的,听力的恶化,爱人的背叛,这一切都曾令他痛苦绝望,无法摆脱,然而,他强毅的天性又使他重新站起,乐观地面对人生的不公。突然想起了孟子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的,正是因为所经历的种种艰辛,贝多芬才能越发地坚毅与高大,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打击,贝多芬作曲的灵感越发地被激发出来,才从他笔下涌现出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
所以,我们现今遇到的困难又算什么呢?那些我们看起来无法跨越的充满险阻的大山,和贝多芬所经历的相比,大概只能算是个小土丘吧?!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奋进,不向前呢?谨记着贝多芬的那句:“扼住命运的咽喉。”让我们一同勇往直前!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二
前言:儿子所在学校在每班选一个家庭,亲子共读一本书,然后亲子各写一篇
读书对于我和孩子来说,是一种长期的乐趣,之所以在林林总总的书中选择了《贝多芬传》这本书来和孩子共读,是因为不久前我刚读了这本书,从书中受到了无可限量的精神鼓舞。孩子又正在学习音乐,选择这本书来读,对他来说,也是一次
我读过的正是那本罗曼.罗兰著,傅雷译的《傅译传记五种》中的《贝多芬传》,书中有不少精辟的语言和人生的
我们俩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虽然孩子对贝多芬已经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但本书的感染力不够强,使贝多芬对孩子的精神影响力大打折扣,于是又选读了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说名人版《贝多芬传》。这是一本很好的少儿读物,因为书中不仅介绍了名人的故事,而且还附带有相关的知识链接。对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和理解书本内容都大有帮助。我写这篇读后感,主要是根据傅雷译罗曼罗兰著的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为了和孩子共享,我把某些片段用声地读了出来,发现这样对文字的体味更加深刻。下面是我读这本书后的'粗浅
与其说贝多芬是因为他不朽的作品而流芳百世,还不如说是他的精神品质使他站在了伟人的前列。与其说他是伟大音乐家的代表,还不如说他是力量的化身,是与命运之神抗争的勇士!
贝多芬生诞生在1770年,欧洲战事频发的年代!他生在德国的波恩,一个充满着文化与音乐气息的城市,一个音乐世家(贝多芬的祖父是宫廷乐长,父亲是乐手)。然而,祖父的早逝和父亲的堕落,一方面使贝多芬的童年和少年生活艰苦卓绝,使他过早地肩负了成人的负担,另一方面也磨炼了他的意志力,从而使他天才的资质没有在平庸中埋没。在贝多芬的一生中,贫穷,疾病困扰着他,他不仅要替父母赚钱养家糊口,而且还要为父亲的酗酒付出代价。25岁,正是风华正茂,前途无量的年龄,是事业成功的曙光在向他招手的大好时机。然后,音乐家最不幸的耳聋正朝他悄悄袭来。为此,他有过软弱的时候,他逃避,退隐,打算向命运之神低头,结束年轻的生命,然而,他最终选择了生!
他说:“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假如我不知道一个人在能完成善的行为时就不该结束生命的话,我早已不在人世了。”艺术之神在向他招手,道德之力在把他召唤,把他重新拉回了生命的轨迹,让他重新看到了生命的曙光,他,从死神的手里逃回了艺术之路上,继续肩负着人生的重负!
既然选择了活着,就选择了生的顽强,既然选择了艺术,要意味着为艺术献身!贫穷,耳聋,肠道疾病,爱情的坎坷,亲人的忘恩负义,世人的冷漠与趋炎附势,人生的种种不幸时时在困扰着他!战争的风云与动荡不安的局势也在考验着他,在坚持与隐忍之下,艺术的泉水却喷薄欲出。很难想象,完全耳聋的他,在贫病交加的日子里,却创作出了令世人震撼的第一交响曲到第九交响曲,从《悲怆奏鸣曲》到《月光奏鸣曲》,从歌剧《菲岱里奥》到《弥撒曲》......等著名的乐曲!他在悲惨的生活与疼痛的命运之下,为世人留下了永恒的艺术,把痛苦独自啜饮,把欢乐留给了众生!如果你用心去听听他的《田园交响曲》,你感到的,只是他的欢乐与平和,而不是痛苦的压抑。
由贝多芬的故事不难看出,环境的熏陶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设想,即使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但如果他不是生在波恩这样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地方,如果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舞台,或者没有给予应有的教育与训练,天才只有在庸碌中埋没了。因此,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空间,对塑造完美的或者说较完善的人格是必不可少的,对人的才艺的塑造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另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磨难,往往会成为一个人终生受益无穷的财富,使他在今后的路上敢于直面遇到的困境,减轻因克服困难而带来的痛苦。如今的青少年,缺乏的不是聪明才智,不是发育良好的身体,而是基本的锻炼和必要的磨折。温室里的花朵,怎能经受住狂风暴雨的劲扫呢?因此,我们是不是该放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承担更多的责任,担当生活中更多的任务,而不是塑造出只懂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天在课业的重负下苦不堪言情商低下的孩子。
贝多芬也告诉我,“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斗不止”。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是选择平庸还是选择不凡,那就看你是选择创造还是选择重复,是选择承受还是选择逃避。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不能避免的就只有直面!
贝多芬,用他不朽的精神品质,告诉了世人他的伟大!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三
看完《贝多芬传》的那一霎那,只觉脑间一片空白。上帝关闭一扇窗时,却为贝多芬打开了另一扇窗……
一下子感觉有很多话要说,却又不知该从何处说起。“世间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
有时觉得南子给孔夫子的这句话放在贝多芬身上也适用。但却找不出为什么。《贝多芬传》带来的不是一个完整的答案,但却有一些零碎的片段,让人记忆犹新。
许多艺术家是没有真正的童年的。在别的孩子吸允着棒棒糖,在秋千上摇荡时,迈克杰克逊的童年在哪里?是在录音棚里,还是在父亲的鞭挞下?就连贝多芬也不例外。四岁,本该是一个童真玩耍的时期,但他却被整日钉在琴键上。而且对于他来说,他父亲是为了金钱与荣耀来逼迫他,并不是为了他的未来。这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是何等的残忍?对于当时的贝多芬来说,童年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黑白键。至少那时他是这么想的。
先恨,后爱。对于许多琴童而言,他们对钢琴的感情就是如此吧。音乐对于贝多芬来说,也是如此吧。童年时期的他,或许对音乐充满着无限的怨恨。但也正是这门艺术决定了他的人生,伴随着他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让他爱得无法自拔。
除了他那让人匪夷所思的童年以外,他的耳疾与创作之间的微妙联系,也令我惊奇。
二十六岁时听力日渐衰弱。这对于一个拥有伟大的音乐梦想的创作者来说是多么大的痛苦。这种肝肠寸断的感觉在《悲怆奏鸣曲》中体现得淋淋尽致。看似平静、起伏微小的乐曲中,隐藏着无尽绵长的悲伤。是的,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什么比听觉更重要?听不见世间一切悦耳的音韵,甚至包括自己的作品。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在贝多芬众多的作品中,绝大部分作品是在他患上耳疾之后写出来的!也就是说贝多芬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如此美妙的音韵。或许是贝多芬对音乐无限的热爱,使他能够在失聪的恶劣环境下,成就如此的辉煌。因为失聪,他远离尘世的喧嚣,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或喜、或悲、或绝望、或激动……
对贝多芬的探秘,我不会随着合上《贝多芬传》而终止。这本书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吸引人的开始。它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会不断地深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