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史记经典名言30句 正文

史记经典名言30句

时间:2025-05-06 01:51:46

史记经典名句语句摘抄

1、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司马迁 《史记》

2、 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史记》

3、 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司马迁 《史记》

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5、 顺 不妄喜;逆 不遑馁;安 不奢逸;危 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也 。 ——司马迁 《史记》

6、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司马迁 《史记》

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8、 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司马迁 《史记》

9、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史记》

10、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司马迁 《史记》

11、 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司马迁 《 史 记》

12、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

13、 李将军列传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 马 迁 《史记》

14、 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史记》

15、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

16、 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司马迁 《史记》

17、 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司马迁 《史记》

18、 商君列传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司马迁 《史记》

19、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 《史记》

2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史记》

21、 管晏列传: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 辱 — —司马迁 《史记》

22、 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司马迁 《史记》

23、 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司马迁 《史记》

24、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

25、 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司马迁 《史记》

26、 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司马迁 《史记》

27、 刺客列传:天雨粟,马生角 ——司马迁 《史记》

28、 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司马迁 《史记》

29、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司马迁 《史记》

30、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史记》"

31、 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 《史记》

32、 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 —司马迁 《史记》

33、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史记》

34、 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 亦 归 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司马迁 《史记》

35、 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 , 中 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史记》

36、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 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 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 史 记》

37、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 皆 无 益于子之身。 《史记》

38、 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史记》

39、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史记》

40、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 相 , 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

41、 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 舞 雩 ,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蒧也!” 《史记》

42、 韦编三绝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 《 易 》,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史记》

43、 倒行逆施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 必 存 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史记》

44、 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 矜 其 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史记》

45、 优孟马谏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 爱 马 ,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黙,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髃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ren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史记》

46、 (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 苦 。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史记》

47、 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 , 虞 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 《史记》

48、 鸡鸣狗盗 齐闵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 王 曰 :“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 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 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 《史记》

49、 "All men will die, but death could be weightier than Mountain Tai,or lighte" r th an a feathe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史记》

50、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史记》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4、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5、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7、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9、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12、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15、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8、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19、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2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7、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28、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29、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3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31、命为志存。——朱熹

3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3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3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3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37、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3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4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1、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4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4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4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4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4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5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5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2、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53、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54、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6、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57、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史记》经典

1、 士为知己者死

2、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3、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4、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6、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7、 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8、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司马迁名句

9、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

10、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2、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13、

14、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15、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6、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17、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18、 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 司马迁语录 ·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19、 不知其人,视其友。

20、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经典语录【2】

1、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2、不知其人,视其友。

3、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4、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7、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9、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0、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1、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2、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5、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7、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18、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19、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2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22、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23、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24、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

25、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6、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2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道德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9、不识其人视其友。

30、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