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孔子教师节名言名句 正文

孔子教师节名言名句

时间:2025-05-06 13:53:43

1、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2、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4、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爱默生

5、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昆体良

6、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佚名

7、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8、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9、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10、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

11、养体开智以外,又以德育为重。——康有为

12、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13、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14、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15、故欲改革国家,必先改革个人;如何改革个人?唯一方法,厥为教育。——张伯苓

16、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17、假定美德既知识,那么无可怀疑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苏格拉底

18、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陶行知

19、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2、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

23、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

24、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大仲马

25、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西蒙

26、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

27、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28、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佚名

29、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30、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31、愚蠢的行动,能使人陷于贫困;投合时机的行动,却能令人致富。——克拉克

32、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33、圣人无常师。 ——韩愈

34、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莎士比亚

35、一个好学生能够发现自己老师的错误,但是恭恭敬敬的保持沉默,因为正是这些错误对他有所裨益,使他走上大道。 ——屠格涅夫

36、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37、务学不如务求师。 ——杨雄

38、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功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 ——鲁迅

39、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4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4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42、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司马光

43、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44、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 ——斯大林

1、 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语子路》

2、 不知言,无以知人。——《论语尧日》

3、 惟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4、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5、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6、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

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9、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

1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1、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13、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14、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15、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16、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17、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18、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20、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2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2、 道不行,秉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23、 不能正己,焉能正人。——《论语》

24、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5、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26、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27、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28、 贫而无谄,膏而无骄。——《论语学而》

29、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30、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31、 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32、 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33、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34、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35、 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36、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37、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8、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39、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40、 君子以当仁不让。——《论语》

41、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42、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4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4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5、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46、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4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4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49、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论语宪问篇》

5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1、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52、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53、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论语泰伯》

54、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55、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

56、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57、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5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9、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

60、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61、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6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63、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孝经谏诤章》

64、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孝经谏诤章》

65、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66、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67、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68、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69、 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70、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7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7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3、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7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75、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

76、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7、 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论语子路》

78、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79、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卫灵公》

80、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论语为政》

81、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82、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83、 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论语子路》

8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85、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颜渊》

8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87、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子张》

8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89、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90、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9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92、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9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94、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9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9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7、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98、 子在齐阐《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

9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00、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1.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2.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3. 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4.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5. 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6.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7.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8.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9. 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10.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1.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2.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1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4.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5.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6.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17.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18.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19.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20. 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21.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2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3.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24. 圣人无常师。——韩愈

25.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清)王卓《今世说》

26.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27.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28.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2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30.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1.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32. 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33.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34.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35.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36.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37.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38.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39.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40.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41.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42.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43.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4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45.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46.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47. 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48.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49.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50.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51.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5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