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的导演写出了1900的“看不到尽头”,只看到了与人肉体的近距离。
《海上钢琴师》一
1900,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
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1900的传奇。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邮轮维珍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Danny Boodman十分惊喜,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叫1900,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
在1900八岁时,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于生离死别前迷茫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美妙动人的声音,别人告诉他这是音乐。从此,1900开始了他的钢琴生涯。几年后,成人的1900成了维珍尼亚号乐队的钢琴师,虽然他从未下过船,但是已经名声远扬。在一次暴风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晕船的Max,两个人十分投缘。从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即使弹琴胜过爵士乐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让1900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他的内心依然平静,安于生活和音乐带给他的快乐。直到他遇到一个朴素而迷人的女孩,可他依然没有离开船去寻求爱情。最后,维珍尼亚号和1900一同被炸弹粉碎。
这部电影可谓荡气回肠,主角的内心世界让人无法洞察,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88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此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
音乐是1900对人生的感悟,他终生都在飘泊的维珍尼亚号上,与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乐,他用率性而为的灵感,谱出最有情的音乐去解读人生。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听着他的音乐,犹如听着人生的种种,让我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在陆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船就是他保护自己,囚禁自己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与红尘隔离的地方。对于外界的不可知与不确定,他只有幻想、好奇与极大的恐惧。
1900是个纯粹的天才,他选择了他的.幻想世界,他选择了自己的路,为自己而活,友情是世间赐予他的唯一的温暖,对海的依恋,对选择的恐惧,使他错过唯一一次去爱的机会,既令人同情,又使人景仰!
这真的是一部伤感的海上传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二
我是深夜一口气看完这部片子的。海上钢琴师所在的邮轮,就像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孤岛长期漂泊在大海之中,只有靠岸时离大陆才近在咫尺,人们之所以选择这座孤岛之旅,多半是慕名而来亲身感受这位钢琴大师杰出表演,按理说他应该有一大群粉丝和知音的,但命运对他确实不公,他就像贝多芬一样一生追求他的音乐梦想,却不为名利所动,当他被迫应战赢了大陆一位目空一切的所谓钢琴家,博得了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惊叹和经久不息的掌声同时,却没有遇上一位真正的伯乐和知音,而有的只是为了复制他作品的资本逐利者,其实艺术是无价的,是完全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他为什么一刻都不离开这艘船,在他眼里大陆就是名利场,只有他的孤岛才是块净土,才是他施展才华的地方,他不是怕充满诱惑的城市街道无边无际,而关键是他在这座孤岛奋斗的几十年中居然没有遇上一位真爱自己的红颜知己,这就是男人在成功以前的悲哀,但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时,更不可能找到一位真心爱自己的爱人,不是吗?当今这个现实世界像这类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向日葵》作者大画家梵高凄美的爱情故事:1853年3月30日,荷兰鹿特丹市的一对牧师夫妇生下了他们的长子梵高,一位神秘的预言家对尚是婴儿的梵高说出了可怕的预言:你会到巴黎,英格兰,当店员,当教师;你会恋爱,遭到拒绝,成为传教士,再恋爱,再遭到拒绝,成为艺术家,你会和妓女结合画800幅画,在普罗旺斯变疯,37岁时自杀,你一生只卖出一幅画……事实真的如这位预言家说的那样,从小孤僻寡言的梵高只有小他四岁的弟弟提奥做朋友,长大后做过传教士,画商,教师,足迹遍布欧洲的许多地方,感情生活非常不顺,连着向三个女人求爱,遭到三次残酷的拒绝。被拒绝后的他再也不相信还有谁会追求自己这样穷困潦倒的疯子,居然拒绝了一位庄园主的女儿的疯狂追求,最终双双变成了真的疯子,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命运对他的不公,他死时很年轻和徐志摩一样都是37岁,但他们都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伟大的经典作品。
这同样不禁让人想起为了崇高理想而奋斗且多次与爱情擦肩而过的保尔柯察金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三
他有一个奇怪的名字,1900,也有一个离奇的身份,无身的身份。他生于海,长于海,最后也死于海。他就这样过完了他的一生,没有人会记得他,世上也没有1900这个人,就像他是一个隐形的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会被他的好朋友来士记得。
他从不跨在陆地上,因为他看透了这个世界。就像他自己所说,他即使上了岸,也不知道该去哪里,该干什么,光那几千条的街道就已经够让他受不了了。城市的尽头在哪里,街道的尽头在哪里,只有在键盘上才能找到尽头。音乐是无限的,但琴键是有限的。1900,就是这样一个海上钢琴师,能够弹奏出人的心声,带给人们激情和快乐。
他对人生看得很通透,很悲观,但同时也很乐观。因为他也是人,也有感情。他也曾为最初的悸动作出过冲动的决定——上岸,但也是因为人的软弱,胆怯而把世界看得更加彻底,也为自己的胆怯而沉默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又变回了当日的1900,是那么的快活、自在。
人生就是一部电影,一个个镜头过去了,就过去了。但电影可以重放,人生却只有一次而已,不会多也不会少。1900的人生观,是我们常人无法参透的,即使禅参了一辈子,也未必像他那么认识深刻。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总有一天会谢幕,但快乐却可以自己建。快乐每一天,把握每一天。
1、巨人很可怕,但有种东西比巨人还要可怕一万倍!那就是饥饿还有恐慌。
2、连回忆你都无法做到了,所以,无论如何也要胜利!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
3、说到底,自由不过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
4、我们不能死在最后一道墙里!真的要牺牲,就死在这里!
5、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什么都无法改变。
6、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却又如此残酷真是美好的世界。
7、不利的战斗要避免,如果不想让任何一个人牺牲的话。
8、自己来选择,不会后悔的路。
9、有你在,我无所不能。
10、为了凌驾于怪物之上,即使是人性也可以抛弃。
11、他们是猎物,而我们才是猎手。
12、为什么?这种事还用问吗?因为我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啊!
13、我会继承你的意志杀光所有的巨人。
14、只有胜者才被容许继续生存,这个残酷的世界。
15、家畜的安稳,饿狼的自由,我宁愿选择后一种!
16、啊,这个世界,是残酷的啊,那个只允许胜利者生存的残酷的世界。
17、艾伦,你是为了什么才会想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啊!
18、什么都无法舍弃,就什么也无法得到。
19、为什么没能阻止他?为什么没有阻止他?如果强行阻止他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20、失声痛哭因失去了我的爱人,我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为何你不能永远陪伴在我身边。
21、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什么都无法改变。
22、我要把你们全都驱逐出去!
23、除了你们,我没有担负他人生命的责任。
24、别用你的脏手碰我,虽然会脏了我的手。
25、也许我没有什么天赋,唯有斗志,我绝不会输给任何人。
26、人类为了生存只能选择战斗。
27、因为我,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啊!
28、在这美丽而又残酷的世上,能做的只是卑微的向死神乞求再多一些时间。
29、独桀骜,耻不前,猪猡笑,刍狗喧。
30、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残酷,却又如此的美丽。
31、战斗吧!战斗吧!输了就得死,但赢了就能活下去!
32、无法舍弃任何东西的人,就无法改变任何事实!
33、艾伦,你没能救***妈,是因为你没有力量,而我没能救***妈,是因为我没有勇气!
34、有你在的地方,我无所不能。
35、做不到的话,不过就是一死,但是,赢了就能活下去,要是不战斗就赢不了。
36、哈?愚蠢?我觉得那些安于当家畜的人才更加愚蠢。
37、我将害虫消灭了,它们只是凑巧长得像人而已!
38、你遗留下的这份意志,将会赋予我力量。
39、能活着回来,才能算是独当一面吧。
40、然后你再用你那颗不怎么聪明的脑袋想想吧。如果不想死的话就动脑筋吧。
41、我总是这样,在你面前听你的,在他面前听他的。
42、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什么也改变不了。
43、不胜,则亡。但,不战,就不会胜利。
44、这个世界是残酷的但也美好的。
45、艾伦,只要有你在,我便无所不能!
46、明明走出墙外一步就是地狱,艾伦,为什么你还想要出去呢?
47、请问,我儿子的死对人类有贡献吗?还是死的毫无意义?
48、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我还有可以回去的地方。艾伦,只要有你在,我就无所不能。
49、不胜,则亡。不战,则无胜。
50、你说信任?在我们商人的世界里,可是只有在开玩笑的时候才会提到这个词哦?
1.
2.
3.进击的巨人经典台词
4.
5.面对巨人经典台词
6.
7.巨人永不倒史玉柱的创业经典语录
8.
9.电视剧《使徒行者》经典台词
10.《王牌逗王牌》经典台词赏析
电影《超脱》观后感1
"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观看《超脱》的过程,是一个灵魂与内心不断受到震荡的过程,电影不断将一些警世名言抛出,与充满扭曲,撕裂的故事相对照。整部片子充斥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忧伤与无奈,甚至有点压抑得叫人喘不过气。它是那么地让人揪心,让你释放内心脆弱的一面时,立刻就给你猛然一击。影片中所描绘的绝望,无助,窒息的感觉仿佛就是如此真切地曾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一般。
电影的主人公亨利是一位代课老师,而且是专业的代课老师。当他在一个学校完成他的工作之后,就会去另外一个学校开始同样的一份工作。作为一个代课老师,学校对他的要求并没有正职老师那么高,只须把课上好,不要给学生的学业留下一个空白期即可。但是亨利却是认真工作,全身心地付出。
《超脱》里讲述的故事大概有两条主线。其一是亨利作为代课老师来到一间学校。这是一间充满着负能量的学校,这里的学生无理,无耻,无所谓,无法无天,是什么造成的呢?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教师队伍的鱼龙混杂,尤其是以校长为代表的无能派;我们看到了家长们的埋怨纵容,扼杀天性缺乏关爱,如梅丽迪斯的父亲在看到她画画时,气愤地对她说:别指望我会支持你的兴趣爱好,有本事就考个哈佛;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自暴自弃;我们看到了教育系统的刻板落后。大家都在推卸责任,却无力改变。这里几乎是一群被社会及父母抛弃了的学生,他们人人都是问题学生,几乎每个人都对学习毫不在乎,而且道德品行败坏。
作为差生的集合体,几乎没有教师能在这里呆得住。好在学校里的教师还在坚持,尽管他们每个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每个人都有一大推问题要去面对,但他们都在恪守职业道德,尽职尽责。当亨利第一次去上课,学生马库斯用脏话羞辱亨利,亨利毫无反应,后因马库斯又羞辱了胖女孩梅丽迪斯,亨利将马库斯赶出教室。随后开始布置课堂小作业——写一篇小作文,在亨利开始说作文要求的时候,黑人学生杰瑞因没有纸笔而插嘴,语音中带有大量的脏字,可亨利毫无反应,一直讲完自己要说的话。
杰瑞气急败坏地走到讲台前,把亨利的公文包砸向门口,这时亨利说道:"那个包,没有任何感觉,他是空白的,我也不会被你伤害。我明白你现在很愤怒,我明白,你没有理由生我的气。"在电影这条主线上,不可忽视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饱受嘲笑,自卑封闭的胖女孩梅丽迪斯;另一个是素不相识的雏妓艾瑞卡。特别是他把艾瑞卡带回家悉心照料,然后在短短的数天内,就将这个污言秽语的刻薄女孩教导成了一个体贴善良的女儿……亨利无疑是一个出色的老师,不管他的学生多么调皮捣蛋,他都有办法将自己的理念灌输给他们,慢慢地,他的学生们接受了他,并将他视为偶像。
亨利的超脱,其实只是外在的。他在学生面前表现的一切,都难掩他内心所承受的压力。亨利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在当代理老师的过程中,亨利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问题学生"沟通",但是这种沟通只是表层的,他的精神世界依然是那么的孤独彷徨。
电影的另一条主线是亨利的家庭背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抑和折磨。他在七岁时亲眼看到母亲吞服安x药自杀了,只给他留下了一卷录影带。其实,作为一个曾经快乐的少年,早在她母亲逝世的那一刻,他就已经面临不幸了。造成这个不幸的根源,其实就是来自于他的祖父,在年轻时对他的母亲做了不该做的事。就是说,亨利本身就是x伦的产物,他的祖父,同时也是他的父亲。这种不幸,深深地压在亨利的心里,以至于几乎要把他压倒。直到,他把捡来的雏妓艾瑞卡狠心送走;他最在意的学生梅丽迪斯在他面前自杀;他唯一牵绊的祖父去世,当这些都一并袭来时,他几乎要崩溃了。
电影《超脱》观后感2
取的这个题目很像之前语文老师会留的那种小作文,我其实不擅长写影评,但是这电影对我冲击比较大,想特别拎出来谈谈感受。现在每天的日常就是从公婆家带孩子完毕出来走回自己家的路上,王先生问:“今晚什么安排?”“听你的呗。”“那一会儿到家看个电影?”这个对话永远不缺席,让人惊叹于毫无惊喜的平淡生活的固定性有多么好。
人生来就会痛苦。我丝毫不质疑这句话,我相信无论一个人的一生有多么顺利和幸运,他/她也终会感到作为人类的痛苦,这是共通的、无法逃避的。比如读高中时的我有很长一阵子即使没有遇到什么困境或人生重大挫折,却也经常感到压抑和不开心,和好同学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沉浸在影片中的情节的时候就在企盼永远也不要走出这个电影院,就停留在这个影片中的情绪里好不好,于是那时我清楚地认识到电影具有让人短暂逃避现实的神奇力量。
你永远没有机会体验的人生和遭遇的故事,都能跑到电影中感同身受地领悟,多么易得的“换命”的好处——但大多数电影还是会让我庆幸自己的生活平凡而幸福,主人公的遭遇绝不是我想去换的。比如《超脱》里的男主,他的生活惨到让人窒息,他是一个代课老师,童年非常不幸,妈妈因为被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就是他的外公)伤害而自杀,长大后的他却不得不担起照看外公的责任,他也不是普通的代课老师,他接触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父母不管、没人疼没人爱心理问题一大堆的那种问题学生。整个学校的气氛都让人难以忍受,可以说让人看不到希望。
乍一看好像这部电影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但是它所传达的痛苦其实也不难理解,尤其是那个学校的老师每一天回到家都非常难受,他们不忍心看到学生堕落下去可是无能为力,但依旧要打起精神来面对第二天的清晨,还是要若无其事地上班去。那种活着的挣扎,内心想要咆哮却又无力排泄的痛苦,不恰恰类似于每一个挤在地铁线上求糊口的社畜(即我们)吗?谁能否认人活着就是来不断遭罪的呢?当然我们已经很幸运了,可以体验到各种来之不易的快乐。就像我喜欢刷吃播,看搞笑的博主发段子,跟着屏幕一起傻乐,但我知道那是肤浅的快乐,转瞬即逝,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沉溺在这种快乐中并止步于此,再也不去深究自己内心的空虚与痛苦,如果你能做到我佩服你,因为这样简单的快乐非常难得,难得糊涂嘛。可是夜深人静时,大部分人还是无法回避自己心底真实的痛感,电影结尾很糟糕,代课老师班上有个学生自杀了,自己的外公也死了,他想拯救的一个花季少女也感染了艾滋病,可以说是人间真实了。人世间有那么多不幸和悲哀,无力回避,无力抗衡。我努力地想,能从人生苦海中超脱的秘诀恐怕只剩下释然了吧?真正做到释然太难了,大多数人到头来能说出一句“算了吧”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凡你来到这个世上,我便敬你是条汉子。
电影《超脱》观后感3
本来男主角应聘当一群坏学生的老师,还以是放牛班的路数,看到后来发现不是,剧情没有跟跌宕,可是拍摄非常好,很有油画的感觉,加入很多照片的定格,大大提升电影的气质,男主角的气质与电影风格也极其吻合,两个女主角颜值很高。
看影评说整部电影没有希望,不会有救赎,我觉得不是。整部电影高频率的脏话,暴露的画面,加上孽待动物,一次又一次给观众抛出“shit”,这和我宝宝尖利的哭声不相上下,给我很直观的压力,不过几次剧中人物的相互沟通,又让人觉得压力得以缓解,最重要的是,导演和蔼的安排剧中每个人物都被生活所压迫,有一种人人平等的公平设定,只要痛苦不落单其实也还好,举个例子你考了倒数第一名,隔壁小明考了倒数二名,你的压力总比小明考第一来的小很多吧。可能这个电影的重点是“压力”不是“孤独”吧。
感觉剧中每个人处理压力的方式都很外向,躺在地上的校长,咆哮的男主,看黄书的男老师,泪奔的同学,奔溃的刘玉玲,我们知道这个社会并不是这样的,我从来没看见男人在车上哭,可是电影里面每个人都在奔溃的边缘,时刻要哭出来毫不遮掩。这可能是电影治愈的地方“人人都是痛苦的”,让观众看了想想自己的破事也就成了小事。这和“人间有大爱,世间有真情”是两个路数。前者是你考了班级倒数第一,你的朋友告诉你他考了年纪倒数第一,后者是,你的朋友告诉你,他考了班级第一,好好努力下次一定可以进步!试问哪个让我感觉好点,那肯定是第一种。
我觉得这部电影一点启发意义也没有,别说这样负责任的老师不一定有,这样的学校在中国那是肯定没有的。
电影《超脱》观后感4
今天在抖音上看了一小段超脱的介绍、然后就去翻看了一下这个电影。看完后整个人更加的沉重、这部电影有些抑郁及压抑中却又埋伏着希望!就像某个片段每个人都会感觉到胸口被某些东西压着喘不过气、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痛苦与经历、只有坚强的人才会挣脱出来、但是稍微软弱的人可能会选择永远的摆脱一切。
男主始终无法从孩子的记忆中摆脱出来、就像是每个人都无法摆脱他们的过去一样、男主希望可以帮助到别人摆脱过去重新开始、而送给她们最好的礼物是日记本、记录下那些不愿意跟人诉说的又想倾诉的心声。他是人不是神、他已经尽可能的帮助别人、而实际他也需要帮助!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理疗师、我们现在的感受及心理在几百年几千年前的人也会有着同样的心理及压力、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是哪个没人能理解的人、没人能懂你、实际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孤岛、每个人都在坚守着自己的孤岛、所以需要有尝试踏出第一步的勇气,每个人的某个十字路口的抉择、都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不同。
很喜欢这个电影,内容发人深省。讲述人性的一面,这个电影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和自己喜欢的人待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不放弃自己,不放弃身边每一个努力的`人。努力让自己变得很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好。不因为生活中各种的繁琐小事情而放弃自己的思想。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为了什么,只为了自己能够活的有思想,感受生活的每一点小美好。不随波逐流,不迎合别人。感谢帮助自己的每一位,记住一句话:任何时候都还不晚。
放慢自己的脚步,让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想:很简单的就是有自己的思想、身体健康、努力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想学东西了就学习,不想学习了就休息。但是不做放弃自己的事情。也许觉得自己可能会太晚了。但是至少自己勇敢面对。人生中的20载已经过完,但是自己却记不得太多值得怀念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的年华。趁着现在,好好生活。
电影《超脱》观后感5
听说《超脱人间的师格》是一部难得的真情流露的片子,虽然早有预料,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教育片子, 但是还是耐着性子看完这部将近两个小时的片子。中间没有快进,没有跳跃!
我总是习惯把看过的有感触的片子,尽快的写下我的感受,因为我害怕一旦这些灵感没有了,也许我就无法表达出我的观后感。写东西需要灵感,特别是影评!
这部影片从许多细微之处展示了人性的压抑,孤独。从黑人学生叛逆的摔公文包希望吸引别人注意;白人小孩子满嘴粗言秽语,欺凌弱小;胖子女生孤独不被理解,最后自杀;未成年娼妓迷失自我,自甘堕落,亨利教师幼小母亲自杀留下的心理阴影……
亨利教师虽然是个代课老师,但是他看到这些问题学生,心理是很想挽救他们,最感人的就是无私的帮助未成年娼妓改过自新,其实,亨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这点从最后学生说:“只有他是个好老师,你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可以看出。)这些学生最需要的不是成绩,而是人格,是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亨利在上课的时候讲人性,真情流露,感染了许多人。
片子中体现了许多人都困惑:一个垃圾学生,到底是丢进垃圾筒,还是做着无可救药的挽救,正如一张滴了墨水的白纸,是扔掉它,还是努力阻止墨水的扩散?也许你做的都是无用功,许多老师被压抑的要么无助的偷偷哭泣,要么吃药疯狂自嘲,他们之所以还没有放弃这些学生,或许仅仅是因为本身自己是教师的身份吧。
片子的主角亨利的八字眉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虽然本人的遭遇确实让人感觉到忧伤,他自己本身就无法摆脱这种孤寂忧伤的状态,却不断的用激励的语言去感化别人,教这些误入歧途的孩子怎么迷途知返,说起来非常讽刺。
片子充斥着“拯救”的字眼,学生无可救药,学校面临倒闭,教师迷茫困惑,主角自身难保。但是似乎又有一根无形的线贯穿着整个主线,让人觉得或许还有希望,这根线就是“拯救”!最后雏妓改过自新的一个拥抱,也证明了片子的主题--只要你不放弃,用真情去感动别人最后一定是有用的。 也许导演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但是片子总是要有闪光点吧!亨利拯救少女就是闪光点!
老师学生以及任何人,没有人的成长里是不伴随着痛苦的,但每个人对于痛苦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亨利虽然痛苦,但是他选择拯救别人,女胖子痛苦,选择自杀,雏妓选择堕落,而还有些人选择伤害别人。
看完此片,有种伤感,所以语无伦次的写了这么多感受,也许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能得到就是:别放弃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哪怕最后你失败了,但是至少自己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