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达摩祖师名言十六字 正文

达摩祖师名言十六字

时间:2025-05-19 08:31:00

1、原人之心,皆具佛性。

2、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

3、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

4、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

5、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

6、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7、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

8、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

9、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10、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

11、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12、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13、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

14、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15、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

16、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急寻师,空过一生。

17、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

18、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

19、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

20、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

21、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

22、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23、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

24、成佛须是见性。

25、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

26、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着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

27、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

28、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

29、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

30、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

31、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

32、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

33、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34、本心常现前。

35、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

36、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

37、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 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 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

38、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

39、名虽不同,体即是一。

40、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

41、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2、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

43、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4、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

4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

46、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

47、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48、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49、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

50、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诸物之中,何物无相”,“诸物之中,不起无相”“何物最高”“人我最高”“何物最大”“法性最大”“郡王所赠,我已心领”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盖一间稳固的“自修室”,经过艰辛的认证,“佛道修行在心中”

“你们这些僧人中日不耕不作,受人民供奉。。什么是佛,居然没有人给我一个解释,”...“我虽不懂太多,可解你心中疑惑”“什么是佛”“见性是佛”“性在何处”“性在作用”“若作用时何处出现”“在胎为身,在世为人,,,在足奔行”

一个镜头:“达摩祖师从天竺走之前正在看的书,当书被合上后显现出的书名是《易经》”

“风吹铃动氨“我看是您的心在动吧”

“大师在做什么”“你们在做什么”“我们坐禅成佛”,,,“我磨瓦成镜”,“磨瓦怎能成镜”“既然瓦不能磨成镜,坐禅又怎能成佛呢”“怎样才能成佛”“从根本上修”“何为根本”“心为根本”

“污泥之中生出莲花,你们只可取妙莲之洁净,不可取污泥之浑浊”“污泥能生连,也是好泥土”“?,污泥也有可取之处啊?”

“你是手握成拳还是拳握成手”“。。。”“这个道理就等于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先有。。”“没有对错,两者都对,要视乎造化而定”

“我不明白,哼1“你最好先去找一个让你明白的人”“我看那个人就是你”“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请问达摩大师,人死以后向何处去”“不知道”“哼!你也有不知道的。。。”“因为我还没有死”“。。。。。。”

“哦,我明白了,天竺僧人讲经不用口氨“不用口怎么讲话呢”“。。。。。。”

“我不杀生还有别人呢”“是啊,设身处地扪心想,谁可将刀割自身”

“。。。无施无受,一切皆空,对不对。。”达摩却给了他一巴掌,“你怎么打人呢”“你既然说一切皆空,那么何来痛苦”“。。。”达摩走后,此僧人跪地言谢。

“你跪了这么久了,究竟什么事埃。”“徒儿还是老不时做恶梦,请老师开解”“,,,你多年些经-文”“徒儿没少念啊,徒儿是诚心求悔的。。”“唉,念经时应心无所求”

“如你所说,梦中指示,你向南行,定能悟道。。。”

“徒儿舍不得师傅埃。”“将来你修行不在我之下,去吧。。”

你既然有断臂求法的决心,那又有何不可,先赐你法号:惠可

“我问他:身为僧人,你可知道你自己是谁吗”“他却回答不知道”“哦,他已经达到无我的境界了。。”“。。。。。。”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

《魔道祖师》读书笔记1

薛洋守城八年,阿箐护城八年,宋岗为人鱼肉八年,霜华沾无辜人之血八年,道长尸居僻地名声毁损八年。

晓薛箐共处八年,双道长就各自心怀愧疚几年,宋岗就踏遍山河苦苦寻觅几年。问谁不可怜?

自然是,没人敢笑道长不自量,明月华霜何时都照得世人双眸明亮,明月清风的晓星尘和棱角分明霜雪般的宋子琛不同,晓星尘他一直都是那样温柔而和熙,似天上明月,似岭间清风,轻柔而温和...…

阿箐、薛洋、晓星尘,三个人都是让人能得心疼又心爱的人,薛洋童年时也是个傻傻的孩子,没人教导他应如何处理恩怨,手指被踩得粉碎十指连心,还能期待他接着傻傻地受人欺负吗?他杀的人屠的家都是与他有过丝丝恩怨的人,尽管这样,面对救了他,每天又给他带糖的晓星尘,他最后也对晓星尘动情了。

薛洋守着晓星尘的破魂八年,最终把自己活成他的模样。

只是可惜了一个薛洋,儿时此羡羡少了个江厌离,之后又比羡羡少个忘机,其实他曾经也是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只是世界欠了他一份温柔啊。

《魔道祖师》是我有得很形象化的一部小说,是继桐华的山海经系列的之后我非常希望看到实像的一个故事。

《魔道祖师》读书笔记2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名叫《魔道祖师》的网络小说,虽然是本网络小说,可其中也蕴含了许多到理。

主角叫魏婴,字无羡,为人洒脱,不拘小节。他有句做人的

魏无羡的兄弟江澄,字晚吟。云梦双杰之一,号三毒圣手。在魏无羡葬身乱葬岗之后十三年里,天天拿着魏无羡笛子、陈情来思念他。从此看出,当我们不了解一个人时,不要盲下定论。说不定某个霸道毒辣的人背后也有柔情的一面。

在魏无羡死的十三年里,有一位蓝家少年。蓝湛,字忘机。姑苏蓝氏二公子,苦苦苦等了魏无羡十三年。第一年,被抽了33鞭。第二年不能下床,在床上想着自己和魏婴昔日的场景。第三年忘机禁足被解除。因此忘机有必出一人来道乱葬岗。苦苦寻找,但并未找到魏无羡的尸体残骸。第四年,又走了一遍自己与魏无羡走过的路。第五年……第十年……第十三年……

问灵十三载,等一不归人。忘羡一曲远,曲终人不散。

《魔道祖师》读书笔记3

《魔道祖师》是一部我一年前看过的玄幻小说。

在《魔道祖师》里,有的人因迫不得已背叛仙门百家,与之为敌;有的人因情问灵十三载,却等一不归人;有的人因年幼被碾断一根手指就杀人满门,不留活口,却又为一清风明月空守义城八年,等一不归魂;有的人因清风明月,上善若水,自挖双眼,最后只剩一缕残魂;有的`人因身世,被挫骨扬灰,生前却是滴血未沾……有的人与所爱之人在一起了,有的人却终是成为了故事的“牺牲品”。

问灵十三载,等一不归人。

忘羡一曲远,曲终人不散。

有的人的红线可以紧紧的连在一起,如同铁丝。

盲眼怎把人心看,断指何来红线牵。

各以终得浮世畔,却是独骨寒降霜。

有的人的红线却是至始至终都不会相连。

我仿佛看到了魏无羡在乱葬岗痛苦的挣扎;看到了蓝忘机那十三年间的每次问灵“尚在否?在何方?可归乎?”,皆无魂回应;看到了江晚吟在失去父母后撕心裂肺的哭喊;看到了薛成美死后还紧紧的捏住那早已发黑的饴糖……

我知道了要学会取舍,不要执着于一事。也许会成功,但也会付出很大代价,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但也许会成功。

《魔道祖师》是一部玄幻小说,也是一部把人物塑造得很立体,能让人为之欢笑为之哭泣的小说。

《魔道祖师》读书笔记4

早就听说过这部著名的小说,漫画、广播剧我都见过,不过在那个闲得出奇的周六,我还是选择了小说,我愿意留给自己想象空间,喜欢看文字,就这样,我开始看了。

然后,就是周六看到了凌晨四点,周日上午醒来又开始看,一直看到晚上八点,我这个一目十行的人终于读完了这本小说。

怎么说这种感受呢,就是甜,太甜了。让我有一种强行被人塞了一嘴狗粮的感觉,我这个脸皮厚得像铜墙铁壁的人竟然也要捂住心脏,想大喊一声:爱情真美好!

所以主要先谈谈我对印象最深的两位男主的印象,蓝忘机在我心里是一个极尽温柔的人,只是他的温柔有限,只对最爱的人展现,要么不展现,要么就是淋漓尽致。他很阳光,这种阳光不是性格上的,而是他这个人在那里一站,就是很正很向上,他极为自律,但不是恪守成规,而是真心尊重才这样做。在面对所谓的正邪之分时,没有犹豫,没有徘徊,只有毫无怨言的信任和保护。刚开始我看到他对羡羡的表现,比如把他扣在怀里睡觉,那么纵容他时还在想,这是一个内敛的人吗?明明就是很有爱,很能表达情感的一个人啊。

慢慢看我才知道,这并不是初见,这是十三年的等待。这十三年间,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等呢,还是说他并没有在等,心已经绝望死寂了呢。在他看见并确定羡羡的时候,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欣喜和感动呢,最爱的人回来了,他还活着。光是想到这里,我都是热泪盈眶,满怀激动。所以在回忆和现实穿插中,我发现他变了,好像又没变,更爱表达了,毫不吝啬自己的付出,旁观者清,我早看出他的深爱了好嘛!

魏无羡在我心里是一个活泼的大男孩,他大大咧咧,却会心疼姑娘,为人付出不求回报,正直勇敢,而且真的很聪明,他狂妄,他自大,但是不武断,不滥杀,有情有义,看不惯别人的无耻,他会出头,他会为素不相识的人付出,这样的一个人,又经历了那么多事,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内心,有着柔软的一面,真的很难得。他的直率让我动容,最后表明真心的时候,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真实,就是想要和你在一起,没有试探,没有伪装,就是要立刻扑向你。这一段我反复看了好几遍,真心甜啊~

他们两个的特点是那样的多,性格是那样的鲜活,让我感受到了两个活生生的人在我面前,这也许就是看书的魅力吧!这和看剧看漫画都不太一样,是一种蜜汁想象力。很幸运地,我可以想象得到,感受得到。

两个人分开来看是一种感觉,两个人在一起又是另一种感觉。纵容,蓝忘机对魏无羡真的是充满了纵容,只是因为爱,因为不舍得,那么同样,羡羡也会为了他的含光君忍耐、收敛,彼此欣赏,彼此付出。我不愿再说那些太虐的情节,心会有点疼,所以我宁愿相信,经历这些苦,都是为了以后的甜。最后,以上都是个人言论,这只是我个人的浅薄想法而已!

《魔道祖师》读书笔记5

第一次接触魔道是听一个我约画的小朋友说的,有兴趣的时候看看她的qq空间,里面除了约稿还有一些关于魔道的,当时是有一些好奇,却也因为忙,因为剧不慌,就没有打算要看,要入坑的意思。可我们后来的画画老师也画起了他们的同人图,这我才对里面的人物有了些印象。

看了《魔道祖师》的漫画和动画,是古风的,本人最爱古风,但感觉大同小异,却也没觉得有什么。此时正是剧荒,自己追的那几部画作却也都没有更新,魔道的漫画也有权限,看不了更新,动画确实要比漫画做的好一些,但更新都也追上了,听闻魔道是由小说改编过来的,于是等不及了,就打算看看小说,接下来的剧情是怎么发展的。

小说大概花了三天时间看完,并不是很长,但一定比我写的好。

故事并不是平铺直叙,也没有按着时间顺序去写,时而插叙,时而倒叙,小说开篇写夷陵老祖魏无羡被莫凡羽强行献舍,再由莫家庄鬼手和大梵山夜猎而一一引出下面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江澄是金凌的舅舅,魏无羡是含光君的好基友,仙门四大家族:兰陵金氏、姑苏蓝氏、云梦江氏,以及清河聂氏。夷陵老祖死于13年前的乱葬岗围剿,据说是被江澄杀死的,也有传是被他养的那些鬼将啃食而死的,他虽修鬼道但也迫不得已,因为他将自己的金丹偷偷的刨给了师弟江澄,那样一个骄傲的人,在父母被害江家被灭之后,若要是得知自己的金丹再无法补救,再无法与温家对抗,岂不是要被活活折磨疯掉?所以魏婴就这么做了,而且是永远没有打算告诉江澄。

故事再说到含光君蓝忘机,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个正常向的仙侠除魔类小说,写到蓝忘机与魏婴之间的关系也只是含沙射影、点到为止。没想到后来真的是一部基情满满有腐有肉的耽美小说,前面写蓝湛的如可端庄,典范中的典范,如何无聊如何闷,诶,可到后来真的是被羡羡撩出了……含光君!形象呢?仪态!注意仪态。

小说还写了一些譬如金光瑶和薛洋这类因为被压迫,而起邪祟之心的人,故事情节的连起是因为要寻找所谓的鬼手的身体的其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