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下面是关于励志名言对联的内容,欢迎阅读!
1、横批:前途无量
上联:胸怀渊源何惧长江远
下联:壮志绝顶哪怕泰山高
2、横批:乐在其中
上联:梅花香自苦寒来
下联:熬头喜在汗水中
3、横批:金榜题名
上联: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
下联: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4、横批:力争上游
上联:龙腾虎跃朝气蓬勃
下联: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5、横批:风华正茂
上联:冬去春来好景年年有
下联:辞旧迎新成绩步步高
6、横批:意气风发
上联: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
下联: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7、横批:志存高远
上联:一路风雨前程磨砺意志
下联: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8、横批:志存高远
上联:花开花落腊梅傲雪盼新春
下联:春去春来长风破浪迎高考
9、横批:师生同喜
上联: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
下联: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10、横批:师生同禧
上联:送祝福不忘感谢恩师
下联:庆元旦牢记备战高考
11、横批:自强不息
上联:辞乙酉难忘闻鸡起舞
下联:迎丙戌仍需刺股悬梁
12、横批:鹏程万里
上联:研读经史演九章体虽艰苦
下联:喜跃龙门登三榜心亦甘甜
13、横批:誓夺第一
上联: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
下联: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14、横批:砺志报亲
上联: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
下联: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15、横批:激流勇进
上联: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
下联: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16、横批:美梦成真
上联:怀揣大学美梦迎接新年号角
下联:彰显青春活力挥洒苦涩汗水
17、横批:奋发图强
上联: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
下联: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
18、横批:一马当先
上联: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
下联: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19、横批:我本英雄
上联: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
下联: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20、横批:勇登书山
上联: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
下联: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21、横批:学无止境
上联:十二载应试总算有了结果
下联:后半生求知方才开个好头
22、横批:功能技成
上联: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
下联: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23、横批:笑书人生
上联: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
下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24、横批:苦尽甘来
上联: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
下联: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25、横批:壮志凌云
上联: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
下联: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
26、横批:备战高考
上联:六十同窗同甘共苦拼搏从此时
下联:十二春秋风雨兼程成败在今年
27、横批:壮志凌云
上联: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
下联:书山学海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28、横批:舍我其谁
上联: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下联: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29、横批:天南海北
上联: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
下联: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
30、横批:意气风发
上联: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
下联: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31、横批:前程似锦
上联: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
下联: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32、横批:唯有努力
上联:向名校进军百炼成钢唱出青春无悔
下联:圆人生梦想半载奋斗笑吟三年等待
33、横批:路在脚下
上联: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
下联: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
34、横批:向名校进军
上联:送报晓金鸡看今年硕果飘香迎佳绩
下联:迎吉祥犬吠待明朝笑傲高考创辉煌
35、横批:众志成城
上联: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
下联: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
36、横批:傲视群雄
上联: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
下联: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
37、横批:壮志雄心
上联:胆性卓然骨硬志坚不留乌江之憾
下联:风华正茂豪气冲天应建定鼎之功
38、横批:师生同心
上联: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鱼跃龙门
下联: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
1、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寄书读胜看花。
2、歌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
3、得意无如书味好,可人还是菜根香。
4、藏书粗足五千卷,开岁便称六十翁。
5、闭户读书真得计,当官持廉且不烦。
6、观书到老眼如月,得句惊人胸有珠。
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移门欲就山当榻,补屋常愁雨湿书。
9、沽酒客来风亦醉,读书人去声还闻。
10、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悔读书迟。
11、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
12、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13、书窗下对云洞启,丛菊初傍幽篁栽。
14、书城高大能藏道,心底光明始爱才。
15、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16、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17、开卷神交天下士,著书学立一家言。
18、立志俯存千载想,闲淡无过五分钟。
19、忠孝两字传家国;诗书万卷教子孙。
20、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21、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22、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23、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4、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25、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26、读书众壑归沧海,下笔微云起泰山。
27、读书身健即为福,种树华开亦是缘。
28、诸子百家罗万卷,百科四库集三秦。
29、书以常读乃及远,山因直上而成高。
3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31、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32、架上有书真富贵,胸中无事即神仙。
33、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
34、千里见书如见面,万山遮目不遮心。
35、久病始知求药误,衰年方悔读书迟。
36、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37、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
38、读书心细丝抽茧,练句功深石补天。
39、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40、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41、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42、才如湖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
43、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
44、文要醒人方为贵,论当济世始称真。
45、书囊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关。
4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7、积文十箧,可谓备矣;读赋千首,乃能为之。
48、好山水游,其人多寿;有诗书气,生子必才。
49、学如不及,业精于勤;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50、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51、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
52、青春未老,秉烛破夜;当年华正茂,闻鸡起舞。
53、开卷有益,知识就是力量;自强不息,光阴贵于黄金。
54、古今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下几多圣贤还是读书。
55、万卷诗书四时苦读一朝悟,十年寒窗三鼓灯火五更明。
56、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守成亦难知难不难。
名句经典对联一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出处】
出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洪应明《菜根谭》。
【释义】
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评价】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赏析解读】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什么呢?
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只有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名句经典对联二
久居兰氏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觉其臭。
【出处】
三国·王萧《孔子家语》。原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释义】
与品德高尚的人相处或居住,就像进入种满兰芝香花的房子,时间久,反而闻不到花的芳香气味,这是因为与之融为一体;与品德低下的人相处或居住,就像进入卖鲍鱼的集市,时间久,反而感觉不到鲍鱼散发出来的腥臭气味,这是因为习以为常。
【赏析】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重要性,由此可知,特别是青少年,容易受到周围风气和身边人的习性品德的影响。因此对于明智的家长来说,一定要选择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居住;而作为已经在社会中独立的年轻人,也要注意选择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和没有不良习气的朋友,这是自己不断进步,事业有成的前提条件。所以君子应当谨慎选择他的朋友和生存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给我们以启示: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去世,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孟子的妈妈知道,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这一次他们搬到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与善人处,就像住进有香草的屋子里,时间长,就闻不到香气,自己完全消融在其中,与之化而不觉。与恶人相处,就像进入咸鱼铺子,时间久,也闻不到臭味,消融其中,同样与之融化而不觉。我们何不选择善人与之同化呢?同样在《孔子家语》还有“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有方,仕必择君”,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名句经典对联三
对于坚强者,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
对于懦弱者,挫折是失败的万丈深渊。
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
人生是一次远征,挫折将永远伴你而行。即使当你获取成功后的辉煌,感受辉煌后的喜悦之际,挫折也并未远你而去,却是隐没于朝霞的明艳中??从不存在没有挫折的人生,人生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既不丰富,又不完整。对于坚强者,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对于懦挫折弱者,挫折是失败的万丈深渊。
挫折像雨,冰冷的雨点使你惊悸,促你清醒;
挫折像风,它会鼓胀你已调整的风帆,使你乘风破浪,昼夜兼程,驶向成功的彼岸;
挫折像闪电,刹那间照彻大地,是黑暗中的一线光明;
挫折像分水岭,人生在世,烦恼如发,苦痛如海,挫折如林,不甘沉沦的奋进者不以挫折为羁绊??在一次次挫折中使生命的`意义得以升华;
挫折像一面镜,可照出世态炎凉、冷暖人情;
挫折像一把剑,能斩断你不醒的梦,也能斩断你彷徨的心;
挫折像一支歌,能唱出你“大江东去”的豪情,也能唱出你“晓风残月”的悲愤凄清;
挫折像一双手,将攀岩的勇士拉上希望的峰顶,也能将懦弱者推下绝望的深渊。 挫折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超越;
挫折是一种困惑,也是一种选择;
挫折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责任;
挫折是一种失落,也是一种挑战;
挫折是一种知足,也是一种追求;
挫折是一种厌世,也是一种觉悟;
挫折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丰收;
挫折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确认;
挫折是一种愚蠢,也是一种成熟;
挫折是一种死亡,也是一种再生。
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
名句经典对联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出处】
这句话是诗人北岛诗《回答》诗中的很著名的两句。
【释义】
卑鄙者可以用卑鄙的手段达到一定目的,高尚者确可以因高尚品质而流芳百世。
【赏析】
诗句出自北岛,意在批判社会。卑鄙是贬义词,高尚是褒义词,但前者连接的是较正面的意象“通行证”,而后者连接预示死亡的“墓志铭”,构成强烈的反差和矛盾。这种矛盾会引发读者的思考,于是引出诗人没有明说的前提——这是发生在一个扭曲的社会。
扭曲的社会有他扭曲的规范,如果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正常社会的规范,那么好人没好报就是扭曲的社会中的规范。但这不是说善是错误的,或者在这种扭曲的社会中善和恶的定义也颠倒,善仍旧是善,而恶就是恶,卑鄙永远无法成为
高尚,诗人表达以高尚为墓志铭的愿望,是不愿意与堕落的社会同流合污,在思想渊源上可以说是回溯到屈原。
抛开诗人在其中寄托的思想情感,只讨论理性,其实有一个类似的寓言更加方便,狂泉的故事。一个国家的人除国王都喝狂泉的水变成疯子,只有国王是正常的,但国王反而被其他所有人指责是疯子,于是他只好也喝下泉水成为一个真正的疯子——变得和其他人一样。
这是哲学家很喜欢的故事,他隐晦的提醒我们,人类自傲的理性很可能建立在十分荒谬的基础上(只是我们不自知)。
诗人绝对无意鼓励把卑鄙当做通行证的做法。同样的,国王的选择看似是合乎理性,其实大谬。他选择成为疯子,这本身就放弃理性,是对理性的最大背叛。卑鄙者的做法绝对不是什么“识实务者为俊杰”,他的本质是反智的。
因此诗人也留下暗喻,因为通行证总是短暂和易变的,而墓志铭却是永恒久远的。虚假和扭曲的东西必然无法长久,为一时之利出卖人格,非智者所为。
名句经典对联五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出处】
这是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一副
【释义】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是主题,(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是史事,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是主题,(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史事。 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幼年有轶才,少年得意,十九岁科考得县、府、道第一。自此,专心攻读,希望能博取功名,一酬壮志。后终老未得意于科场,屡试不第,七十一岁方援为贡生。长期穷愁潦倒,以教书为业。一生著作很多,尤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达到古代文言小说创作高峰,为后世所称道。另有《聊斋诗集》《聊斋文集》等。蒲松龄聪明颖慧,才智过人,青年时期热衷举业,却“年年文战垂翅归,岁岁科场遭铩羽”,抑郁侘傺。为激励自己不断发愤读书和创作,在压纸用的铜尺上刻上此联。
【赏析】
上联用的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说明做事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义无反顾的决心。
下联用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典故,表示要学越王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毅力。
蒲松龄撰写此联,就是激励自己在读书和创作上,象这两位人物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做任何事情,有决心和毅力,还会不成功的吗?天不负这位有志者,蒲松龄怀着矢志不渝的决心,穷毕生精力著书,取得卓著的成就,不仅在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均有佳作,一部《聊斋志异》更是为古典文学树起一座丰碑。幸好腐朽的科举制度没让蒲松龄跨进官场仕途,否则,文学史上将殒灭一颗巨星。
此联对仗工整,命意含蓄,富有哲理。其最大特点在于用典灵活有新意,上下联呼应自然,一气贯下,如行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