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4、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7、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8、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1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
1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9、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2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2、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2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8、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2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30、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3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2、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3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3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37、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3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4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4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5、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4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47、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5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5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2、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5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4、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5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5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57、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58、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5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6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6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6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一、学情分析
1.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故事仍然有现实意义,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
2.由于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的不同,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反问句,可能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
二、教学设想与目标
本文故事虽然短小,但内涵丰富。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为后面的理解奠定基础。其次,要让学生读文后交流感受,在交流中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再次,通过分析“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进而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最后,引导学生认识“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以及反问句式,为本单元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要达到的目标是: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能找出“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
4.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设置悬念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粒米,一滴水有多大的作用吗?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师:课前老师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同学们请看。教师读出以下数据。
(多媒体出示:水一滴滴地流掉,米粒一粒粒被扔掉场景及以下数据:)
你知道吗?
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我国13亿人口就会浪费13亿滴水,相当于260吨水,如果每人每天吃10千克的水,这些水可供1人吃26 000天,也就是70年。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米,全国每天浪费掉13亿粒米,一粒米大约重0.025克,这13亿粒米大约重75吨,假如一人天能吃掉0.75克米。这些米足够一人吃10万天,也就是274年。
(设计意图:使学生恍然觉悟,一粒米、一滴水虽小,但集聚起来却是不可忽视,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大与小的关系。)
3.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4.米粒、水滴虽小,但聚集起来能办大事情,解决大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进入十一单元大与小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11.大与小“扫一室”与“扫天下”)
(设计意图:课题“扫天下”的天下写得大一些,是为了使学生从感观上初步体会两者的意义不同,但又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实际上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带着你们的问题,出声地朗读课文,在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用你喜欢的方式圈画出与你们的问题有关的语句。
(学生读文圈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并在读文时适当地做出圈画,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2.谁能说说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谈自己的感受,达到相互交流补充,同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实际上你们所谈到的都与课文的哪几段有关系?
4.是的3~5段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段,请你仔细读这几段,想一想在这几段中,你打算解决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找重点段,引导学生掌握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
5.你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打算怎么解决呢?
6.好,自由寻找合作小伙伴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小组学习)
7.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补充,以及教师的点拨指导,对于课文中的难懂词语、问题、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自然而然就领会了。)
师:是的,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只是举手之劳,不必花费太多心思,日常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怎么去成就大事呢?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你们认为我们在读这三段课文时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谁想来读一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完后,我们评价出他们读得怎么样。
8.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9.学生在朗读中可能会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吓了一跳的语气、得意的语气、反问的语气……教师相机追问:你们听出他们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了吗?为什么这样读呢?
(设计意图:意在了解学生对人物特点的理解、感悟情况,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引导学生读文后质疑
1.学生交流课前提的问题。
2.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问题或词语划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生及生生在对话交流中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例如:
①着实、污浊什么意思?结合上下文指导学生理解。
②“轰轰烈烈”联系课文背景指导学生理解。
③“寒暄”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理解。
4.学生分角色朗读。
5.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品味感悟,激发思考
1.读文后,我们每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的看法,那么课文中的薛勤想对陈蕃表达自己什么看法呢?
2.学生读出薛勤原话: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老师指课题)
师:这就是课文的原题“扫一室”与“扫天下”,现在你们知道“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吗?
生:“扫一室”指平常小事,“扫天下”指轰轰烈烈的大事。
3.师顺势引导:对你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大事,什么样的事是小事?
(设计意图:因势利导,由课文中的小事大事引申到学生话中的小事大事,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
4.回过来,我们看这句话,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比较好,请你们反复读一读这句话,并试着把这句话放到所在的段落中去读一读,感受一下。
5.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6.这个句子我们能换个说法又不改变原意吗?
(生试做改句练习: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7.师:可以这样改,像这种类型的句子,同学们知道叫什么句吗?
8.像这种类型的句子我们叫它反问句,改完后的句子叫陈述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这种类型的句子。
9.你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些?(生说看法)
10.师顺势引导:是的,反问句的语气比陈述句的语气表达得更强烈些。
11.学生知道,说出这样的句子是反问句,师提问:你还能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
12.学生举例后,引导学生再做改句练习,并说一说改后的句子叫什么。
13.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哪种句子的表达效果好。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你觉得陈蕃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薛勤是怎么评价他的?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
预设: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2.你们来读一读这一句,这个句子前后意思一样吗?哪个字连接前后句,这个字起到什么作用?
3.用一个“但”字连接前后意思相反的句子,起到转折作用,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你能找到吗?
(学生寻找并交流)
师(手指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对我们小学生有什么教育意义呢?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使课文的思想内容得到提升,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教育意义。)
总结:这篇课文对我的教育意义也很大,同时,让我想起了两句名言:春秋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三国刘备也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老师把这两句名言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用这两句名言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这样才能跨越出人生中的一大步。(送给学生两副软笔书法的名言条幅挂在班级。)
六、教后反思
本篇文章看似简单,内涵却极其丰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重难点的把握上,我主要采用“以议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后我发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在交流补充中,理解词语含义
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没有体现出对一些重难点词语的指导,而是把词语的指导渗透于第二大环节的小组学习当中,目的是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理解词语的含义。从而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准备。实践证明学生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而且在交流中还掀起了一阵阵波澜,学生不但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轰轰烈烈”“寒暄”等词语的理解学生还能够联系课文背景及实际去应用,这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在朗读交流中,以议代指导
本篇课文的人物特点、行为,适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现,在朗读中教师也应该做必要的朗读指导。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没有相应设计朗读指导,而是让学生在朗读后,议一议、评一评,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补充、感悟、评价,达到指导的目的,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也很到位。
可以说这是一堂轻松的阅读课,在这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边读边议、边悟边积累,边创造,达到了深刻理解课文含义的目的,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七、案例点评
这是一节特点鲜明的学生自主学习的
在新授过程中,教师通过米粒、水滴虽小,但积聚起来能发挥大的作用,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文时带着问题去读,逐步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
尤其可贵的是在学生读文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机会,在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中,学生自主地理解了一些重点词语,并掌握了一定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后面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扫清了障碍。
本设计后面环节的安排也是有条不紊的,各环节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由文题含义引申到学生身边的大事、小事,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1、珍惜自己,关爱他人,革除陋习,从我做起。
2、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
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5、生活来源于运动,运动的真谛就是劳动,打扫卫生吧,扫扫更健康。
6、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
7、让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
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9、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10、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11、科学、健康、环保、文明。
12、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13、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健康科学,社会文明进步。
14、告别陋习崇尚文明,向不良卫生习惯宣战。
15、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16、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
17、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18、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19、以滥用水为耻,以节约水为荣。
20、告别陋习,健康文明。
2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2、克服不良习惯,养成文明行为
23、一个创业者的成功的心态: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24、成由勤俭败由奢。
25、自己当老板也好,给别人打工也罢,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