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是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通过格言的方式流传给后人,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其中的经典格言。
1、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2、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人中常有余忙。
3、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4、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5、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6、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妄。
7、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8、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9、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尔。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10、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11、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12、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13、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14、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15、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16、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欧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17、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18、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19、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20、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21、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22、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23、心一模糊。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
24、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25、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26、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27、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灾畲。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着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28、竭忠尽孝。谓之心。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29、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30、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31、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32、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33、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烈。是错到底。
34、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
35、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36、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37、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天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38、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39、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40、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41、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42、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43、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44、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45、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46、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47、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48、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49、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50、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51、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52、静能制动。沈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53、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54、喜怒哀乐而曰未发。是从人心直溯道心。要他存养。未发而曰喜怒哀乐。是从道心指出人心。要他省察。
55、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56、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天。
57、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58、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59、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60、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61、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62、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63、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64、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65、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直俭约。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66、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灭。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67、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68、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69、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70、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熏之而暗矣。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71、古之学者。在心地上做功夫。故发之容貌。则为盛德之符。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功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72、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73、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74、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75、就性情上理会。则曰涵养。就念虑上提撕。则曰省察。就气质上销镕。则曰克治。
76、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道通。
77、颜子四勿。要收入来。闲存工夫。制外以养中也。孟子四端。要扩充去。格致工夫。推近以暨远也。
78、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79、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80、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神则疲而不入。
关于教育的名言名句大全
1.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 加菲劳
2.那一个大学生学习愈好,他就愈应受人尊敬,至于他是什么人的儿子,那是不必过问的。 罗蒙诺索夫
3.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4.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 《奥斯特洛夫斯基》
5.努力发现别人的长处,向别人学习,就会感到学习生活在高地广,到处都是学问,都是欢乐。
6.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德
7.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李光庭
8.愿你在这短暂的学习时日里,获得高超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像赛马一般,越过一道又一道高栏;让生命扬帆前进,驶向碧波滔滔的大海
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10.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11.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
12.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3.很多事先天注定,那是“命”;但你可以可以决定怎么面对,那是“运”。
14.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作者:《对联集锦》
15.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16.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 培根
1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18.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 --罗蒙诺索夫
19.勤奋出天才,实践出真知。
20.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2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22.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23.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24.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美。
2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2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27.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也许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阿瑞斯德格
28.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29.没有一个大学,是比拥有我们从未使用过的能力的大自我和人类意志与理智所创造的现实,更能包罗万象的了。——高尔基
30.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31.成功包含着黄连与蜂蜜,黄连在成功前吞咽,蜂蜜在成功后品尝。
32.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 —— 张载
3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经典教育名言名句精选
1.我跟所有人一样,开始榜样是盖茨、李嘉诚,后来发现他们不是我的榜样,没法学习,太大太强。真正的榜样一定在你附近,你做小饭馆,榜样就是斜对面的小饭馆。 马云
2.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就越复杂,越重要。——阿·斯米尔诺夫
3.如果你想快点成名,那么就得早点起床;如果你想快点长智,那么就得慢点骄傲;如果你想慢点老化,那么你就得快点学习;如果你想慢点淘汰,那么就得快点迈步。不怕路远,就怕志短;不怕缓慢,就怕常站;不怕贫穷,就怕惰懒;不怕对手悍,就怕自己颤。最难的,其实是自己。
4.音阶、和弦、琶音的学习,对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通过这些练习,学生才能掌握那些基本规律。钢琴作品结构中的种种变化形式都是这些规律发展而成的。 尼古拉耶夫。里安涅德
5.生活中可以没有诗歌,但不能没有诗意;行进中可以没有道路,但不能没有前进的脚步;工作中可以没有经验,但不能没有学习,人生中可以没有闪光,但不能有污迹。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学而》
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8.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9.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
10.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毛泽东
11.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斯宾塞
12.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13.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爱迪生
14.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 张海迪
15.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16.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 冈察洛夫
17.未来20年,中国人崇拜的将是知识而不是官员。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这个民族对知识的尊重,无以复加。但现在在中国有点钱的人,有点小权的人哪怕是个科长,也可以照样把大学教授弄得没有尊严。这种貌似聪明的聪明,洋洋自得的市侩,是多么肤浅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
2.
3.
4.
5.
6.
7.
8.
1. 吾善养浩然之气。 作者:孟子
2.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作者:(清)金缨
3.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作者:(明)钱琦
4. 才能可以在独处中培养,品格最好还是在世界上的汹涌波涛中形成。 作者:歌德
5. 人之有礼,忧鱼之有水矣。 作者:葛洪
6. 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作者:贝多芬
7.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作者:歌德
8. 教养中寄寓着极大的向往——对美好和光明的向往。它甚至还有一个更大的向往——使美好和光明战胜一切的向往。 作者:阿诺德
9. 假如自负,虚荣心或愤怒使儿童失去了恐怖,或者使他不听恐怖心的劝告,这种心理便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消除掉,应该使他稍稍考虑一下,降低火气,三思而后行,看看眼前的事值不值得冒险。 作者:洛克
10. 君子修其身于暗室屋漏之地,而声流于四方万里之外。 作者:(元)欧阳玄
11. 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 作者:(清)金缨
12. 当一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时候,他就应当与大言不惭和骄揉造作之间保持等距离,既不夸夸其谈,也不扭捏取宠。 作者:雨果
13. 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作者:培根
14. 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作者:庄子
15.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作者:颜元
16. 礼也者,犹体也。 作者:《太平御览》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 作者:(战国)屈原
18. 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作者:弗兰西斯·培根
19. 习惯之链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觉不到,但一当感觉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 作者:塞缪尔·约翰逊
20.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作者:(春秋)孔丘
21.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作者:《论语》
22.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作者:《养正遗规》
23. 不要从特殊的行动中去估量一个人的美德,而应从日常的生活行为中去观察。 作者:帕斯卡
24. 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而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 作者:亚里士多德
25. 礼节太繁,执意把过分的,别人受不了感到愚蠢,惭愧的礼节强加给别人,这种情形看起来与其说是尊重人家,还不如说是嘲弄人家。 作者:洛克
26. 无知的人总以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应该见人就讲。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轻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学问的,他可以讲很多东西,但他认为还有许多东西是他讲不好的。 作者:卢梭
27. 习惯没有法律那样明智,可它们往往更盛行。 作者:狄斯累利
28. 反躬自省和沉思默想只会充实我们的头脑。 作者:巴尔扎克
29. 目之见也借于照,心之智也借于理。 作者:《吕氏春秋》(汉)王克
30. 知识必需用礼貌来装饰并抚平他在世间的道路,没有它们,知识就像一颗硕大而粗糙的钻石,为了好奇与它实质上的价值而收置在树里固然好,但是琢磨之后却更为珍贵。 作者:查里德菲尔
31. 为了使儿童具有自信,获得一点点与人相处的技能,就去牺牲他的天真,让他和那些没有教养的邪恶的孩子交往,这是很不对的;刚毅自主的品性的主要用途是为保持他的德行。男孩子有了与人交接的机会,没有不能学得镇定的,只要时间够。 作者:洛克
32. 圣人不是如同蘑菇,经一阵雷雨之后,就能从山土里钻出来的。也不是可以经一班门徒或和一系一派一党的人,于短促的时间所能捧起来的。圣人纵有超凡脱俗的个性,有出众超群的天才,有勤勉刻苦的修养,有博古通今的学识,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与精神。又须一些志同道合的信徒的辅佐与继成之力。 作者:老宣
33. 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作者:(清)曾国藩
34. 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观云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作者:《格言联璧》
35. 一种天性的粗暴,使得一个人对别人没有礼貌,因而不知道尊重别人的倾向、气性或地位。这是一个村鄙野夫的真实标志,他毫不注意什么事情可以使得相处的人温和,使他尊敬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作者:洛克
36.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作者:培根
37. 正已而不求于人。 作者:礼记
38.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作者:《格言联璧》
39. 对于对方的无礼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责备,而这种讥讽是使谁都会感受到不安的。 作者:洛克
40. 思想(且不论好坏与否)——行为——习惯,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作者:特赖因
41. 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作者:朱熹
42. 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也。 作者:吴兢
43. 任何事物都不如习惯那样强有力。 作者:奥维德
44.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作者:卢梭
45. 但改吾过,毋议人非。 作者:(清)陈确
46.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作者:孟子
47. 所谓良好教养……它们在几乎所有国家中乃至于一个地区里,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明辨事理的人都会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养,并与之看齐。 作者:切斯特菲尔德
48. 养心莫善于寡欲。 作者:孟子
49.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作者:(明)吕坤
50. 教养就是习惯于从最美好的事物中得到满足而且知道为什么。 作者:范戴克
51. 爽口食多偏生病,快心事过恐生殃。 作者:《增广贤文》
52.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作者:诗经
53. 一个人应当有良好的礼貌来突出他特有的天性。人人都喜欢出人头地,但这不应当引起别人的讨厌。 作者:歌德
54.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作者:左传
55. 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作者:《格言联璧》
56. 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 作者:高尔基
57. 百川有余水,大海无满波。器量各相悬,贤愚不同科。 作者:(唐)孟郊
58.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
59. 在人身上,惟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一个人假如不从睡在摇篮里的时候开始养成人生的清洁的习惯,那是最危险不过的。 作者:夸美纽斯
60. 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僻让之心,非人也。 作者:(战国)孟轲
61. 习惯十倍于自然。 作者:威灵顿
62. 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63. 淡泊是一种情操,一种境界和一种气度,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忘志。 作者:报摘
64.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宋·包拯《明刻本附录》 清心:摒除私心杂念。直道:率直地为人。无私和正直这是修养处世的根本。 作者:包拯
65.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作者:朱熹
66. 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 作者:贾谊
67. 欲理会七尺,先理会方寸;欲理会六合,先理会一腔。 作者:《格言壁联》
68. 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真正的品质。 作者:理查德·斯蒂尔
69. 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配的神明。 作者:莎士比亚
70. 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作者:张居正
71.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大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作者: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