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的名言1
1、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2、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顾炎武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顾炎武
5、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顾炎武
6、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顾炎武
7、不受曰廉,不污曰洁。盖无廉则无新不取,无耻则无新不为。不廉其源皆生于无耻也。——顾炎武
8、官多则乱,将多则乱——顾炎武
9、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顾炎武
10、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顾炎武
11、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顾炎武
12、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顾炎武
13、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顾炎武
14、君子之学,死而后已。——顾炎武
15、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顾炎武
16、犯天下之不韪。——顾炎武
17、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顾炎武
18、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顾炎武
19、礼义廉耻,是谓四维。——顾炎武
20、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顾炎武
顾炎武的名言2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他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
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顾炎武的名言警句大全
1、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顾炎武 《日知录》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3、 以兴趣始,以毅力终。 ——顾炎武
4、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顾炎武 《精卫·万事有不平》
5、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顾炎武
6、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顾炎武
7、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顾炎武 《顾炎武诗选》
8、 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9、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10、 文须有益于天下。 ——顾炎武 《日知录》
11、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
12、 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
13、 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顾炎武
14、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15、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空。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志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顾炎武 《精卫》
16、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 《与友人书》
17、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顾炎武
18、 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顾炎武 《日知录·卷十七·廉耻》
19、 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
20、 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顾炎武
2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 臣、肉食者谋 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正始》
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7月15日,是苏州昆山人。顾炎武本名为绛,字为忠清。但是因为极为仰慕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的品格,从而改名为顾炎武,字为宁人,并且还自己署名为蒋佣山,而被读书人尊称为亭林先生。
顾炎武在年少之时就十分用工,在读书方面,更是刻苦学习经世致用之道,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在昆山受到了清军的侵犯时,他立即投笔从戎,参加当时的抗清义军,一同抗击外来侵略者,保卫家园的和平。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从而导致抗争失败,最后只能在南北一带漫游,且于1682年2月15日,卒于曲沃。
后人将顾炎武的遗骨运回他的故居,也就是江苏省昆山市,并且在昆山专门为顾炎武建立了墓园。在墓园当中,设有顾炎武祠堂、顾炎武墓、顾炎武起居生活区等等,为后人详细了解顾炎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顾炎武不仅仅拥有极高的爱国情怀,深受后人的崇敬与爱戴。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直到今日,同样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他曾著有《军制论》、《形式论》等等,‘对后世管理政府与企业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顾炎武的故事
顾炎武,生于明朝1613年,对于国家的典制、天文和仪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韵训诂之学,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为当时的清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成为一代宗师,后又开创了清代朴学风气,著作了很多悲伤壮观的诗句。
其代表作有《日知录》、《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相当的辗转反侧的,自幼开始勤奋学习,14岁取得诸生资格,14岁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总是落榜。27岁时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1641年祖父顾绍芾病故,1643年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明朝末年清兵入关后,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把复明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但还未到南京就职,南京就被清兵占领,后又两次反清均败露。
在这样战火年间事情,家族风波也不断。为争夺财产,顾炎武的堂叔和蓄意侵吞炎武家产的叶氏相勾结,经洗劫及纵火焚烧,又遇叶方恒企图加害自己,只得“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
顾炎武1653年率众结社抗清活动最终败露,1654年牢狱之灾,1657得友人李因笃等营救出狱,1682年在山西友人家上马失足,而一病不起,最后辞逝。
顾炎武手不释书
顾炎武,生于明朝1613.7.15,死于清朝1682.2.15,是横跨两朝的杰出思想家、史地学家、经学家、音韵学家,为清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代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对于天文仪象、河漕、典制、郡邑掌故研究,并精通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晚年自己开创了清代朴学风气,著作了很多以悲伤壮观的诗句。
顾炎武的名言3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3、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5、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6、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7、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8、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9、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10、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11、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12、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13、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14、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5、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的名言4
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2、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3、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5、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7、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9、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10、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11、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12、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13、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14、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15、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下面是书法
1、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3、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1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2、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13、书肇于自然。——蔡邕
1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1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1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1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0、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2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2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2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2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2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2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8、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2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30、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31、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32、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33、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3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35、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3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37、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3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39、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4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1、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42、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4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4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45、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4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47、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48、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49、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50、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51、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
52、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5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5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55、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5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57、拳要打,字要练。
5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59、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60、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61、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62、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议》
63、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六体书论》
64、字怕练,马怕骑。
65、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附:如何学习书法
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字上去填写。
摹帖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字,用透明而不透墨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轮廓,用极细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来龙去脉,揣摩它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基础上,对帖字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要求去写,有一定规范和约束。摹帖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笔意,而易失古人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
1、牵和牵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是因为责任,有的时候,是因为没别的办法,还有的时候是因为……爱情。
2、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度过了多少时间,而是你生活的深度。
3、人是未知数的仇敌。——土耳其
4、随着花环而来的是绞索。——英国
5、纵欲之乐,忧患随焉。——清代教育家申居郧《西岩赘语》(梦想)
6、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场跟贫困所作的漫长斗争。 ——[英国]罗·特雷塞尔
7、人的生活不可能重复自己族类的他人的方式,人必须过自己的生活。人是唯一能感到苦恼、感到不满、感到被逐出乐园的动物。人是唯一意识到自己的生存问题的动物,对他来说,自己的生存是他无法逃避而必须加以解决的大事。 ——[美国]弗洛姆
8、在我们懒惰的人看来,都以为省出来的时间,只是为休息休息,那知人家工作之外,还要读书。省出来的时间愈多,就是读书的时间愈多,使工不误读,读不误工,工读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 李大钊
9、独自走在城市中,有些风景让我感动,我扔掉了一双又一双鞋子,走过了一条又一条路,最后我消失了,而那些路还在。神秘的四季,让我不必永远蛰伏,也不必永远醒着。一粒种子繁衍之初,不过是无形的希望。当新苗各自吐绿之后,就会显出浓浓淡淡的个性。
10、不要找一个没有激情、没有好奇心的人过日子,他们只会和你窝在家里唉声叹气抱怨生活真没劲,只会打开电视,翻来覆去的调转频道,好像除了看电视再也想不出其它的娱乐项目。我爱自己的美,也爱自己的不完美;我知道我被宇宙神圣的爱保护着,充满了安全感。
11、我们的目的`是要鼓舞青年热爱生活,对生活满怀信心,我们要在人们身上培养英雄主义精神。必须使每一个人明白:他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人,他对地球上的一切不幸负有责任,而争取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的荣誉,也都是属于他的。
12、笨人的可怕不在其笨,可怕的是他偏偏要自作聪明。
13、疑则勿用,用则不疑。
14、我在日常生活中严守着一个美好的准则:"贵在自知之明",我是以此来鞭策自己的。
15、我在上帝的圣光下爱与生活。
16、生活就像是冰激凌。趁着它还没化掉,快点享受它吧。
17、我麻木了,现在是生存,不是生活,所以一切已不关乎美好!
18、生活,就像一个无形的天平,站在上面的每个人都有可能走极端,但这最终都是为了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使自己站的更稳,走的更好,活的更精彩!
19、生命比胆汁还要苦,但如果没有胆汁,就谁也没法生活。——埃利特
20、生活中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左拉
21、书本是微不足道的,唯有生活才是伟大的。——托·卡莱尔
22、大气环境,人类节能减排共维系;山清水秀,你我低碳出行同呵护。
23、善用机会里的黄金时刻,并抓住自己能力之内的好处,是生活的一大艺术。——(德国物理学家)詹森
24、"想得越多,做得越多,你就活得越长久"。生活就会以这样二种心满意足而结束。——(德国哲学家)康德
25、没有牺牲,不作努力,不经艰难困苦便不能在世上生存:生活不是一个只生长鲜花的花园。——(俄国作家)冈察洛夫
26、生活不是用来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让你喘息的空间就越少;日子不是用来将就的,你表现得越卑微,一些幸福的东西就会离你越远。在有些事中,无须把自己摆得太低,属于你的要积极地争取;在有些人前,不必一再的容忍,不能让别人践踏你的底线。
27、热爱生活,忘记生命给我们的颠簸。
28、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29、真正希望过很宽阔、很美好的生活,就创造它吧,和那一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的、宏伟的事业的人手携手地去工作吧。在生活中,堆积了许多美好的、实际的工作,这些工作会使我们的土地富饶,会把人从偏颇、成见和迷信的可耻的俘虏中解放出来。
30、生活必须诚实和富于正义感,这样才能吸引好来帮助你。著名学家巴达斯曾经被问及:"哪些是人类今天最基本及最深切的需要?"她回答说:"人类需要爱。"但这不限于男与女之间的爱,从学家的观点看来,好人永远是快乐的。
31、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从我做起,从校园做起。
32、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政从正来,智从知来,财从才来,位从为来!
33、人的生活应介于理想和普通美德之间。 —— 赛涅卡
34、现实是积极的生活,幻想是生活的否定。——别林斯基
35、艰苦的生活比舒适的生活往往会更使人养成良好的品质。——费 定
36、我们都是时代的弄潮儿,都是命运的先行者,我们应该用行动的标尺丈量一生,用文明礼貌的丰碑树立良好的形象,不论你在何时何地,让自己以一个道德至上以善为善的心态,脚踏实地完整的走完一生,没有遗憾,没有良心上的谴责,这样才是生活的所在和意义。
37、喋喋不休的人,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位乘客都想赶快逃离它。
38、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选就没有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