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亲语连廉》格言 正文

《亲语连廉》格言

时间:2025-05-22 23:29:07

医美,人更美,事事为民;医廉,人更廉,为民事事,为大家分享了医风医德的名言警句,欢迎借鉴!

1、我是没有财产的,我所有的一切只是健康、勇气和我的工作。——[法]巴斯德

2、医治您(患者)的身体疾病,抚平您(患者)的心灵创伤。

3、医德和医风是医生的灵魂写照,医德和医风是患者的雨露春风。

4、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唐]孙思邈

5、每一个白衣天使的背后,都会有一条医德医风铺就起来的道路。

6、治病救人,积福(积德)子孙。

7、贪人财害人命,无德无术任你焚香也无益;忠于责勤于职,清正廉洁见佛不拜又何妨。

8、医生本事菩萨心,一吃回扣变狰狞。

9、收人红包,折己阴寿。

10、护士的工作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之最精细者,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护士必须具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英]南丁格尔

11、严格履行物价政策公道正确收费强化监督检讨严正行业纪律。

12、上帝创造人类,我们修复人体。

13、称职的医生,眼里只有病情的缓急而无官职的大小。

14、天恐华佗中道绝,再生良医(我等)到人间。

15、廉洁行医始能一身正气,为民服务堪称人间天使。

16、坚持原则,以法服人;掌权为公,以廉服人;身体力行,以德服人;苦口婆心,以理服人;心系群众,以爱服人。

医德医风名言警句

17、做医生:强势未必真豪杰,柔情如何不丈夫。

18、红包犹如肿瘤,为病人手术却使自己癌变。

19、学习启迪心智,学习净化思想,学习陶冶情操,学习升华境界。

20、良药苦口利于疾病,红包诱人毁我前程。

21、红包犹如肿瘤,超过一定数量就会癌变。

22、医生,先治好自己吧!——《圣经·路加福音》

23、医生眼里无尊卑,面对生命人人平等。

24、不谋当谋之事,为医之耻;贪求身外之财,从医之危。

25、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收人红包,你的一切祷告统统无效。

26、红包就是(犹如)肿瘤,一定要切除于手术之前。

27、反腐倡廉牢记服务宗旨,科技兴院发扬奉献精神。

28、假如医生吃了回扣,连上帝也无法拯救。

29、一个医生,不是为自己的名誉工作,他的价值,远比那五花八门的名誉更神圣、更金贵棗驱除瘟疫,用欢乐代替痛苦。——张海迪

30、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31、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

32、医道,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固医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以余论之,医乃生死所寄,责任非轻,岂可因其贫富而我为厚簿哉?——[明]龚廷贤

33、顺境勿骄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浊勿乱行廉廉洁洁医。

34、为人民服务应视名利淡如水,与健康同行须知事业重于山。

35、心术不正,医术难精。

36、医生要最好学、最谦虚、最客观、最冷静、才是好医生。

37、做白衣天使就要一尘不染。

38、把病人当成恋人。

39、做医生、护士,就应该有一颗母亲的心,医生、护士应该是爱的化身。——傅培彬

40、医德是一面以人为本的旗帜,医风是一座医患和谐的丰碑。

41、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开始,行医不守医德是堕落的.开端。

42、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医生有爱,以患者为亲人。

43、塘中偏有自洁莲,一尘不染;世上本无后悔药,三思而行。

44、清正廉明,扬医者风范;妙手回春,治百姓疾苦。

45、临床临床,就要亲临病床,亲手掌握第一手

46、红包犹如肿瘤,小心量变到癌变。

47、为患者消除一分痛苦,就为自己增添一分快乐。

48、常修从医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

49、回扣莫贪心,须知七尺之上有神灵。

50、医德医风是生命的灵魂,心灵的灯塔,成功的向导。

51、我的良心我做主,我的医德我把持。

52、一个战地的外科医生,同时应该是一个好的木匠、铁匠、缝纫和理发匠。——白求恩

53、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维护病人健康,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外,更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这是基本的、必备的条件。——张孝骞

54、两袖清风,悬壶济世,平易近人,医人医心,仁心仁术。

55、一个医生必须有音乐家的耳朵,戏剧家的嘴巴。在病人痛楚时,能用精确的听觉去辨别病情,用明快的语言消除疑虑,安抚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罗生特

年越来越近,味道越来越浓。街道上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商贩们叫卖个不停。整个街道五彩缤纷,人山人海。乡下人急匆匆地置办年货,背着沉甸甸的袋子,弯着腰,径直地走向车站。

我走进人群,开始挑选年货。菜市场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街道两旁摆满了商品。有卖菜的、卖鸡的、卖肉的,卖衣服的,热闹极了!我买了些鸡、牛、鱼肉,正准备回家,突然,我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衣着褴褛,背着袋子,目光呆滞,缩头缩脑地和卖肉的商贩讨价还价。商贩上下打量了一下,不耐烦地说:“走开,走开。”他误以为大娘是乞丐,又恶狠狠地说:“能买得起就买,买不起走人,不要影响我做生意。”大娘无奈之下,称了两斤牛肉,用粗糙的双手一遍遍数钱,颤巍巍地交给了商贩,悄悄地离开了。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泪湿衣襟,埋怨商贩的刻薄和无情,非常气愤!大娘恰似我的母亲,母亲置办年货的身影在我眼前晃动,愈加清晰,我心如刀割,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菜市场。

记得小时候,我家住在农村,交通不便,置办年货需要步行。每年,母亲早早起床,吃完早餐,步行去县城置办年货。二十里的山路,她走得上气不接下气,走累了,坐下来休息。吃些馍馍,喝些水,继续前行。在她的坚持下,很快到达县城。

县城好热闹,五颜六色的商品摆满街道,像一条长龙,弯弯曲曲,伸向远方。母亲先在县城转一圈,问问价钱,讨价还价,同样会遭到商贩的冷嘲热讽。她把商品看完,价位心中有数。开始置办年货,她先给我们扯花布。她来到花布市场,从头到尾细细地看一遍,摸着它们的质量,再问问价钱。对比之后,才选物美价廉的商品。母亲选的花布,颜色漂亮,手感好,价位便宜。花布选好之后,要扯花绒,给我们做布鞋,她最喜欢红色,每年我们都会穿着精致的花布鞋,行走在上学路上,小伙伴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她把花布拿回家之后,根据我的身高剪裁成碎片,再在灰暗的煤油灯下缝衣服。她先在里面用针粗略地缝一遍,把衣服的整体框架做出来,披在我的'身上,看看是否合适。然后,再用整齐的针角仔细地缝两遍,她戴着顶针,粗糙的双手布满血丝。为了美观,母亲特意给我编制小花或不同的图形,贴在衣服上。衣服做好了,悬挂在衣架上,随风舞动。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母亲每年亲手给我们置年货,做新衣服新鞋子,穿着母亲的新衣新鞋,暖意融融。

花布扯好之后,购买字画或中堂。她每年最喜欢把家收拾地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给人一种新年新气象的感觉。她不辞辛劳地糊墙,先用旧书或旧报纸把整个墙糊一遍,再用白纸糊一遍,贴上各种各样的画儿。过年买画是必不可少的,她挑的大多是具有教育意义和温馨家园的字画,有山山水水,飞鸟游鱼,有小桥流水人家,有老人小孩等等。这些画贴在墙上,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启迹心灵,哲理故事让人感悟家的重要性,体味家的味道。家人默默地付出,承担责任,互相关心,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园。母亲沉默寡言,用宽容大度接纳着每一个成员。特别是上房的中堂,她最重视了。两年换一次,她每次挑的都是一个类型的。中间是风景画,两旁是字,让我们慢慢理解画面的内容,立志成才。

记得有一年,她买的一幅画中间好像是孔子教书的情景,弟子们来来去去,有的在教室门口的石凳上读书,有的在桥边上沉思。最近的画面是孔子给弟子们上课,弟子们读读写写,勾勾画画,坐得非常整齐。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先生拿着戒尺,跺来跺去,侧看弟子们写字,表情严肃。远处画面隐隐约约,只能看清几个字“头悬梁,锥刺股”,两旁的小条上写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思索着这副中堂,全是与读书有关的格言和故事,细细品味着母亲的心思。母亲递过中堂,要求父亲把它挂好,让我们姐妹认真阅读,回答它的寓意。

我们小心翼翼地站在中堂的前面,陷入沉思,这副中堂告诫我们要好好读书,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克服,做到“吃尽苦中苦,争做人上人。”挑灯夜战,才能取得成功。我高兴地告诉母亲,母亲点头答应,但要求我们做到“头悬梁,锥刺股。”我挺起胸膛对母亲说:“母亲,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做到,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母亲激动地把我搂到怀里,热泪盈眶,抚摸着我的头说:“我的女儿长大了,一定要努力学习,再苦再累,一定要坚持。跳出农门,走向远方。”

我思考着母亲的教诲,暗自佩服母亲的用心良苦,它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咬牙坚持,加班加点,校园的每个角落,留下我深深的足迹。晚上,星星为我做伴,月亮为我照亮前行的路,我奔驰在求学的小路上,充满荆棘的雪地中留下血和泪。我时刻牢记中堂的内容,它激励着我战胜自我,走向成功。这是特殊的年货,充满着母亲的守望与期待。让我品味一生,铭记于心,这是我的精神食粮。

字画买好之后,她去买门神爷、灶爷、财神爷。她从不讨价还价,买最好的。她祈求门神爷看护好家门,将大灾大难挡在门外,抛之九霄云外,家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祈求灶爷回娘家多诉苦,带来好运,风调雨顺;祈求财神爷给我家带来财运,财源滚滚,让我们无忧无虑地上学。她还购置许多香表和冥币,用塑料袋子装起来,用诚心唤起老天保佑,让我们求学路顺顺利利,跳出农门。这是母亲用自己虔诚的心保佑我们成长,期待相安无事。

母亲背着沉甸甸的袋子,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头发有点花白,额头的皱纹见证岁月蹉跎,生活饱经风霜。她对命运的不屈服,体现出她是生活中的强者,时刻为子女付出一切,用灵魂感化神灵。

母亲蹒跚来到菜市场,左顾右盼,欲言又止,一遍遍抚摸着菜,讨价还价,遭到商贩们的恶言恶语。母亲低头不语,眼睛中噙满泪水。她买了少量的牛肉、蔬菜,背起袋子,消失在人群中。

很快已经到下午,母亲还要赶路回家,她边走边盘算着给女儿设计怎样的衣鞋,做哪些可口的饭菜,做哪些有教育意义的事,让女儿感悟生活,从小立志,发奋图强,跳出农门。她既累又饿,四肢无力,拖着沉重的脚步慢慢前行,翻过一座座山,袋子在她的背上发出沙沙的声音,给母亲心灵的安慰。她脑海中浮现着女儿穿上新衣新鞋的模样,她信心百倍,加快脚步。女儿是她的希望,是她的心灵寄托,在女儿的驱使下,不知不觉已经回家了。

母亲来不及休息,开始裁剪衣服,制作鞋子。晚上,灰暗的灯光下,母亲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衣服,她先把衣服的身子连起来,看着花布,我心里美滋滋的。母亲松树般的手握着细针,一道道血痕静静地躺着。我坐在母亲的身旁,给她穿针,看着母亲黄纸般的脸,皱纹悄悄地爬上她的额头,眼角下两只深深的沟壑陷了下去。她劳累过度,时而打盹,时而清醒。我轻轻地将母亲搂在怀里,让她休息。听着她均匀的呼吸声,想想母亲受到的冷嘲热讽,酸甜苦辣,我下决心,一定要改变母亲的命运,感恩她的养育之恩。

在母亲的辛勤劳作下,我穿上新衣新鞋,母亲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她又急匆匆地给我们准备年夜饭,把购置的各种肉和菜精耕细作,摆放在桌子上。有手工豆腐、酸辣粉条、猪肉、牛肉;有苹果、梨、橘子;有果汁、甜酒、辣酒;有葵花、花生、瓜子。中间有一大盘饺子,小孩抢着吃,一家人笑声不断,其乐融融,坐在热腾腾的土炕上,品尝着年夜饭,举杯共祝新年的到来。大家敞开心扉,诉说情怀,畅聊一年中的收获。

年夜饭虽然没有山珍海味,没有豪华的酒店,没有高档的聚餐会所。只有家常菜,破旧的老屋,一块正方形的土炕,在干净的土屋中享受着浓浓的真情。我细细地观看着中堂,“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在我的脑海中升温,“吃尽苦中苦,争做人上人”的豪情壮志沉浸在我的血液中,浑身沸腾,家人的期望装满我的心底,我将奋力拼搏,感恩父母铭记一生。

年味情节,全是母亲的身影,是她勤劳与汗水的结晶;是她养育子女的生活写照;是她用爱筑起的温床。家人幸福快乐是她永远的追求,无怨无悔的付出是爱的真谛,宽容诚信是她的做人风格。品味年味,品味母亲。

1、学者诚即事而求之,则可以通三才,而兼备于万事万物之理矣。

2、书之在天下,《五经》而下,若传若史,诸子百家,上而天,下而地,中而人与物,固无一事之不具,亦无一理之不该。

3、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

4、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台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

5、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

6、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

7、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8、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

9、人君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为心思,何患闻天下不广?

10、己不知,焉能断人是非?

11、朕自幼登极,凡礼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

12、志向的发展,无论多远,没有达不到的;志之所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一个人如果立志于道,那么,他将以义理作为根本,使任何物质欲望都改变不了他的志向。从这点来看,一个人的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依托,又有良好的学术修养,自然不会失却其先后、轻重的次序,使主要的和次要的都能照应到,内的、外的都能得到陶冶,还可以从容不迫地深入领会一切。达到这种境界,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圣人的行列。

13、人以改过为贵,能改过者,无论所犯事大小,皆不当罪也。

14、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

15、庭训格言:道理之载于典籍者,一定而有限,而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

16、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见人有得意事,便可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

17、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18、为人甚不可被虚意承顺赞美之言所欺,诸凡学问皆以此存心可也。

19、现在的人们认为只要是不吃肉就是在持斋了,岂不知古人持斋是和守戒连在一起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0、至于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

21、《荀子》云:“身劳而心安者为之,利少而义多者为之。”此二语简而要。人之一世能依此二语行之,过差何由而生。

22、凡人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于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

23、凡爱人爱物,皆爱也。

24、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之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孔子云居易以矣。皆圣洁之大道,何足惧乎?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几其长也,亦无非常。

25、凡有利于人者则为之,凡不利于人者则去之。事无大小,心自无穷。

26、读书以明理为要。

27、立定脚跟,战胜私欲。

28、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然也不可急信。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巧以投之,一有偏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朕于诸艺无所不能,尔等曾见我偏好一艺乎?是故凡艺皆不能溺我。

29、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也。

30、朕为帝王,何等物不可用?然而朕之衣食毫无过费。3.所以然者,特为天地所生有限之才,而惜之也。

31、世之读书者,生乎百世之后,而欲知百世之前;处于一室之间,而欲悉天下之理,非书曷以致之?

32、若夫为官者俭,则可以养廉。居官居乡,只缘不俭,宅舍欲美,妻妾欲奉,仆隶欲多,交游欲广,不贪何从给之与?

33、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34、凡事暂时易,久则难。

35、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

36、人生于世,无论老少,虽一时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

37、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

38、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

39、夫一言可以得人心,而一言可以失人心也。

40、训曰: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

41、尔等凡居家,在外,惟宜洁净。人平日洁净,则清气著身;若近污秽,则为浊气所染,而清明之气渐为所蒙敝也。

42、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

43、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

44、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45、训曰:圣贤之书所载,皆天地、古今、万事、万物之理,能因书以知理,则理有实用。

46、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逐事图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

47、人心虚则所学进,盈则所学退。

48、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

49、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所谓“敬以直内”也。

50、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

51、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

52、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样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此诚至理也夫!

53、惟持善心,行合道理。

54、由一理之微,可以包六合之大;由一日之近,可以尽千古之远。

55、所以古人在孩童蒙昧无知时就开始进行教育,八岁时就入小学,十五岁时入大学,目的是为了端正他禀性、习气中已有偏差的地方,防止他被物质欲望所诱惑,开启他的聪明才智,保持他的忠诚、有信,使他能时时处处不丧失这些品德。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他追求真理的思想,也是永远不息,有如不知自己的年纪已进4入老年。所以,凡是有志于圣人学问的人,他们选择认为是好的就坚持不懈,约束自己使言行都符合礼教,恭顺有序,勤恳不懈,中间没有一丝一毫轻视和疏忽,才能每天都不断地进步。

56、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懵懵然者,又其次也。

57、慎重者,敬也。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以应事,务必谨终如始慎,修思荣习而安焉,自无废事。

58、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蚕或受之寒,是勤可以免饥寒也。

59、训曰:吾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机之暇,犹手不释卷。

60、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61、训曰:民生本务在勤,勤则不匮。

62、诚以天下事繁,日有万机,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庶可以寡过。

63、人只有一心,心动兴致起,会产生种种思想和考虑。这种种思虑正确与否,只在一刹那间。如果一个念头不正确,很快就被发现了,并且及时纠正它,自然不至于离正道很远。

64、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

65、人生凡事故有定数,然而其中以人力夺天工者有之。

66、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待思索矣。

67、喜庆之辰,易心平气和,语言吉祥。

68、人于好恶之心,难得其正。我所喜之人,惟见其善,而不见其恶;若所恶之人,惟见其恶,而不见其善。是故《大学》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诚至言也。

69、人之一生,虽云命定,然而命由心造,福自己求。

70、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逢是圆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爱情 )朕则谓当读书时,须要体认世务,而应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宜。如此方免二者之弊。

71、《易》云:“日新之谓盛德。”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人苟能有决尼不移之志,勇猛精迸而又贞常永固毫不退转,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

72、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

73、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74、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懂,即贻百年之患。

75、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76、我等平日凡事能敬畏于长上,则不得罪于朋侪,则不召过,且于养身亦大有益。

77、虽然,书不贵多而贵精,学必由博而守约,过能精而约之,以贯其多,与博合其大,而极于无余,会其全而备于有用,圣贤之道,岂外是哉?

78、训曰:世之财物,天地所生,以养人者有限,人若节用,自可有余;奢用则顷刻尽耳,何处得增益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