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格言可能对你们来说代表不了什么,可对我来说,一句格言是一个陪伴我多年的伙伴,朋友,它就是“坚持就是胜利”,就因为它,我才会有今天的成绩。
我下定了决心后,我立即就开始了我的决定,我开始了认真学习的计划,每天早上我都很早起床,很早去学校,为什么呢?因为我在家中没心学习,必须到学校去我才会认真的学习。我每天早上到学校后,我都会拿出三主科的书本来看,我会提早预习后面的课文,也会抽时间来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与课文,就这样下去,我没有觉得很无趣,很无聊,我反而觉得每天都很有趣,每天我都期待这段时间,为什么呢?因为我要成长起来,因为坚持就是胜利!所以我坚持了下去。
经过我一段时间刻苦的学习,我已经铸造了坚强的性格,面对同学们的'嘲笑和讽刺,我已经不甚在意,我也不会拿自己的成绩跟别的同学比了,因为我觉得拿自己的成绩跟别的同学比已经毫无意义了,就算别人以后怎么嘲笑和讽刺,我也不会跟他多说什么,因为和这种只会注重分数的人多说什么没用!
我就因为这个伙伴,我悟出了一些道理:学习重要的不是比分数,而是去比个人的生存能力,就算你学历在高,也比不过生存能力好,重要的是长大以后的生存能力有多强,才是有用的。
我的伙伴带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格言也可以是座右铭,是一种力量,指引我们向前。喜欢的格言议论文
喜欢的格言议论文作文【篇一】
有一天,妈妈带我去溜冰场溜冰。到了溜冰场,只见那里的人很多:有老年人,年轻人,小孩子。他们踩着溜冰鞋风驰电掣地奔跑着,真帅!那种感觉不知道多么让人羡慕。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穿上溜冰鞋,进入了溜冰常我脚一蹬,跑了起来。“叮咚”一声,我摔了个嘴啃泥,耳边不时传来嘲讽的笑声。我心一凉,刚才的那股高兴劲儿早飞到九霄云外。可我不灰心,决定非要追上那些(技术高超的人不可。于是第二轮自我测试开始。
这次可跟上次不同了,我的双腿好比拖着千斤铁链,举步无力,怎么也抬不起来。这也难怪谁要我上次吃过苦头了呢!慢慢地我扶着栏杆走了两三圈后,自以为自己还可以了,便又大步地溜了起来,结果事与愿违,我以摔了个四脚朝天。为了不失风态,我连忙站了起来,继续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渐渐地掌握了溜冰的技巧,能轻松自如地随着音乐欢快地溜起来。
后来从这次失败中得出了我成功的结论:人经过多次失败后,只要坚持不懈,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
名人石金成曾说:“身安不如心安,心宽强于屋宽”我细读格言,他的话不就是在启示我们如何生活,做人吗?
记得有一次,我在洗抹布时,不小心把抹布弄坏了,我忐忑不安,该怎么办呢?我想,反正二姨不知道,我怕什么呢?我离开阳台,来到书房,打开书看起来。可我心不在焉,一个字,一句话都没看进去,满脑子都是弄坏抹布的事,我感觉有人在不住的指责我不诚实。我的心绷得越来越紧,哎呀,身体再壮,再健康有什么用呀。如果每天都过着害怕,担忧的日子,身体也会变弱呀。我实在受不了,就跑到阳台拿来抹布,向二姨认错,二姨原谅了我。这下,我感觉轻松多了!
还有一次,我把邹隹怡的笔踩坏了。我原以为她会骂我,没想到她接过笔以后,没有埋怨我是,而是微微一笑,这就宽容,邹隹怡能有这么多朋友,不就是因为她的心胸宽阔,不因一点小事就计较个不休吗,只有这样才能交更多的朋友。这就是石金成的格言“身安不如心安,心宽强于屋宽”所以告诉我们的道理吧!
喜欢的格言议论文作文【篇二】
每个人都拥有他的座右铭,我当然也不例外。“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并不是我的一时兴起,它的背后是有故事的。
那是在一个晚上,我和平常一样,做着令人讨厌的奥数题。可是我就有一个天性——懒惰!一看见那些复杂的图画和题目,脑瓜子根本就不会思考,直接大声叫道:“爸爸!我这一道题不会做,你过来给我讲一下。”一阵脚步声后,爸爸便出现在了我的跟前,接过我手中的的本子,看了好一会儿,便拿出了纸,给我仔细的讲解了起来,可是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只是图最后那不用思考就得来的答案。
终于,爸爸讲完了,我便拿起纸,开始抄上面的运算过程。可是没想到,那答案……
第二天,我交上了本子。可发下来的时候我傻了眼,发现那道题是错的!这可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难道,我还要再去问爸爸吗?可爸爸昨天都想了这么久,却是错的,我还是自己想吧!可连爸爸都想不出来的.题我怎么想得出来呢?何况我又不是天才!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决定自己想,管他多难呢,反正面子第一。
回到家里面,我就拿出本子绞尽脑汁地想,加、减、乘、除都用上了,可还没解出这道题。不行,我不可以放弃!继续想!
想了好久,终于解出来了!我心里面那才叫激动,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是我人生中的动力,让我一步一步向好的目标前进。
喜欢的格言议论文作文【篇三】
格言就是一个
说到这则格言,还要从一件小事说起:这天我向我的好朋友借了一本书,这本书他刚买回来还没来得及看,但因为我俩很要好他说:“好吧,但是你明天下午一定要还我呦!”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可是,第二天早上他没来上学,到了下午,又下起倾盆大雨。放学回到家,我拿起书,带上伞就要去他家还书,妈妈见状拦住我问:“你要去哪儿?”我扬了扬手中的书说:“我要把书还给好朋友。”“不要去了,外面雨下的这么大,明天再去!”妈妈说。“不行,如果我俩的友谊还要继续的话,就请让我去吧!”我坚决的说,“而且美国作家富兰克林说过,失足你可以马上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妈妈说不过我只得让我去了。
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作文500字路上全是深一脚,浅一脚的水坑,但我全然不顾。终于到了他家。我敲了敲门,过了好一会门开了,同学见了我似乎很吃惊,过了半晌才说:“外面下了这么大的雨你还来,快进屋坐坐吧!”“噢,不了我只是来还书的。”他笑着说:“你真是说话算数的好哥们儿!”听了这话,我也开心地笑了……
这件事使我难以忘怀,也使我俩之间的友谊更深了。我也深切的懂得了:失足你可以马上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的确,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1
摘要:为更好地深入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开展各项心理教育活动便成了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但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须认真加以解决,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虽然高校日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大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方法不当,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合理、难操作、措施难到位。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差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由此可见,在当代大学生中,心理疾病正在蔓延,其增长速度之快,负面危害之大,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学后,生活的环境改变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强、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四)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对如何处理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一)创造良好的校园坏境。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活跃的学习氛围,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生机昂然的校园景象等无疑对大学生起着感化和陶冶作用。
(二)开设系统心理健康教育课。高校应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要大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三)注重专业师资培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心理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学生辅导员,更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要从思想和心理方面,了解学生,克服工作方式的单一性、教育过程的简单化等问题,特别是对“问题学生”,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
(四)丰富和健全多样的心理疏导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大学生中去,通过班会、走访学生宿舍、和学生谈心等形式,引导学生自省,让学生客观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明确需要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改进过去心理咨询坐等大学生上门的方法,主动、公开、广泛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防患于未然。
(五)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也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有机结合,达到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目的。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学到书本中、课堂上体验不到的知识。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走上社会后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大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学会生存,懂得生活,了解别人,融洽人际关系,强化心理受挫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能力,以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时代的挑战。
综上所述,心理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只有心病心治,师生共同努力,让大学生身心健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使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走出阴霾,摆脱困境,以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情绪去面对各种挑战。因此,高校德育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研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大学生的心理导向,培养他们的心理品质,完善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荒.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0
[2]陈素红,胡小红,张西.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论文中心,2009(11)
[3]史济纯,陈玉民.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天下,201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2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就以下发文件的形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出了重视,并在文件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又明确指出了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被延续下来,并不断获得党和政府的支持。
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陆续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从国外传入我国之后,逐渐取得了一些发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生所面临着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由此,一些心理问题不断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逐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出了重视,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专题活动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前,许多高校已经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这些都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正陆续开展。
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探索正逐渐深化
很多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对此,一些高校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利用当前工作方法的前提下,做出了探索性的举动,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的问题比较严重
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之后逐渐被高校教师及领导认可,但是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仍然存在。一些教师和领导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管理人员和学生心理辅导人员的责任,与自己的关系不大,而另一些教师和领导则对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估计过高。在这些错误的认识的影响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实际工作没有得到落实。
2.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队伍力量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对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学科,然而,目前的情况是许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担任教师的人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教职往往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而这种师资力量上的不足则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没有保障。
2.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忽视了家庭与社会的配合
家庭成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将直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影响,而社会的动态变化则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由此可见家庭和社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当前的情况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高校对家庭及社会的关注比较少,并且也不注意将二者联系起来利用二者的影响力,导致家庭与社会力量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3.1转变观念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的问题,高校应当转变观念,破除思想误区。一方面,有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强调,让师生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方面的作用,并纠正只有精神出现异常的人才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观念。另一方面,在心理教育工作中,要树立教育为主、心理治疗为辅的教育理念,重视绝大多数学生的而非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3.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问题,高校应当做出以下几点改进:其一,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选聘和培养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从而使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能够获得资格证书,并拥有扎实的心理辅导技能;其二,选拔并培养与大学生辈分相同的'心理辅导员,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心理辅导员的安慰、鼓励、劝导与支持。
3.3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外部环境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家庭与社会的配合的问题,高校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力。如果家庭环境比较压抑或者过于轻松,心理辅导员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从而帮助家长改变一些不合适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在心理教育工作中,要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无论是教育部门、文化部门还是新闻媒体部门、广播影视部门,都要关注与支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以及丰富的精神食粮。
4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要对此加以重视,并做出实质性的努力,从而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3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重要性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下,社会各界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逐年提高,这无形中给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但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现在各大高校多采用《形势与政策课》的形式,向高校大学生讲授我国现阶段的所处的经济水平以及国家近期所实行的方针、政策,只在乎于“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形式,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脱离实践,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更脱离了大学生心境的培养,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提高。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现代高校大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处于家庭的核心位置,备受家庭长辈与父母的疼爱,这也衍生了许多专属于他们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如任性、敏感、自我为中心、情绪化等,抗挫折能力较弱,心理素质较差,且现代高校大学生身心尚未全面发展,分辨能力较弱,当面对外界无益诱惑时,多数大学生往往会选择错误或者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此时,就凸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有少部分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在大学生日常教育中展开,其余多数高校仅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辅助教育,以社团以及大学生主动参与的形式展开,且专职教师较少。由此可见,现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有待提高,两者必须有机契合,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现代大学生。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补充思想政治教育之不足。众所周知,现在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流于形式化,教育形式较为枯燥,这使得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越发的走向书呆子的道路,政治立场坚定,道德也很良好,但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交流上却存在许多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或者变故,抗打击能力较低,情绪失控等,诸如此类的心理的“疾病”就会缠绕过来且短时间内不能自行消失。因此,为了扭转如今高校大学生的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明白,在对大学生进行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契合,使他们能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思想政治,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其次,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实效性。现代社会中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为采用《形势与政策》的授课形式展开,多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较为呆板,而随着社会潮流的不断变迁,如此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眼前飞速发展的社会了,所以,现在开始有必要改变这种教育模式,充分了解现代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摆脱“教师在上,学生在下”的心态,以平常心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解放思想包袱,敞开心扉,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路径
(一)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培养必须重视全面发展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必须完全了解与认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良好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同时,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极为重要的心理前提。将两者有机契合,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二)建立双重角色教师队伍。
在现代高校教育的基础上,将两者的有机契合,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逐渐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引大学生如何解决其所面对的思想问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改善心理状态。而如今高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育中,双重角色教师队伍缺乏,因此,建议在高等院校的教师培训过程中,有必要开设一门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为一体的课程,将两者有机契合,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双重角色的高校教师队伍,进而培养出身心和谐、健康向上、具有优良思想道德品质与政治素养的当代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