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人生格言解析感悟 正文

人生格言解析感悟

时间:2025-04-30 22:44:00

【解读】生活有度,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得上是有“度”的呢?聪明地活着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得事情,真正值得我们骄傲得事情是我们掌握了活着的“智慧”。所谓智慧,那是遵循了一些规律的。而所谓规律,就是世界的守则,顺应这种规则,我们就能够生活的很好,违反规则的人则容易被这个世界所抛弃。而这个“度”恰恰是世界守则里面要求我们做到的事情。那就是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去尝试,但是要掌握一个“度”,程度的度,也就是你深入的程度。如果我们放浪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疑会令自己过于着迷于某一件事情,导致没有办法做真正对人生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事情。比如,你如果喜欢玩游戏,当然可以去玩,这是世界的守则所不限制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沉溺于虚拟现实的世界,那么这就会影响到你的工作以及你的现实志向。如此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

励志名言二: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 德莱赛

【解读】理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了。理想就是梦想,但是比梦想更近于实际。每个人都有梦想,而将其作为理想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理想其实真的就像太阳一样,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你会因为有了理想而进一步确立了自己下一步的目标;理想其实真的就像太阳一样,为我们指明方向,你会因为有了理想而明白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没有那么重要的;理想其实真的就像太阳一样,在最寒冷的冬天给我们温暖和希望,你会因为有了理想而不在乎失败,因为你知道未来是光明的。

励志名言三: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 洛克

【解读】我们的人生很充满着磨难,不管是所谓成功人士还是社会底层人士,都面临过很多困难。人不是生而成功的,都是经历过不计其数的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然后才获得成功的。而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在于,他们不会被失败所打倒。你需要记住的是,如果你因为失败而将就你现在的人生的话,那么你最终的评价就是一个loser。只有一种方式能够改变这种现状,那就是振作起来,不断激励自己通过努力来战胜失败带来的阴影。

励志名言四: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生活阶段。人生总是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 —— 刘易斯

【解读】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并不存在着什么所谓的”缺失“,有的时候我们过分执着于要获取什么,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这其实是给我们自己增加了负担。这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那不是我们的生活,或者说这 并不是适合我们的生活。

励志名言五:将人生投于赌博的赌徒,当他们胆敢妄为的时候,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自信,并且认为大胆的冒险是唯一的形式。 —— 茨威格

【解读】有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有赌徒的勇气——只是我们不应该把这种勇气用在赌博上,而应该用在人生的一些重要的决定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犹豫、不够果断最终使到手的机会白白流逝,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缺乏信心而已。对此,我们应该合理的利用我们的”赌徒“心态,让我们更有勇气去面对这一切。

励志名言六:不达成功誓不休。 —— 陈潭秋

【解读】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成功的真理。所谓行百里路者半九十,很多人在追寻成功的路上,半途而废了。这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很大的一个损失。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探险队,去深山里面考察,探明那座山里有很大的黄金储量。但是他们在那里挖了十年,却没有看见有半点金矿。于是他们放弃了。若干年之后,第二支探险队来到了,他们发现了先前的探险队留下的矿坑,继续往下挖了一周,发现了下面居然是一个富金矿!可见,有的时候,成功离你只有一步之遥,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毅力能够坚持下去!

励志名言七:坚持者能在命运风暴中奋斗。

【解读】往往勇者受世人崇拜。我们也常常会梦想成为一名勇者。然而成为一名真正的勇者需要付出什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一个勇者,必须要有及其强大的毅力,他们需要能够坚持做好他们的事业,能够在最后一刻之前,都认认真真的承受这个世界所要他担负的责任。如此,他才能傲视群雄,才能在命运的风暴中奋斗。其实人人都是勇士,都是勇者,只要你能够坚持完成自己梦想完成的事情,只要你能够坚守自己的梦想。

励志名言八: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解读】伏尔泰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这句话是伏尔泰说的。所谓坚持,其实并不在于你“能否坚持”有的时候,让你选择是否会去坚持的真正原因是:这件事情是否真的值得你去坚持。伏尔泰在这里也给出了我们必须坚持的事情的标准:那就是“伟大的事业”,同时也给出了我们需要坚持的程度:“至死不渝”。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我想,这就是我们需要坚强去执行一件事情的标准。

励志名言九:能够

【解读】坚持正见,这个是最难的。特别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从众心理,往往都会依赖大多数人的决策而跟风作出决策,实际上,这样并不好。因为这样会让你失去自己的主见,不论你发现与否,我们都缺乏主见。对一件事情,我们很少发表自己真正的看法。我们就是害怕因为我们的犯错,最终引来别人的嘲笑。然而,真正难能可贵的事情就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被别人的话语所左右,不做一个人云亦云的人。

励志名言十: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完成的。

【解读】一件伟大的作品,虽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者的才华与天赋,但是如果没有惊人的毅力的话,也是做不到的。因为完成意见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作品,是需要你不断坚持、日复一日去做一些枯燥的事情。如果你不喜欢他,或者经受不起这种枯燥与乏味,其实你就已经输了一半了。因为你根本就不喜欢你自己将要完成的作品。你完成的作品只能说“虚有其表”而缺乏灵魂与灵性。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是完成一件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作品的话,你需要不断地坚持。

2、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3、以平常态,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

4、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

5、不关顾别人的存在,其实恰恰是对别人存在状态的尊重。

6、光天化日之下的巨大身躯,必然会带出同样巨大的阴影。

7、谁也不要躲避和掩盖一些最质朴、最自然的人生课题如年龄问题。

8、天下最让我生气的事,是拿着别人的眼光说自己的祖祖辈辈都活错了。

9、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10、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11、既然大树上没有一片叶子敢于面对风的吹拂、露的浸润、霜的飘洒,整个树林也便成了没有风声鸟声的死林。

12、缺少精神归宿,正是造成各种社会灾难的主因。因此,最大的灾难是小人灾难,最大的废墟是人格废墟。

13、人折腾人,人摆布人,人报复人,这种本事,几千年来也真被人类磨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4、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15、来一次世间,容易吗?有一次相遇,容易吗?叫一声朋友,容易吗?仍然是那句话“学会珍惜,小心翼翼。”

16、一切伤口都保持着温度,一切温度都牵扯着疼痛,一切疼痛都呼唤着愈合,一切愈合都保留着勉强。

17、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步款款,浅笑连连。

18、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

19、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人珍视自己的每一步脚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于修正,让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够互相灌

20、在google上输入“故事”,可以得到113000000条结果,但输入“结局”,却只能得到44900000条结果。可见,并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结局。

21、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22、美,不是外在的点缀,而是人性、人情、热的精选形式。在社会上,政治和经济是在争取生命的强大和自尊,而美,则在争取生命的品质和等级。应该告诉好人:我们的生命来得遥远,因此任何行为不求当世回报。真正的善良不求感谢,因为我们要感谢千百年来的善良带给今天的人类尊严,还忙不过来。

23、别再为错过了什么而懊悔。你错过的人和事,别人才有机会遇见,别人错过了,你才有机会拥有。人人都会错过,人人都曾经错过,真正属于你的,永远不会错过。

24、一切美丽都是和谐的,因此总是浑然天成,典雅含蓄。反之,一切丑陋都是狞厉的,因此总是耀武扬威,嚣张霸道。如果没有审美公德的佑护,美永远战胜不了丑。

25、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

一、仁者无敌。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赏析】孟子反对用刑杀来治理国家,他认为仁政是最好的治理方式。有仁德的人无敌于天下,对国内能通过推广仁德来使百姓安定,对外以至仁伐不仁,决不至于让血流得把捣米的木槌都漂起来。对于个人来说,如果能修养仁德,他就能使天下人心服口服;对国家来说,奉行仁政,对内对外都能成功治理。孟子讲的治国之道是要统治者努力推行仁政,以德治国,反对刑罚杀戮。

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释义】尊敬自己家里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子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一切政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治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赏析】孟子认为有仁德的人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有德行的人当政,他能把自己的仁德推广到天下,这样就是推行仁政,由类似尊老爱幼的仁德美善出发去制定国家的政策,管理天下就是很轻松的事了。

三、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释义】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

【赏析】这是孟子与邹穆公一段对话中的一句。当时,邹国与鲁国边境发生械斗。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地方官员死了33人,可是老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对这些可恶的百姓,要杀呢,杀不尽;不杀呢,这种瞪着眼睛看长官战死而不去救助的行为,太可恨了。你说怎么办?”孟子回答说:“灾荒年,你的老百姓有的饿死在沟边路边,青壮年四散逃荒的就有几千人,而你的粮仓里、府库里却装得满满的。地方官员却没有一个来向你汇报,对老百姓这种严重饥荒情况,还说形势大好。这些地方官员的行为,就叫做对国君怠慢、对人民残忍呀!曾子说过‘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人民在危难时得不到官府的救济,现在才有报复的机会。所以只要你行仁政,关爱百姓,百姓自会爱护他们的长官,而愿为之效死了。”

四、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赏析】孟子是个胸怀宽广的大儒。他长期周游列国来推行自己的主张,要在天下实行仁政,要统治者保民爱民,与民同乐,实现天下统一。《孟子·公孙丑下》里记载他的话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今日的社会里,除了我,还有谁呢?)正是有这种心胸,他才能对推行仁政孜孜不倦,即使身处厄运困境,也不改变志向理想。

五、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释义】(圣人)出自于同一类的人,却远远高出于众人。

【赏析】这是孟子对孔子的崇高礼赞。孟子认为孔子是人类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杰出人物,“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伟大)于孔子也”。并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六、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当今之世(如果要想平治天下),除了我能做到,还能有谁呢?

【赏析】这是孟子的宏伟抱负及自信之语。孔孟二人均有治世忧道的心情,孟子更多次明确自己迫切希望参与治理天下国家的抱负。他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这是他独特的历史观。他认为从周文王、武王开国距今已七百多年了,应该有圣王出现,而自己能当“名世”之士,作伊尹、姜太公一类的人。所以他说:当前,如果上天还不想使天下得到平治,那也就算了;如果天意想使天下得到平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七、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社会有分工,)有的人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人从事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就

担当管理工作,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就被别人管理。

【赏析】这是孟子批判农家学说的话。农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贤者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即国君及在上位的人应当同农民一道种田,才能吃饭;自己煮饭,同时管理国事。

孟子反对这种观点,揭露了这种观点的许多荒谬可笑之处,阐明其事实上的不可能,从而正面阐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合理性。

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身在富贵之中要不迷乱本性,身在贫贱之中要不改变志向,身在威势武力之下也绝不卑躬屈膝,有违道义,这样才可算作大丈夫。

【赏析】一个人只有坚持自己的追求,坚持修养仁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目标,恒心恒德,才算是大丈夫。富贵也好,贫贱也罢,都不能改变理想和节操,这才是大丈夫。

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处】《孟子·离娄上》

【释义】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赏析】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违背了这些要求和规范,就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顺应这些规则,才能顺利完成工作。工匠不使用圆规矩尺,他就不能很好地画出自己想要的图形。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制度、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句哲言现在已经转化为成语了,就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十、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释义】作践自己的人,没必要跟他谈什么有价值的言论;抛弃自己的人,不能跟他一起干什么有价值的事业。

【赏析】孟子认为,开口闭口都非议“礼”和“义”的人,就是所谓的自暴;自身不能坚守“仁”的信念、遵循“义”的规范,就是所说的自弃。这个提法和我们今天的“自暴自弃”有所不同,但是都不脱离与理想、志向、情趣的关系。

十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释义】人们的共同缺点就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赏析】一个人应该性格内敛、品德谦虚才好。爱好仁德的人,有志于修养德行的人,绝不会取得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而那种目光短浅的人,他们只要有一丁点收获,就开始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孟子对这种人非常不满,极力讽刺他们。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们努力学习,昼夜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他们没有固定的老师,唯善是从,谦虚谨慎。孟子对他们这一类人是崇敬的。

十二、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出处】《孟子·离娄下》

【释义】爱说别人的坏话,该知道有什么样的坏结果吧?

【赏析】这是孟子告诫人言人之恶,必遗后患的道理。就常情而论,一个人有不良之行,是不喜欢别人背后议论的,报复就是必然的`了。庄子说:“灾人者,人必反灾之。”就是这个道理。

十三、友也者,友其德也。

【出处】《孟子·万章下》

【释义】交友啊,是结交他的好品德。

【赏析】这是孟子的话。他认为交友之道,贵在结交其德。因此交友时就不应考虑对方的权势,而应该考虑对方的品德,这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古人认为朋友是五伦之一,是家庭之外重要的人际关系。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所以古人讲“以友辅仁”,是说朋友是来辅助自己的仁德的。所以以天子身份友匹夫而不为屈尊,以匹夫身份友天子而不叫僭越。

十四、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出处】《孟子·告子上》

【释义】(即使有天下最易生长的东西)只有一天曝晒它,却有十天冷冻它(也不能生长的了)。

【赏析】孟子告诫人不论进德修业,均需专心致志、有始有终,绝不能时作时辍,甚至一作十辍,一进十退,亦即俗谚所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工作时间少,而嬉游、闲散日子多,如果这样,必将一事无成。

十五、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释义】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兼得,那就放弃鱼而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牺牲生命而求取正义。

【赏析】君子一切以仁义为指归,只有仁义道德才能让他真正动心。所以,在危及道义的时候,君子舍生取义。生命对于道义而言微不足道,失去了仁德,失去了真善美,失去了正义,生命只不过是臭皮囊,是行尸走肉,一点意义都没有。故而,在生死义利之间如何取舍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行之高下,确实应该慎重。

十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出处】《孟子·告子下》

【释义】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去。

【赏析】这是孟子的名言。他认为就个人来讲,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都是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炼,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就国家来讲,国内若无尽忠竭智的辅弼大臣,国外又无敌国外患可担心,只知安享太平,而不知危难将至,则国恒亡。由此可见,忧患意识强而又能艰苦奋斗,就能得到生存和发展壮大;而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就会导致衰亡。这便是历史的演变法则。

十七、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出处】《孟子·尽心上》

【释义】得到天下有美好才德的青年,而教育他们成才,这是人生的第三种乐趣。

【赏析】孟子所说的“三乐”,是指“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三种乐趣,均是“为人之乐”:一为天伦之乐,一为做有“一身正气”之人之乐,一为做人师之乐。孟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种为人师之乐,更是人生中一种深层次的快乐。他认为君子的这三种人生乐趣,超过于称王于天下的乐趣。

十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释义】困厄不得志时就独自修炼保全好自己,显贵得意时就使天下都得到好处。

【赏析】这是传统儒家的修身思想。历史上,中国的士大夫经常以此自励,要求从自己做起,努力寻求内心的美善,完善自己的人格,并进而弘扬仁义于天下,使天下人受益。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折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熠熠闪光的人格,引领着新时代的读书人去寻求人格的完善。

十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出处】《孟子·尽心下》

【释义】如果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赏析】这句话中的“书”,今天已经变得广泛起来,并不专指《尚书》。我们读书,是为了寻求其中的真义,为了给现实人生服务。如果完全相信书上讲的,让书牵着鼻子走,成了书的奴隶,成了“读死书”。所以,读书不仅要能读进书里去,还要能读到书外来,要理论联系实际。

二十、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释义】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是人,把仁爱之心和人合起来说,便成为做人之道。

【赏析】孟子在这里把仁爱之心作为人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人之异于禽兽就在仁与不仁之分。他指出“仁”,是人的本心。所以“仁”,是为人而存在,人,离开了“仁”,便近于禽兽;反之,仁,也非人不能实行和体现。因此,仁与人合而言之,便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孔孟学说的目的,不外修己治人,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个人说,要作仁人志士;就治国说,要行仁政,即德政,这一切都以“仁”为基础,并弘扬它。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