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时间
1、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
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罗懋登
3、 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 ——《乐府诗集》
4、 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 ——鲁迅
5、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6、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7、 时间可以获得金钱,但金钱却买不到时间。 ——谚语
8、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
10、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
1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12、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爱迪生
13、你热爱生活吗?那么别浪费时间,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热爱祖国
1、 位卑未敢忘国忧。 ——陆游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3、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丰子恺
4、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 ——拿破仑
5、连祖国都不爱的人,是什么也不会爱的。 ——拜伦
6、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 ——柏拉图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树立理想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2、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3、 崇高的理想是一个人心中的太阳,它能照亮每一步路。 ——新格言
4、 没有理想的青春,就是没有太阳的早晨。 ——新格言
5、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托尔斯泰
6、 立志、工作、成就是人生的三大要素,而立志是事业的大门。 ——巴斯特
7、 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立志成才
1、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朱熹
2、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3、 最贫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志。 ——约翰生
4、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
5、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谚语
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7、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冯梦龙
8、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
9、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李白
10、虎瘦雄心在,人穷志气存。 ——万松老人
11、人老心莫老,家穷志不穷。 ——谚语
12、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高明
1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石玉昆
15、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拿破仑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谦虚谨慎
1、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3、 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 ——华罗庚
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
5、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
6、 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富兰克林
7、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
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就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就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托尔斯泰
8、 酒香不怕巷子深。 ——谚语
兴趣爱好
1、 对工作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挫折,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回。 ——童第周
2、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歌德
3、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杨振宇
4、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木村久一
珍惜友谊
1、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2、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李白
3、 友谊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 ——巴金
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5、 朋友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 ——莎士比亚
6、 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高尔基
7、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校园
8、 黄金万两易得,知心朋友难求。 ——俗语
持之以恒
1、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
2、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柏拉图
3、 成大事不在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少。 ——塞约翰生
4、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爱因斯坦
5、 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 ——牛顿
6、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谚语
7、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8、 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坚持。 ——卢梭
9、 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它不舍昼夜。 ——奥维德
10、骐骥一跃,不能千里;驽马十驾,功不在舍。 ——荀子
逆境成才
1、 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2、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裴休
3、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
4、 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 ——拿破仑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6、 顺境造就幸运儿,而逆境造就伟人。 ——小普林尼
7、 莫向不幸屈服,应该更大胆、更积极的向不幸挑战。 ——维吉尔
平时看书写字或者与人交谈的时候,常常会看到、用到或听到“俗话说怎么怎么样,人们都说怎么怎么样”这样的用意是用来说服别人,以便加强语气。
俗语,就是流行于民间,在群众口头中常用的一些定型的、地方色彩很浓的通俗语句。俗语源于民俗事象,尤其是俗话的正反两面之说更另人佩服这嘴皮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谓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如:礼让三先--当仁不让。金钱不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又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沉默是金、祸从口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等等,都是有两方面的民间的口头语言文化。
既然为语言艺术文化,就是斯文语言,有一种不可抗拒的细柔、缓慢的渗透力,但是,有的俗语却有着极强的杀伤力,甚至是比杀人的`利器还要尖锐,譬如:你要是鲜花,以后牛都不敢拉粪了。巴黎圣母院少个敲钟的,就你了。你这模样一出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等。
其实,世间流传的俗语不论是谚语或是歇后语,本来都是在表达某种生活和处事的哲理,出自哪里并不是很重要,只不过是“一种道理各自表述”而已。人们惯于用俗语说道,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对古老文化的崇拜,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增强自己言谈话语的说服力而已。
记得几年前在一次某化妆品宣传会上,一个年轻人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费力的介绍着他手里的产品,见大多的听者都心不在焉,她忽然话锋一转说了很长一句“咱们中国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如果你为未来几个月担忧,那么你应该去种粮食;如果你为未来几年担忧,那么你应该去种树;如果你为未来几个世纪担忧,那么你应该去教育后代。如果你想永远年轻,那么你就应该选用这种品牌”。她一连串说出一段这么长的句子,但听上去这分明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也许,这就是商者的嘴皮文化。
2013春晚老面孔蔡明和潘长江在央视蛇年春晚表演的小品《想跳就跳》,讲述了一段在一位还不适应退休生活的女强人与装俏老男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整个小品看下来,你会发现,人在小品中是没有人格尊严的。公园中相遇的两个陌生人,一个高贵冷艳腹黑毒舌小老太,一个卑贱阳光宽容矮个老男人,一方是凶狠的语言扣杀,另一方只有卑微的接招与宽容。小品中人与人之间似乎根本就没有什么礼仪与应有尊重,更没有任何可以回转的空间,而那个不尊重别人人格的高贵者,却可以用砸手机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正义,用高贵的身段与弱势者共舞,来体现人类伟大的同情心。
“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诸如此类至理俗言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而小品里的那位高贵者缘何极尽言语讽刺侮辱之能事,将“心罚”这把不带血的“尖刀”毫不留情地捅向那位身份卑微的小个男老者的心窝?也许她自认为高端,有地位,有身份的文化者,但她损人的嘴皮文化恰恰暴露出她的人格、文格的失真。
当今社会,嘴皮文化无处不在,不会兴国也不会丧邦,但确确实实,它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善良人一颗善良的心,误人、误己。嘴皮文化者,很多时候,表现的嘴“很硬”。此“嘴硬”并不意味着他的见识和学识有多高,而是明知道自己做错了,却是癞蛤蟆垫桌腿--硬撑着。这类嘴皮者,动辄爱打赌。‘理屈词穷’、‘豪气的英雄气概’下是一颗虚伪、残忍的良心!
俗语是嘴皮文化的核心要素,既然是嘴皮文化,就是表现在嘴和皮一唱一合。有的人靠俗语‘布道’,靠嘴皮‘作秀’以传播自己,这样的人很多时候是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口吐莲花,俗语套套,冠冕堂皇,完全一个水仙不开花——装蒜。一旦论异己,则头头是道、歇语连篇,恨不得把对手踩在脚下,永不能翻身,自己却乐于做个“看客”。这样的靠着嘴皮功夫而忽悠人们的所谓文化者完全是“手电筒”式的虚伪文化者,名副其实的上嘴皮挨天,下嘴皮贴地--没有脸皮。
俗语,即为艺术语言,也是地方方言,是生活习俗等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但是,由于流传年代久远,又经人嘴皮的上下承传,其原意已经发生发较大变化,有的甚至已经失去了其本意,个别俗语可能还有些极端,其中的道理就需要我们去深领悟,细揣摩,准掌握,活运用了。
朋友,你听过这样一句话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伴随我三年多了。有很多次,每当我做事时,都要问一问父母的意见,但感觉不怎么样,可一想起那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会乖乖听父母的话。但,也有一次让我后悔莫及。
去年,我被选中了一次征文演讲比赛。老师在电话中吩咐我,要我好好练习,不让老师失望。于是,我每天刻苦练习。爸爸看见了,说:“孩子,你这样练习好是好,但怎么感觉少了点动作呀?”我就只好听爸爸的话,加了点动作进去。爸爸看完我加的动作后,有沉思了许久,说:“孩子,我认为你应该把这个征文背下来好。”我听了,马上反驳说:“爸爸,为什么?我这是去演讲,又不是去背征文。爸爸对不去,我不能接受你这个意见。”爸爸很失望的说:“那好吧,随你便。我不管你了。”这时,妈妈看见了,温柔地对我说:“孩子,你爸爸说的也没错,若你把这篇征文背下来,那就更好了。”我听了妈妈的一番话后,无可奈何的拿起征文开始背。终于,在我的三天努力下,把这篇文章背下来了。
又没过几天,我在卧室练习时,父母亲进来给我提了个建议:演讲时,用我的平常声音来演讲,在不要用假声了。我听了他们的建议后,说:“爸妈,若用我的平常声去演讲,我的声音会不会不好听?”爸爸和蔼地说“不会的,不是有麦克风吗。若你用平常声来演讲,你的声音会既哄亮又好听的。”于是,我不乐意的用父母亲的建议演讲了一遍,父母亲就连忙鼓掌,表扬个不停,但我还是觉得不怎么好。很快,比赛日要到了,我一直是用自己的方法联系的。突然间,我觉得父母亲的建议可以试试。我就用他们的.方法在楼顶上练习。比赛当天早上,我给他们演讲了一遍,他们很满意。当时,我发现自己有点后悔了。
比赛后,我拿了三等奖。但还不是很满意。我拿起爸爸的手机,听我爸爸我演讲时拍的录像,发现我演讲的不是很好。一瞬间,我后悔了,后悔自己当时没有听父母亲的话,也真正
其实,这样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我们每次都是事后才后悔,但早已来不及改正了。我也如此,自己感觉父母亲的话不可靠。但事实并不如此,我们的父母亲,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着想着。因此,从今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都应该认真倾听父母亲的意见,决不能再当耳边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