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兰径香风满 下联:松窗夜月圆
上联:借得山川秀 下联:添来气象新
上联:芳室芝兰茂 下联:春风桃李新
上联:东风开画栋 下联:旭日映华堂
上联:春风迎绿树 下联:山色上红楼
上联:宝盖万年在 下联:华厦千秋辉
上联:择居仁里和为贵 下联:善与人同佳为邻
上联:院内红梅戏飞雪 下联:门前翠柳舞春风
上联:有福有寿勤俭户 下联:无虑无忧康乐家
上联:莺声到此鸣金谷 下联:麟趾于今步玉堂
上联:移门欲就山当枕 下联:迁居常将水作琴
上联:燕筑新巢春正暖 下联:莺迁乔木日初长
上联:燕过重门留好语 下联:莺迁乔木报佳音
上联:旭日乍临家室乐 下联:和风初度物华新
上联:新屋落成欣主赐 下联:高堂筑就乐神恩
上联:新屋落成逢新岁 下联:春风送暖发春华
上联:小院更新承德政 下联:全家祝福话天伦
上联:小楼上下皆春意 下联:新第旁围多睦邻
上联:向阳庭院风光好 下联:勤劳人家幸福多
上联:喜延明月长登户 下联:自有春风奉扫门
上联:五旬圣灵临斗室 下联:八福真道萃新居
上联:宛转莺歌金谷晓 下联:呢喃燕语玉堂春
上联:岁寒三友添新色 下联:春风满堂聚德光
上联:四合宅院花馨满 下联:五德人家笑语喧
上联:水如碧玉山如黛 下联:凤有高梧鹤有松
上联:神光高照信徒屋 下联:灵火常临圣人家
上联:三阳日照平安屋 下联:五福星临吉庆门
上联:日照新居添锦绣 下联:花栽园圃吐芬芳
上联:仁里莺迁崇四美 下联:新居燕喜庆三春
上联:庆乔迁全家皆禧 下联:居新宅世代永安
上联:乔第喜迁新气象 下联:换门不改旧家风
上联:迁居新逢吉祥日 下联:安宅正遇如意春
上联:民重农桑能富国 下联:光增新第喜齐家
上联:门迎春夏秋冬福 下联:户纳东西南北祥
上联:门对青山千古看 下联:家居旺地四时新
上联:美奂美轮启真道 下联:肯堂肯构蒙主恩
上联:里有仁风春意永 下联:家余德泽福运长
上联:居之安四时吉庆 下联:平为福八节康宁
上联:居卜风和仁是里 下联:堂开景聚德为邻
上联:近水楼台先得月 下联:向阳花木早逢春
上联:江山聚秀归新宇 下联:奎璧联辉映画堂
上联:家居绿水青山畔 下联:人在春风和气中
上联:基实奠定千秋业 下联:柱正撑起万年梁
上联:画栋连云光旧业 下联:堂华映日耀新居
上联:红日高照新居户 下联:喜花常开幸福家
上联:栋宇连云子孙愿 下联:华堂耀日父母心
上联:地无寒舍春常在 下联:居有芳邻德不孤
上联:地久天长门有喜 下联:年丰人寿福无边
上联:春季杨柳鸣金屋 下联:晴雪梅花照玉堂
上联:春风堂上新来燕 下联:香雨庭前初种花
上联:春风丽日开画栋 下联:绿柳红花掩门庭
上联:创基业门庭祥云卷 下联:展宏图宅第瑞气生
上联:光耀丹楹喜占旺相 下联:诗赓白雪先得阳春
上联:吉日迁居万事如意 下联:良辰安宅百年遂心
上联:家富人和顺如流水 下联:时言乐笑穆若清风
上联:今冬如春江山吐秀 下联:生财有道栋宇增辉
上联:门对青山庭铺瑞雪 下联:屋临绿水窗横腊梅
上联:迁入新宅吉祥如意 下联:搬进高楼福寿安康
上联:乔迁喜天地人共喜 下联:新居荣福禄寿全荣
上联:神光照临聿新栋宇 下联:主爱覆庇高筑华堂
上联:松茂竹苞及时而秀 下联:兰馨桂馥迁地为良
上联:信宅宏开肯堂肯构 下联:恩家作颂仁爱仁慈
上联:燕贺新巢双栖画栋 下联:莺迁乔木百啭上林
上联:移取春风门栽桃李 下联:蔚成大器材备栋梁
上联:紫微高照勤劳宅第 下联:福气长凝俭朴人家
上联:笑语声声共庆乔迁喜 下联:腊梅朵朵同妆进取楼
上联:华堂锦乡江山添异彩 下联:甲第祥和农户乐重光
上联:喜落成华构盈门秀色 下联:庆乔迁新居满屋春风
上联:勿须玉宇琼楼方称杰构 下联:只要道门义宅便可安居
上联:迁新居千门开抬头见喜 下联:创大业全家齐举步生风
上联:何必金屋玉堂方称杰构 下联:就此简房寒舍便是安居
上联:居卜德邻人杰地灵觇瑞气 下联:宅迁仁里珠兰桂玉兆奇英
上联:兴大厦建乐园景色似画美 下联:住新居创家业生活似蜜甜
上联:燕喜新居迎得春风栽玉树 下联:莺迁乔木蔚成大器建家园
寸寸山河寸寸金;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下文是一些毛笔书法爱国诗句,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爱国诗句毛笔书法篇1:
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2、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6、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0、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12、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1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1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5、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16、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1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19、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20、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2、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爱国诗句毛笔书法篇2: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搜索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清·郑成功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
爱国名言警句
1、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法)拿破仑
2、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5、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马雅可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诗选》
6、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7、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就不属于人类。——别林斯基:《威克裴牧师传》
8、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9、我们法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居里夫人
10、科学不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巴斯德
11、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2、爱祖国高于一切。——(波兰)肖邦
13、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大仲马
14、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5、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巴甫洛夫
16、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17、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寄南征诸将》
18、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19、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鲁迅
20、28.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为了国家,不仅在牺牲财产,就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福泽谕吉,日本思想家
21、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莎士比亚
22、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阿?托尔斯泰
23、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24、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教学目标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三、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四、尝试对对子。
教学建议
一、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要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要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对本单元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
二、本单元教学强调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的对联。要求学生搜集对联,教师自己必须先搜集一些奇联妙对,这是把本单元内容教活的基础。
三、本单元注重小学、初中以及平时的积累,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要与本册课本中古诗文课文相联系,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与《兰亭集序》相关的名联。
四、对联与书法紧密相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五、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可参照“有关资料”中的“参考书目”),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研究对联。
有关资料
一、关于各部分的练习及“课外延伸”参考内容
(一)关于“对联常识”
能够简单说出对对子的方法即可,如对仗、平仄等方面的要求。
(1)名词对得工整,以胡对孙,有谐“猢狲”之妙,“适”对“行”,“之”对“者”工整。考生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2)名词对得工整,以祖对孙,有合“祖孙”之妙。梁羽生在《名联谈趣》中认为“祖冲之”对“孙行者”最佳,乃天造地设。
(3)动词对得工整,以“退”对“行”。退之,是唐代韩愈的字。苏轼诗云:“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
(4)王引之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高邮人。继承其父王念孙的音韵训诂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
子夜、春蚕
(二)关于“对联欣赏”
(1)李秀峰题白鹿洞书院联;
(2)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陈澧题钟山书院联)
(2)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信江书院联)
(3)学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张百熙题京师大学堂联)
(4)何事关心,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玉屏书院)
(5)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船山学社)
(6)理本精深,看阶前双水合流,寻到源头方悟澈;学无止境,想宇后孤峰独秀,登来巅顶莫辞劳。(桂山书院)
(1)眉山县三苏祠,苏洵、苏轼、苏辙;
(2)韩城司马迁祠,司马迁。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韩潮学派百川会;公起八代衰。(衡阳韩文公祠联,韩愈)
(2)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唐陶山题九江陶渊明祠联,陶渊明)
(3)千古诗才,蓬莱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采石矶太白楼联,李白)
(4)枫叶四泣秋,枨触天涯千滴泪;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九江白太傅祠联,白居易)
(1)郭沫若题成都市武侯祠联,诸葛亮;
(2)杭州岳王庙联,岳飞。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山西霍县韩信祠联,韩信)
(2)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吴云樵题汤阴县岳飞墓,岳飞)
(1)赵蕃题成都武侯祠联;
(2)何绍基题岳阳楼联。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白云黄鹤传千古;汉水长江会一楼。(贺捷题武昌黄鹤楼联)
(2)铁板铜琶,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黄州赤壁联)
(3)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偕太守常来问津。(曾昭寅题桃花源联)
(4)江枫渔火,胜地重来,与国清寺并起宗风,依旧钟声闻夜半;木屐桦冠,仰天狂笑,有寒山集独参妙谛,长留诗句在吴中。(苏州寒山寺联)
(三)关于“对联作法”
1、绝对,一般指只有一个好的出句或对句,而缺少另外和它对仗的一句。绝对也必须存在着对应的逻辑事物,才能对出。纪昀曾煞费苦心也没能对出其妻所出的绝对“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后来有人为增加此联的难度和情趣,又在句首添一“明”字,遂使之成为历经二百余年而未获佳偶的名副其实的绝对。1984年两位澳门楹联学会会员联合悬奖六千港元,为绝对求偶,尽管应征踊跃,但未发现匹配的妙对。获“鼓励奖”的有:“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绹”“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等。“今世进士,尽是近视”中“今世”“进士”“尽是”“近视”都为同音。沈善增对下联:“往时王室,枉使忘食。”意思是说过去时代的王室,白白地让他们耗费民脂民膏。
2、“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是清代诗人宋湘所作,据说他在路过一个小镇时,在十字街的墙上题出上联:“一条大路通南北”。走后数日,仍无人能对,他便自己又对出了下联。作对联时,要注意对仗、平仄,书写与张贴时要按照传统和习惯去做。
(四)关于“课外延伸”
古诗文妙联选:
敏而好学;乐以忘忧。(联出《论语?公冶长》)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联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联出杜甫《望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联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联出王之涣《登鹳雀楼》)
先生抱才终大用;男儿立身须自强。(上联出韩愈《寄卢仝》,下联出李颀《缓歌行》)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演义》第37回)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水浒传》第29回)
二、关于对联的具体分类
《中国对联大辞典》把对联分为:白话联、文言联、短联、一字联、长联、名胜联、胜迹联、山水联、庙联、祠联、寺观联、庭宇联、廨宇联、衙署联、试院联、会馆联、学校联、戏台联、居室联、喜联、贺联、节日联、春联、婚联、寿联、祝联、自寿联、挽联、他挽联、自挽联、墓联、岁时联、干支联、元旦联、元宵联、端午联、七夕联、中秋联、重阳联、故事联、本事联、谐趣联、题赠联、格言联、行业联、商业联、杂题联、一般联、御题联、御联、应制联、时事联、文艺联、谜联、节气联、迎春联、述事联、抒情联、状景联、哲理联、评论联、装饰联、交际联、宣传联、会场联、广告联、游戏联、巧妙联、通用联、专用联等。
三、关于对联常识
游览我国的名胜古迹,人们会在各种殿堂庙宇和亭台楼阁的楹柱上看到左右两边字数相等、工整对仗的词句,这就是中国著名的楹联,又叫楹帖,俗称对联、对子。由于这些楹联写景状物生动帖切,抒情叙事寓意深远,往往给游客增添许多兴味。
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它起源于繁荣发达的唐诗之后,相传是由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首创的。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到了宋代,楹联已经盛行起来,文人学者纷纷以题联为趣。比如南宋学者朱熹不仅在自己的住所和读书处,而且在许多地方的府学、县学甚至个人住宅题联。他赠给漳州的一个读书人一副对联:
东墙倒,西墙倒,唯见家室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宋代还有个叫叶洪俞的文人,考中进士后,曾上书揭露官场腐败作风,上自宰相下至县官他都骂到了,文中句式相同,末尾都用“而已”二字,以表示他对腐败现象的鄙视,其中有“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宰相因此大怒,十年不肯提升他,为此他自题对联一副:
未得“之乎”一字力;
只因“而已”十年间。
明太祖朱元璋喜欢舞文弄墨,常常自作春联。一年除夕,他突然下令南京城家家户户门前必须挂一副春联,并且微服察访,看看有哪一户不挂。在他的带动下,明代题联之风更加盛行。清康熙、乾隆年间,这种风习达于极盛。凡遇大典,楹联如林。如康熙皇帝六十寿辰,从大内(今故宫)经西直门至西苑路,搭起许多牌楼坛宇,每座都挂着为他歌功颂德的'楹联。
楹联内容大体分写景、言志、记事三类。一般来说,山水名胜之地,写景楹联居多;住宅书房之处,以言志楹联为主,目的是表达主人的某种志向或愿望;宫殿祠庙和牌楼坛宇之所,则以记事楹联为多,其中又多歌功颂德之词。焦山自然庵风光秀丽,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为之题联云:
山光扑面经新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明代东林党人曾在他们讲学的东林书院用一副对联表达其忧国忧民的心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至于记事楹联,或歌颂主人品格,或赞扬他的功绩,杭州岳飞庙前有一联云:
岳军振难撼威名,扫敌在指顾间,奉诏班师成遗恨;
秦贼施摧残毒计,加罪以莫须有,尽忠报国复何人!
楹联的写法,格式繁多,主要有叠字、集句、问答、变音等。叠字格如苏州网师园一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集句格是集前人诗词文赋之句成联,如扬州平山堂楹联: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际草木际天。
上联前二句,为范仲淹《岳阳楼记》句,后一句为欧阳修《醉翁亭记》句;下联前二句,为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句,后一句为苏轼《放鹤亭记》句。问答格或上联问下联答,或上下两联皆问,或上下两联中各有问答,湖南岳阳楼有一联甚妙: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变音格是利用汉字多音的特点造成同一个字在一联中的音调变化,如秦皇岛市姜女庙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三、六、八字读chá,四、五、七、九字读zhā;下联三、六、八字读zhǎng,四、五、七、九字读cháng。
楹联的字数,向无一定,从两个字到几百字的都有。但以七字至十五字的居多。清代以来兴长联之风,最长的当数四川江津县城楼现存的一副长联,多达1612字。现存著名长联是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写的,共18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