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
2、德不孤,必有邻。——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
3、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德国哲学家马克思
4、只有道德上的矮子才会要求得到应有的体面的对待。——
5、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三国魏文学家嵇康
6、道德教育过程的两个组成部分应同步进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道德的
7、否定意志的自由,就无道德可言。——弗劳德
8、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布夫勒
9、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前苏联教育家,作家马卡连柯
10、被败坏的道德践踏了的法律还有何意义?——古罗马诗人贺拉斯道德
11、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中国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
12、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南朝宋史学家范晔
13、圆尔道,方尔德;平尔行,锐尔事。——春秋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尹喜《关尹子》
14、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近代民主革命家古文经学家思想家章炳麟
15、德如名香,碎之益烈。——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
16、商人不言商是不道德的。——
17、修练多从苦处来。——清代诗人袁枚《遣兴》
18、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康德
19、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道德
20、占据一个所不能胜任的职位,是最不道德的行为。——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道德的
21、心灵美就是精神的美与道德的美。——库申
22、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
23、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三皇设言民不违论》
24、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北宋文学家苏轼
25、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尊称圣雄甘地现代印度的国父甘地
26、有学问而无道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美国位第任总统罗斯福
27、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
28、德比于上,欲比于下。——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傅玄
29、树立道德,信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30、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德国作家托马斯曼
31、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康德
32、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英国哲学家洛克
33、如果你的道德观念令你消沉,那它们就一定是错误的道德观念。——苏格兰作家史蒂文生
34、道德是自由的保卫者。——斯米茨
35、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东汉哲学家王充《论衡别通篇》道德
36、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37、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宋代学者宋缍
38、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39、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离骚》道德的
40、德日新也,万邦惟怀;志自满也,九族乃离。——《尚书》《尚书》
41、长得一副道德非常高尚的样子。——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撒贝宁
42、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西汉学者戴圣《礼记》
43、人应当头脑清楚,道德纯洁,身体干净。——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契诃夫
44、忍耐——肉体的小心和道德的勇气的混合。——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
45、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庄周,战国哲学家庄子
46、德进则言自简。——明代官员理学家薛瑄道德
47、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宣永光道德
48、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美国广告大师李奥贝纳
49、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50、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
51、美德对于每个人,都是善;不道德对于每个人,都是恶。——英国哲学家沙甫慈伯利道德
52、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
53、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西汉学者戴圣《礼记》
54、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道德的
55、进行道德教育要认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56、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57、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北宋隐逸诗人林逋
58、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美国第任总统林肯
59、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德国文学家,历史学家蒙森
有关道德的名言警句
60、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库申
61、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子夏
62、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罗素道德
63、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子《墨子非乐上》
64、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明代文学家方孝孺
65、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德国哲学家恩格斯
66、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康德
67、人类最不道德之处,是不诚实与懦弱。——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68、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管仲道德的
69、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德国哲学家恩格斯
70、社会和自然的区别就在于,社会是有一定道德目标的。——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道德的
71、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哗,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唐代文学家韩愈《答李翊书》
72、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美国第任总统林肯道德的
73、《射雕》中的郭靖可能主要是反映中国儒家的道德观念。——武侠小说作家金庸
74、勤于德者,不求财便能自生。——日本武士军人政治家西乡隆盛
75、君子不受虐誉,不祈妄福,不避死义。——隋代文人王通《中说礼乐》
76、爱情,只遵从直觉,与金钱或道德无关。——中国知名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师何炅
77、艺术的基础存在于道德的人格。——世纪英国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斯金
78、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
79、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富兰克林道德的
80、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罗马帝国时期传记作家,伦理学家普卢塔克
81、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堕落。——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论戏剧艺术》道德
82、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
83、仁义为友,道德为师。——清代学者史襄哉道德
84、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洪自诚明朝道人洪应明道德的
85、德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道德的
86、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于丹
87、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隋代文人王通
88、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台湾女作家龙应台
89、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道德思想》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大意: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大意: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大意: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用心认真地复习了吗?
1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大意: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大意: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大意: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大意: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大意: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大意: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大意: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且不感到耻辱。
20、三思而后行。——《论语》
大意: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大意: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大意: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大意: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大意: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大意: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大意: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大意: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2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大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会先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大意: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3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
大意: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3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大意: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3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大意: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3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大意: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34、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大意: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3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大意: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36、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
大意:开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到后来却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大意: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就要效法大地的包容,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3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大意: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享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39、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大意: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大意: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4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大意: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42、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
大意: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4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大意: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4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大意: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45、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大意: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忧虑。
4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大意:君子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
47、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左传》
大意:多行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招致灭亡。
48、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
大意: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4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
大意: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5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传》
大意: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著名作家胡野秋曾说过,中国需要传统文化回归,首先应该是普及,于丹做的就是普及性的工作,可能以前就是私塾老先生讲的,但很久没人讲了,大家就不知道了,现在听起来感觉很新鲜,长久听不到这些声音了,所以有人说她讲的是中国式的心灵鸡汤。“仁”者从人从二,于丹讲的更多的是人世间温暖的道理,很亲切不远人,这是她爱欢迎的原因。
“仁”是从小事做起
中国人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于丹说,中国人从来都是儒道相济的,上班的八小时你可以是儒家,在社会上担当责任,八小时以后就可以是道家。儒与道是我们生命中两种文化基点,它并不是一些外在的经典,而是由我们内心完成的一种唤醒,它本来就存在,就看我们自己如何去唤醒。
于丹举了一个例子: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里面有一位河北的普通农村妇女,在30年里默默抚养了村里所有的孤寡老人,她用自己的心温暖了世人。如果是富豪做这件事就是慈善,而穷人做就是圣贤。所以说,孔子说的“仁”是从小事身边事做起。
凡事叩问内心
孔子的学生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不忧不惧是君子。学生疑惑:这样就是君子了吗?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你每天叩问自己反省自己都不感到愧疚,对得起良心,那还不是君子吗?
于丹觉得孔子这句话在竞争的时代特别重要。每个人每天做完了世间一切事情,晚上睡觉之前想一想,是不是做到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人,每一件小事都能做到尽心尽力坦荡光明,也就是老话说的,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君子这个概念,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做起来很难,知易而行难。
为什么做不到君子呢?于丹认为是由于我们的心被遮蔽了。我们大家都说要做一个有觉悟的人,觉悟本身是一个佛家用语,“觉”字头下面是一个看见的见,悟也有一个“心”,真正的觉悟是在遮蔽之下自己的心能否看得见。有些中国字仔细琢磨大有含义。
于丹说,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向外去发现一个无比美妙的世界不是难事,但向内发现一个无比深刻的内心,今天仍然很迷茫,仍然看不见,不知何去何从,儒家告诉我们这条路就是叩问内心,一切从最朴素、最简单的做起。
怎样算孝顺
孔夫子有三个理想共12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于丹说,现在的人都知道让父母天天吃得好住得好,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孝顺的关键在于“无违”,举个例子,一位从老家到深圳来闯荡的'孩子,终于做出了一番事业,于是把父母接过来,虽然是吃得好住得好,可是你天天数落父母,“你的生活习惯还像是过着苦日子,现在日子好了,还需要这样吗?”这样就不是孝顺。
于丹说,还有一个词叫色难,这两个字就够我们想一辈子。说到陪伴父母,我们总说没时间,经常回家送钱,人一冲上去,下面车都不熄火,放下东西就走,其实你就是空着手回来父母心里都会非常的高兴。“老者安之”,外在安身、内在安心。外在你让父母老有所养,内在你需要做一个正直、善良、有公民基本道德,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让父母脸上有光彩。
于丹说自己年轻时读《论语》最喜欢里面的一些宏图大志,“半部论语治天下”,后来越读越简单,读到最后发现,如果连老者、朋友、少者这三点都不能做好的话,根本没办法“治天下”。
信誉是进步的基石
对朋友要“信”。于丹说,职业生涯走得很顺,能够不断往上提升的人,并不一定是当年学校里的学习尖子,因为这些孩子容易恃才傲物,而一些专业水平一般但是人品和信誉很好的孩子,却在参加工作后一帆风顺,所以人品和信誉才是职业生涯的基石。
另外儒家讲究“知人”,知人其实并不容易,有一个故事说得好:一对渔民夫妇,青梅竹马,一辈子都没有吵过架,妻子每天把鱼身给丈夫吃,自己吃鱼头鱼尾,就这样过了60年,老渔夫有一天对妻子说,他一辈子没提过要求,最后一个要求是让他吃一次最喜欢吃的鱼头鱼尾。
这个故事固然很好笑,但我们问问自己,是不是也并不真正了解身边最亲的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去爱着别人,我们真正缺少的是懂得别人的需要。真正的大智慧是从知道自己开始,从知道身边的亲人开始。不知人就无法论世。
儒家的精神根本就是关爱和进取,人在世界上要承担责任,对国家对亲人对朋友。国学热就是文化的乡愁,离传统太远,真正要回到家还很远,只能先把路边也很温暖的小客栈先当成家,亮着小灯火很简单但很温暖的客栈,这不是最终的家,但能够暂时让我们得到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