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武侠风格言情小说 正文

武侠风格言情小说

时间:2025-05-13 11:56:37

中学时代的“大书”不是那些系列丛书,而是一些课堂之外的小说故事。有武侠,还有鬼故事,还有侦探的。看大书也是受环境的感染,从老三届开始就有对武侠的热爱,不过那个时候可能是《三侠五义》,《蜀山剑侠传》。试想一个同窗大部分男孩子都是以读“大书”为时尚,你没有一本实在是丢脸。

“读大书”也是初中男孩子们平时的对话暗号,你总会被别的同学问道,有什么新“大书“?。那个时候对我来说,“读大书”是一种奢侈,一来家里没有给我富余的零钱,只能眼巴巴等着同学看完了自己才能迅速的看一遍;二来家里的藏书也有不少,更多都是原苏联的文学,或者是《青春之歌》,赵树理的一些小说。言情,侦探小说根本没有,记忆里涉及鬼故事的就是残本的《聊斋志异》,借给亲属再也没有还回来。涉及武侠小说仅有一本类似《故事会》的老杂志,里面选有《神雕侠侣》前四章。初中的时候每隔几个月,都要重读一遍,因为只有这本书是属于自己的。

那个时候武侠小说完整一套多则七八本,少则三四本,经常为了看武侠书加班加点,他白天看,我就半夜看。躺着床边借着一根蜡烛,伴着两个苹果,在父母都睡觉后,用纸壳子挡着门上的玻璃,防止有光射到走廊被父母看见。那个时候书都有200多页,几乎争取一天到两天内看完,但很多读的半拉卡机的。

在武侠小说暂时看不到的时候,家里的《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也可以拿来消遣一阵子。不私下看点什么“大书”,已经不能说明你是班里的男孩子了。上学时候除了特别老实的学生,都是或多或少的因为看“大书”被老师谴责?没收的“大书”不知道有多少本。记得在课上我偷看《三国演义》被老师发现,原以为被严厉的批评。不想老师说这是四大名著你应该看,但应该是下课时间看。如今想想内心都有一丝窃喜,我记得在初三毕业的时候老师把没收别人的“大书”都送给我了,充实了我放假的寂寞岁月。

再想想那个时候看小说,几乎都是看别的`同学租来的,少数几个能看个完整本,大多看的几乎都是残本,不过我也很高兴。有一次放学,我问同学,段誉怎么还抢慕容复的王语嫣呢?慕容复武功很厉害。同学义正言道,段誉才是主角啊!最厉害是扫地神僧啊。想来我看的残本《天龙八部》才是八本的其中一本,里面萧峰的段落很少,描写慕容复的比较多,给我一种错觉。闭塞的小镇,没有多少个电视,录像机也不普及,看着地摊上卖的梁家仁的老年郭靖小画片,我常常是莫名其妙。

武侠小说要比武侠电视剧接触的早,可是武侠小说看的参差不齐,记忆里看过武侠小说能有百分之七十都是残本。拿这个资本和人家讨论武侠往往是缺少底气,于是武侠电视剧也成为填补残本武侠故事的缺憾,但电视剧改编的又多,拿这个当原著和人家讨论里面的人和事儿,常常很有出入。等到大学的时候才重新的看了看金庸,古龙的武侠。

那时候我们小镇过得很闭塞,如果不是看录像机,电视上根本看不到所谓的《小李飞刀》,后来电视上最早看的是大陆版本的《多情剑客》。那时候阅读小说,全凭快意,不加思索,想到都是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现在如果看起来,总能让我思考一些东西,个人很钟情于《欢乐英雄》,我喜欢这里的人物,郭大路,王动,燕七他们都是那么洒脱潇洒,这样的文字也骗了无涯过客,到底是童话小说。

我喜欢梁羽生文字里透漏出的儒雅,又肯定金庸小说的博大,但是骨子就毫无缘由的喜欢古龙的文字,大概是读起来不累,有一种林清玄的散文化风格,又让人有一种席慕容的抒情诗的感受。

总的来说我读武侠小说的时候多,只要能有“大书”做消遣,武侠,言情,侦探读读都无所谓了,亦从不拒绝。

2012-02-03

喜欢韩寒,一直是因为他的文字。在他叙述的故事里,从来不需要喧哗取宠,常常几个字就是一个江湖,几句话就能概括一段爱情故事。

比如说《长安乱》这本书,他写武侠,写乱世爱情,写人间故事,写人生道理,但他从来不会在框架里指指点点。只是轻松几个对话,来回一些想法,就诙谐而准确地表达出了人物的性格。

《长安乱》是韩寒唯一的一部武侠风格小说,写了一个俗家子弟“释然”和一个大难不死的女孩“喜乐”从小一起长大,而后游走江湖的故事。

1、一个人,就能长安,一帮人,就要乱

韩寒说,长安多好,一个人和自己就能长安。

韩寒又说,因为一个人也无法长安,自己对着自己,其实是俩人。

实则,诸事多,人心乱,几人都不能长安。

在书中,主人公释然有预知未来的超能力,有一把能够号召天下的奇剑,可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和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喜乐结婚,一起生活。

做一帮人的乱世英雄,不如做一个人的'居家狗熊。

2、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有时候也不错

大大的江湖,小小的情。

这本书其实并没有花很大的笔墨去写爱情,但是韩寒在写释然的故事章节时,从来就没有脱离过喜乐,这证明,这份小小的爱,其实有最后一根稻草的力量。

有了它,玩世不恭的和尚可以夺取盟主之位,也可归隐山林。因为有时候,只爱一点点就够了,不爱那么多。

3、你开口能说的事,永远都是曾经的事情

乱世的爱情,无法长安。

乱世厮杀,喜乐难产死了,《长安乱》这个故事也戛然而止了。

没有爱情这一点点,江湖乱不乱,都无关了。这些曾经的事情都能开口说,但作者不愿写下去了。

长安,长安,离人难安。江湖再有道理,不如和爱人盖一所房子。

武侠传奇,要有一匹马,还要有两个人,才能剑走天涯。

成长仿若一丛密林,无数条幽径便是无数个不同的成长方向,每一条都神秘莫测,而我在写作这条小径上缓行,领略着成长的绮丽风光。

从小,我看的书就不多,课外书籍更是寥寥可数。记得五六年级时,姐姐推荐我看沧月的小说《花镜》,于是我好奇的翻开了这本书,然而书中悬疑诡异的故事让我大失所望,甚至固执的认为沧月一定是个心理黑暗的人。以至于我抵触小说,拒绝看小说。

初一时,我一时心血来潮也想写小说,于是凭借着平日里爱看古装戏,我动手写起了武侠小说。写的过程中,不停有同学问我是否看了很多书?我只是骄傲的回答:我从来不看武侠言情,因为我不想受到影响,我要写自己的风格。

初三时,在对我的第一部小说加工完善后,我开始试着看一些其他网络写手的小说,这才觉得自己从前太狂妄了。对比来看,我的语言功底略胜一筹,但剧情构思却烂到了极致。这时方才明白,闭门造车是造不好的,于是对他人的小说看法有了改观,也开始下意识的打算看看红极一时的沧月的小说。近日借了沧月的《镜》系列,随手一翻却再难以释卷。书中的场面描写恢宏壮阔,如身临其境,震颤不已;书中的人物刻画笔笔精到,栩栩如生,性格鲜明;书中的情节构思诡妙奇异,使人耳目俱新,欲罢不能……更使我惊叹的是书中人物虽繁如星辰,却又缺一不可,哪怕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小角色都能在恰当的地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然而赞叹后更多的'是沉思,同是沧月的小说,为何两次看着差别如此之大?除开几年来沧月写作水平的精进之外,更重要的是,我成长了!往昔,我只懂看故事,看情节,从未注意过小说的写作技巧,所以我无法看到别人的优点。而今,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已成长了许多,尤其是自己动手写小说之后,更加使我注意写作技巧而非单纯关注故事情节,同时我收获了一颗谦虚好学的心。我明白只有怀着一颗虚怀若谷的心,去看待自己的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才能进一步成长,进一步完善。

写作这条小径风景独特,越往深处越是五光十色,缤纷绚丽。我缓行在这条望不到尽头的小径上,感受着成长未央,向远处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