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曾国藩家八字格言 正文

曾国藩家八字格言

时间:2025-05-14 00:52:47

曾国藩年幼时修身自立,成年后封侯拜相,终成一代封疆大吏。当我们仰视这位一代豪杰的时候,却从他那一字一句质朴而真切告诫子孙自勉的'家书中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6.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

7.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8.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9.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10.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11.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12.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3.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14.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5.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6.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17.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

18.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0.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21.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22.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23.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24.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25.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26.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27.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28.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29.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30.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31.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32.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33.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34.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35.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36.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37.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38.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藩的名言【经典篇】

1.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曾国藩

2.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曾国藩

3. 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曾国藩

4.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 道矣。 ——曾国藩

5.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曾国藩

6.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曾国 藩

7.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 “专欲难成,众怒难犯” ,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 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曾国藩

8. 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曾国藩

9. 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 易。 ——曾国藩

10.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 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曾国藩

曾国藩的.名言【精选篇】

1.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 二字, 兵贵神速, 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曾国藩

2.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曾国藩

3.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 两截人矣。 ——曾国藩

4. 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曾国藩

5.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 盛德事。 ——曾国藩

6. 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曾国藩

7.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 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曾国藩

8. 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 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曾国藩

9. 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 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曾国藩

10.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 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曾国藩

11. 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曾国藩

12. 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 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曾国藩

13.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曾国藩

14. 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 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曾国藩

15. 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 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曾国藩

16.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 徒,止付一笑。 ——曾国藩

17. 嘲戏人自事恶事, 尤不可入一二壮语, 入壮语则戏者皆真, 每令人恨。 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曾国藩

18.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曾国藩

19. 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曾国藩

20. 术字亦有不可少处, 但必不得已而后用。 专意利人而用, 谓之圣贤。 可不必用而用, 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曾国藩

曾国藩的名言【热门篇】

1.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曾国藩

2.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曾国藩

3.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 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曾国藩

4. 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曾国藩

5.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 见人有失意事, 便当生怜悯心。 皆自己真实受用处。 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曾国藩

6. 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曾国藩

7. 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曾国藩

8. 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曾国藩

9.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曾国藩

10. .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曾国藩

11.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2.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j诈者,祸之始。

13. 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14.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15.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16.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7.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18.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19.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20.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曾国藩修身名言精选

1.长短不吹江月落;高楼遥吸海云来。

2.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3.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4.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5.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6.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7.湖山积久发奇光,藉此地鼓舞轩鼚,聊寄酬洞庭衡岳;科目何尝无国土,愿诸君淋漓感激,安排作孝子忠臣。

8.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9.遇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留一点,子种心耕。

10.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曾国藩修身名言集锦

1.业绍二南,群伦宗主;道承一贯,累世通家。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4.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5.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6.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7.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8.圣代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忠臣精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9.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0.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11.万里神通,渡海遥分功德水;六朝都会,环山长护吉祥云。

12.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13.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14.行事常思退一步。

15.“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遗人口实。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

16.放眼瀛台小;置身天地孤。

17.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8.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地销魂。

19.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20.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曾国藩修身名言摘抄

1.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2.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3.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4.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5.静坐自我妄为,即是立德。

6.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7.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8.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9.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10.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11.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12.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13.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14.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15.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16.期服去官,有犹子能行古礼;儒仕为侠,如先生岂是今人。

17.夫为善易,积善难。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厌,久焉而不倦。幽隐无人知而不间,招世之疾逢时之患而不变。是故根诸心,诚诸言行,与时勉勉,不责其功夫,然后亲友信之,国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积未至,其畴能与于斯乎?

18.人生莫惧少时贫。

19.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20.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