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耿直而缺乏柔性,就会显得僵化呆板。
2、性情随便放任而缺乏自制力,就会流于放荡。
3、宽厚而慈善的人,注意广施恩惠,能与周围的`人融洽地相处,不考虑自己的交往对象是否混乱而良莠不分,而一味地把正直视为心胸狭窄,于是更加糊涂而不清醒。所以这种人可以安抚众人,却不能改良校正社会风气。
4、如果一个人卑躬屈节地去获得金钱和地位,还不如抱着崇高的志向而过贫贱的生活。
5、如果一个人平时不注意积累,就会终生无所收获。如果不立志于行善,就会终生被忧虑和屈辱所困扰,以陷于死亡。
6、性格方正而坚定的人,长处在于一身正气,堪作楷模,而失误则表现为专横固执。
7、一个人的悲伤,还是喜悦,这种情感能从脸皮流露出来。
8、那些性格太固执或太拘谨而不中庸和谐的人,虽然也有明显的善行,但于情理则有所偏失。
9、一个人是强悍,还是虚弱,只需看看他身体的骨骼发育情况就知道了。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金秋送爽的季节,我们全校师生在此集会,这一刻凝聚成了这个季节,这个校园里最美丽的风景。请允许我代表大家向新老师、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祝老师们在明珠工作顺心顺意,事业有成,祝同学们在明珠学习快乐成长,学有成就!
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目标,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连起床的动力也会没有。
伟大的艾德米勒·拜尔德说:“没有目标,日子便会结束,裂成碎片地消失。”
听说过海伦凯勒吧?她又瞎、又聋、又哑,但她热爱她的生命。因为她赋予了她的生命意义。当人们问起海伦,你的身体有这么多缺陷还如此快乐?海伦回答说:“很多人错估了快乐,它并非仅仅来自于自我满足,还要通过对目标的坚持。”可见目标可以创造出目的意义,有了目标我们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去追求些什么,没有目标,生活就失去了方向,成了行尸走肉。
我希望每个同学在新学年伊始都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这是我们的校训,清楚地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目标,但必须脚踏实地,从眼前的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做好眼前的事,向人生目标迈进,建议同学们做好以下事情。
一、制定好自己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计划
有上目标就有了奋斗的动力,实现了目标,就是一个成功者,什么是成功,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是成功,今天你考最后,明天你进步了一名就是成功。每天都检查自己是否完成了实现目标的任务和计划,按照计划一步步地实现你的目标,天天都会有成就感,天天都会快乐!每天都实现了你的目标中的一步,就是一个成功者。在暑假高三同学就做得很好,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精神感染了其他同学。
二、做好眼前的事,做到“四个”学会,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中学生眼前的事就是“四个”学会,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求知是一种探究活动,无论新知识的获得,还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实质就是一种探究过程,选择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同学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在这个知识暴炸的时代,同学们必须学会求知的本领,去探究人类未发现的奥秘。
学会做事。一个不会动手操作的人不可能真正获得知识。今天的学习,上大学,最终还是为了做事。做事的能力不是在学习完以后才培养,学会做事应该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在学校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做事是人生必备的能力。如在教室认真参与打扫卫生,在宿舍遵守规章制度,做新的“三好”学生,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
学会合作,我们今天的社会已经到了人与人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必须合作的社会。个人的力量已经变得很小,只有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通力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如果在学生时代就不会与人合作,将来只能一事无成。甚至遭到社会的遗弃。学会合作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因此希望同学们要学会与人相处,为适应未来的生存空间做好准备。
学会做人,一个人之所以要接受教育,就是要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不仅需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需要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在这竞争非常激励的时代,生存的机遇困难并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满足于念过多少书,取得什么文凭,获得什么证书是不能得到什么很好的发展,甚至连生存都会发生困难。
希望全体同学在明珠学习的过程中,在各位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的人,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人才。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奋斗。!
三、对照南开中学《容止格言》,培养良好习惯,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注入内驱动力。
我校将培养出两任总理南开中学的《容止格言》放在同学们每日上操都能看的到的墙壁上,让大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你将来做人、做事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动力。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
这是对人的仪容仪表的要求,我们学校各楼层都装有务届毕业生为母校留下的整容镜,我们每天都要照几次,观察自己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端正,这样既是尊重自己的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行为,久而久之这些小事做好了,就养成了终身受用的习惯。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头容正,是要求同学从小要培养正确的世界观,要有正确的思想。培养阳光心态,把自己锻炼成一名健康,阳光的青少年。
肩容平,是讲肩上要有责任,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学会对自己负责,就是对父母负责,才能对他人负责,最终你才是一个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的人。一个连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他终究不会成才,会被社会所抛弃。
胸容宽,是讲同学们从小要锻炼自己豁达的胸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海纳百川的胸禁,要学会悦纳,一方面悦纳自己,一方面悦纳别人。
背容直,是讲要挺胸、抬头,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有用之才,就看你是否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有的人的潜能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大工业,需要我们抱着自信的理念,发现自己的潜能,让自己永立不败之地,永远是一个强者。
气色、颜色,这是讲个人气质、性格、为人处事的方法。
希望全校师将《容止格言》牢记心中,时时事事对照反省,培养自己高雅的气质,超人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同学们,就学期已经开始,让我们从这一刻起,确定目标,从眼前的小事做起,向成功的人生目标迈进!借十年校庆之际,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明珠再铸辉煌。
家长不能因为关心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以下为大家分享的是一封期末感人的公开信,欢迎阅读。
近日,一位读者向小百推荐了重庆南开中学写给家长的公开信。这是一封比期末成绩单早到的公开信,信中用无比真诚的语言告诉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成绩,还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要让一味追求成绩的教育理论使孩子丧失其他乐趣,应该让孩子自在生长。读者说:“静静地看完这封信,几乎泪流满面”。
重庆南开中学寒假前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
您的孩子考试结束,顺利离校返家,寒假生活已然开启。学业成绩将由班主任随后(发放)寄出,敬请查收。
如果我们用庄子“无用方为大用”的观点来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或许会被当下的社会斥为无稽之谈,因为实用主义哲学早已深入人心。
成绩至上、目标第一的教育论或已洗去了许多人头脑中养孩子的乐趣,现在一些父母总是在盼望孩子快点长大,快一点达成父母心中的期盼。
操劳的父母总是在工作和家庭的两端来回奔波,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疲惫地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可以被工作、事业、人际交往挤满,可就是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陪着孩子慢慢的成长。
总有一天,那些父母们会意外的发现:没有晾着儿女衣服的阳台有点空荡,少了一副碗筷的饭桌有点寂寥,茶几上不再摆设可爱的玩具有点冷清,听见邻家的小姑娘喊爸爸时总怀念曾经的温馨……这才意识到孩子的长大其实是父母的落寞。
那时才多么希望时光可以慢流,时间可以不像现在这样急不可耐,能够慢下来,听听孩子说一些天真烂漫的故事,道一些可爱单纯的想法。
静静的陪伴,就像是在一个冬日阳光照耀的下午,一家人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父亲慵懒的躺在摇椅上打着瞌睡,母亲和女儿说着体己的话儿......
这样的时光才是最值得回味,最需要典藏在沧桑的岁月中。
法国自然主义哲学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当我们环视周围,不正是看到一群因为速度、高效所教育的伪成熟的孩子么?三岁学舞蹈,四岁学钢琴,五岁学绘画,六岁背唐诗,学习是孩子们生活的唯一,丢失了童年的乐趣、少年的轻狂、青春的热情。为了成绩、名次,为了全能的素质而拼尽全力。
待到他们毕业之时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生活的乐趣所在,他们只会在压抑之后的毕业季,在疯狂之后挎着行囊朝着高校走去,却不是朝着志趣前行,他们也只会在大学毕业之时才会因为生活、工作而茫然不知所措。
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慢下来认真的发现自我、认识自我。
我们的父母心里其实非常清楚一段旅行好过一次培训,一本好书胜过一套试卷,一次促膝长谈重于一夜挑灯苦战。但父母往往因为社会的趋势而瞻前顾后。孩子只有一个,人生只此一回,选择仅有一次。当家长们在手足无措之时便会将目光投注到成绩。
其实,成长永远都是一件不急于求成的事情。
当我们对孩子成绩患得患失的时候,引导孩子整理知识、系统分析,或许远胜于空洞的鼓励或责备;当我们忙着催促着孩子完成作业,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赏罚分明,或许更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当我们周末呆在家里苦了自己,也累了孩子的时候,或许一次爬山更能换回一家人大好的心情。
放慢孩子成长的节奏,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患得患失、急功近利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在拘谨的狭小空间里迷失自我。
亲爱的父母们,成长的生命需要的从来都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在过程中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乐与苦、喜与悲。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能成为孩子的替代者。优秀的父母只会营造环境,提供契机;成功的父母只会在漫长的岁月中享受养育孩子的快乐。因为,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美的礼物,也是父母命运中最持久的陪伴者。
当你放慢奔波的脚步,平复等待的焦急,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思考孩子的教育和人生。
因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
南开的教育从未否定学业和成绩的作用,南开的教育还强调不断唤醒孩子的自律、自觉、自省,激发他们潜藏的能力、志趣、爱好,用“无用”的阅读、思考、交流来充实更加厚重的人生。
当他们走出南开以后,不会因为生活的艰辛而失去创造的灵感,不会因为大学的自由而变得松散怠惰,也不会因为前途的迷茫而失去心中的信念。他们知道一个理想的实现需要漫长的过程、静静的等待;一段芳华的润育需要破茧成蝶的生命周期。
父母养育孩子,不正是在等待、守护一朵花的`盛开么?不管他们是迎春而笑、凌寒而开或是含苞待放,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的呵护、静静的等待。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不正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最温暖的长久呼唤?一部《傅雷家书》不正是一位睿智的父亲最虔诚的漫长付出?
请相信,没有多少孩子愿意自己的梦幻童年戛然而止,没有多少青年愿意自己的青葱岁月稍纵即逝,他们用自己童稚、狂热的行为在述说着对美好岁月的爱恋,就像我们对过往岁月的眷恋一样。
那么,我们是否也该像审视自己的生活一样去审视对孩子的教育呢?我们是否会在深沉的思索中看到生活中的无用种种,却是孩子以后人生中宝贵的点点滴滴呢?
祝您的孩子在静好的岁月中,自在生长!
新年将至,在此也祝您及家人万事如意!
这封信之所以能够打动各位家长,除了信中言辞恳切之外,我想应该是其中的内容拨动了家长们高度敏感、紧张的“教育神经”。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得到好的发展。我们在期待理想中完美的学校教育同时,又无时无刻不面临现实的压力,处在各种焦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