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增广贤文中的格言 正文

增广贤文中的格言

时间:2025-05-16 05:10:03

1.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吴承恩《西游记》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3.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增广贤文》

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5.知之者不如好之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6.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7.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小雅·巧言》

8.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明代民歌《京师人为严嵩语》

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吴承恩《西游记》

10.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施耐庵《水浒传》

11.观化百代后,独立万古前。——清·魏源《偶然吟》

1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1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14.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蒲松龄《聊斋志异》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6.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

1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1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9.男儿老兮天下事,但有志兮不有止。——清·梁启超《志未酬》

20.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

2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霄特》

22.闭心自慎,终不过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楚辞·桔颂》

23.天行不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2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25.时日曷表,予及当皆亡。——《尚书·汤誓》

26.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笑林广记》

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8.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知心。——施耐庵《水浒传》

29.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国殇》

30.民不畏死,奈何之死俱之?——《老子·七十四章》

3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32.悲哉秋之为气也!箫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33.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明·戚继光《马上作》

34.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

3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

36.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37.君子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3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39.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主。——施耐庵《水浒传》

40.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国殇》

4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42.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4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44.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4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

46.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4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东毂》

48.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已力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4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5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足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增广贤文》可能是民间汇集的句式、散文,多用于

1)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自己。

2)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3)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4)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5)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已。

6) 墙有缝,壁有耳。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7) 贼是小人,智为君子。

8)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1) 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12)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13)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14)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15)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16)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17)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18)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9)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20)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21)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22) 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23)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24)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5)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26)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27)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28)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29)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30)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31)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32) 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33)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34)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35)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36)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37)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38)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39)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40)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41)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42)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43)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44)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45)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46)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47) 酒中不语真君子,帐上分明大丈夫。

48)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49)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50)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51)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52)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53)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54) 百年成之不足,一日坏之有余。

55)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56)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

《增广贤文》是我国古代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物,它在传统蒙学读物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增广贤文》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蒙学读物为方便儿童阅读,一 般采用韵文和短句式,如宋代出现的《三字经》、《百家姓》,明代出现的《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就是如此,这无疑对儿童的学习是有好处的。 但这些读物多数存在着句式单一和用典过多的问题。如《龙文鞭影》通篇是 典,《三字经》一种句式贯穿始终,这就使童蒙读物模式化倾向严重,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内容的生动表达。《增广贤文》在这些方面有了突破,不仅 用典少,而且在句式上长句和短句交错排列,灵活多变。同时不以骈句行文, 这就使《增广贤文》有了一个不同于其他蒙学读物的面貌。

传统的蒙学读物,绝大多数是反映儒家的观点,代表儒家的思想,《增 广贤文》则不是这样,书中虽然也有儒家的说教,但其主要反映的是道家的 思想。这在蒙学读物中是很少见的,这也正是它的独特之处。

《增广贤文》是一部格言集,书中那些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格言,并不全 是《增广贤文》作者的发明,有的出自先秦诸子,如“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是从《老子》中的“知足不辱”化出,“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是《论语》 中的句子。有的格言出自唐诗,如“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 李白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变化而来。此外,“近水楼台 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都是唐 人的句子。

书中还有些格言虽不知其最早出处,但在民间流传很广,如“逢人只说 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在明代小说《醒世恒言》第9 卷和19 卷中作: “夫妻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 荫”。在《喻世明言》第11 卷作“着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荫”,在 《禅真逸史》卷1 第1 回作“有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美不 美,江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在《西游记》第5 回出现过。“莫信直中 直,须防仁不仁”,见于《西游记》第37 回。“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 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见于《清平山堂活本》卷三。

《杨温拦路虎传》。“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在《喻世 明言》第33 卷作“三十不荣,四十不富,五十看看寻死路”。“黄河尚有澄 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这句话见于《警世阴阳梦·阳梦》第11 回。“种 麻得麻,种豆得豆”见于《清平山堂活本·李元吴江救朱蛇》所引徐神翁的 诗中,另外这句在《醒世恒言》第18 卷、《喻世明言》第38 卷都出现过, 只是个别字不同。此外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格言的流传情况表明它们已深 入民间,是被认同了的。

书中还采用了宋代的一些童蒙读物中的句子,如《名贤集》、《神童诗》 等。其中采自《名贤集》的有:“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贫居闹市 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心似铁,官法如炉”,“人无远虑,必有 近忧”,“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 迟”,等等。采自《神童诗》的有“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 这句在《神童诗》中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从《增广贤文》所录格言的来源看,这些格言都经过千锤百炼,有着广泛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增广贤文》代表了许多人的思想,凝聚了前人的智 慧,这与其他蒙学读物只代表作者一家之言有极大的不同。这是本书价值的 又一表现。

清朝同治年间,周希陶对《增广贤文》加以增补修订,写成《重订增广》 一书,该书分平韵、上韵、去韵、入韵四部份,对《增广贤文》的原文重新 编排,增加了大量新的内容。但《重订增广》的影响远不及《增广贤文》, 其原因主要是周希陶改变了原书的基调,并且所增加的内容又不如原文精 粹,一部精炼的'格言集变得面目全非,人们不看重《重订增广》也就是很自 然的事了。《增广贤文》难以替代的地位由此可见。

《增广贤文》作为一种出现较晚的蒙学读本,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在 众多的读物中占有一席之地,与“三、百、千”(“三”指《三字经》,“百” 指《百家姓》,“千”指《千家文》和《千家诗》)并列,其原因是值得深 思的。

虽然《增广贤文》是不可多得的童蒙读物,但其中也有许多消极的和过 时的内容,如“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等等即是,此外书中那 些表达及时行乐思想的内容也是不可取的。这些带有封建时代局限的糟粕, 影响了全书价值的高品位,是必须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