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先秦格言体代表作 正文

先秦格言体代表作

时间:2025-05-14 00:34:05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

春秋篇

1、《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睢(suī)》、《氓》、《伐檀(tán)》、《硕鼠》、《七月》。中国最早的

“谦受益,满招损”出自于:《诗经》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一。

“不唤人知不己知,唤不知人也”是谁自谏的格言?孔子

3、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传”为解释经书的文字。《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战国篇

4、孟子,名轲,宇子舆(yú),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诸子哲理散文。《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尊称为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李斯的代表作是论辩文《谏逐客书》。

“青出于蓝”出于哪部作品?荀子

8、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语出:《老子》

9、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10、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于屈原的哪一部作品?《九歌》

11、《战国策》,33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书。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二、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三、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四、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五、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六、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七、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八、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九、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十、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十一、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十二、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十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十四、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十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十六、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十七、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十八、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十九、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二十、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二十一、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二十二、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十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二十四、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二十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十六、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二十七、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二十八、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二十九、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三十、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三十一、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三十二、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三十三、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三十四、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三十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十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三十七、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三十八、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三十九、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四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四十一、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四十二、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四十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四十四、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四十五、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四十六、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四十七、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四十八、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四十九、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五十、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五十一、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五十二、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五十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五十四、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五十五、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拓展:孟子简介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

孟子人物评价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是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很多人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曾经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写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擅长论辩,逻辑很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的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性是善的。但孟子只说性善,南宋朱熹补充为“人之初,性本善”,后世有学者提出“性向善”。

孟子名言

1、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2、养心莫善于寡欲

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5、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6、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7、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8、养心莫善于寡欲。

9、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10、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11、“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12、吾善养浩然之气。

1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4、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1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6、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17、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20、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孔子之门徒,颂述宓义以来至文、武、周公之法制耳,虽及五霸,心贱薄之,是以儒家後世无欲传道之者。故曰臣未之闻也

21、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2、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24、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25、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26、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2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2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9、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0、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简介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