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中国近代法学家格言 正文

中国近代法学家格言

时间:2025-05-20 16:31:16

1、学者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为先。——南宋名臣儒家学者真德秀

2、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南宋词人,书法家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3、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唐代诗人孟郊

4、百学须先立志。——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

5、男儿立志三步曲:齐家、治国、平天下。——唐伯虎,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

6、男儿四方志,岂久困泥沙。——石友

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8、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

9、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明代文学家王守仁

10、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

11、不可居心发财,想做大官;要立志牺牲,想做大事。——名孙文

12、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孙中山

13、呵,青年人理想多么崇高,立志追求真理,无论是生还是死,呵!莫回首,莫泄气。——罗·布里奇斯

14、立志、工作、成就,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15、大约胸襟高,立志主,则命意自高。——清代作家方东树

1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明代文学家王阳明

17、立志须存千载想,闲谈无过五分钟。——中国法学家沈钧儒

18、立志没有所谓过迟。——波多维斯

19、如果想定了就不要再犹豫。你以后可以安心学画。我从十四岁那年下决心搞中国画,以后从来没有动摇过。——潘天寿

20、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

21、我从来没有立志要做作家。——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

22、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明代学者薛应旆《薛方山纪述》

23、机智是一种光彩夺目的东西,每个人都赞美它,大多数人都立志得到它,所有的人都怕它,但是几乎没有人爱它,除了他们本身的机智。——英国政治家和文学家切斯特菲尔德

24、少年立志要远大,持身要紧严。立志不高,则溺于流俗;持身不严,则入于匪辞。——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

25、但言虚心,不若先言立志。——明末清初文人陈确

26、像我的名字一样,立志做中国慈善事业的光荣榜样和道德标杆。——企业家,慈善家陈光标

27、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明代文学家王守仁

28、一人立志,万夫莫敌。——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

29、立志以定其本,居正以持其志。——宋代文学家胡宏

30、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

31、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

32、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孙中山

33、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清朝军事家、政治家曾国藩

34、义之所在,纵刀据斧钺加颈项,父母兄弟环泣于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何功伟

35、莫教桑麻困后人,浮云富贵不如贫,男儿志在安天下,破旧山河再造新。——杨超

36、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北宋文学家苏轼

37、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清代学者山阴金先生《格言联璧》

38、劝汝立身须苦志,月中丹桂自扶疏。——宋代诗人刘兼

39、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40、丈夫志气薄,儿女安得知?——唐代法学家吕温

41、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戚继光

42、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43、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的旅途。——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44、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凌慧。——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

45、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

1.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2.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3.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阿奎那

4.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5.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6.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记录。――卢梭(法)《社会契约论》

7.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8.所谓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使生命与国家皆得安全。――斯宾诺莎(荷)《神学政治论》

9.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苏)《社会民主党在~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

10.法是一套权威性的审判指南或者基础。――庞德(美)《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11.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凯尔森(美)《法律和国家概论》

12.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13.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14.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英)《论》

15.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16.法律的效力是以它所引起的爱戴和尊重为转移的,而这种爱戴和尊重是以内心感到法律公正和合理为转移的。――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17.如果我们的法律只是自然规律的幼芽,它毫无疑问是好法律。这样的法律可以抑恶扬善。――大仲马(法)《马希里选集》

18.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拯救法律了。――罗曼·罗兰(法)《哥拉·布勒尼翁》

19.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黑格尔(德)《法哲学原理》

20.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21.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马基雅弗利

22.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拉伦茨

23.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基希曼

24.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黑格尔

25.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费尔德

26.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边沁

27.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伯尔曼

28.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29.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30.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31.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霍姆斯《普通法》

32.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33.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34.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班固(汉)《汉书·刑法志》

35.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傅玄(晋)《傅子·法刑》

36.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37.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宋)《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

38.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

39.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西塞罗(古希腊)《法律篇》

40.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战国)《管子·法法》

41.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42.凡法始立必有病。――韩愈(唐)《钱重物轻状》

43.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唐)《天论上》

44.法小弛则是非驳。――刘禹锡(唐)《天论上》

45.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宋祁(宋)《宋景文笔记》

46.法宽则刑者少,刑者少则民为耻矣。――崔敦礼(宋)《刍言》

47.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学大全》

48.法者,治之端也。――荀况(战国)《荀子·君道》

49.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50.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桓宽(汉)《盐铁论·申韩》

51.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汉)《盐铁论·疾贪》

52.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5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唐)《砥石赋》

54.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

55.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萨维尼

56.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

57.法治意味着,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哈耶克

58.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斯宾诺莎

59.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霍姆斯

60.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

1、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 明代官员、理学家 薛宣

2、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 戚继光

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4、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清代学者 王永彬

5、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 孙中山

6、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苏格兰作家、历史学家 托·卡莱尔

7、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

8、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9、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性理精义》

10、至乐蜞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法国思想家,法学家 孟德斯鸠

11、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

12、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13、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清代学者 王晫 《今世说》

1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现代小说家 赵树理

15、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