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引用格言要不要打标点符号 正文

引用格言要不要打标点符号

时间:2025-05-21 10:20:17

要写出好文章先要“循规蹈矩”,做到:准确、正确、明确。所谓准确,也就是扣题准确,在立意时首先要做到合乎题意,对于有要求的

一、给文章拟一个好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拟一个巧妙、漂亮的标题,是取得好分数的敲门砖。拟标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范围要小,不要太大、太泛,切忌以话题为标题。标题最好可以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1. 巧用修辞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遗,美化了语言,增添了文采,让文体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从而给文章添上了动人的“眼睛”。

举例

比喻 《理想,人生的基石》《挫折,人生路上的拦路虎》

拟人 《信念告诉你》《地球,别再流泪了》《森林的呐喊》

反问 《幸福难道是这样吗》《人生岂可无信任》

对比 《评己与论人》《灾难无情人有情》

2. 套用名句

将名人

举例

巧用诗句 《曲径通“乐”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蓑风雨任平生》

引用歌曲歌词 《生活,要说爱你不容易》《都是

化用名句 《让打击来得更猛烈些吧》《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引用成语、俗语、谚语 《女大十八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 反弹琵琶

求异思维是作文创新的一个体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有时正面无从下手,

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运用“求异思维”的方法来拟题,会使文章有耳目一新之感。

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来拟题,往往会给人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使

文章体现出一定的新意。

举例

《我渴望苦难》《吃亏是福》《良药未必苦口》《渴望停电》《真想做个差生》,这些标题都采用反弹琵琶的方法,让标题具有了新意。

4. 借用公式

将标点符号、数学符号及其他科目中人们比较熟悉的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这种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采用这种方法拟题,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常常能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举例

《成长=?》《记忆移植≠移植能力》《成功= 1%的灵感 +99%的汗水》,这些例子都成功借助了公式,给读者带来一种新奇的感觉,非常吸引人。

5. 巧设悬念

在充分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让文章违背常情,造成悬念,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巧用悬念、反常法来拟题,标题会令人产生一种非读不可的感觉,从而极大地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举例

《我渴望有个后妈》《这件事是谁干的》《请珍惜你的痛苦》《100 分,我恨你》,这些标题让人一看就会产生非读不可的想法。

6. 词语组合

根据文章的内容及所要表达的主题,用几个关键词进行巧妙组合来给文章拟题,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意向性和冲击力,增加文章的亮点。巧妙运用词语组合方法,既能使标题简洁、明确、醒目,又能突出重点,易于把握写作中心和文章结构形式等,同时也很容易操作。

举例

《蜡烛·老师·明天》《知书与达理》《文言文·周杰伦》等,这种词语组合式的标题,巧妙地突出了文章的重点,易于写作。

二、写出精彩开头

好的开头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有兴趣读下去。开头要短小精悍,突出主题,还要引人入胜,给人以好感。另外,开头切忌过分突兀,给人一头雾水的感觉。

1. 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作文开头时单刀直入地亮明观点,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这样能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免去在大段文字中查找关键句子的麻烦,在总体上达到干脆利落、鲜明清晰的效果。

举例

在《长大的感觉》一文中,作者开篇即亮明自己的观点:长大的感觉,很好!然后作者选取三件典型事例紧扣这一中心:第一件表现的是体贴母亲的孝心,第二件表现的是关怀集体的爱心,第三件表现的是维护治安的责任心。共同表现了“长大的感觉,真好”这一主题。

2. 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所谓联想,就是因某人、某事或某物而引起的与之相关的思想活动。回忆常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件事,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在作文中采用联想回忆的方式来开头,一方面能迅速打开思路,另一方面也使文章充满诗意,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

举例

在《我的承诺》这篇作文中,作者开头写了眼前熟悉的景象,然后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了爸爸当年送自己上学的情景:

这里依旧熟悉,青润敦厚的庄稼地像灵巧少妇手中的织毯,网罗着淡远的青山、岑寂的树林和疏落的村庄。这勾起了我的思绪,我依稀看到一个中年男子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走在田间小路上,后面跟着一个懵懂的少年。

3. 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文章开头如果能巧妙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等常见的修辞手法,使文章一开篇就充满美感,那么让人一读就会觉得文采斐然,引起强烈的阅读兴趣。这样的开头,无疑会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举例

《情与理》一文中,作者在开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理智比作花,把情感比作雨: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中;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4. 描写环境,烘托背景

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的环境描写,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有利于安排故事情节,有利于烘托气氛,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举例

《开在雪山之巅的鲜花》中,开头用饱含诗意的语言,描写了寒冬里狂风暴雪的恶劣自然环境,为故事的发生交代了背景,同时表明了环境的恶劣和困难的可怕,为后文主题的表达打下了基础:

寒冷的冬夜,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把地面铺得厚厚的。狂风呼啸,卷着雪片在空中形成了一个个旋涡。

5. 广泛引用,突出主题

在作文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这种开头法,很容易掌握,效果也很好,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意境高远。当然,引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力求准确,避免出现错误;二是要有一定的新鲜感,不能给老师“熟面孔”的印象。

举例

在《师生之间》这篇作文中,开篇引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谚,对谚语的引用紧扣题目“师生之间”,引用内容准确贴切: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我从小便学会的一句古谚。

一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通过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形近字组词等进行综合性学习。

二 知识与能力

1 正确运用引用人物对话时的标点符号。

2 积累名人名言并从中受到思想启迪,情感熏陶。

3 区别形近字并会灵活组词。

4 理解成语故事内容,感受并积累中华传统文化。

三 过程与方法

1 联系已学过课文的对话,强化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2 通过当堂记诵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名言并受到启发。

3 通过提示字形,字音,字义的不同来区别生字。

4 联系实际与同学交流学习成语故事,明白道理。

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

五 重难点

1 重点难点:形近字和标点符号的学习;联系实际对名人名言的理解和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2 教学突破: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学生积极的与同学在讨论和合作中学习,使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

六 课前准备

搜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

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果园― 语文园地二(板书)去品尝秋天果实的甜美吧。

[设计说明: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处设计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联系实际品味秋天,让学生下意识的积累语言。]

(二)走进苹果园,看谁又发现

1 学生采用各种方法熟读第31 页对话,自读,互相读,指名读。

2 默读句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3 实践练习,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a 妈妈吃了一口苹果开心地说 这苹果真甜

b 这苹果是我买的 小明高兴地说

c 是的 爸爸也吃了一口苹果 微笑着说 我们的儿子真能干

[设计说明:让学生熟悉对话,注意语感训练,对人物对话三感情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多读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也是为后面的发现打好基础;让学生自主观察,然后交流,既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就是在语文运用实践活动中得到落实的,因此设计一道练习,目的即是突破学生平时运用标点符号的难点所在。]

(三)游览桔园,积累名人名言

1 出示教材上的名人名言,以各种方式熟读:试读,指名读,领读,集体读分组赛读。

2 理解名人名言,自由说说你读懂了那一条名言,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3 比一比,看谁先会背。教师抽查,集体背诵

4 展示课外搜集的名言,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 设计说明: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都有重要意义。而积累的方法有多种,朗读,背诵课外摘抄等,在这一环节中,我把朗读,背诵和课外搜集结合起来,以实现《 课程标准》 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

(四)来到葡萄园,看谁最会填

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我会填,一生上台填

2 检查正误,同位互改,及时纠错。

3 读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4 怎样区别好形近字呢?生说,师总结,并出示儿歌让学生朗读:如果见到形近字,眼明心灵看仔细,形近音义不相同,细微差别要牢记。

5 你能写几组形近字考考同学吗?

[设计说明:温故而知新形近字的学习在低年级的识字学习中常常遇到,也是他们学习途中的拦路虎。因此,及时巩固,应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以提高学生快速正确的识字能力。后面儿歌的编写则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一种经验,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最后的出题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反馈能力和对旧知识的再提取能力。]

(五)最后一站是梨园,成语故事记心间

1 学生自己试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自读情况,难点地方教师领读。

3 朗读重点句子,感悟故事内容。

a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翻去睡不着。他想,怎样为国家效力呢?

b 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

c 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根据学生的感悟,教师相机板书:胸怀大志,勤学苦练,实现理想。)

4 联系自己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迪?

5 默读全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设计说明:成语故事是本册教材的新设置栏目,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感受积累中华传统文化,而在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当作精讲课文来上,因此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只能靠学生自学为主,引导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从而来感悟整个故事的丰富内涵。不懂的字词要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语境或是使用教学工具如词典的使用等来解决,等于教给学生了一种学习方法,一种自己解决困难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交流学习此故事的体会和感受,明白有志之士只有奋发努力才能实现远大抱负的道理,这就是教学理念中的情感价值观的目标实现过程。]第 3 页 共 3 页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秋天虽然是丰收的季节,但是只有胸怀大志,勤奋努力的人才能收获到甜美的果实,勤奋学习的同学们,你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啊?(学生自由发言)是啊,游览果园,收获多多,老师祝大家学得快乐!下课。

[设计说明:我认为一节课后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明白每一节课都要有所收获,而不要虚度光阴。」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6分)

险jùn( ) 凹者为hè( ) 积zǎn( )

概lǜ( ) 谆谆( )教导 茅塞( )顿开

2、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 )(2分)

A、骚人(诗人、文人) 明察秋毫(眼力) 心旷神怡(愉快) 红紫芳菲(花草的芳香)

B、项为之强(僵硬) 莫名其妙(说出) 不屈不挠(弯曲,比喻屈服) 群星荟萃(聚集)

C、小心翼翼(严肃谨慎) 道听途说(道理) 不胜凉意(胜利) 出谋划策(计谋)

D、素帐(白色的)区区小事(小,微不足道)小立片刻(短暂、暂时)茫然若失(失意的样子)

3、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B、眼看87级别新生穿着军训的绿军衣满校走,我才恍悟到自己已是三年级的“老生”了。

C、那主席火了,粗鲁地从头到脚大量了贾里一番,说,“我正忙着呢!”

D、初一算是结束了,不论它是好是差是不好不差,贾里都得对那一年道一声:拜拜!

4、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是( )(2分)

A、这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B、两个学校的全体学生举行了联欢会。

C、王磊走了半个小时了。

D、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同学。

5、默写。(7分)

①夏蚊成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十三岁的际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③《伟人细胞》节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秦文君是______(时期)女作家。

④我们是新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啊,搀起手来,少年歌在口,同行入灿

烂的前程。

⑤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是多么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遵照例句格式和写法,仿写句子。(4分)

如果你是一朵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如果你是________,就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你走在大街上,忽然身边一个衣衫破旧50上下年纪的乞丐向你伸手乞讨时,你如何应对?(不多于40字)(4分)

二、阅读与理解(32分)

(一)(10分)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①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癖,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②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因此,如果问我大学两年收获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的时候,你叫我怎能以轻巧的“得失”二字,来衡量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十三岁的际遇》)

8、解释文中的词语:(2分)

①敏感 ( )

②一视同仁( )

9、“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一句在结构上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2分)

10、与划线句①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不,是开始——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

B、汤姆说现在兴许是星期天了——说不定已是星期一了。

C、她知道汤姆口袋里还有一整根儿蜡烛和三四个蜡烛头——然而他还得节省。

D、晓君对着已经逐渐走远的好朋友国军喊到:“明天再见——不见不散啊——”

11、联系上下文,请说说划线句②中“我”体会到“老师的真正含义”是什么?(2分)

12、为什么说“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请说说自己的理解。(2分)

(二)(10分)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读书。

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

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

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 A )的人像一本散文集,( B )的人是一本抒情诗,( C )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 D )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做人如写书。

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给出美丽的插图。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人是一本书》)

13、找出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句。(1分)

14、找出这篇文章中能概括地表达全文要点的句子。(1分)

15、将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归位于文中括号处,其先后顺序应是( )(2分)

A、思维缜密 B、洒脱飘逸 C、多愁善感 D、乐观风趣

16、从文中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写在下面。(2分)

17、本文最后一段话给我们的暗示是什么?(2分)

18、以“人生”为话题,写一个短小精美有内涵的句子。(2分)

(三)(12分)

生命,需要一个支点,因为生命很脆弱。生命一经有了支点,就会强劲起来,就会挺拔和旺盛起来。这支点不是别的,是对人类的关心和同情,是对生活的世界的爱,是对未来永不失落的希望。支点回报生命的不仅仅是一种依托,一种凭借,一种支撑。支点回报生命的,是永远的信心,永远的充实,永远的力量。生命只有找到这样的支点,才不会堕落。生命也只有在这样的支点上才能造就辉煌。所以伽俐略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19、“生命的支点”指的是什么?(3分)

20、生命为什么需要支点?(2分)

21、支点回报生命的是什么?(2分)

22、文中加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23、作者引用伽俐略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并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3分)

三、文言文阅读(11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①祠者:管祭祀工作的人;②舍人:手下办事人员;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24、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作青云白鹤观( )

②徐喷以烟 ( )

③引酒且饮之 ( )

④终亡其酒 ( )

25、请说说下列句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3分)

①项为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数人饮之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子安能为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乙)文这则小故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甲)文中的“余”能把蚊子想象成“群鹤”,并且获得“物外之趣”;而(乙)文中的“先成者”却在画好蛇后“吾能为之足”,两者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生活中的

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四、

28.根据下面提供的话题,任选一题。题目自定,500字左右。

①成长

②我有过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