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关于武术的格言谚语 正文

关于武术的格言谚语

时间:2025-04-30 07:18:18

摘要:通过武术谚语这种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探究沧州武术的审美特征。沧州武术传承了中华武术意境深远的审美特色,具有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神形兼备的韵味之美、美善相济的内蕴之美;同时形成自己浓郁的地域风格,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博大之美、质实本色的厚重之美、独具一格的奇绝之美。

.Com武术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受古典哲学、美学、医学的润泽而博大精深。驰名中外的武乡沧州,武健泱泱,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武术的重要发祥地与集大成之地,劈挂、八极、燕青、六合等五十余种拳械门派声名远播。沧州武术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形成了自己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审美特色,它以独特的风韵在中华武坛绽放光彩,这在沧州武术谚语中可以窥斑见豹。

一、意境深远:沧州武术审美的民族风格

中华武术被称为一种“诗意的技击术”,与西方拳击术相比,它更具艺术气质与审美魅力。不同于西方拳击“更快、更高、更强”的外在化超越,中华武术重内蕴,尚风神,强调内在的精神及伦理追求,讲究通过习武者的修炼而获得超越性的生命体验以及对天道自然、宇宙万物的体悟,其最高境界是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往往指艺术领域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有限之艺术情景拓展出的生生不息的无限审美之境。沧州武术秉承了中华武术的文化精髓,追求由技入道,法无定法,意兴挥洒,自有形至于无形,以有限而为无限的脱化神明之境。沧州武术可观可悟,意境深远,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的审美特征。

1、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沧州武术举手投足均有哲理,一招一式深富内涵,中国哲学无论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仁者爱人”,还是阴阳五行之说,都指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大和谐。《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认为天人本是合一的。武术与自然有深刻的渊源,沧州武术处处皆见师法自然的仿生特征。八极拳谚云:“虎一样威猛,熊一样镇定”;太祖拳谚云:“囚身似猫,抖身如虎,行似游龙,动如闪电”;六合拳谚云:“动如游龙,定如卧虎,迅如狡兔,灵如猿猴,轻似天鹤”。风雨雷电之自然变化,鸟兽鱼虫之生存技能,化其神,用其灵,都成为沧州武术中的奇能绝技,于是武来无不鸢飞鱼跃,虎虎生威,充满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沧州武术演练极讲究与环境、季候、时间的协调,习武须面南背北,择山林茂盛,奇观庄严之处,房屋洁净之区,依时“朝练寅,夕练酉”,闻鸡起舞,依季节“春发,夏放,秋收,冬藏”。正是由于与自然的契合,无论田间地头、村落庭院还是街头公园,无论是拂尘剑的“燕子穿林”,还是太祖拳的“金鸡独立”,沧州武者招招式式都体现出“与天地共生,与万物齐一”的神完气足与圆融大气。

2、神形兼备的韵味之美。沧州武林各派都讲究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武谚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形是习武者在武术演练过程中眼神、身法、姿式等外部形态以及疾徐、刚柔、虚实变化的节奏韵律;神是指习武者的技击理念与精神、意志,“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随”,武术的神韵就在于神形合一中所体现出的无坚不摧的功力与英勇威武的精神气势。比如太极拳,不同于外家拳的“以力制力,以快制慢”,其技击原则是“舍己从人,以柔克刚”,所以它的动作从容舒缓,呈太极双鱼图螺旋圆的运动轨迹,缠绕回环,粘连相随,不丢不顶,以退为进,体现出道家“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哲理。

沧州众多拳种都体现出虚实相生,刚柔相济的审美风韵。遵循阴阳辩证统一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技击中讲究动静攻守,收放进退的智慧,套路中讲究吞吐开合,快慢起落的节奏,演练中往往貌似柔弱却力发千钧,静若处子却有雷霆之迅,从容舒展与急切凌厉相随,刚健强悍与轻柔优美相间。如沧州功力拳,内练气功、外练劲力,讲究“气存于底,劲行于外”,绵长之力拧贴粘钻,以柔克刚,爆发之力撑冲砸闯,气势如虹,俊逸处风飘雪舞,厚重处虎啸龙吟,舒展而浑厚,形美而力强,达成了力与美的统一而独具韵味。

3、美善相济的内蕴之美。沧州武术之美,不仅美在闪展腾挪的姿态,出神入化的技法,更美在潇洒磊落的风神,义薄云天的气骨与精神。内修修气,气修凭德,“练武先修德”是沧州武术诸门派的共同修为。沧州八极门有“要学把式先学老实”的武谚,六合门有“十不传”的门规,“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沧州所有武人都把武德看成是习武的根基。千百年来,沧州武林豪杰惩恶扬善,保家卫国,行侠仗义,英名远扬。从“铁壮士”丁发祥、“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大侠霍元甲等众多英杰力挫外国大力士,扬国威振民心,到张之江等人创武馆,倡导国术,强种救国,从“大刀王五”王正谊参与戊戌变法,舍生取义,到抗战时期众多豪杰精忠报国,血染疆场,这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绵延不绝,它是沧州武术之美的灵魂,是沧州武术的传承之根。

二、燕赵风骨:沧州武术审美的地域特色

古城沧州东临渤海,北临京津,始建于北魏,上古属幽州,西周属青州,战国时属齐、燕、赵国地,秦属巨鹿,三国属魏。燕赵之士,慷慨悲歌,尚义任侠,由于特定的地理历史文化原因,沧州武风独盛。燕赵风骨,历久弥盛,至民国初年,武名盛传南北。如今,在南有莆田,中有登封,北有沧州的.中华传统武术格局中,沧州武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

1、异彩纷呈的博大之美。沧州是传统武术的集大成之地,五十三种拳械门类风格各异,占全国武术门类的41%,涵盖了中国武术七大拳系,蔚为大观。六合、形意等内家拳脚精深微妙,燕青、劈挂等外家功夫彪悍刚猛。八极刚劲爆猛,“动如绷弓,发若炸雷”;形意迅猛雄悍,“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戳脚灵活敏捷,“点腿如穿梭”;八卦虚实莫测,“八卦之法贵在有变”;青萍剑高雅洒脱;闯王刀刚猛奇特,异彩纷呈的各派武功构成了沧州武术的博大之美。

沧州武术的博大也体现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多元之美。沧州武林人士能够突破门派拘囿与民族信仰,功纳百家,广采博取,使沧州武术拥有了一种开放性品格。汉民王正谊为学六合拳,皈依回教;王子平先生师承各家,查拳、洪拳、弹腿、八极,皆具功力,练就了一身盖世武功;以贴身近打为特色的“开门八极”,秉承门户开放的“开门”理念,把华拳、太祖拳、太宗拳、飞虎拳等长拳纳入八极,开创了“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局面。

2、质实本色的厚重之美。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沧州武术在博大繁复中最终显现出刚健厚重的北地风格,重技击,讲实战,实而不华,招式上大开大合,腾挪跳跃,彪悍迅猛。比如沧州八极拳发劲刚猛,暴烈骤变,“动如绷弓,发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劈挂拳迅猛凌厉,大劈大挂,“双臂密如雨,劈挂赛抽鞭”,势如江河,一泻千里,体现出硬开硬打、刚猛豪放的特征。

沧州武术的厚重还意味着民间武术的质实与入世。不同于依托宗教的少林、武当、峨眉功夫,沧州武术不尚玄奥,是乡野武术,民间武术。武术之乡沧州,乡里坊间,藏龙卧虎,村头巷尾,武者甚众。沧州武术通过把式房这种具有典型乡村属性与强烈入世态势的形制组织传承,具有乡村亲合,平抑村社秩序,整合乡村社会关系,强势维护把式房关系,维护特定地缘与群体利益的作用。植根于乡村社会生活的沧州武术,少了深山古刹的神秘玄妙,多了乡野田间的生机与活力,少了高僧老道的超脱与高蹈,多了村落乡邻的质朴与担当。沧州武术刚健有为,积极入世,勇于担当的厚重之美,成为地方文化建设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3、独具一格的奇绝之美。沧州武师创造了许多沧州独有的器械拳脚,别具一格。沧州疯魔棍棍式朴实,不崇花招,演练起来如疯似魔,独具魅力。许智明所创天然智通拳,融太极的定法,形意的直法,八卦的变法,通臂的柔法,南拳的活法,少林的迅法而兼具技击之奇与养生之妙。又如沧州人卢振铎所创拂尘剑,习练者左手持佛尘,右手持剑,剑法优美,变化多端,“如蛟龙戏水,似闪电掠云”,快慢相辅,刚柔相济,深受人们喜爱。王子平先生独创青龙剑,“骄若游龙,翩若飞鸿”,其中许多招式都被国家剑术比赛套路吸纳。沧州武术质实朴素,以技击为要,但朴中有鲜,平中见奇,绝招奇功比比皆是,武林传奇处处可闻,充分展现出沧州武术的奇绝之美。

博大精深的沧州武术是美之宝库,奇珍异宝璀璨夺目。透过“武术谚语”这面镜子,人们可以直观沧州武术中许多美丽的画卷,感受其深厚的美学思想。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美学思想的沧州武术,在时代精神的照耀下必将绽放更夺目的光彩。

一、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二、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三、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四、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孔明

五、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_波莉亚

六、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

七、教子功夫:第一在起家,第二在择师。——陆世仪

八、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歌德

九、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十、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十一、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十二、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席勒

十三、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十四、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苏格拉底

十五、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十六、为子孙富贵作计者,十有九败。——林逋

十七、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

十八、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十九、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杰斐逊

二十、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二十一、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爱因斯坦

二十二、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二十三、人生欲念千千万,且莫图利忘教子。——字严

二十四、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二十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二十六、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爱德华兹

二十七、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二十八、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马卡连柯

二十九、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三十、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三十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马卡连柯

三十二、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三十三、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波莉亚

三十四、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三十五、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三十六、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伯克

三十七、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三十八、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林格伦

三十九、幼是定基,少是勤学。——洪应明

四十、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四十一、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

四十二、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四十三、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四十四、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

四十五、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王永彬

四十六、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四十七、荣誉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因而只有那些禀性高尚积极向上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备。——爱迪生

四十八、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四十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五十、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五十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五十二、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杜兰特

五十三、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五十四、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卢梭

五十五、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

五十六、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五十七、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五十八、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

杵:舂米或捣衣的棒。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成语解释

【成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释】: 杵:舂米或捣衣的棒。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成语典故

【出处】: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拼音代码】: zygz

【近义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故事】: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2] 书,终于成为文豪。

历史典故: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杜甫曾这样评论过大诗人李白写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意思是说,李白要是提笔写诗,风雨都惊动了,诗写成之后,连鬼神都感动得哭泣。

那么,李白是不是天生就那么聪明?是不是他从小就懂得刻苦学习?都不是。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有一天,李白在学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妈妈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很奇怪,不明白老妈妈磨这根铁棒干什么,于是他就走上前很有礼貌地问:“老妈妈,您磨这根铁棒干什么呀?”老妈妈头也不抬,还在一个劲地磨:“我的绣花针丢了,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一听吓了一跳,说:“这可太不容易了!”老妈妈抬起头来:“铁棒磨成针是不容易,可是,时间长了就可以磨成针了”。

从铁杵磨成针,李白想到了做学问。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做得到。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自己的学问就一定会有长进和建树。以后,李白再也不逃学了,他每天苦读诗书,终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有关于坚持不懈的名言名句

1、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

2、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英国)达尔文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有梅花扑鼻香?

5、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董必武

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7、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9、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1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国谚语

12、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

13、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一来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陀思妥耶夫斯基

1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轲

15、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冯子咸

16、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17、坚持者能在命运风暴中奋斗。

1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9、耐心之树,结黄金之果。

20、骆驼走得慢,但终能走到目的地。

21、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2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蔡锷

2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24、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25、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26、毅力是永久的享受。

27、斧头虽小,但经历多次劈砍,终能将一棵最坚硬的橡树砍刀。

28、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29、看日出必须守到拂晓。

30、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

31、成功最终属于耐心等待的人。

32、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33、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

34、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35、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