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传统武术进校园格言 正文

传统武术进校园格言

时间:2025-04-30 12:55:54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随着武术的不断推广发展,武术已成为了广大群众非常喜欢的一相体育运动。它具有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培养人们正直的思想品质。同时武术也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武术也渐渐进入了校园里。但是很多学校的武术教学开课率并不高,特别是农村学校开展武术教学更不理想,几乎为零。如何通过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来吸引学生是我们当务之急。

学生普遍认为武术学习太单调,即使学会了忘得也快,因而往往缺乏兴趣。所以,要上好武术课,应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我总结了武术教学的几个步骤来叫学生更好的学习,使之对武术产生兴趣。

一、在武术教学中注重武德的教育

为人的跟本在于“德为先”,所以在进行武术教学过程中武德教育是必须要有的。继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要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有宽广的心胸,对人民要以礼待人,不恃武伤人,不以强凌弱;对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要敢说敢管,见义勇为,疾恶如仇,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不盗名、不夺利、不保守,热于助人的美德;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对前人和长辈的著作和经验要虚心学习,认真专研,努力学习技术,刻苦练功,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文武双全,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使我们的孩子德才兼备。教师可以再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有关武术的小故事,如:岳父、霍元甲大刀王五等一些武术名族英雄的故事,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武术,了解武术,从中学习其优良的品质。

二、在教学中加强实际运用

现在很多体育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自己所教的套路,把武术变得单调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认为武术非常的枯燥。为此我们应该在教授套路的过程中,应该穿插实际运用的教学,叫学生更好的认识武术,从中学到武术的精华,理解武术并不是枯燥的,它可以无穷的变化,它很巧妙。例如:我在进行太极拳的教学中把实际运用和太极拳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明白了以巧破千金,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记得更加牢固了。

三、要遵的教学规律,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要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教一些简单的手型、手法、步型,简单的动作组合,使学生一学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克服“不好学”“学不会”的心理。教学生对武术不在有抵触。

然后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首先要培养体育骨干,就是要有目的地挑选一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培养,以使他们提前学会教材,这样在课堂上就能有效地协助教师进行教学。还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同时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采用信息教学法:利用电脑和录象带进行教学内容演示。将多媒体教作为武术课的辅助手段,是改进武术教学、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除了采用以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还要发扬教学民主,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可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从而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和学生练习武术的兴趣。

四、不局限于课内教学,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体育课上还可以通过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兴趣来促进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体育锻炼而武术由于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不高,是农村学校在课外活动开展体育锻炼一项不错的选择。因此在课外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是学生在课外活动选择武术项目的关键。利用早操或课间操的时间进行武术项目的推广,是学校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以外进行武术锻炼,早操或课间操的练习是每天都要进行的,这就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能使学生长期在武术氛围的熏陶中对武术产生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组建武术兴趣小组,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结合起来,以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促进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通过在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中进行武术表演展示,激他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其加入到武术兴趣小组中来,促进武术项目在课外活动的推广。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相比,它的活动内容不拘于教材,更具吸引力。在武术教学内容里,仍简单化的套路进行教学如“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剑术”等。而课外活动时老师就可以介绍些防身术、擒拿术、拳击和散打等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武术的不同需求,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在课外活动选择武术项目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为课堂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总之,我们作为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自身要有足够的认识,对于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跆拳道和空手道等国外体育项目。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教材内容有待改进,教学模式过于老套,在中小学的开展很不乐观。为此我们身为体育工作者应共同努力,在借鉴跆拳道和空手道推广成功经验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推广模式,我们的武术比它们更精彩,总会有喜欢的一种且充分利用好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这两个关键环节,让学生普遍喜欢上武术。让我们共武术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1、练拳不练把,等于胡乱打。

2、一寸长一寸强,硬劈硬进人难防。

3、落步如钢钉,进步快如风。

4、出手如飞回如箭,火烧指头还嫌慢。

5、刀如猛虎,剑如飞凰,枪似游龙。

6、打拳不活腰,到老艺不高。

7、理字不多重,万人担不动,武夫不讲理,艺高难服众。

8、手到眼不到,尽是瞎胡闹。

9、打得宽不如交得宽。

10、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

11、冬练劲,夏练筋。

12、艺不轻传,不妄泄。

13、一力降十会,一巧破百拙。

14、经不起风吹雨打,算不得英雄好汉。

15、练拳先练桩,大顶增力量。

16、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顶手。

17、疾上更加疾,打上还嫌迟。

18、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19、眼要清,脚要清,动身进步似猫形。

20、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21、冬练劲,夏练筋。

22、武人相敬相倾。

23、宁叫筋长一寸,莫叫肉厚一分。

24、低头探腰,学艺不高。

25、十个把九个吹,剩下一个还胡勒。

26、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为武术最高境界。

27、八极加劈挂,神鬼都不怕。

28、少练三体式,老来浑圆桩。

29、拳打力不开,力打劲不开。

30、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31、七分蹲子,三分过。

32、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

33、低头猫腰,传授不高。

34、教师身,贵如金,沾住四两还半斤。

35、力不打拳,拳不打功。

36、五心须相印,子午宜相对。

37、意到气到力到。

38、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

39、松在出气之中,紧在吸气之上。

40、大怕瓣腰,小怕揪梢,大胖子就怕三转摇。

41、功夫者,工夫也。

42、行走坐卧,不离这个。

43、眉动心必动,乍膀全力发。

44、枣子练的精,打人占上风。

45、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46、平时练武技,危急能防身。

47、酸加痛减麻停。

48、朝练寅,夕练西。

49、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50、教师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51、火大没湿柴,功到事不难。

52、手足原无异态,拳术可必分门,少林武当终归于拳,内家外家总是一家。

53、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

54、两膀活如扇,法由手中出。

55、圈内招连招,圈外环转步。

56、枪不扎石拱,镖不喊铜城。

57、习武者当立志,人无志事不成。

58、教师见教师,手快打手迟。

59、小心天下去得,莽撞寸步难行。

60、连环步,往前攻,巧打飞踢占上风。

61、行遍天下路,把势是一家。

62、同是江湖客,不识也相亲。

63、心正则拳正,心邪则拳邪。

64、文以凭心,武以观德。

65、举手不留情,留情不落名。

66、招没绝,功夫有绝。

67、不明经络,举手便错。

68、松者自逸,紧者自掣。

69、长拳即短打,短打即长拳。

70、单擒随手转,双擒捏带擎,单拿手腕肘,双拿肩腾走。

71、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出功。

72、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在人前自夸口。

73、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74、前打天庭盖,后打紫金冠。

75、拳禅如下,力爱不二,主守从攻,戒除杀念。

76、练武先修德,德高艺更高。

77、缺一寸劲一根,过一尺跑不了。

78、手齐脚不齐,必是偷来艺。

79、出手指中线,打轮不折点。

80、手法便利,脚法轻固。

81、拳要好,三正里面找。

82、慢拉架子,快打拳,急打招。

83、步为架,手为势。

84、治劲有三策,一导二分三乱堵。

85、宁练筋长三分,不练肉厚一寸。

86、短见长不用忙,长见短不容缓。

87、三拳不如一肘,三肘不如一指头。

88、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89、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90、文讲八法,武讲八势。

91、一寸小一寸巧,闪战腾挪人难找。

92、内五行要动,外五形要随。

93、外讲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意念足。

94、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

95、拳以德立,无德无拳。

96、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97、手到脚亦到,方为得玄妙。

98、入门先找形,练功不忘形。

99、六合不相连,必是学艺浅。

100、手后一尺,天下无敌。

传统文化进校园标语

1、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2、传学及古今,经略贯华夏。

3、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

4、扬时代弘毅,为万世开太平。

5、用心传承文明,用行成就未来。

6、文化点亮心灯,文明美好人生。

7、文明凝聚力量,文化成就辉煌。

8、学传统文化,做当代智者。

9、博古而通金,挥手在云端。

10、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中华。

11、习四书五经,修德蕴之人。

12、国学经典智慧,创造美好人生。

13、传承华夏文明,引领立志修身。

14、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15、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16、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

17、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

18、传承弘扬文化,成就美好人生。

19、传承弘扬文明,鼎立世界中华。

20、传东方智慧,品华夏文化。

21、传播东方智慧,共享华夏文明。

22、承圣贤之德,解天下之事。

23、传统文化播神州,华夏文明永流传。

24、传圣贤道、授大成业、解精神惑。

25、博学助君明志,笃行助力致远。

26、借助先贤成就,打造现代经典。

27、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

28、习古之至理,明处世之道。

29、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

30、习文通古今,惠民在人心。

31、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32、吸千秋文化,立万代基业。

33、弘扬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

34、普新道新德,及优生名仕。

35、修身齐家有道,汶林学院传教。

36、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7、用东方智慧优化您的生活。

38、传统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39、传承古文化,修身齐圣贤。

40、扬智者之帆,行慧者之路。

41、学传统文化,做当代圣贤。

42、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43、传古今文化,播东方神韵。

44、传承国学精华,陶冶精神情操。

45、传授东方经典,培训传统文化。

46、温习东方文化,修身齐家平天下。

47、复古代文化,展今朝风采。

48、汇集东方智慧,传播华夏精神。

49、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50、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51、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52、传播传统文化,修身美家平天下。

53、传播传统文化,不再迷茫畅天下。

54、传播古典文化,成就华夏修养。

55、弘扬传统文化,缔造华夏智慧。

56、东方文化之源,当代修身之所。

57、传承东方典藏,智育华夏儿女。

58、传承古贤经略,播种栋梁之苗。

59、学古人文化,成今人圣德。

60、授古人之德,开今人之风。

61、集古人智慧,创当代精英。

62、传播东方智慧,文化润泽心灵。

63、传播东方智慧,重塑中国精神。

64、传播东方智慧,辉映卓越人生。

65、传播东方智慧,点睛中国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