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孟子是 时期思想家,《孟子》是 家经典著作。(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 空乏其身( )
衡于虑( ) 而后喻( )
【小题3】唐代名臣魏徵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小题4】《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明 。(3分)
【小题5】孟子认为“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和“ 行 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
【小题1】、战国.儒家
【小题2】田间,田地 使……受贫困之苦 通“横”,梗塞,不顺了解, 明白
【小题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4】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而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小题5】略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孟子文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牢记此类知识点。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根据材料意思,把握关键句子即可。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句子含义回答即可。
【小题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实际,结合本文,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描写孝敬父母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描写孝敬父母的诗句1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2、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赠母亲的诗》
3、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诗经》
4、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诗经》
5、儿女未成人,父母已衰羸。——白居易《赠友五首》
6、母子,天性也,母思其子,慈也;子思其母,孝也故母子为三纲之首,慈孝乃百行之原。——郑光祖《杂剧·醉思乡王粲登楼》
7、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杜甫《前出塞九首》
8、君为父母君,大惠在资储。——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除夜作》
9、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10、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长恨歌》
11、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韩愈《谢自然诗》
12、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13、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杜甫《新婚别》
14、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张籍《别段生》
描写孝敬父母的诗句2
1、《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3、《思母》宋代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芦花打得满天飘飞,自己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者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自己身无长物,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
4、《将母》宋代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译文:把母亲带到扬州后,就安家于临时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吧。
5、《送母回乡》唐代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描写孝敬父母的诗句3
1、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2、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3、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4、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5、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蒋士铨《岁暮到家》
6、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7、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9、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10、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11、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着
12、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13、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14、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15、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16、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17、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舆恭《思母》
18、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1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20、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21、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2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3、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治国安民》
【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 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划一处)(1分)
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征求无已 ( ) (4)百姓不堪 ( )
12.翻译(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译文 :
13. 《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4分)
14.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参考答案:
10、入 /则无法家拂士
11(4分)(1)犯过失, (2)同弼,辅弼, (3)停止 (4)忍受,能支持
12.(4分)(1)用这样的方法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韧,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树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
13.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1+3=4分)
14.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