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韩愈治家格言原文 正文

韩愈治家格言原文

时间:2025-05-09 05:37:49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以下是文言文名人名句,欢迎阅读。

NO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NO2、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NO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NO4、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NO5、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NO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NO7、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NO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NO9、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NO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NO11、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NO12、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孟子集注>》

NO13、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NO14、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NO1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NO1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NO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NO1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NO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NO2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NO2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NO22、轻诺必寡信。——《老子》

NO2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NO2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NO2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NO2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NO27、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NO28、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NO29、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NO3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NO3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NO3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NO33、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NO34、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NO3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NO36、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NO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NO38、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NO39、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NO4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NO41、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NO4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NO4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NO4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NO45、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NO4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NO4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NO4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

NO49、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NO50、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NO5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NO5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NO5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NO54、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NO5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NO5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NO57、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NO5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NO59、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NO60、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NO61、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NO6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NO6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NO64、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NO6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NO66、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NO67、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NO6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论语集注>》

NO69、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NO7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邓州,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后被人们简称为“韩柳”。

1、有人问我尘世事,摆手摇头说不知。

2、须就近有道之士,早谢却无情之友。

3、退一步自然优雅,让三分何等清闲。

4、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神仙。

5、贫莫愁兮富莫夸,哪见贫长富久家。

6、宁可采深山之茶,摸去饮花街之酒。

7、大丈夫成家容易,七君子立志不难。

8、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中不惊。

陆游家训原文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陆游家训译文

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遗憾。

人物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阅读训练】

1.解释

(1)之:指代,这样的人。 (2)忧:担忧 (3)令:命令,规定

(4)恭谨:恭敬,谨慎 (5)令:让,使 (6)自从:从这以后

3.上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天生聪明、才思敏捷、智慧过人的人要特别注重自身修养;家里生有这样的孩子尤其要加强约束和管教,不要让他们与浮夸子弟混在一起。

陆游的家训对今天仍有意义,今天我们更要加强思想教育,因为如果教育不好,他们的破坏和影响将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