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治家格言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正文

治家格言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时间:2025-05-15 08:14:13

《朱子家训》读后感1

利用假期,我和妈妈共读了《朱子家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百个字,但我却读得津津有味,它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当我读到“自奉必须简约,宴客切勿留连”这句话时让我想起了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事,让我惭愧不已。

记得有一次,妈妈的好朋友要来我家做客,阿姨的女儿也一起来了。小女孩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爸爸妈妈非常喜欢她,亲切地称呼她“阿然”。从她进门后就一直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甚至还抱起她亲了两口。我十分嫉妒,好像爸妈平时都没对我这么好过,我心里冷冷地哼了一声。就在这时,妈妈朝我大喊一声:“阿磊,赶快把好吃的零食拿出来招待妹妹。”我心里很不痛快,不情不愿地哦了一声。我打开零食盒,翻翻这个是我喜欢吃的,翻翻那个还是我喜欢吃的,拿起这个不舍,拿起那个依然舍不得,最后我忍痛割爱挑了两样摔到了桌子上,看到那妈妈口中的阿然妹妹愉快的分享着我的美食,我恨得牙痒痒。

大人们在客厅谈他们的事,妈妈怕妹妹无聊,就对我说:“去,带妹妹去你房间一起玩。”我十分无奈,只好带她到房间,一来到房间我就恶狠狠地对她说:“你来是可以的,但我告诉你,我房间的任何东西你都不可以碰,只许睡觉或者看你自己带来的书。”说完我立刻转身。她听了我的话楞了一会儿,随后就坐在地板上看书了。可能她觉得看书太无聊了,也可能我书桌上五颜六色的磁力贴吸引了她,在我推开房门的时候,正看见她聚精会神地拼着我的磁力贴。那可是我最心爱的玩具,还是我过十岁生日时舅舅送的,我恼羞成怒跑过去夺下她手里的磁力贴,把她重重的往后面一推,她跌坐在地上“哇”地哭了起来。妈妈听见哭声来到我的房间,见妹妹这样,生气地批评起我来:“妹妹今天是我们家的客人,你是小主人,你就是这样招待客人的吗?”我也觉得很委屈,眼泪唰唰唰地落了下来。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地明白我错在哪里,《朱子家训》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混沌之门”,我一定会好好地学习它,做一个明事理的好孩子。“自奉必须简约,宴客切勿留连”这句话也牢牢地印在我的心里,时刻提醒自己在生活上必须节约,宴请客人上要大方慷慨,不要藏匿留恋不舍。

《朱子家训》读后感2

世界就像一潭水,初始,并不知道有多深,随着我们的成长,对这潭水一点点的涉足,才发现,原来,深不可测。渐渐地,人们懂得怎样运用智慧·权术在这潭水中畅游,可是更多的我们失去了。

《朱子家训》并不只是家训,更应该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应该学习的训则。它是中国文化的延续,它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沉淀。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坦诚相见,不再认为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彼此相信。一部《朱子家训》正引导着我们如何走好人字之路。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嫉妒是心灵的毒药,妒忌会蒙蔽了人智慧的双眼,永远也看不清真正的真谛所在。记得《爱的教育》中所讲的一个孩子,因为嫉妒心过强,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最终也没有能超过所嫉妒的人。拥有一个广阔的心胸是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容纳百川,更可以包容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祸福是相倚的,就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流传在炎黄子孙世世代代中,那些因他人失马而幸灾乐祸的人,因塞翁的儿子腿伤而叹息的人,最后也明白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那些有喜幸心的人有怎能看到最后的结局,事情总是变化并发展的。况且,在别人受难时,自己更应该帮助,这才是做人该有的良知。

“施恩莫念,受恩莫忘”。现实中总是有很多人持着自己孤傲的心,经常在自己受恩者前面显摆自己,殊不知这样只会让人觉得没有气度,更有甚者,因为自己施恩,总觉得别人歉自己的,让他人回报,结果回报的远比他施的恩要多。受他人之恩当然不能忘,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上学收到社会大量的资助,有招一日,等我发达了,一定加倍的回报他们,毕竟,在这个时候,我得到的不仅是资金,还是希望,更是动力。我没有韩信的能力可以一饭千金的回报老妇人,但至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句话在现在这个只认文凭的社会可以说是基本上是没有用的。但是在我看来“书”不是学业。此书指的是单纯的书,可以扩充为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可以增加人的涵养,扩充知识面,甚至可以改变人生,其实科第一开始的作用应该也是选拔一些有修养·爱读书的人,可以从书中悟出许多道理方法的人,只不过到后来,都变得功利了,成了为科第而读书,为未来而读书,啥时候能为读书而读书,才掌握了读书真正的乐趣。

古代真正的圣贤,有几个是为了科第而读书,他们都从书中参悟了一些道理,有着自己的理想,诸子百家是,各代名臣是。古代的才子大家更多的是官场失意,当沉浸在他们的文章,体会的将是别样的滋味。

《朱子家训》在此时就不仅仅是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训律自己,规范自己,将塑造一个更严谨的医学人士。

《朱子家训》读后感3

弹性思维,不管跌的再深,始终不要怀疑自己,年轻人机会多的是,但要懂得舍得的智慧。不管爬的再高,有得必有失,要懂得在高处当思来之不易,不能轻易挥霍无度。

一个人不管贫富,不能忽视知识的作用,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许多事情需要汲取社会经验才能有所体现,有所提升。贫富,无非是运势好坏,与个人能力其实不全相关,不要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是成功不靠擦边球,机会来时,我们要赢就要赢的漂亮。

社会鱼龙混杂,对于朋友,伴侣的选择不可以貌取人,以穿着取人,一时的落魄不代表一辈子的落魄。一个人的品性,性格,不会简单的就凭借身外之物来判断。如果男朋友或者老公事业不顺,不能打击毁损,更不能弃之。而是应安贫乐道,努力营造温馨的氛围,促进交流和理解,一起寻找办法才能解决问题,好好教育下一代,家庭的和睦,夫妻的感情,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是用钱可以换来的。总之,始终相信,爱情,不是靠激情维系,哪怕没有了激情,相濡以沫也可以度过难关。友情,难得的是相互理解,互帮互助,朋友是一辈子的财富。

性格不容易改,但是可以控制自己情绪的开关,不要太把别人的话放在心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懂得倾听。如果感觉不到来自对方的爱,需要及时交流和沟通。

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多看好书,好书的定义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书,趁着年轻,可以多学习,慢慢的就会发现自己喜欢的,然后坚持下去。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沉淀自己,发掘自己。

生活,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不过分夸大寂寞这个词,孤独,是一份财富,非宁静勿以致远。未来有很多的可能,只要好好的走着,人生永远是我们想不到的精彩。

曾经沧海,悠悠往事,明天的明天。

《朱子家训》读后感4

在很多年之前,就听说过“朱子家训”,但多年来总是脚步匆匆,从没有认真看过。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自己能静下心来看一些想看的书了,于是就在闲暇时间认认真真读了家训,读后感触颇深,现把一点感想写出来,与各位分享。

由明末的朱柏庐编写的“朱子家训”,字虽寥寥数百,却通俗易懂,堪称儒家的经典之作,家训中不仅表达了正确的治家之道,更是蕴含了深刻做人和育人之理,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在我看来,虽然家训蕴理厚重,字字珠玑,但最能给我们日常工作带来启迪的则是下面这句话:“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闭门锁必亲自检点”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句话说得是居家过日子应该秉持的态度,与我们的工作风牛马不相及。但我觉得不是这样子的,世界上的事情很多都是殊途同归的,生活与工作也一样,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习惯和态度。

居家应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工作中的每个早晨又何尝不是这样子呢?每早早来十五分钟,清洁自己的工作台面,为大家烧一壶开水,然后梳理一下工作思路,拟好每天的工作计划,你会发现,你自己不仅一整天心舒气畅,工作也可以有条不紊。相反,如果每天早上都是压点才到办公室,如遇突发或者较为急迫的任务,可以想象随之而来的凌乱无章。

同理,居家应该“即昏便息,关门闭锁必亲自检点”,难道我们的工作不应如此吗?每天下班晚走五分钟,把今天没有完成明日亟待完成的工作过一下,做好各种应急预案,把容易忘记的事项做好标识置于较为明显的地方,然后检查开关插座和门窗,然后安心离开。这样即使明早遇到突发事件,也可以从容应对。

当然,“朱子家训”带给我们的还有很多,比如让我们淡泊名利,修身齐家,又比如让我们勤俭持家,谦虚做人等,这些话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大道理。仔细阅读,你会觉得好像在与一个睿智的长者进行促膝长谈。每一句话,或许都会对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想,这也许就是家训带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吧。

《朱子家训》读后感5

我在寒假里读过《朱子家训》这本书,它是中华传世名著经典丛书,这本书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它仅仅用了506个字,是由清朝朱用纯写成,书里每一个字都牢记在我的心中。

在这本书中,我记忆最深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来不易;半丝半缕,恒年物力维艰。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节约。还有一句话是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偏重钱财,不孝顺父母,不会成为一个好孩子。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事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我们不仅应该记住每一句话,更应该深刻理解每一字的含义,吸收其中丰富的营养,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

《朱子家训》读后感6

这几天我看了几本书,其中我最有感触的就是《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

这本书有《朱子家训》的原文、解释和一些小>故事,从这里面教育我们要做个节俭、宽容、善良、正直的人。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指教育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热爱劳动,增加责任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指每一粒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很不容易,我们不能浪费,吃饭时吃多少装多少,而且要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不能剩。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是指别人开心的事,不能有妒忌心;别人有伤心的事,也不能有喜幸心,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是说做了好事希望别人看到,不是真正的善良,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而不是要得到别人的赞扬。

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和这本书相比还有很多缺点。所以,我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对有需要的朋友多给予他们帮助和关爱。

总之,《朱子家训》这本书就是教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大家都来看看吧!

《朱子家训》读后感7

在学习这篇《朱子家训》之前,只是片面的知道是治家的格言,甚至可以说是陌生。通过学习,整篇文章言简意赅,内容丰富,不仅仅是讲诉了治家的方法,更是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自觉

文章的开头就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让我感觉一种亲切塌实的感觉,进而似乎看见一种田园般的悠然生活,与世无争,恬然自若,每日清晨,趁着清露沁人的凉爽,持着扫帚将庭院打扫干净,要内外整洁;到晚上,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关好门窗,将一天的烦扰都关在门外。用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张着我们为人正直,要以身作则。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贫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对人刻薄,自己也总究会受到别人的反击,不守伦理,很容易为人所弃,在对贫富上,讲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应该一视同仁。为人不搬弄是非,不说三道四就是一种道德操守,当然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难免一些八卦新闻的产生,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精神意识,整个社会风气将会越来越好。

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这种自觉主要是体现勤劳,凡事都要自己亲自做,不要总是观望别人,在这同时要自觉的关心家人、别人、同事,自觉担当做事的责任。

自省

文中写到"勿念口腹,而恣杀生禽",这一句是指不能因为自己的贪念而随意地宰杀生禽,提倡我们应该持有环保意识。"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这句讲的是交友,与那些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所累,与老成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也是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般了解评价一个人,只需看他身边有些什么人。其实,在处世为人方面,书上给我启发很更大。"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譖诉,当忍耐三思"这是教人不要轻信流言,要想到着也许是别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谓"兼听则明","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这句就是要人学会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待人方面,"财诗惠勿念,受恩莫忘"对人好不要想得到回报,施恩不求报才是真善。但受到别人恩惠切不可忘记。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是君子所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宽容"一直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一样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箭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工作生活中,在团队里尽职尽责,团结合作,无私奉献是我们每个人积极遵循的职业素养。

我们都应该不断检点自己,不要嫉妒别人,取笑别人,不要爱财如命,不要算计别人……从自己做起,不拘小节,要做一个知书达理之人,做一个为人处世的低调者,要有自己的信仰,有为人风范。

自悟

在对待功名利禄的追求中,朱子倡导的是: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读书是为了求学问而不是为了追名逐利,当官是为了家国天下,而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这样的追求现在已经很难实现了,现实总是无情改变人的初衷,再纯洁高尚的初衷在现实面前也在无数次的碰壁后变的面目全非。所以坚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难的事,而这种艰难必须由坚定的信念克服,道理讲千遍万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贯彻下来,那是不容易的事。时时追念自己的初衷,监守内心的阵地是一种可观有效的方法,所以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做事中不断总结和领悟,要有远见卓识,不要因为做事而做事,不要因为学习而学习,而是要不断提升自己。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还有着很多顿悟、感慨和启发。可还是围绕着自觉、自省和自悟,这三个方面的来阐述。它不仅仅是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在工作生活中训律自己,规范自己。

《朱子家训》读后感8

学校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寒假作业就是背诵《朱子家训》。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原来以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读后才发现全篇以偶句连成,读来如金玉落地,颇具韵律之美,不仅不觉得枯燥,令人爱不释手。反复吟读,更觉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这一句话仿佛让我在晨曦的薄雾中看到了一个在清扫庭院的淡淡人影,那青色的长衫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着;仿佛让我在漫天晚霞中看到了一个静看落日的人影,那青色的衣衫上染上了绚丽的色泽,他在最后一缕阳光消散之后慢慢关上了门窗,把烦恼不安也关在了门外,在如水的月光中进入了梦乡,梦见了那只蝴蝶自在地在身边飞舞。这是一种多么规律、健康的生活状态啊,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这是多么闲适、安宁、平淡和朴素的生活状态啊。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一句话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样表明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啊,浪费无疑是可耻的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需加温恤"……这些质朴的格言早已超越了文字,幻化为贤者心灵的法则。

若说处世为人我最欣赏的是"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这句,是的,我们要善于倾听,做领导的尤其要如此,但倾听不等于轻信。话语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最常用最广泛的交流沟通传媒,那么怎样对待这汹涌澎湃的话语的波涛?矛盾是无处无时不在的,大是大非有但对于平常百姓生活究竟

有多少?怎样处理?那么我们就好好琢磨琢磨朱柏庐这句话吧!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这几句都表明对子孙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用好的教育方法才有用,不光要让子孙读好书,好读书,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淳朴的品质教化子孙才行,这样后代才能长盛不衰啊,否则只会使三代而衰这句话应验啊。

虽然有写话我读不懂,但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总之,受益非浅!

《朱子家训》读后感9

昨天,我读了朱子家训。很受启发,从而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其中的几句是我印象深刻。

第一句就是:"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节约。虽然石器简朴而又粗糙,但是比金器好;虽然是果园里的蔬菜,但是也胜于山珍海味。

第二句是:"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意思是不要贪图不是自己的钱财,不要喝过度的酒。告诉我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第三句是:"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意思是看见富贵的人就摆出一副讨好的模样是最可耻的;看见贫穷的人就标出一副骄傲的模样,是最贱的。

最后一句就是:"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意思是对人施舍,不要牢记在心上;别人帮助了自己,一定要永记在心。

外国人也羡慕中国有朱子这么伟大的人。

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学习朱子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朱子家训》读后感10

今天,我们读完了《朱子家训》, 深有感触。  读了整篇《朱子家训》,我懂得了整篇文章都是写朱子教人怎么做人的。如“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喻之”就是教人:人要是有犯错,如果是小错误,就可以小事化了;如果是大错误,就应该依法惩处。如“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是教人:处事要公私分明。“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是说:“人有困难一定要互相帮助,勿必要懂得尊敬读书人”……  《朱子家训》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就像是一把钥匙轻轻地打开了我的“不明之门”,我一定会记住它的,并且把它利用在我的生活之中。现在,“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读了《朱子家训》这一篇教育的文章后,我思绪万千,不由得拿起笔写下这篇读后感。  《朱子家训》,是古代朱家培育子孙的经验之谈。它读起来像绕口令,读了以后又让人明白了深刻的道理,真让人回味无穷。  其中,我对“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和“勿损人利己,勿妒贤而嫉能”这两句特别感兴趣。生活中有的人,犯了错误也不改,还欺骗,甚至愈演愈烈。有长处又长埋于心中,不知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与现在的社会是格格不入。我想对这些人说:“不错应该改之,有长处应该善于表现、展示自己的才华。”还有的人,自己的成绩不好,他委嫉妒有才华的人,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来。我想对他们说:“你这样做只是徒劳无功,你最应该做的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加倍努力呀!”  我理解全文后,觉得应该把《朱子家训》广为流传,成为《世界训言》,成为每位公民做人、做事的准则。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06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下面是朱子家训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朱子家训文言文翻译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宴请客人时也不要铺张浪费,接连不断。(原译:“宴请客人时要大方慷慨,不要藏匿留恋不舍。”极为不妥。解析:“宴客切勿流连”句也是俭约的意思。翻译出来让人觉得没问题,是因为翻译出来的内容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境,这是一个通病。试问一个家训,会要求你掏空自己宴请客人,呼儿将出换美酒?这就不是家训了,这不是“崽卖爷田不心疼么”。再结合下文,质而洁、约而精、勿营华屋、勿谋良田。无不是俭约之句,怎么会在中间出现一句大方慷慨呢?所以,本句的意思必定是宴请客人也不要铺张浪费、接连不断。龙啸天风注。)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贪图好的田地。

(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虔诚;子孙即使不谙世事,教育也是不容怠慢的。(原译:“子孙即使愚笨”不妥。没有谁家的孩子是愚笨的,这显然不妥。龙啸天风注。)

(原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给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乖舛(chuǎn):违背。

(译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绝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哪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注释): 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评说): 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原文):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注释):狎昵(xiá nì):过分亲近。

(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注释): 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译文):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原文):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原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原文):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注释): 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注释): 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国课:国家的赋税。囊(náng)橐(tuó):口袋。

(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原文):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原文):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译文):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原文):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译文):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着,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1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谄媚宝贵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朱子治家格言》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与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是不同的,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治家格言》的作者是朱用纯(1617-1688),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和翻译: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以下灰色内容可以不教孩子)

(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原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 乖舛(chuǎn):违背。

(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注释): 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评说): 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原文):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注释): 狎昵(xiá nì):过分亲近。

(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注释): 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译文):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原文):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原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原文):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注释): 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注释): 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

国课:国家的赋税。

囊(náng)橐(tuó):口袋。

(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原文):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原文):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译文):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原文):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译文):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