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知礼行孝立德修身格言 正文

知礼行孝立德修身格言

时间:2025-05-16 23:30:04

1.不怕法律无情 就怕自身不清

2.立志言为本 修身行为先

3.骥走崖边须勒缰 人至官位要缚心

4.欲虽不可去 求应有所节

5.廉洁自律绷紧弦 拒腐防变勿思贪

6.清正廉洁官本份 执政为民党根基

7.一心为公是政理 贪权谋私有祸根

8.修身养性心如玉 纵欲贪色形成魔

9.心中常念人民苦 身边牢筑防腐墙

10.憎贪官、戒贪心,思贪害、拒腐不贪 分民忧、解民愁、保民安、执政为民

11.慎始 勿被蝇头小利所惑 慎终 勿让正气名节不保

12.手莫长,心莫贪,尽职尽责做好官。

13.清廉是进步的阶梯,腐败是灭亡的快车。

14.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腰缠万贯,也不是拥有国姿天香,而是拥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15.索贿受贿,贪赃枉法,只是一时的风光,但他的代价却是一生牢狱生涯。

16.教育、制度、监督并重 惩治、预防、查处齐抓。

17.放私欲、财欲 、损国害己 抓党纪、政纪 严惩腐败。

18.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廉洁从政; 教育和惩戒腐败违纪行为 利国为民。

19.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方能走端行正; 慎独、慎微、慎权、慎欲勤为干事创业。

20.执法如山方显凛然正气 清正廉洁自会宠辱不惊

21.秉公执法 维护法律尊严 浩然正气 展示红盾风采

22.廉洁自守能提升生命价值 放纵私欲是自毁锦绣人生

23.执法公正心坦然 清廉不贪自从容

24.慎言慎行一身正气 清正廉洁两袖清风

2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6.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生活;用热情的态度投入生活;用科学的方法建设生活;用廉洁的作风净化生活。

27.洁白以自爱,清廉以自律,清高以自尊;淡泊以自居,淡交以自制,平易以自恃。

28.以平常心坚守“清贫”之业;用满腔爱育出“清白”之人。

29.为师者,人魂之匠也。必清其志,洁其心,正其身。一生辛劳自逍遥,两袖清风终不悔。

30.贪一滴,占一点,点点滴滴是深渊;留份白,留份清,清清白白在人间。

31.做人,学生以教师为镜;为教,教师以学生为镜。

32.安乐出自清正,烦恼源于贪欲。

33.育荷花之品质,习蜜蜂之勤奋,思学子之利益,树廉洁之风尚。

34.呕心沥血育桃李,两袖清风朝父老。

35.任劳任怨,献身教育无悔;诚心诚意,服务学生有情。

36.清风两袖诲学子,洁身自好树风范。

37.一支粉笔,铸就千百辉煌人生;两袖清风,扫得一方朗朗乾坤。

38.奉献千秋唯觉少,索求半念总嫌多。

39.一生正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方流苏。

40.教书,点击学生智慧的键盘;育人,启迪学生美好的心灵。

41.以圣洁的心,做神圣的事。

42.宁静以致远,学高为师必须坐十年冷板凳,淡泊以明志身正为范岂能挣一分昧心钱。

43.天地君亲师,为师须德艺双馨,忠孝礼廉耻,知耻必贪淫俱戒。

44.一身正气,踏实育人,公正廉洁,一生为师。

45.做一支粉笔,清白一世;当一根蜡烛,奉献一生。

46.一生育苗不图日后来乘凉,只愿千枝万叶成栋梁。

47.三尺讲台三十教龄,两鬓斑白两袖清风。终觉教书自有佳境,绝知育人贵在冰心。

48.两袖清风,清白教书,身正令行,一世为范。

49.在我眼里,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只是我的学生,犹砾石般平凡,如金子般珍贵,一视同仁。

50.廉是教的根本,洁是学的楷模。

51.勤善是立身之本,勤勉是立业之本,勤俭是立家之本,勤廉是立德之本。

1.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2.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3.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4.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5.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6.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7.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9.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10.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二、治学篇(治学需要坚强的心、博学多才)1、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2、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3、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修身篇(修正自己,提升自己)1、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2、事事谨慎——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3、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4、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5、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6、三知:知命,知礼,知言。7、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8、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9、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10、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四、处世篇(在社会,灵活机动)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五、家教篇(教育家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人生感悟1、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2、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3、谦以保泰,谦以进德——“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劳而逸,谦而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个谦字。”4、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相关推荐: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孝”与“雅”是正人君子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忠孝为国、文雅修身,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当前,党中央号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校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人材的重任。双凤坳中学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展“孝雅文化进校园”的养成教育活动,意义重大,举措创新,必将取得社会满意的效益。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体系为主的国学,包括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唐宋散文、元曲杂剧、明清小说,以及楹联方志等。可以这样说,国学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是中华文化之母。在青少年中开展国学的启蒙教育,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人才,其意义和作用不可估量。但是,国学典籍浩如烟海,如果不适当选取教育的突破口,就不会受到应有的效应。双凤坳中学依据本地乡情校情,因地制宜,精选“孝”、“雅”二字,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窄而广,把传统国学教育纳入校本教材,是一项明智之举。

“孝”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百善孝为先”,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年共识。“孝”字出现很早,在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就有。《说文解字》解释“孝”字:“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意思是说,子女要好好地对待父母。“孝”是个会意字,上边是省写了一半的“老”字,下边是个“子”字,表示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小雅·蓼莪》中有这么一段诗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翻译成现代语,就是: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养育我、拉拔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著我。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样的浩瀚无边!

在《论语》中,孔子这样阐述“孝”的作用:“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说:若其人是一个孝悌之人,而会存心喜好犯上的,必定很少了。若其人不喜好犯上,而好作乱的,就更不会有了。君子专力在事情的根本处,根本建立起,道就由此而生了。孝悌应该是仁道的根本吧?孟子推崇“孝”,在《孟子》中有好几处论述“孝”的重要性:“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意思是:为人做事,什么事最大,孝敬父母是最大;孝顺的子女说到底,最重要的就是敬重父母至亲;如果人人都孝敬自己的.父母,把长辈当长辈,天下就太平了。如此看来,孔孟两个圣人不仅把“孝”看做个人的道德,而且当做社会的公德。

《孝经》是一本系统阐述“孝”的儒家经典,大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其作者相传是孔子、曾子的门人。《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人的身体连头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能随意毁坏和损失,行孝就要从这开始。所以,为人子女,要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还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子女的品德有缺陷,留给父母的就是羞辱)”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品行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蒙羞。

“孝行”的具体内容就是“尊老爱幼”,不仅是对自家,还要对别人、对社会都做到。“尊老爱幼”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把自己的老人以及别人的老人当做老人(尊老),把自己的晚辈以及别人的晚辈当做晚辈(爱幼)。有孝心的人,就会性情温顺,待人公平,处事公正。由此可见,“孝”是一种品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孝心立德,尤为重要。

“雅”是正人君子的一种风度和品行。“雅”的含义就是“正”。《毛诗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意思是说,雅就是正。《诗经》中的《雅》说的是王政所以衰微兴盛的缘由。《史记》:“文章尔雅”。“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规范)”的意思。《尔雅》这本书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既然雅就是正,自然就成为读书人的行为规范。

雅行是为人立身处世的一种外在形式,也就是一个人气质、品行的载体。雅行的具体表现就是“仪表优雅,谈吐文雅,举止高雅,交往儒雅”。仪表是一个人的外表形象,是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穿着得体,容态大方,不矫揉造作,不邋遢慵懒,就是一种优雅,就会将自己的某种气质显示于人,给人留下愿意接纳的信息。反之,就会使人讨厌,让人退避三舍。言谈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思想交流方式,显现一个人思想和文化的层次。态度温和,言语得体,表达顺畅,语辞幽默,就是一种文雅。如果语态失调,词不达意,粗俗低级,就会遭到别人的嗤笑和厌弃。举止即是举手投足的行为,是人的动态表象。古话说:坐要有坐相,站要站相。就是说,人的行为要有规范,不能张牙舞爪,为所欲为。举止行为合乎规范,在既定的环境和氛围中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越格,不张狂,不恣意,就自然透露一种高雅的气息。与人交往,要因人而异,采取合乎对象身份、特点的交往方式。以儒雅的气质待人接物,态度谦恭,交谈真诚,平等待人,公平处事,不自以为是,不强词夺理,不剑拔弩张,不损人利己,这样才是君子。雅行立身,不是书本知识,而是实际行动。

一代师表徐特立当年为《中学生》杂志写了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