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名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让我不为了暂时的失败而伤心、痛苦,然后再鼓足勇气继续前进。
世上少有一帆风顺的事,那些出类拔萃的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并从中获得教益。
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近2000种发明创造。为了解决电灯灯丝使用寿命难题,他先后做了1600多次试验,使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一次次的试验失败他从不气馁,重新再来。终于找到了耐用廉价的发光体——日本竹丝。使这项惠及全人类的发明走进了千家万户。爱迪生不怕失败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会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些后人。
记得上三年级时,一次我练琴,因为是一支刚学的、有一定难度的曲子,我总是掌握不好跳跃快动的指法。我急了说什么也不愿意继续练下去,只想下去玩儿。这时妈妈走过来慈祥地说:“孩子,你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什么意思吗?”我点点头。妈妈说:“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才能取得胜利。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听了妈妈的话我当时的沮丧浮躁之心慢慢地退了下去。又专心地练起了琴,我一遍一遍的练习,坚持了一周,终于把那首曲子弹得优美动听。
我们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和不顺心的事,比如:准备不足考试没考好,竞选班长失败了……这时,我们不要灰心丧气,觉得世界末日到了,我们要牢记“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名言,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才能从失败中看到希望,从失败走向成功!
小学四年级名言演讲稿篇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使我印象深刻。它像我人生中的指路明灯,为我照亮了“虚心,不自满”的道路;它还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谦虚的大门,锁紧了骄傲的大门……
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上三年级时,
到了第二节课,开始考试了,我一看这些题并没有那么难,都是课本上的知识,就是因为自己骄傲自满,没有好好复习,没有认真地背诵。现在做题的时候自己不确定答案是什么,我只好凭模糊的记忆来做题。这次的骄傲自满让我吃到了苦头。过了一天老师发卷子了,我只考了八十九分。心里别提有多伤心了。
有了这次的教训,我以后不再骄傲,每次考试前我都会认认真真地复习,考试时会仔仔细细地写……生怕漏掉一道小题。这样一来,我每次考的分数都不错。
所以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确是这样,只要虚心、不骄傲,才能取得好成绩,这句话,将是我一生的
小学四年级名言演讲稿篇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一句闪光的名言会影响和改变你的一生,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指导着你的学习生活。我也有我喜欢的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
一个人在成功的路上必须经历失败,如果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只有有了失败才能有教训、有经验。失败了没关系,只要有勇气面对失败,才是最大的成功。我也有这样的例子,记得在6岁那年,爸爸妈妈给我买回了一辆自行车,我第一眼看见,就觉得很好玩,便吵吵着要学。当我骑上自行车时,我才发现骑自行车原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开始,妈妈在后边扶着,我才摇摇晃晃地骑了那么几米。慢慢地我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巧,妈妈在后面慢慢放开了手,我骑着骑着,想回头看一看妈妈,才发现后面没人了,不知妈妈何时放手了,“诶哟”我重重地摔了一跤,感到全身酸痛,妈妈叫我再试试,但我已被吓得魂都没了,哪敢再上自行车。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名言,又想起了许多名人成功的经历,在妈妈的鼓励之下,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我感谢失败,因为失败能不断的促进我,让我走向成功。
后来从这次失败中得出了我成功的结论:人经过多次失败后,只要坚持不懈,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胜利就会属于你,这个结论难道不是“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真实写照吗?
小学四年级名言演讲稿篇四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世界上的名言有很多,流传千古的名言也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论语》里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这句名言给过我许多帮助,因而贴在我房间的许多地方。
记得有一次,我允诺朋友小月想起刘上我家来开party。可是到了星期六妈妈却说要带我一起去逛街。那时已经九点了。我跟小月约好是九点十五,我们两家距离又远,小月可能已经在路上了。可是妈妈好不容易主动带我去购置衣服,这千载难逢得好机会可是一去不复返的。
我左右两难。
妈妈在一旁对我说:“你给小月打个电话,告诉她party换时间了,不就行了吗?”
“不行,小月都已经在路上了,她有不带手机,哪里知道啊!”我焦急的说。
妈妈在一旁不耐烦的说:“你快点决定。”
我心里想了想:小月和我开party,什么时候都行;而妈妈带我去逛街,却只有这一次机会,要是错过了,下一次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正当我准备穿衣服随妈妈出门时,衣柜上的那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让我一下就改变了决定。我想起来我当时对小月千叮咛万嘱咐,到头来自己却变了卦,那小月可不得伤心死,再加上小月是我最喜欢也是最要好的朋友,怎么能让她伤心呢?
我当即对妈妈说明原因,并告诉她不要在劝我,我主意已定,不会在改变。
妈妈说:“这是你自己做的决定,不要反悔。”说完,便自己去逛街了。
不一会儿小月就来了,我们开开心心的玩了起来,当我跟她说起这件事时,她还说:“都是因为我,你放弃了这个机会。不过你做得好,我要向你学习。”我开心的笑了。
妈妈回来时还破天荒的给我带了几件衣服,夸奖了我。我那天真的很幸福。
从此“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成了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我永远都会对别人允诺的事情兑现。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强记不如善悟。
3、不听指点,多绕弯弯。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4、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5、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6、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7、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8、人唯虚,始能知人。 满招损,谦受益。 满必溢,骄必败。
9、心坚石也穿。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勤勉是成功之母。
10、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
11、万川归海海不盈。
12、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
13、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14、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15、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6、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17、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18、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19、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20、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21、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若要精,人前听。
22、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23、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
24、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灵。
25、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26、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27、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
28、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
29、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0、山上的石头能背完,河里的流水能舀干,世上的知识学不完。
31、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32、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33、仔细考虑一天,胜过蛮干十天。
34、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35、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36、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东非谚语)
37、怕问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38、心里没有眼,有眼也无用。
3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40、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41、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42、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3、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44、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
45、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46、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47、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48、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以人为师能进步。
49、思索,就是跟自己争论。
50、读了懂不了,用处也不大。
51、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5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53、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54、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 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55、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56、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57、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58、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59、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60、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61、温故而知新。
62、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6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64、一窍通,百窍通。
65、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6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67、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68、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69、尽信书,莫如无书。
70、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 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四年级名人故事 篇1
1882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长大。
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也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麻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
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海伦.凯勒被视为本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四年级名人故事 篇2
如果名师执教基础,新生的起点一定更高更稳。名师影响一生。
如果问:1946年,徐悲鸿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时,教几年级?你也许答不出。但要问:现在名校中的名师教几年级?你一定脱口而出——毕业班。且不说大学,就说一窝蜂扩招的名中学,师资匮乏,便让高二老师教高三,高一老师教高二,初三老师晋高一,依此拆低补高,最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初一。
但当年徐悲鸿反其道而行之。他亲授一年级课,教新生起稿、观察、修改、乃至铅笔、纸张、油彩等工具的用法,还到学生宿舍指导写生。二年级由吴作人等名家任课。三年级,待学生好规矩养成,才交给青年老师带班。新师应该得到尊重,可教育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新生刚起步,如果名师执教基础,新生的起点一定更高更稳。名师影响一生。
悲鸿大师用心良苦,大师何以如此?一是心有学生,尽力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二是教学理念崇高,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这也许是那时既不扩招收费、也不以“升学率”为考评标准的缘故。由名师开启智慧,乃三生有幸。当代人唯有羡慕的份了。
四年级名人故事 篇3
鲁迅12岁在绍兴城“三味书屋”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干家务劳动。
有一天,鲁迅在家里帮助妈妈多做了一点事,结果上学迟到了,严厉的老师狠狠地责备了鲁迅一顿。鲁迅挨训以后,并不因为受了委屈而埋怨老师。他反而诚恳地接受了批评,决心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再也不会因为做家务而迟到了。于是他用小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方方正正地刻了一个“早”字,以提醒和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发愤读书 。
四年级名人故事 篇4
1961年5月的一天清晨,雷锋冒着大雨去沈阳办事。去车站的路上,他见到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孩子,手里还牵着一个小女孩,在大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车站走着。雷锋见到这种情形,急忙跑上前去,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那妇女身上,又背起地上走的小女孩,陪同她们母女一同到了车站。上车后,雷锋见那女孩冷得直打颤,于是又把自己身上穿着的绒衣脱下来,穿在小女孩的身上,还把带的馒头给两个孩子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妇女非常感动,眼里闪着泪花,紧紧握住雷锋的手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雷锋就是这样永不停息地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
四年级名人故事 篇5
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他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辍学之后,更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
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 “罗呆子”。 他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也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四年级名人故事 篇6
有一次,陈毅到一个亲戚家过端午节,进门后,看见桌子上有一本自己找了很久都没找到的书,于是,他忘了走几十里路的疲劳,立即躲到一个空房里专心致志地读起来。
他边看边用笔摘录重要章节,到了吃饭的时候,亲戚几次来请他,他都舍不得把书放下。亲戚见他这样用功就不忍再打扰他了,就把糖和粽子给他端去。陈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书本和摘录上,粽子本来是蘸糖吃的,可他竟把粽子伸到书桌上的墨砚里蘸着墨汁往嘴里送,一连吃了两个粽子,竟然没有品出异味来。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来面条,见他满嘴是墨,便召来家人看,大家见了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陈毅起初还不知众人在笑什么,他用手抹了一下嘴巴,见手上沾了很多墨汁,才知道自己误吃了墨汁,他幽默地对大家说:“吃了墨没关系,我正觉得我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呢!”
四年级名人故事 篇7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