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古人人生格言对联 正文

古人人生格言对联

时间:2025-05-18 11:20:33

第一幅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是李嘉诚办公室悬挂的唯一的一幅书法,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

“发上等愿”和“择高处立”就是要格局远大,眼界开阔,“志当存高远”。我们做人立志、发愿要高远,要有大志、远志。

唐代诗人王维说,“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小。”

我们常说,眼界决定境界,如果没有开阔的眼界,很难做出大的事业。只有发上等愿望,择高处立,才能开阔我们的眼界。

志向远大之人总有一天会干出惊天动地的宏图大业,而目光短浅之人永远只能是一凡夫而已。

青年时的孙中山爱议论国事,旁人揶揄他:“看你言高志大,莫非你想当广东都督?”

在这些人眼中这广东都督就伟大的不得了了,而孙中山却说:“我干的事比广东都督大多了。

正是有这样远大的政治理想,才使他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革命道路,成为辛亥革命第一人。

“结中等缘”和“就平处坐”就是要脚踏实地积极稳妥。我们不要孤傲,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而是要把自己摆在平处。

做事求平稳,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想做大事、难事的人,就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件简单的事。

“享下等福”和“向宽处行”。下等福才是生活的本真。一切的奢侈和繁华,不过都是过眼云烟,粗茶淡饭最养人,平平淡淡才安康。

而且,沉溺在奢侈和繁华中,还会损伤我们的身体。正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所以道家教我们返璞归真,诸葛亮教我们“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朴素、勤俭、安康就是最好的福气。

第二幅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这幅对联出自曾国藩之手,也是曾国藩一生智慧的体现。

大处着眼,是说做人眼界要开阔,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思考问题一定要有全局意识,一定要看到未来。

然而大处着眼必须要与小处着手配合,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处着手,这样才能避免空谈和眼高手低。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是修养之要。曾国藩认为多言,多说话是凶德,是恶习。

所以他提出要“戒多言”,不议论他人是非,不吹嘘个人琐事;不说违反原则的话,不讲违背良心的话。

曾国藩“戒多言”的本质并不是什么要一味的少说话甚至不说话,也并不是什么沉默是金,而是在面临人和事的.时候,要做到自我控制,避免祸从口出、乱从口出,在本质上,这是一种临事不纠缠、少争论的行动智慧。

“独居守心”是修身的要旨,做人的境界。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

所谓“守心”就是守住自己内心的道德底线、价值底线、人格底线。

东汉名臣杨震为官数载一直以公正廉明着称,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说道:“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慎独是人生的财富,守心是修行的方便门径。不耐孤独是一种人生遗憾,不会守心是一种做人缺陷。

独居要守心,守住一颗善良的心,守住一颗勤劳的心,守住一颗淡泊名利的心,守住一颗平常心。

泪珠难换丰盈果;汗水能滋烂漫花。下面是关于人生格言对联的内容,欢迎阅读!

1、好事多为难事;名人都是苦人。

2、通今博古;返朴归真。

3、事无大小唯求益;才有高低贵学贤。

4、辱人终辱己;尊己务尊人。

5、做人诚作本;谋事信为基。

6、益世甘为牛献乳;利人乐作马飞蹄。

7、白眼观邪恶;丹心付善良。

8、神游物外烦情少;心注书中乐趣多。

9、读书求甚解;做事必认真。

10、放荡并非潇洒;奢靡岂是风流。

11、虚心成大器;劲皆见奇才。

12、欲使腰包实;须防脑袋空。

13、容人人不矮;责己己偏高。

14、少壮饱经磨砺;老来不畏风霜。

15、趣真不涉俗;心静自得天。

16、耻做桀王犬;乐为孺子牛。

17、效梅傲霜休傲友;学竹虚心莫虚情。

18、戒骄风清日朗;除躁海阔天空。

19、红火难熔碧玉;苍蝇不点清波。

20、风清尘不染;磊落德常存。

21、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伦人非。

22、伟人自古无闲逸;志士从来不屈挠。

23、贫能节俭;富不奢华。

24、岂可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25、小心行世路;大胆写人生。

26、手臂不伸名利场;脚跟休踏是非窝。

27、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8、有德名声远;无私威望高。

29、知错益智;就过误身。

30、未出土时先有节;得凌云处尚虚心。

31、品正心常泰;德高寿自长。

32、三思终有益;百忍永无忧。

33、压石何妨春笋出;抽桥无碍白云飞。

34、知足人常乐;无欺心自安。

35、立定脚跟做事;放开眼孔看人。

36、有才休拍马;无耻乱吹牛。

37、为人品行作范;处事仁义为师。

38、博览知学浅;广交悟世深。

39、不谋无耻事;甘作有为人。

40、忠奸终有报;泾渭总分明。

41、诚可防贪忍防祸;宽能治偏谦治急。

42、光阴无放假;成就不攀亲。

43、莫只看财边有贝;应常想利侧藏刀。

44、宁作劲松迎雪挺;不为媚柳顺风摇。

45、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46、药难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47、三思知进退;一笑对乾坤。

48、民心似秤;历史如筛。

49、碧玉蒙尘无损害;红梅傲雪自添骄。

50、名缰牵蠢客;利锁铐庸人。

51、有德通情理;无志弄是非。

52、失意休馁;得势莫狂。

53、袖里清风无价宝;胸中正义有声雷。

54、世事每从宽处乐;人伦常在忍中全。

55、骄傲遭逢失败;谦虚孕育成功。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