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的旗帜作文300字范文
有一个人,没有谁比她听到了更多的马蹄声,也没有人像她这样整日整夜地枕着马蹄声入眠,更没有人像她这样每天等待着那串马蹄声的响起,就像等待日出和日落。她,现在已经80多岁,她的长征是被小骡马驮着“走”过的。嘀嗒嘀嗒的马蹄声早已刻入了她生命的历程中!她是谁呢?她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者之一,“十大元帅”之一贺龙的女儿贺捷生。
这是我在中央电视台2016年《开学第一课》录制现场听耄耋之年的贺奶奶亲口讲述的真实故事。
暑假里,我有幸应邀去中央电视台参加《开学第一课》的录制,今年的主题是长征,活动现场邀请到了开国上将贺炳炎的儿子贺雷生、耿飚的女儿耿莹、贺龙的女儿贺捷生等许多革命前辈,为我们讲述当年的英雄故事。这纵横十一个省份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场景似乎浮现在了我的眼前:那波涛汹涌的大渡河,那独具天险的泸定桥,那常年冰雪覆盖的夹金山……,面对艰难险阻,伟大的战士们抢渡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录制现场,我近距离见到了撒贝宁、董卿、何炅和好多同学都仰慕的少年偶像组合TFBOYS。更荣幸的是我还被主持人千里挑一选中,有了上台的机会,按照要求铿锵有力地朗诵了《七律·长征》,并出色地回答了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主持人夸我:“这孩子智商不错,有出息”!当时真把我给乐坏了!
活动结束,我主动上前与贺捷生奶奶合了影,这张照片我将永远珍藏,铭记长征这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毛主席的诗词又一次回响在我的耳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开学第一课,我一生的记忆!
长征精神,我一生的激励!
先辈的.旗帜作文300字范文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竟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势,宣布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缉激光刻叱灸癸熏含抹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先烈们永垂不朽!
先辈的旗帜作文300字范文
翻开历史的诗篇,不难了解先烈的故事,虽然时间在流逝,时代在进步,然而革命先烈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也许不需要为了祖国而付出我们的生命,我们也许也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磅礴气概。我们能做的,更多是认识到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学习好各门文化知识,掌握好各种科学技术,完善自己的思想,美化自己的心灵。国家的尊严,国家的荣誉要靠我们自己来维护。烈士们的精神要靠我们来传承与发扬光大。我们现在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将来我们一定是祖国的栋梁!国家的明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先辈的旗帜作文300字范文
2016年开学第一课
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80年过去了,长征精神依然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 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要是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平共处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贺龙在长征中让人敬佩的故事
“吃后面大块的肉!”
1934年11月,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进驻湖南西部的永顺城。刚扎下营盘,就得到消息,敌人的三十四师,带着三个旅和一个团的兵力,正向红军追来。
敌众我寡,贺龙和任弼时商量到半夜才休息。
第二天一早,敌人进城必经的小桥突然浓烟滚滚,烧了起来。贺龙派了两名战士来见地方官员。
“老乡,这是五百块银元,由于战争需要,我们把桥烧了,等我们走后,一定再把桥修起来。”官员十分惶(huáng)恐地答应了。
两名战士一边往回走,一边嘀咕:“老总这是怎么了?怕敌人怕到这个份上?”
另一名战士也纳闷,说:“是啊,怕敌人追上来,把桥都烧了。”
等他们回到营地,战士们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贺龙命令队伍撤退,队伍一路走,一路扔下
了好多锅碗瓢盆,有的锅里还有没吃完的饭呢。
红军刚刚退走,敌人的部队就进了城。敌人的师长一看红军的营地,扔得乱七八糟,好像仓皇逃命的样子,哈哈大笑。得意洋洋地说:“谁说红军胆子大?听见我的名字跑得比风都快!”
他手下的狗腿子就跟着连连称是。
他又说:“他们一定跑不远,给我追!”
红军这时已走出一百多里,在一个山岗上停下来休息。战士们议论纷纷,都觉得贺老总今天很奇怪,平时天不怕地不怕,怎么今天听说敌人来了,不战而逃了。
任弼时听了战士们的议论,对贺龙说:“老总,还是跟战士们讲清楚吧,不然你的一世英名可就全完喽!”
贺龙哈哈一笑,点起旱烟袋抽了几口才说:“敌人兵比我们多,枪比我们好,所以就会轻视我们,犯了自大的毛玻咱们就抓住他这个弱点,让他更轻敌。这里山大树多,地形复杂,咱们埋伏好了,好以少胜多打胜仗啊!”
“哦!”战士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有的战士又问了:“老总,咱们都走出这么远了,什么时候打呀?”
贺龙眯着眼睛看看他,说:
“小鬼!你急什么?”
小战士“嘿嘿”一笑,说:“我不就是看着敌人的枪挺好的,想赶快换一支嘛!”说得贺老总和同志们都笑了。
敌人并不傻,虽然派了一支小部队去追击红军,心里却不踏实。大部队留在城里等消息。红军的侦察兵发现了这股小部队,赶忙回来报告。贺龙慢条斯理地抽了几口烟,说:“继续撤。”
战士们不解,有的就问贺龙:“老总,到嘴的肉,咱们怎能不吃呢?”
贺龙拍拍战士的肩膀,说:“这块肉太小啦,根本不够塞牙缝的,咱们还是等着吃后面大块的肉吧!”战士们明白了,就继续向后退。
这个行动被敌人的师长知道了,他更加得意,傲慢地跨上马,手臂一挥:“走,抓贺龙去!”然后带着全部人马一起追了上来。
这个时候,红军已经走到了一个叫龙家寨的地方,这里四周是山,中间一片开阔地。贺龙一看,说:“就是这儿,这种地形最适合打伏击,咱们就在这里等着敌人上钩吧。”然后仔细地布置好埋伏圈。
不一会儿,敌人的侦察兵就到了,紧接着敌人的师长,带领着三个旅和一个团,全部进了伏击圈,贺龙一声:“打!”
红军战士从四面八方冲出来,吓得敌人连吃饭的锅都打坏了。仅仅两个小时,敌人全军覆没(fùmò),红军战士又打了一个大胜仗!此时,贺龙正站在远处的一个山岗上抽烟呢!
贺老总与红小鬼
在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的长征的队伍中,有不少红小鬼。他们年龄很小,但是,长征的决心很大。一路上,他们不怕困难,勇敢坚强,有些还做出了突出贡献。贺龙非常关心这些红小鬼。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这些红小鬼胜利走完了长征路。
红二方面军军团指挥部警卫连有一个红小鬼叫周昌举。有一次行军时,周昌举倒在地上睡着了。睡着睡着,他好像听见有人叫他:“小鬼!醒醒!”
突然,耳朵传来一阵疼痛,有人揪着他的耳朵把他拽了起来。那人说:“贺老总让我来叫你,你再睡,就别跟着部队走了。”周昌举揉揉眼睛,赶紧站了起来。
回到了宿营地,贺老总走来亲切地问周昌举:“小鬼!
怎么样?每天晚上走八十里地,吃不消了吧?”周昌举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贺老总拍拍他的肩,转过身对供给部的一个干部说:“要想办法搞些马,让小鬼们和受伤的战士骑上,一定不让一个战士掉队!”
不久,部队真的从土豪那里搞来几匹马。这下子,每到夜里两点多,周昌举困得不行时,就被捆在马背上赶路。贺龙自己的马也让给病号骑了。看着他这样,警卫连的同志们直摇头:“咱们的贺老总啊,什么都好,就是不肯好好照顾自己。有点好事总是先想到别人,他的干粮让给别人吃了,现在连马也让给别人骑,还是老脾气!”
在贺老总的带领下,好多首长的马都让给了小鬼们,小鬼们能够顺利走出雪山草地,贺老总可是大功一件。
有一次,贺老总的勤务兵陈伢子在长征路上生了病,他又发烧,又拉肚子,上吐下泻,一天下来,身体就软得走不了路。
贺老总每天都来看望陈伢子,并把军部最好的牲口给他骑,还把军中的医生找来,逼着给陈伢子看病吃药,可是,部队行进在茫茫的草地里,到哪里去买药呢?所以连病带饿的,陈伢子的病,时好时坏,终于不拉肚子了,可烧老是不退。
十几岁的孩子,病得又黑又瘦,伏在马背上,一颠一簸的,时间久了,晕得眼冒金星。马也很瘦,驮着陈伢子的马,一直没有休息时间,接连累死了三匹。到第四匹马累倒下时,陈伢子也一样倒在草地上。
当他醒来时,看见贺老总和同志们都围着他,他哭着说:“老总,把我留下,你们走吧,我拖累了大家,我……”陈伢子泣不成声。
贺老总严厉地打断陈伢子的话,说:
“说什么丧气话,有我在,就决不会丢下你不管!你给我安心养病!”
很快,贺龙又给陈伢子搞了一匹马。这第五匹马,终于把陈伢子成功驮出了草地。后来陈伢子才知道,这匹马是用来驮文件的。贺老总命人把文件分散开,给大家背着,把马空出来给他骑。
陈伢子走出了草地,养好了伤,又回到贺老总身边工作了。战士们见了陈伢子都十分高兴,说:“你的命是老总从草地上捡回来的!”
贺老总也哈哈一笑,说道:“陈伢子还没完成革命任务呢,马克思不让他去报到啊!”
战士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在整个长征中,贺老总让出的又何止是一匹马?他把一把蚕豆、一条从水沟里钓上来的小鱼,甚至是自己救命的口粮,都让给了战士们。
最好吃的鱼
1936年7月,贺龙领导的红二和红六军团翻过雪山,进入了草地。由于原本准备的粮食就少,进入草地没几天,部队就断炊了。
贺龙看战士们一个个面黄肌瘦,就动员还有粮食的部队把粮食拿出来平分,并把指挥部的粮食一股脑全分了出去,警卫员为了他的口粮整天着急。
没有了粮食,贺龙就动员大家去河边钓鱼、捉青蛙。
第一天,大家共同努力,捉了不少,虽然不能吃饱,总是有吃的'了,可是第二天再去,河边就被当地的藏兵防守起来了。
子弹“嗖嗖”地扫射过来,战士们只好回来了。但贺龙没有动,他蹲在河边,任子弹打入身边的泥土中,就是不走。最后还是警卫员硬把他拉回去的。但是贺龙看战士们饥饿的样子,还是不顾警卫员的阻拦,坚持去了。
这一次,警卫员安排好了警戒,贺龙就坐在水潭边专心致志地钓起鱼来。不知为什么,等了好半天,就是没有鱼来。警卫员怕藏兵再来,催着他快回去。贺老总点上一袋烟,不慌不忙地说:“别着急嘛!钓鱼全凭自愿,你要吃它,它能不小心点吗?”
说得警卫同志们都笑了。正在这时,鱼漂动了,贺老总鱼竿一挑,嗬!足有三四斤重!活蹦乱跳地吊在线上。
同志们这下可高兴了,都帮着把鱼捉上来。贺龙也很高兴,他连着换了几个地方,都钓到了很大的鱼,天渐渐黑了,“钓鱼队”满载而归!
这天晚上,战士们吃到了“全鱼宴”,虽然没有盐,但鱼香扑鼻,战士们都饿了几天,光用鼻子闻着就觉得十分满足。
好多战士都称赞这是最好吃的鱼。贺龙含笑看着战士们狼吞虎咽,不时把自己的鱼肉分给身边的同志。
1.女将军李贞的长征故事
2.女英雄贺子珍的长征故事
3.少年老红军王新兰的长征故事
4.爱国民主人士周素园的长征故事
5.2016年开学第一课:贺龙女儿贺捷生的长征故事
6.2016年《开学第一课》:“百折不挠”秦华礼的长征故事
7.2016开学第一课:梁天文的长征故事
8.彭德怀长征路上杀大黑骡子的故事
9.长征路上刘先与宋志刚的感人故事
10.老红军许义华难忘长征路上的故事
鲁迅的烟斗_1500字作文1
因为鲁迅描绘的绍兴水乡乌篷船和孔乙己的茴香豆一直漂浮在我的脑海中,我便想有机会一定要去绍兴看看。
到了绍兴城,横亘在眼前的是一座风光旖旎的现代化城市。城中有水,水中浮城,鲁迅在《社戏》中走过的路如今成了一条韵味无穷的旅游线路。一场大雨把一群人拢在了一起,导游小姐撑开一把花伞把我引到了当年鲁迅躲雨的地方,我看到了鲁迅的影子兴奋地跑进雨中的样子。我逃开那把花伞,跟着鲁迅的影子跑进雨中,跑进那条仿古的现代工艺品小街,寻找着想象中的乌篷船、鲁迅的烟斗和孔乙己的雕像。雨停了,团队鱼贯而出,一无所获的我被导游小姐拉上车往下一站奔去。
在三味书屋门前,两三米宽的河沟里躺着两三只小小的乌篷船,踏上去照一张像两元钱,已经没有了鲁迅坐在上面的韵味。儿子属龙喜欢玩水,特别喜欢小船,便想为他买一只乌篷船回去,河边的小店却没有乌篷船只有写了“三味书屋”的纸扇和刻有“百草园”的镇纸。回到宾馆,大堂正中摆着一只金光闪闪的乌篷船,可惜只是一种标志不是商品。
逃离团队安排的晚餐,三轮车夫把我引到了“咸亨酒店”门前,我站在孔乙己当年站着喝酒的柜台前,要了一碟茴香豆和一碗花雕酒,喝着喝着就有了飘然若仙的感觉,后脑勺似被鲁迅那眉头紧皱的双眼盯得发烧。握住孔乙己罩着茴香豆的手留了影,帮老孔扶了扶快要掉下来的眼镜,才发现老孔只是一尊雕像。
挨个逛了几个纪念品商店,在丰富多彩的纪念品中却没有孔乙己的雕像。有两排烟斗凸现在我的眼前,我问那位同“豆腐西施”杨二嫂有些相似的服务员有没有鲁迅的烟斗?她浅浅一笑说,只有各式各样的烟斗,没有鲁迅的烟斗。鲁迅常叼在嘴上的那种烟斗没有,而其他烟斗上也没有刻上鲁迅或与鲁迅有关的文字,哪怕在作为商品的烟斗上写上“鲁迅故乡的烟斗”几个字,我也会买上一大堆在文友面前炫耀并送给他们。
有个著名女明星说过她喜欢“有点烟味的男人”,起初以为只是为某烟厂打广告,后来想想烟草可能应该是男人的一种味道。我没有吸烟的嗜好,但偶尔也抽一支,只在口腔里转转咽不下肚。但我喜欢烟斗。我眼前常常闪现出许多名人的烟斗,凡高最后一幅自画像就叼着烟斗,似在沉思;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的功臣之一就是烟斗;爱因斯坦说过“抽烟斗能使判断力更加正确”;烟斗让斯大林在最紧要关头总能保持沉稳;烟斗陪伴了贺龙整个战争生涯;烟斗让海明威在最孤独的时候有了朋友……而鲁迅写作时烟缸与茶缸各占一边,嘴里常叼着烟斗,于是烟斗变成犀利的文字变成投枪变成一代文豪的战友。有人说过,烟斗只属于男人,而且只属于有品位的和成功的男人,因为它可以适当地凸显男人的儒雅与绅士风度。喜用烟斗的男人性格特征大致表现为:冷静、稳定、内敛、自信、沉着、不羁、谦让、较少焦虑。这些特征正是一个成熟男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用烟斗不但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过程。一个男人只有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才可能把握好手中的那只烟斗。鲁迅就具备这些基本性格,且很好地把握了那只烟斗。我追求能把握那只烟斗的境界,所以我喜欢烟斗。还有文人莫名其妙地比喻,也佐证了我的烟斗情结。他们说,一般的香烟是“欲望之烟”,像艳遇,一次性的消费,快餐式的味道,而且风险(尼古丁)较高;雪茄是“精神之烟”,像情人,花费巨大,配置奢侈,虽然可以在人前炫耀,但是随着最后一缕轻烟袅袅飘逝,便也曲终人散;烟斗是“理性之烟”,像妻子,一旦拥有,相伴一生。 第一次鲁迅故乡行,感受了大师故乡骨子里的那般美丽与冷静,也留下一些遗憾。没有乌篷船可以向儿子解释,没有孔乙己的雕像但有与他的合影,而没有鲁迅的烟斗却让我有些沮丧。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风景固然重要,而文化尤其神奇,有了文化风景才能活,而有了文化的商品呢?于是我一直在想鲁迅的烟斗……
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_1500字作文2
尊敬的鲁迅先生:
今天,咱们高67班的全体同学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学完第五册语文课本中第三单元的课文《阿Q正传》,那是您的经典佳作!你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自己对阿Q的态度。您自己说,您之所以要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并且说:“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魂灵,但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在将来,围在高墙里面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先生,我很佩服您的洞察力,阿Q给后人展示了触目惊心的国民劣根性:吃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守旧排外、漫夸历史、愚昧麻木、卑怯巧滑、投机钻营、色情狂……说不尽的阿Q呀,给咱这群衣食无忧的“90后”的学生引来激烈的讨论:吴妈该不该那样做?阿Q应该怎样革命?自己身上有没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
不久,李老师将“走向鲁迅”的征文活动通知张贴出来时,马上有较多的同学围看:“为促进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引导广大中学师生进一步了解鲁迅,把握鲁迅作品的美丽和价值……”李老师在旁边加的提示语更惹人注意:“中学语文教材所收作品论数量及范围之广,非鲁迅莫属。让我们用笔发自内心地怀念这位中国的和世界的文学泰斗!”
先生,您是我崇拜的偶像,每每老师讲解您的文章,我的回答常常能得到他们的喝彩!这种成就感源自您的`作品,我无法回到您的过去,我只好在文字中默默地与您对话——
深夜,灯下漫笔的您是孤独、寂寞还是伤感的?朝花若能夕拾,惆怅是不会浮现于字里行间的。眼下,我已慢慢融进您的思绪,随着飞扬的思情在解读“嬉笑怒骂皆是文章”的您。
解读您字里行间的情感,了解时代赋予您的使命。当所有人都在沉睡中您却是醒着的。您以笔为剑,用犀利的语言刺醒沉睡中的人们。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遍体鳞伤的您仍奋然前行。难怪至今人们一直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评价您的话语:“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先生,在黑暗中,您就是一抹希望的亮光,照亮了那个黑暗、阴森的冷酷世界。回想往事,记忆里仍有浓浓真情的流露。
您回忆着充满无限乐趣的百草园——您怀念着采桑葚、拔何首乌、捕鸟的日子;回忆水乡故里、寄托思情——儿时的闰土给您讲述无尽趣事;回忆里得得锵锵的戏曲声,夹杂着香气飘然的豆子——简单的水煮豆,吃在嘴里却是无上的美味;回忆里那本“三哼经”,它倾注了多少长妈妈对您的爱,以至于您最后说:“黑暗人后的地母啊,远在您怀里永安葬她的灵魂吧!”这些往事您都记着,怀恋着。
然而,现实很难让您以悠闲的心情去欣赏美丽的田园和享受淳朴的乡情。现实让您紧握秃笔发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这个病态百出的社会里,使您不得不直面惨淡的人生。您活灵活现再现现实中的“病”,“深味着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最后,笔尖挥动,您一发不可收拾了。
您选择了穷困潦倒,守着孤灯,于是,有了破布长衫挂在身上的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的他也败在这“之乎者也”之下;有了在飘荡祝福之声的雪夜中死去的祥林嫂,她悲惨的人生际遇换来的却是人们的冷嘲热讽;欺凌怕势的阿Q,心里的“得胜法”使人感到悲哀,就连死到临头也不明白是怎么死的;再有一位以为有一剂“什么痨病都包好”的“良药”的华老栓,愚昧无违让他走向老年丧子的惨景。“人血馒头”,烤得焦黑的人血馒头,是现实最贴切的写照。呵,好冷,那时一种彻骨的凉风吹遍祖国大地。问苍茫大地,谁能“救救孩子”?就这样不幸中的人展露在这个病态的社会里,够冷漠,够可悲,够诙谐的了。您的笔下驰骋纵横,把文章做绝了,散文够散了,杂文够杂了,小说够味了。您吹起革命的号角,号声震荡人心,余音绕耳,快醒醒吧,沉睡中的人们,您疾呼!您诠释自己的笔名——迅速猛烈!彷徨之后的声声呐喊如战鼓!
1936年10月19日,您生命的“鼓声”骤然停止,遗憾啊,举国上下抚胸悲叹,慨叹您为何没等到国民彻底醒来的那天。一面鲜艳的旗帜覆盖在您的灵柩上,先生,九泉之下您知道国人看到这面旗帜的无限感慨与悲痛吗?阿累在一面中说道:“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走完就倒下,我们只能踏着他血的足迹继续前行。”先生,听到这句话您一定倍感欣慰,中华民族新文化的这条路上您并不孤单。残阳落日,不是消逝,而是另一种重生!今天,我从您的格言中重生——“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您姑且尝试做一回狂人,呐喊的最后余力,终于走过彷徨。朝花夕拾的美好岁月,就如同春风吹又生的野草般袭来。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的今天,那气势壮阔的文浪,经久不退,到了不可磨灭的地步。先生,您留下的不只是墨宝,而是您整个瑰丽的人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先生,您一定是永远活着的那个人。百年后的今天我以我的方式悼念您。因为,在您身上分明写着——文无止境,那是一种激人上进的不屈的力量。
先生,正是有您这种不屈的力量,凝聚在您灵柩的旗帜上,形成三个震撼人心的大字——
民族魂!
崇拜您的一位少女:李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