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关于君子的格言文言文 正文

关于君子的格言文言文

时间:2025-07-19 17:44:05

津长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厚道、不贪图钱财。“即名其津为君子济”的意思是:就命名这个渡口为君子济,“君子济”是魏桓帝为这个渡口命的名称。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君子济命名的缘由来介绍的。

原文

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①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②,赍金③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④,曰: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⑤,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事闻于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水经注·河水》)

注释

①幸:帝王驾临。

②大贾:大商人。

③赍(jī)金:带着钱币。

④道:路。

⑤往:去、到。

⑥津长:掌管渡口的官。津:渡水的地方(渡口)

下文“子封”是他的`名字。

⑦发冢举尸:挖掘坟墓,移开尸体。

⑧于:“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原文翻译

皇上魏桓帝十一年,西行驾临榆中,东到代地,洛阳的大商人带着钱财货物跟随皇帝皇后一起走,夜晚迷失了道路,去投靠津长,说:你来送我。渡河途中,商人突然死了,津长把他埋了。商人的儿子寻求父尸放丧,挖掘坟墓,移开尸体。钱币一点都没有丢。他的儿子把金钱都送给他,(但是)津长不接受。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皇帝说:(他)真是个君子啊,就把这个渡口命名为君子济。

1、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4、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7、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8、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1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

1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9、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2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2、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2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8、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2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30、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3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2、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3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3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37、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3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4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4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5、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4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47、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5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5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2、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5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4、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5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5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57、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58、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5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6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6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6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德高为君,学渊为子,故名君子。德谓之仁义,学谓之不惑。故人有君子小人之分 ,学有高低上下之别。小人者非不知仁义道德,乃其如坐井观天者,曰之天小,其非天小也。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故君子言需谦,礼需卑,不耻下问。古之道者有三,谓之儒,道,法。老子立道而返,庄子学道而归,道者,以之无为而为之,以逍遥立世,谓之举世誉之而不加赞,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故幼有所养,老有所归,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法之立者,管仲也,以其尊王攘夷,授之百工,谓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以利明,不循其礼。儒者孔圣之立也,孟子之传也,传之以礼,授之以仁,习以修生养性,从之以仕,为之忧国忧民,故凡为儒则谦而自省,守之德尊之义,故有苏武牧羊,孔明之出师表,文山之正气歌,范仲淹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始之华夏千年文也。

今之道者繁,谓之如星辰。古之识字者有一,今之识字者繁。古之学者有一,今之学者近无。何也?古之时,民生疾苦,且有圣人出以立其规,众生无学则无以为生,无德得则无以立足。故需有德而好学。故古之之人习圣人之教化,尊先祖之德。故汉有满城皆素缟,千里击贼返,晋有五雄渡江战,碧血染坞壁。唐有伐高丽,为迎前朝骨。宋有涯山役,十万尸骨断江流,明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今众人以先祖之所为为耻,以自身之才学远临先祖只学,视先人学说如之草介,近取西方之糟粕,为之以利为首,言之师夷长技以制夷,物欲横流,老不为老,幼不为幼,师无德,学无恭。幼无所教,老无所依,其皆是道德之衰也。

今吾不才,以此杂文,献物欲之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