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高考
专家们强调,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结尾要有力,而且长留余味。试想,开头和结尾给予阅卷老师阅读文章时的第一印象和打分前的最后印象都是良好的,还愁得不到高分吗?
凤头篇: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好的开头犹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令人钟情。倘若人云亦云,看了开头便知结尾,自然会影响作文得高分。精美的开篇有三点共性:一是“明”,要“首句标其目”,开宗明义;二是“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置悬念、用典故、引
1、巧用题记展才情
题记放在正文之前,位置抢眼。好的题记一下子就能抓住阅读者的心,那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往往能给阅卷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精美的题记,一般得具备三个特点:一是适合,题记内容必须与文章主题、情调乃至风格保持相对一致,能够与文章融为一体。如果反差较大,甚至自相矛盾,就会使读者觉得别扭,或者觉得不可理解;二是简洁,最好控制在50字以内,太长就会造成虎头蛇尾或喧宾夺主之感;三是煽情,必须是有感而发,要着力透过文字表达自我的情感,展示人物形象。题记的写作方法很多,如名言警句式、巧设悬念式、渲染铺垫式、情感告白式、哲理明旨式等等。
2、设置疑问吊胃口
这种方法或行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或先安排一个意料之外的情节,开篇荡起波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在高考作文中巧妙地设疑发问,制造悬念,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为赢得高分奠定基础。高考佳作《对大漠的约定》开篇连用三问,读者自然是欲罢不能:
是为了领略西北的风清吗?不是,金光闪闪的戈壁和悠久底蕴的敦煌,那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是为了逃离所谓城市的“喧嚣”吗?不是,其实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女孩也深深喜爱着城市五彩的路灯和现代化的学校。是为了追寻父辈走过的路,显得伟大吗?不是。试想父母怎会让唯一的女儿再去那份苦,受那份罪?他们深知女儿的肩膀还很弱小。那又是为了什么?
3、运用修辞添气势
综合运用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开头,或议论点题,或抒发展开,能收到文采飞扬的效果。这种方法最为常见,也是最受阅卷老师欢迎。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佳作《谈意气》便起笔不凡: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这段文字将意气与三位历史伟人相连,继而选择到与之相关的诗句,再用排比的形式连缀成句,文采飞扬,亮人耳目。
4、引用名言显深刻
用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流行歌曲、精妙诗文导入,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有突兀、峥嵘、高远之感,此类开篇观点鲜明,哲理深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不过,引用时要力求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否则会得不偿失。湖南省的另一篇高考满分是这样写的:
易中天在《书生意气》中说:“对那些不为利害所动,不为世故所淫,也不为世俗的议论所左右,依然故我地保持着书生意气的人,我们还应该发自内心地敬重,哪怕他学问并不多,说得并不对。”窃以为这是很中肯的话。
5、落笔含情拨心弦
开头不先接触文章主要内容,而是描绘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以此定下感情基调,并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比如《心灵的钟声》是这么开头的:“深夜,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射进屋里。周围很静,仿佛一切都沉睡在梦中,就连空气也像凝结了似的,只有床头的小闹钟不知疲倦 嘀答嘀答 地响着,令人感到烦躁。”
豹尾篇: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开头仿若“爆竹”,结尾当如撞钟。作文的结尾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它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之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文章会浑然天成,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可使人驻足,令人心动。下面五种结尾方法在高考作文中最为常见:
一是亮出高见尽展思想美
有了文章前面的铺垫、蓄势,结尾处再亮出作者经过提炼的精警语句,以其意味厚重引人敬策,发人深省。这种结尾方式,对于作者而言,明示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邃思考,对于读者而言,获得了发掘生活深层内核与思考人生的审美价值,可谓两全其美。2006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一文是这样结尾的:
作为个人,在有生之年,应不停地奋斗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来印证我们生命真正的存在。然而,沉思吧,让沉思丰盈你的生命,也丰盈更新你的疲惫或已充满创伤的心灵,这样,你就能扬起你生命的风帆,不再意气用事。
这个结尾,要言不烦,作者解读了人生情感的深蕴内涵,在上文基础上开拓出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借鉴。
二是敞开心扉尽展情感美
文章当是有情物,佳作须得动人心。正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优秀作者总是善于以浓浓的真情去拨动读者的心弦,引发读者的万千思绪,激发读者丰赡的情感体验。特别是结尾处,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积蓄,应该抓住最后的时机,外现丰富的情感,让读者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感受艺术的张力。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爱的色彩》,写出了自己三个不同年龄阶段对同一问题的三种不同看法,情感由怨恨、指责而变为迎合,不断汇集的感情火山到结尾时是这样爆发的:
这话猛地击中我的心,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猛地打开。我想起了那黄的草,黄的太阳,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想起那个未经世俗打磨的不规则的多边形,我的泪水悄然滑落,为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三是欲言又止尽展余韵美
文章结尾处有意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或情景,留下一片空白,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刺激他们的阅读情绪,让他们在无穷无尽的想象中去思索、去品味作品。这是一种美妙的结尾方式。满分作文《公鸡做官记》,编述了公鸡做官的经历;对属下专心生蛋的鸡看不惯,喜欢陪自己玩乐的鸡。年终考评,竟然颠倒黑白地上报。没想到主人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过了几天,我和小白都被请到主人的面前,心里美滋滋的.。怎么,主人的手里捏着一把刀?为什么呀?我才当了一年官呀,我不想死!你,聪明的,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作者没有置评,而是有意向读者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启人深思,令人警醒。
四是陡转立止尽展新奇美
不按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安排事情的结局,结尾处推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此时骤然驻足,立马回缰。这种陡然转折、戛然而止的写法,能给读者以新奇感,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小小说《后起之秀》写道,评论家老王因儿子屡次投稿不中,未圆“少年作家”之,因而对时下的少年作家另眼相看。一日看到一位号称少年作家的作品《记卡尔维诺与王小波的想象》,又习惯性地开始猛批恶评。电话铃响,儿子来电话说明此文是他用笔名发表的作品。且看老王的表现:
“什么?”老王手中的听筒差点滑落,“你说那篇论卡尔维诺是你写的?好小子!”老王回到书桌边,把刚刚写好的评论文章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箱。他摊开一张稿纸,写下这样的题目:“后生可畏啊!现在的少年作家怎么得了!”
五是呼应开篇尽显结构美
如果考虑到文章的完整严密,可以有意识地照应开头。这种照应可以表现为内容上的小结,也可以表现为情感上的回应,谠可以表现为手法上的配合。虽是三言两语,不过要能表述出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同学们,上面的这些方法虽是近年高考满分作文的一个缩影,但切忌生搬硬套。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要学会在这些“死方法”中求“新内容”,要从实际出发,真正进入文章“无法”的自由境地。
【如何巧妙运用名人名言】
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名言警句就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勾人眼球,引人遐思。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能为
名言警句在写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以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介绍一下名言警句在写作中的妙用。
1.巧作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引用名句作标题,言简意赅,意蕴丰富。2015年高考中的不少高分作文,巧用名句作为文章的标题,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如江西一考生的《道是无情却有情》,浙江一考生的《繁华落尽见真淳》,山东一考生的《剪不断理还乱》,天津一考生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分别引用刘禹锡、元好问、李煜、三毛的名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读者过目难忘。
2.用作题记
题记是写在作文标题之后、正文前面的一段简短的文字,或交代写作缘由,或渲染气氛,或点明文旨。好的题记能吸引读者,引导读者思考。例如高分作文《独上高楼》的题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时花开》的题记:“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我的美丽乡愁》的题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赵二柱的故事》的题记:“了却父母心头事,赢得邻里一片情。”考生们引用名句作题记,气势非凡,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3.用作开头
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一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引用名句作为文章的开头,先声夺人,美不胜收。例如2015年湖北一考生的高分作文《台前幕后,共筑人生》的开头:“朱光潜曾写下:‘世界上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境况与另一种境况相比较。’瞩目的喷泉生活在人生的台前,光彩四溢,尽享阳光;地下的泉水流在人生的幕后,默默无闻,却能与泥土相拥,我想这两种生活都是有滋有味的,台前幕后,相辅相成,方能共筑多彩的人生!”2015年上海一考生的高分作文《软硬兼备和谐我》的开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和谐的自然景观图,‘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和谐的生态景观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和谐的生活景观图……万事万物得以正常运行都赖以和谐的氛围,我们每一个人当然也不例外——只有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才能看见风景深处的风景。”两位作者借助名人名言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自然贴切,新颖别致。
4.镶嵌文中
在文章的正文中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作论据,或用来抒情,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2015年北京一考生的高分作文《深入灵魂的热爱》的片段:“竹子长得太美了,多少丹青画师、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是多么唯美的画面!辛弃疾的‘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郑板桥的'‘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多么倾心的热恋!我愿意像古人一样,与竹子交朋友,和竹子做知己。”广东一考生的高分作文《享自然,品人生》的片段:“流沙一指,兰花清幽,纵使昔日的美景悠然长去,却仍是沧海明月,天长地久。唯愿找到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唯愿寻得海子‘面春大海,春暖花开’的希冀,唯愿觅得林徽因‘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美好。”作者在文章中大量引用名句,使文章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
5.用作结尾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文章的结尾如同开头一样重要。结尾引用名言警句收束全文,余音绕梁,意味深长。例如2015年山东一考生的高分作文《认清本质,走出繁多纷扰》的结尾:“毕淑敏说过:‘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你的心要坚固到能认清本质,坚守本质。虽身处繁多纷扰,但心泰然自若。”上海一考生的高分作文《不要傲气要骨气》的结尾:“相反,只有那些有骨气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受人敬佩之人。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他们都像文天祥一样,用自己的骨气书写出一曲曲的人间正气歌。做人就应该像他们那样,调得身体‘软硬’度,不要傲气要骨气。”作者引用名言作为结尾,干脆利落,发人深思。
在作文中引用名言警句,一定要遵循准确、贴切、自然的原则,要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恰当地加以选择和运用,切忌为引用而引用,否则就有画蛇添足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