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
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朱熹《四书集注》
6、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近思录》
7、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朱熹《朱子语类》
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熹《朱子全书》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
10、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朱熹
11、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1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4、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朱熹
15、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朱熹《范纯仁语》
16、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17、蹉跎莫谴韶光老。朱熹《四时读书乐》
1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20、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朱熹《近思录》
21、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2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3、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朱熹
24、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25、心统性情者也。朱熹《近思录》
26、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四书集注》
27、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朱子全书》
28、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熹
2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3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1、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32、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
33、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朱熹
34、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35、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朱熹
36、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37、慎勿谈人之过,切勿矜己之长。朱熹
38、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39、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40、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41、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朱熹
42、礼即理也。朱熹
43、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朱熹
44、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45、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朱熹《近思录》
46、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朱熹
47、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朱熹
48、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49、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朱熹
50、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朱熹
51、为学读书,须是耐烦。朱熹
5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朱熹
53、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朱熹
54、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朱熹《论语集注》
55、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朱熹《朱文公集》
56、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熹
57、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58、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59、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60、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61、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
62、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朱熹《朱子家训》
63、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64、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6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66、天下事,坏于懒于私朱熹
67、守正直而佩仁义朱熹
68、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朱熹
69、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
70、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朱熹
71、人之操履无若诚实。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72、志者诗之本也朱熹
73、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朱熹
74、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朱熹
75、朋友,以义合者。朱熹
76、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朱熹
77、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78、心平则气自和。朱熹
79、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80、师严道尊,教乃可施朱熹
81、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朱熹
82、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朱熹
83、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朱熹
84、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朱熹
85、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朱熹
86、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朱熹
87、四书五经之所以能获得这样至高无上的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封建社会人们安身立命、治国齐家、交往相处的`法则。论语的仁者爱人宣扬的是忠恕;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的是坚韧;诗经教会人们感受和抒发;尚书教会人们开拓和创新礼记是人际关系的准绳;春秋是治理国家的法宝朱熹《四书五经》
88、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朱熹《四书五经》
89、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朱熹《论语集注》
90、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朱熹
9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92、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朱熹
93、俱收并蓄,待用无遗朱熹
94、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朱熹《劝学文》
9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96、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97、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
98、真正的中庸是在追求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就是要淡泊名利,客服浮躁心理,耐得住寂寞。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说的是做到至诚,那么就可以做到见微知著,可前知祸福。朱熹《四书五经》
99、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道德素养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秦汉儒学偏重为政治民小学教人掌握文字知识,而大学教人如何为人大学诚意篇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修身在正其心朱熹《四书五经》
100、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朱熹《茶坂》
101、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修身是齐家的前提条件,只有自身具有良好而高尚的道德品质,人才会有地位,才会受到众多家庭成员甚至社会成员的尊重与爱戴,所以身不修何以治家?朱熹《四书五经》
10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103、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不能不热爱祖国……但是这种爱不应该消极地满足于现状,而应该是生气勃勃地希望改进现状,……并尽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这一点。 —— 别林斯基
我愿用我作部的生命,从事研究科学,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 —— 巴甫罗夫
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 《巴甫罗夫选集》
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该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的行动上。 —— 杜勃罗留波夫
我们法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的祖国的。 —— 居里夫人
爱国如饥渴。 —— 班固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 朱德:《寄南征诸将》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 马蒂
科学不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 巴斯德
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什么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么呢! —— 车尔尼雪夫斯基
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 — 马雅可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诗选》
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就不属于人类。 —— 别林斯基:《威克裴牧师传》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 《巴甫洛夫百年诞辰》
爱国心再和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 —— 奥斯特洛夫斯基:《演讲middot;
爱国主义也和其它道德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他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 —— 凯洛夫:《教育学》
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名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 陈辉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 《伊索寓言》
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的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 《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当周围是一片凄凉的时候,人就只会关心个人的事情,他的全部快乐都在家庭里,都在狭小的个人利益的圈子里。那时候个人生活中的不幸(疾病、失业等等)就会引向崩溃——-人就没有方法活下去。他要像蜡烛一样的熄灭。没有目的。个人完了,目的也就完了。 —— 《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资本主义故意教育人们彼此敌对,它害怕劳动者的团结。但是我们的党却教育人有深厚的的同志爱和友谊。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 《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 《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 《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也就是对自己有害。 ——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来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 徐特立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 吕坤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 陈辉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鲁迅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 赵博生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来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 巴金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 孟德斯鸠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 苏霍姆林斯基
《忘》
季羡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③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⑥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深有体会之言。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
⑦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
⑧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选自《怀旧集》,有删改)
12.概括“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4分)
13.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2分)
14.品析语言。(5分)
(1)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从修辞角度)(3分)
(2)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从加点词语角度)(2分)
【注】加点词语:造化小儿
15.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6.作者为什么要给“忘”大唱赞歌”?(4分)
17.结合全文探究“忘”的两层含义。(4分)
答案:
12.(4分)每次见面,都反复询问“我”的姓名 年会讲话,忘了讲稿说个不停(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13.(2分)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14.(5分)(1)(3分)运用夸张的修辞,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无限夸大,生动形象地将老友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或: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听众比作化石,将老友的讲话比作中国历史,生动幽默地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修辞1分,分析2分)
(2)(2分)用富含调侃和戏谑意味的笔调称造物主为“小儿”,幽默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洞察世事、领悟世理之后的欣喜与放达。(意思对即可)
15.(6分)“我”因忘事糊涂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2分) 与老友的忘对比,突出了“我”的自律和欣慰(2分);为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势,既体现了思维的变化及波澜的设置,又实现由叙转议的巧妙衔接。(2分。若只答“过渡”、“承上启下”得1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忘”可以使人在悲和离的重压下活下去,使痛苦的感受减轻。 “忘”剩下的残痕能让诗人写出动人心魄的诗篇。(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17.(4分)①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遗忘糊涂。 ②面对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动忘却、主动舍弃的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事境界。(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季羡林的名言
1. “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2. 时光流失,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
3.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4. 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5. “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6. “我快一百岁了,活这么久值得。因为尽管国家有这样那样不可避免的问题,但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
7. 我的家乡在山东。泰山的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8. “最后两句话是——‘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人民的灵魂,百姓的脊梁,中华民族大有前途。”
9.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10.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11. 西方采取的是强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而东方则主张采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也就是天人合一。要先于自然做朋友,然后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宋代大哲学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12. 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
13. 做人要老实,学外语也要老实。学外语没有什么万能的窍门。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是窍门。
14.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
15.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16.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