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游记散文一
彩云之南——云南,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今年暑假,我有幸和爸爸妈妈来到了这里,一睹它的风采。云南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2008年7月20日,我们踏上了欢乐地旅途……
NO.1第一站——昆明石林
我们第一站来到了昆明,来到了云南四大景观之一的石林。它是一座由岩石组成的“森林”,是著名的国家级自然风景区。我们乘车来到了这里,天上正在飘着小雨,这给我们的旅途增添了一份乐趣。进了石林,首先映入我眼帘的的是一座石山,上面刻着“石林”两个大字,我们纷纷在这留影,这里的人非常多,他们都是从全国各地来游玩的。石林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大石林和小石林,我们先来到了大石林,这里的大大小小的石头奇形怪状,有像动物的,还有像人的,它们连成了一片石海,甚为壮观。看完了大石林,我们随着导游叔叔来到了小石林,这里的石头没有大石林大,因此而得名。小石林的石山凸凹不平,姿态万千,穿行其间,只见怪石林立。在雾和露珠的笼罩之下,石林变得更加美丽,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我们用照相机拍下了这美丽的景色。不知不觉中,我们看完了石林。第一站结束。
NO.2第二站——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从小就梦想去的地方,那里被称为“动物和植物的世界”。我们来到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空气很潮湿,植物种类繁多,如仙境般美丽奇妙。到了那里,我看见了一颗参天大树,好像是热带雨林的招牌。再往里面走,全是高大的植物,有芭蕉树,有千藤树还有凤尾竹...热带雨林绿意盎然,处处都通过绿色显示出生意。看完了热带雨林,我们又来到了野象地,那里有好多大象,我们观看了大象表演,又和大象合影留念。大象也好像欢迎着我们的到来,不停地拍打着它的大耳朵。就这样,第二站结束。
NO.3第三站——丽江古城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位于玉龙雪山脚下的丽江古城,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保留了古代建筑的风格,古朴的元素与现代的美相结合,景色宜人。在这儿,你可以买到云南的特产—普洱茶,又可以感受到云南人的热情。到了古城门口,首先可以看到两座大水车,它们好像诉说着古城悠久的文化历史。听到有阿姨给我们介绍说,丽江古城没有围墙,四通八达。古城中间有一条宽敞的道路,道路两旁都是商店,有卖玩具的,还有卖吃的,还有卖衣服的...大约有四千多家商铺,物美价廉,应有尽有。每家门前都有河水流过,真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图啊!在古城之中,中国的文化精髓如画卷般一一展现,让你不得不陶醉在其中。在不舍和留恋中,我们离开了古城,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三站结束。
云南一行让人流连忘返,云南的美丽让人回味无穷。这次云南之行,我终生难忘。去云南游玩,既饱览了那里的少数民族风情,开阔了眼界,又陶冶了情操。真是如梦如画的人间仙境啊!我爱你,彩云之南;我爱你,七彩云南!
旅途游记散文二
在我的桌前有两本当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书《边城》、《长河》。对于湘西这块神奇的土地,我早就有心一睹她的神秘和芳容。也许是从文先生以诗化的散文笔调描写了这块神奇土地的风土人情,那纯朴的民情和美丽而娟秀的山水,以及那古老吊脚楼和青石板路,还有那悠悠流淌经年清澈透底的沱江等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面,时时在引诱着我。
终于有机会来到了凤凰古城,其实,在去之前同行的同事已经确定了旅游线路,但一走进这里我第一想去的地方是从文先生的故居。于是,我们在泊好车后,我便一人单独行动,我要一人去静静感受这里的每一个细节,感受这里的每一个神秘故事。踏着泛着光亮曲折而悠长的青石板路,晨雾中的古城凤凰一片安静而透露出浓郁的山城特有清新气势。阳光穿过薄雾温柔地撒在波光粼粼的沱江江面上,泛着星星般的光亮,江的两岸树影婆娑,一排排的吊脚木楼沿着岸边矗立,似乎在诉说着这里的历史变迁。江面上有星星点点的小舟在在袅袅升起薄雾中漂移。沿江而下路过铁铺、姜糖铺、米店、服装店、首饰店,一排排店铺紧临面市。偶儿有狗旁似无人地在回首观望什么或低头慢行,时不时有小猫突然窜于脚傍让你惊倏后退几步。在现代文明高速发达的今天,古老而现代的凤凰依然有这种怡然恬静的景象实在难得,也许是清晨游人稀少的缘故吧。
走进古城后,你就会发现古城不大,但有很多当地风俗民情的建筑,大部份还保留着当时的风格,这里人杰地灵,有许多名人故居,也有一些民俗庙祠等。慢步古城的小巷中你可随时感受湘西的人文风俗,感受那纯朴的邻里和谐氛围,感受经过岁月洗礼后那些部分已经剥落的民居建筑艺术。不觉间已经来到了从文大师的故居。先生的故居青砖院落结构,进门一墙而立,人则从两侧进入,站在厅中央环顾四周,我在寻找那位曾经喜欢到山间掏鸟窝而常年逃学的英俊少年,经常被父亲严训而受祖母庇护的青年才俊。然斯人已去,给我们留下大量文学财富的先生那音容笑貌似乎还在院落的每处回响。先生在《边城》里写道:“祖父、父亲以及兄弟全列身军籍;死去的莫不在职务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将在职务上死去”。在这里他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的美好时光,十五岁后也踏进了军旅生涯。走向他的辉煌人生,尽管道路坎坷,但他凭借他的.“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识人”的人生格言,在文学和考古的殿堂给后人树立起座座丰碑。
先生喜欢水这是我在他的自传《无从训服的斑马》中他的孙女沈红写的《代序·湿湿的思念》里知道的。在自传里他说“水教给我黏合卑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于工作永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个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于是,在那个多难的年代,他以他的优美文笔和淳淳的教学,以他上善若水的心境抒发他的民族爱国情操。于是也就有了他的《边城》、《长河》这样的不朽名篇。在《边城》里他塑造了一位善良纯朴,知情达理,孝顺而坚强的“翠翠”形象,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湘西人民的生活状况。先生在古代服饰和考古方面也有很深造诣,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唐宋铜镜》等都是在这些领域里的颠峰之作。
走出从文先生的故居时,发现周围的书滩都摆放着先生不同时期的着作,有些是在书店买不到的,我边走边翻阅,对先生一生的辛勤笔耕和不懈的人生追求肃然起敬。因为时间关系我无法对古城凤凰进行全方位的游揽,但这次古城凤凰行,我终瞻仰了大师故居,也就心满意足了。
张国春简介:
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战役兵棋系统教研室原副主任,军事运筹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张国春矢志强军报国,建功兵棋事业,为成功研制我国首个实战化大型兵棋系统,为提高指挥员战略战役训练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该系统首次亮相时,10多位院士一致评价:“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张国春始终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担当,始终把兵棋系于心间,有一种不懈的事业追求。张国春非常热爱兵棋事业,他的成长伴随着这项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见证着我军指挥员训练手段的发展进步。即使在患病期间,他心里一直还牵挂着兵棋系统,忍着癌细胞吞噬躯体的剧痛,用颤抖的手写完两大本兵棋系统技术改进文档;每次同事和学生来看望时,他还不停地向大家了解系统研发进展情况。张国春手术后,他的记忆功能严重受损,还念念不忘将要进行的演习,后来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妻子、女儿和其他家人了。但同事们去医院看他的时候,他嘴里却一直念叨着:“他们都去演习了,本来我也要去的……大家听了,无不热泪盈眶。”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块土地,不长庄稼就长杂草。思想的沃土,没有远大理想的滋养,就会在腐朽落后的文化侵蚀下,滋长出慵懒散漫、听天由命的稗草。只有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人生才能绽放美丽与辉煌。
一名枕戈待旦的军人,能够为军队、为国家做些什么?
一个弥留之际的生命,可以给后人、给历史留下什么?
国防大学兵棋专家张国春,用他年轻的生命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命为志存”,这是张国春写给大学同学的毕业赠言,也是他最喜欢的人生格言,刻画出他毕生奋斗为理想、脚踏实地铸辉煌的匆忙身影。
立志,从年少时起;追梦,至生命终结。23载军旅生涯,45岁短暂人生,张国春将生命定格在实现强军伟业的壮美征程。他留给我们的,不只是那倾尽一生心血的兵棋系统,还有那奋斗路上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让我们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里再次相信:精神无价、信念无敌。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鼓励学生立志图强。一位西方哲人也曾讲,志向和理想,乃是我们追求幸福和进步的最强大推动力。志向是立身处世的基石,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一个人有了为之奋斗的明确志向,就有了主心骨,就能从容面对功名利禄、人世繁华,书写无怨无悔的精彩人生。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最紧要的是把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首要的就是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只有坚定强军之志,不断锤炼舍身报国的战斗信念、磨砺敢打必胜的战斗血性、锻就沉稳坚韧的战斗
志者,心之向、气之帅也。居贫穷而志不改,处危难而志弥坚,是无数志士先贤的真实奋斗写照。李大钊在绞刑架下面无惧色、慷慨演讲,源自他灵魂深处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方志敏在敌人诱逼面前坚贞不屈,因为他执著认定自己信仰的主义。
对于张国春和他的家人,命运的考验似乎有些残酷,罕见的病魔,一次次无情折磨着这位不屈不挠的坚强战士。最后一次出差调研,在眼睛疼得看不清屏幕的情况下,他仍咬牙加班至凌晨。那张多次手术后苍白憔悴的脸庞,让人心疼;而那内心的勇气和刚强,更让人钦佩、令人敬仰!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当一个人肩负重大使命时,往往需要克服超过常人承受能力的艰难困苦,这就需要强大意志力的支撑。这种意志力源自理性思考后清晰勾勒出的理想愿景。一旦理想转化为个人的坚定信念信仰,就会催生源源不断的巨大意志推动力。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块土地,不长庄稼就长杂草。思想的沃土,没有远大理想的滋养,就会在腐朽落后的文化侵蚀下,滋长出慵懒散漫、听天由命的稗草。所谓困难,往往只存在于想像之中。如果一个人坚定地知道自己该去哪儿,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志不强者智不达。北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大千世界中的美景,常在险远之地,而人生的“美景”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与精神,才能到达奇伟瑰丽的人生境界。
人生价值在奋进,不在安逸;在奉献,不在索取。张国春带给我们许许多多启示与感动,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只有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人生才能绽放美丽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