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一则格言_范文1】
我们学校的校园里张贴着许多格言警句,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一句“有志者,事竟成”了。这句话出自《后汉书·耿弇列传》,意思是说,有志气的人,事情终究能够成功。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我总是把这句话工工整整地写在我的
“有志者,事竟成”。那是去年参加奥数竞赛初赛前的一段日子,每天除了要完成作业,还要攻克许多题目。早晨,很早起来做数学题;白天,也有听不完的数学讲解;晚上,继续做题是很正常的。如此下来,三天以后,我感到十分疲劳,终于有一天,我忍耐不住了,便对妈妈发火:“参加什么奥数竞赛,累都累死人了。”妈妈心平气和地对我说:“宝贝,你不是一直说‘有志者,事竟成’吗?你要想入围决赛,那就得吃苦、就得努力啊!”是啊,从那以后的几天里,每天我都认认真真地复习……参加初赛以后,不到三个星期,我就兴奋地得知自己入围了决赛,可接下来决赛前的集训也是很枯燥艰苦的。不过,由于我时常用“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来激励,最终我终于取得了决赛的一等奖……
现在,我信奉着自己最喜欢的这一句格言:“有志者,事竟成”。它必将时时激励和鞭策我不断地努力和奋斗,并引导着我不断走向成功……
【我喜欢的一则格言_范文2】
格言伴随我们成长,有时它是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有时它是一盏在黑暗中给人照明的指路明灯;有时它是迷宫中的指南针。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是‘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
告诉那些燕雀,快别互相吵嚷,自鸣得意了,你没见那鸿鹄正在高高的云霄中翱翔呢。是呀,那鸿鹄拥有不可动摇的雄心壮志,正一步步实现,而燕雀们却盲目自满,贪图虚名,殊不知却早已被人超越。我对这句格言情有独钟要从那几件事说起。
四年级的时候,我废寝忘食地钻研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中
还有一次,好不容易的
静下心来一想,都是我自身的问题,我就好比那燕雀,夸誉自己,自鸣得意,而同学们则是那鸿鹄,有了远大的志向,一声不响,脚踏实地地朝目标迈进,实现了一次次的超越。
‘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它时刻警醒着我,激励着我,每当我想起这句格言,我前进便有了目标,它将成为我永远的伙伴!
【高考材料作文如何找准最佳立意】
各位老师好。首先说明一下,在2016年全面施行的全国卷中,广东高考采用的是新课标I的卷子,本次讲授内容所举例子、所分析内容主要针对新课标I的高考作文,然后以解读小说的方式来探究一下“意林体”式的材料作文如何寻求最佳立意。新课标在2013年的时候基本确定了目前的考查形式,而且模式稳定,方向明确。在新课标考纲中的“发展等级”中明确规定要求考生“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但是同一则材料往往读者见仁见智,于是,如何判断立意属于“新颖”又不致“离题”就成了重心问题。
在对近三年的新课标进行全面分析之后,我觉得近年来全国卷作文提供的材料比较倾向于故事(或情节性的材料)。在审题时,第一个关键就是考查学生能否准确理解材料含义,在此基础上再来考查学生的提炼和表述能力。而提供的材料则类似于我们平常所讲的“意林”小故事(如2015年的小陈举报老陈、2014年的切割钻石、2014年的游客租屋等等)。这些故事和以前的
考究一下近年来的新课标作文卷,我们可以发现“材料本身就可以理解为一则小故事”,从本质上说,材料作文的阅读和小说阅读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在对文章或者文段进行提炼之后解读,然后进一步表述个人看法”。那么,在阅读技巧上就应该有很大的共通之处。所谓“一法通,万法通”,材料作文同样可以理解为文章中某个精简的片段或者是全文的浓缩,只要你掌握了小说阅读的方法,以共通的阅读方法或许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准确理解材料内容”这个问题,找准“最佳立意”就变得容易了。之后有机会我会再尝试以
什么是“意林体”材料作文:
一、2013年开始,全国卷的考查模式就基本确定并开始推广了,通过对2013年-2015年全国各地试卷的整合分析,我们可以从作文的变化看出,“新材料作文”的考查方式基本确立。
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提供一则阅读材料、一首诗或者一幅图画并对之做必要提示,但不提供明确写作话题,在要求考生对阅读材料或图画做一定分析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来写作,立意可以自定,角度、文体自选,标题自拟的一种开放式的写作方式。
它在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上更进一步,它不提供可供参照的主题,而是要求考生从材料中去提炼观点,作文主旨要求围绕考生提炼的观点展开叙写。我把2013年—2015年近三年来的全国各地作文整理了一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类型:
①.故事型(寓言型)阅读材料(2012年新课标I船工顺手补洞救人、2013新课标I切割师切割钻石、2014年湖北卷的“大树”、2015新课标I的“小陈举报老陈”、2015山东卷的“父子的对话”、2015重庆的“小孩等待妈妈”、2014?大纲版全国卷的“老王住院”、2014?重庆卷“游客租屋”、2013辽宁的“沙子与珍珠”、2013广东卷的“富翁救济穷人”)
②哲理诗、诗歌、歌曲、格言、感悟型阅读材料(如2015年福建卷的“路”、2015广东卷的“远与近”、2015江苏卷的“智慧”、2014四川的“人,站起来”)
③实验调查、实践数据型阅读材料(如2015年安徽卷“蝴蝶的翅膀”、2015年湖北卷的“蓄积”与“喷涌”、2015四川卷“老实与聪明”、2014江西的“探究”、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同学关系调查”、)
④新闻、时评型阅读材料(2014?新课标全国卷I“山羊过独木桥”、新课标II“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2014湖南“最美乡镇干部”、2013?山东卷“咬文嚼字”)(这种材料的解读与①其实有许多共通之处,只不过现实意义更强一些。)
⑤漫画、图标型阅读材料,近年来考查的比例很少;⑥整合型材料作文,即由“多则有相近、相关材料整合而成的材料”,解决方法基本与其他类基本一致
【四川·吴滎林:比如,寓言故事,生活传说故事、新闻故事·····
安徽程俊:这是根据材料呈现形式分类的
四川·吴滎林哦,这个我是这么考虑的,分析了一下高考提供的材料,一般可以按情节划分,那么,哪种类型的就不是非常重要,只要都是有情节的,我们分析的方法大致相同。分类方法太多了,各人有各人思维角度,各不相同,按情节分或许只是其中一种方式。】
二、新课标卷的`作文材料,个人觉得出卷者相当青睐“意林体”式的材料。
所谓”意林体”,就是俗称的“心灵鸡汤式的小故事”。特点是故事短小精悍却饶有趣味,在简单又曲折的故事中往往蕴含了某种观点,读完之后能让人若有所悟,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有积极的引向作用。
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2012年的“顺手补洞,船工举手挽救船长儿女性命”的故事,之后的“梯子不用横着放”,之后出现的“切割师应对切割钻石的风险”的故事,2014年全国大纲卷“老王住院”的故事,2014年重庆卷“游客租屋”的故事,2015年新课标I的“小陈举报老陈”等故事其实在《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文章上都有类似的故事,故事言近旨远,令人感慨,让人顿悟。
从全国范围看,这种故事型的出题方式,似乎越来越受出卷者青睐,这种材料其实就是一则精缩的故事,如果采用解读小说的方式来解读“意林体”式的材料作文,是否会有效果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小说对情节上的处理方式是如何的。
可供借鉴来解读材料作文的小说阅读的基本解读方法:
小说情节鉴赏的基本解读方法(非小说鉴赏方式):我整理为三种:
1.理清线索,把握来龙去脉
2.知人论世,透视人物性格
3.见微知著,洞察文章主旨
解读这类“意林体”的材料作文,主要使用第一种方式:一般来说,如果能够成为一则故事,那么故事必然可以整理出事件基本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故事情节往往从前到后都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而这内在的联系就是贯穿了故事的线索。高考材料作文限于篇幅和
那么,一则短小精悍的材料的着重点就基本只能放在“高潮”部分了,次之,选择的会是“结局”部分。在小说鉴赏上,我们把握了一定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我们就掌握了构成一篇作品的基本线索。
在一则短小的高考作文阅读材料中,我们如能抓住情节的主要线索,理清材料的来龙去脉,那就有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纵览全材料,达到“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不得脱离材料本身”的目的,那么,命题者的意图就顺理成章可以分析出来了。而命题者的出题意图往往就是一则作文阅读材料的最佳立意。
试以2015新课标I的高考题目为例:新课标全国一卷:女儿举报老爸(材料作文)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给学生做了这则材料作文时,学生的立意五花八门,各种想法都有,有些想法则是片面化的思维,列几个有代表性的立意思路供大家参考:
1.开车打电话本身就违法,何况高速公路打电话,为小陈点赞
【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
我喜欢的格言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则格言是毛主席教导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保留一份谦虚的心态。它的意思是:只要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这样才能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不断进步。如果认为自己的知识和水平已经很好、很高了,那么,又怎么还会再去学习?不学习就不会进步而会落后。
记得那是三年级时候的事。在一次单元
从那以后,我一直很骄傲。可也不想上了,字也不认真写了,就连作业我也没有完成。
在下一次单元考试时,考试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下课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严厉地说:“你看看你,考的什么成绩呀,这么差,卷面写的这么糊涂,字也不写清楚……”这时,我想起了妈妈对我说的话,也
不是吗?我们班的小红,成绩一直都很优秀,是因为她一直都很虚心,得了好成绩也不骄傲。老师经常夸奖她,还让我们以她为榜样,好好学习。
从此,我要以小红为榜样;从此,“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则格言会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
我收集了许多格言警句, 它给我极大的启示,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所以积累格言警句成为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众多的`格言中我最喜欢是“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这句话。我总是把这句话工工整整地写在我的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我确实有比较深刻的体验,记得从四年级开始就要写作文了,起初我非常讨厌写作文,害怕写作文,每个星期最怕的就是要完成老师布置的
现在,我信奉着自己最喜欢的这一句格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它必将时时激励着我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我要用这句格言引导自己攻克数学、英语,要用它引导自己不断走向成功,我坚信只要勤奋
学习,努力付出,积累知识,就一定会有收获!
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
格言伴随我们成长,有时它是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有时它是一盏在黑暗中给人照明的指路明灯;有时它是迷宫中的指南针。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是‘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
告诉那些燕雀,快别互相吵嚷,自鸣得意了,你没见那鸿鹄正在高高的云霄中翱翔呢。是呀,那鸿鹄拥有不可动摇的雄心壮志,正一步步实现,而燕雀们却盲目自满,贪图虚名,殊不知却早已被人超越。我对这句格言情有独钟要从那几件事说起。
四年级的时候,我废寝忘食地钻研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中考试,我如愿以偿地坐上了“第一”的宝座,同学们纷纷投给我敬佩的目光,对我敬仰不已,我也十分兴奋,乐得手舞足蹈,爷爷知道后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呀!这次考得不错,不过要保持下去,不能自满”。我口头上虽然答应了,但下的功夫却大不如前,终于,期末考试,我的成绩下了台阶,被同学们挤出了前五名,我深深体会到都是我骄傲自满,才造成如此结果。
还有一次,好不容易的作文大赛,我自以为作文水平是班上一流的,得奖应该没问题。作文比赛时,我也没象平常一般下功夫和认真,反倒三心二意,草率写一下就交了卷,结果一出来,我落选了,而平常貌不惊人的同学却脱颖而出夺了冠,我顿时目瞪口呆,不敢相信发生的一切,我都怀疑自己不是自己了,平常的我写作文下笔生辉,一句接一句,写得快而好,可为什么一到紧要关头就…。
静下心来一想,都是我自身的问题,我就好比那燕雀,夸誉自己,自鸣得意,而同学们则是那鸿鹄,有了远大的志向,一声不响,脚踏实地地朝目标迈进,实现了一次次的超越。
‘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它时刻警醒着我,激励着我,每当我想起这句格言,我前进便有了目标,它将成为我永远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