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法制诗词格言警句 正文

法制诗词格言警句

时间:2025-05-09 00:01:54

1、崇敬最快乐,守法最自由。

2、诚信书写美妙人生,法治创造和谐社会。

3、诚信常驻心田,法律永亮心头。

4、诚信,撑起一片信任的晴空;守法,呵护自己灿烂的明天。

5、诚比金贵,勿论事大小;法比铁牢,不分位高低。

6、不要认为法律是你手脚上的枷锁,在约束你的行为;其实它是你身上的铠甲,保护着你的安全。

7、不懂知识是可悲,不懂法律却可怕。

8、知识让人生辉煌,法律为生命护航。

9、知法与守法齐飞,幸福共和谐一色。

10、知法守法,顶天立地;违法犯法,害人害已。

11、知法是福,守法是宝,以法为友,人生不愁。

12、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生存法则也。

13、知法,让心灵无暇;守法,让世界美好。

14、正义与善良之花,必将盛开于法律的浇灌之下。

15、与法同行,与人为善,法律的力量永远是惩善扬恶。

16、与法牵手,到老不愁。

17、愉快从遵纪而生,幸福从守法而来。

18、有一种爱叫法律,有一种温暖叫遵守。

19、因为法,到处是希望与正义;因为法,到处是欢乐与旋律;因为法,到处是和谐与诚信。这株包涵了所有美好的花,也需要你我共同浇灌与呵护。

20、以身试法者,愚;以诚守法者,智。

21、以法育人,以法律己;法治社会,唯法先行。

22、以德育人,人更美;以法治人,人更正。

23、以德修身,以法束行。

24、以诚待人人人友睦,依法治国国国安宁。

25、一点一滴人情事,一毫一厘法理中。

26、学习一点法律,遵循一些规律。

27、学法最快乐,守法最光荣。

28、学法能辨别是非,知法能名荣辱,用法能解纷争。

29、学法明是非,懂法知荣辱,用法保幸福。

30、学法懂法做祖国好少年,守法用法做祖国好公民。

31、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用法。

32、行事违法人生窄,心中有法天地宽。

33、行法治之道,奔光明之路。

34、心中筑法墙,生活有保障。

35、推进法制,建设平安家园;倡导诚信,书写和谐港城。

36、思国思法思社稷,强兵强民强法治。

37、守法走遍天下,违法寸步难行。

38、手挽手共筑法治长城,心连心共建和谐社会。

39、失误可以有多个借口,犯法却没有任何推脱。

40、生命如花,法律如叶,叶守护花,给花美丽的绽放。

41、生命创造法律,法律塑造人格。

42、生活处处有法律,时间万物皆公正。

43、社会治安不是孤儿,他的母亲叫法律。

44、社会是一片森林,而法律就如帮助树木除害的啄木鸟。

45、社会是课堂,真理是教材;法律是良师,每个人都应该是孜孜不倦的学子。

46、如果说社会是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法律就是温暖和煦的阳光。社会离不开法律,正如没有了阳光,万物都不复存在。

47、人生规则千万条,遵纪守法头一条。

48、人人心中有法律,处处盛开和谐花。

49、人人讲法治,处处显文明。

50、人可以超越道德规范的底线,却爬不出法律的围墙。

51、人不讲诚信,则无立身之地;国不重法治,则无太平之日。

52、人不犯法,法不治人。

53、拳脚逞能几分钟,亲人肠断悔一生。

54、情系温暖人间,法传和谐港城。

55、亲情友情爱情以情为连线,知法守法护法以法为基础。

56、牵手崇德守法,享受快乐自由。

57、品味法律,可以让浮躁的心情化作敲开心灵的声声叮咛;体验法律,可以让坎坷之路化作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58、你在天平的左端放置“违法”,法律在其右放置“处罚”。

59、你有理,他有理,遵纪守法最有理。

60、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不成家园。

6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过于自由,就会失去自由。

62、金山、银山,法律才是靠山。

63、交通规则人人遵守,幸福生活时时拥有。

64、将一只脚跨出红灯时的斑马线,你将一头栽进车海中。

65、红灯是流动的血,当你越过它,你就成为它的一部分。

66、和谐社会,法治在先。

67、规行蹈矩,时时自治;奉公守法,事事自律。

68、法治在人间,拂起阵阵春风;法治在心中,温暖你我心房。

69、法治阳光普照服装之乡,和谐雨露浸润时尚之都。

70、法制伴我行,法律存我心,熟记法律文,光照平安路。

71、法——人生之旅永恒的安全带。

72、法律因生活而生,生活靠法律而存。

73、法律要像孙悟空的紧箍咒那样,时时鞭策我们每一位社会公民。

74、法律文明伴我行,平平安安一辈子。

75、法律是一叶扁舟,乘载着你,在人生漫漫大海上安全行驶一辈子。

76、法律是善行的保护神,是遮挡烈日风雨的参天大树,是承载远航之舟的浩瀚海洋。

77、法律是警钟,当你不触碰它,它安安静静;当你轻轻一碰时,它的声音震耳欲聋。

78、法律如同圣火,需要我们用心去传递。

79、法律如光,普照天下;法律如神,心中深藏。

80、法律的制定不是为了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为了让你更自由。

81、法律的魅力在于公正,行为的魅力在于守法。

82、法律的存在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孕育着人们的灵魂。

83、法律不是决定真理的唯一,但它一定是衡量善恶的标准。

84、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

85、法路摔跤,一生黑暗。

86、多一份诚信,我们的'心灵就多一点净土;多一点法制,我们的生活就多一份保障。

87、懂法、知法、守法,种下文明之花;维法、用法、理法,结出幸福之花。

88、东西南北中,法制在心中,做人德为本,治国法当先。

89、东方屹立法律丰碑,社会展现和谐蓝图。

90、从小好好学法,从小心中有法,从小遵纪守法。

91、不管谁人,若为别人制订法律,应将同一法律运用于自身的身上。

92、假如司法权同行业政党合二为一,审判长便将掌有压迫者的能量。

93、为法,必使之搞清楚易知。

94、大家嘴边挂着的法律,其真正含意是财富。

95、尽可能大将会把有关她们的信念的专业知识散播在老百姓正中间,这就是说立法机构的责任。

96、法律的能量仅限严禁每一个人危害他人的权利,而不严禁它履行自身的权利。

97、因为有法律才可以确保优良的言行举止,因此还要有优良的言行举止才可以维护保养法律。

98、官不私亲,法不遗爱,左右没事,唯法所属。

99、法制定义的最大层级是一种信心,坚信一切法律的基本,应当是针对人生的价值的重视。

100、没有信念的法律将衰退变成僵死的教义,而没有法律的信念将成长变成狂信。

法律是维系社会安稳的重要手段。那么关于法律的诗句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关于法律的诗句

1、惟用法律自绳己

出自《寄卢仝》

2、法律底须存八议

出自《甲戌乡中民情长句寄彦文布政》

3、扫除诗书诵法律

出自《石鼓》

4、始读法律亲笞榜

出自《秋怀》

5、自従四方多法律

出自《次韵子瞻见寄》

6、兼通法律吏能精

出自《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7、自从四方多法律

出自《次韵子瞻见寄》

8、先公法律自治身

出自《送师道弟守德庆》

9、不将法律作春秋

出自《咏史上·宣帝》

10、法律行随手

出自《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11、法律剡章真未尽

出自《次韵黄簿》

12、法律森严信殊绝

高斯得

出自《孤愤吟上十韵》

13、法律渗商君

何梦桂

出自《和夹谷书隐先生寄题蛟峰石峡书院三十韵》

14、司马八法律以规

毛直方

出自《赠督师曹将军》

15、富贵拘法律

梅尧臣

出自《长歌行》

16、前人唯法律

梅尧臣

出自《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

17、此虽法律所无奈

出自《自尤》

18、耻言法律羞丘戎

出自《新作南门》

19、法律忌脱遗

出自《次韵傅景夏见赠兼简徐季益》

20、且说高王宽法律

郑刚中

出自《楼枢蜜过华山浩然有念古慕希夷之心谨用韵作》

1、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鞅《商君书定分》

2、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4、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5、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6、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7、公私不可不明,法制不可不审。——韩非《韩非子》

8、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右相书》

9、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10、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11、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12、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依法治国,公正公开公平公道秉公为民。——卢志勤

13、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

14、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5、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16、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17、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18、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张居正

19、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20、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2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韩非子》

2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23、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苏轼《策别第六》

24、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25、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2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27、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欧阳询《艺文类聚》

28、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苏轼《策别第八》

29、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30、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31、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刘禹锡

32、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33、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34、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35、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张斐

36、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清)

37、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38、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39、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40、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41、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42、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43、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44、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45、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6、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47、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术上》

48、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49、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50、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51、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韩非子有度》

5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韩非子有度》

53、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54、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管子·法法》

55、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56、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

5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58、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59、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60、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史记·循吏列传》

61、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62、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63、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64、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65、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66、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6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68、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69、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70、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71、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三国志》

72、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禹锡《天论》

7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74、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75、法出于仪,威于义。——苏轼《王振大理少卿》

76、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苏辙《上皇帝书》

77、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刘恒

78、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79、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完颜雍(金世宗)

80、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81、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82、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83、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84、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85、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86、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87、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88、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

89、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90、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91、不以私害法,则治。——商鞅《商君书修权》

92、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9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孟子离娄上》

94、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95、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96、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97、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勒令》

98、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99、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100、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