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父母不能纵容孩子格言 正文

父母不能纵容孩子格言

时间:2025-05-07 06:35:20

作为父母,我们都是爱自己的孩子,我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但是最难是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是非常宠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或者是孩子有一些不良习惯的时候,父母老是纵容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越来越任性。

我们都知道,孩子还小,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对于一些事情他们经常会分不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作为父母,心中一定要有一杆秤,要知道宠爱孩子的度在哪里,要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纵容孩子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的。

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无可厚非,但是也要记得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错。所以下面说的这5件事别轻易纵容自己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很多是家里的宝贝,是家里的小皇帝,全家都围着他一个人转。这样养成的孩子必定是任性的。

前阵子看过这样的一个新闻,孩子跟着自己的妈妈还有奶奶出门搭公交车。只因自己的奶奶忘记了拿酸奶,孩子对奶奶大打出手,妈妈坐在一旁自顾玩手机没有制止。孩子这么小,就不懂得尊敬老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孩,当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就会发泄在老人的身上,但是老人还是笑呵呵的让自己的宝贝孙子孙女打。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尊重老人,只有这样,以后他才会尊重你。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熊孩子,就是在别人家里的时候,老是喜欢乱动、乱拿别人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是很重的,他们对于一切不熟悉的东西都有自己想要探索的心理。特别是对于自己家里没有的、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他们总是想亲自动手弄一弄的。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这样的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教育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改正过来。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这样的一类孩子,明明东西不是他的,但是如果他喜欢的话,就一定要抢到自己的手中。

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有些家长不制止自己的孩子,还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应该要满足他。这样教育方式对孩子是非常不利的,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自己错误的价值观。

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以跟孩子讲道理,如果讲道理不听的话,那么必要的惩罚是要的。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往往手上是拿着手机的,一整天下来手机都是不离手的。

我们要知道,当孩子长期沉迷于电子产品中,不仅会导致自己的视力出问题,还会让自己的精神不集中,不爱运动,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父母当发现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中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跟孩子做好什么时候该玩手机,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要休息的约定,如果孩子没有做到的话,那么就要实施一定的惩罚手段,加深印象。

当孩子打破花瓶的时候,妈妈问起原因,孩子就说是家里的狗打破的。相信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是会遇到的。

其实,我们要知道当孩子打破花瓶的时候,他的心理肯定是害怕的,怕自己的父母责怪自己,所以往往这时候他们会选择用谎言来掩盖事实。如果这时候我们没有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而是轻轻松松就让孩子过了这件事,那么以后孩子就会经常说谎的。

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要告诉孩子,你是喜欢诚实的小孩的,要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要抱抱自己的孩子鼓励他。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很多父母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对孩子百般纵容。父母要知道,你的纵容只会让孩子越肆无忌惮,甚至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以下6件事父母绝不能纵容孩子,别亲手毁了孩子!

带孩子去超市的时候,孩子看见玩具就不走了,明明家里有一堆了,你不肯买,孩子死活不松手,甚至坐在地上赖着不走了。

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不要因为孩子闹就心软了,告诉孩子家里已经有很多了,你不会给他买的。如果孩子听不进你说的话,依旧无理取闹,你可以置之不理,继续挑选其它商品,或者假装离开,任他在地上哭闹。此时让步是不明智的,不然孩子就会觉得任何想要的`东西哭闹就可以得到。

等孩子冷静下来以后,你再跟他讲道理,使之领悟,懂事的孩子惹人爱,哭闹的孩子什么都得不到,还会让人讨厌。

孩子不小心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当你发现后,问起孩子,他却说是猫咪打碎的。

这种时候你要鼓励孩子说真话:“告诉妈妈,到底是怎样回事?摔了花瓶没什么大不了的,妈妈喜欢诚实、勇于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好孩子。”消除孩子的顾忌,鼓励孩子说真话,勇于承认错误,并在第一时间“拥抱”他、表彰他。

很多孩子都知道撒谎是不对的行为,却为了逃避惩罚而为之。如果你轻易相信孩子的话,或者不信也不继续追究,就容易滋长孩子说谎的恶习,甚至会越陷越深。

规定孩子可以玩半个小时的游戏,但时间结束后,孩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还表示要一次性玩个够。

这时候父母要明确自己的态度:“那就再给你5分钟,把这局玩完,如果你还不结束,明天开始都不许再玩了。”

游戏很容易让人上瘾,孩子自制力差,更是如此。所以,父母一定要规定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比如,每次只能玩半个小时,并严厉要求孩子遵从,从而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给你看一个迷你小玩具,告知你那是从小朋友家的地上捡的,并占为己有。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立刻带孩子物归原主,让孩子亲自道歉:“对不起,我把你的玩具拿回家玩了,现在把它还给你。”借助“完璧归赵”的过程,让孩子勇于承认错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

小孩子没有“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往往以为爱好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对此,父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告诫孩子千万不能那样做。

孩子们在一起玩沙子的时候,去抢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机,对方不肯给,一口就咬向对方的小手,推土机就如愿到手了。

对于孩子这样的行为,父母一定要严肃批评他,让孩子知道动手是不可取的行为,对小朋友造成了损害,必须亲身道歉;同时,让孩子知道,别人的东西有权利不给自己玩,千万不能动手抢。

除了批评和讲道理,也要给孩子一定的惩罚,比如,多长时间内不能出去玩,让孩子谨记这次的教训,避免下次再犯。

每天晚上十点孩子必须睡觉了,孩子却把各种娃娃和玩具摊到床上。

父母这时候的做法是:指指墙上的挂钟,告诉孩子已经到睡觉时间了,告诉孩子按时睡觉才能够保障第二天去幼儿园不迟到。孩子都不会主动睡觉的,因为他们永远玩不够。

如果父母纵容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睡,就很难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管孩子找什么理由,父母都要想方法拒绝。

父母爱孩子一定要把握好度,对孩子过于纵容,其实就是在害孩子,如果你有以上纵容孩子的行为,就赶紧改了吧!

1、顺手牵羊

孩子给你看一双袖珍水晶鞋,告诉你那是从小朋友家的地上捡的。

达标做法:立即带孩子归还物品,让他亲自道歉:“对不起,我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还给你,请原谅。”借助“物归原主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勇于承认错误。

3、4岁的孩子没有“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自认为喜欢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对此,父母千万不要采取“下不为例”的`态度。记住那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得不到就动手

孩子们在玩沙子,其中一个抢起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机,未果,一口就咬向对方的小手。结果,推土机如愿到手。

达标做法:亲子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认为,对咬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严肃批评,让他知道,咬人是不对的,已经对小朋友造成了伤害,必须亲自道歉;同时,让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他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如意。

除了批评和讲道理,一定的惩罚必不可少,并将与惩罚相反的待遇呈现在他眼前:呵护和安抚被咬的孩子。从而令孩子懂得,攻击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也得不到任何好处,进而自觉摒弃攻击性行为。

3、该睡不睡

晚上10点该睡觉了,孩子却把娃娃和毛绒玩具摊到床上

达标做法:指指墙上的卡通挂钟,示意孩子到就寝时间了,告诉他按时休息才能保证第二天去幼儿园不迟到。没有一个孩子会主动上床,他们永远没玩够。如果父母允许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睡,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就难以养成。所以,无论孩子找什么理由,父母都要想办法拒绝。

4、见了玩具就走不动

在超市,你拒绝买芭比娃娃,女儿却紧紧地抱着不放,任你怎么解释也不松手,还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达标做法:对孩子表明你的态度:今天不买玩具,因为前不久刚刚买了一套芭比娃娃。

如果孩子听不进父母的话,无理取闹,不妨置之不理,继续选择其它物品,或者佯装离开,任其坐在地上哭。妥协是不明智的,否则孩子的任性将变本加厉。等孩子冷静之后,通过讲道理或讲故事等方式,使之明白,懂事的孩子招人喜欢,撒泼、哭闹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而且令人讨厌。

5、天女散花

临睡前,6岁的孩子脱下衣服,随手扔到桌上、凳子上,甚至一只袖子耷拉到地上。

达标做法:对孩子说:“穿好睡衣,然后把你的衣服叠好。在幼儿园午睡前,老师不是要求你们都把自己的衣服叠整齐吗?老师还告诉妈妈,你做得非常好,有时还帮助小朋友呢。妈妈知道你是个很讲秩序的孩子。来,妈妈看着表,你准保能在3分钟之内完成,马上开始吧。”说这些话时,不必高声,但一定要柔中带刚。

亲子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认为,孩子喜欢听好话,妈妈对其好行为的强调,恰是对他的正面激励,在反复的督促中,孩子能逐渐学会自理,并懂得承担责任。

6、用谎言掩盖事实

8岁的孩子施展“武功”,将花瓶摔得粉碎。当妈妈问起这事,他却说的家里的猫干的。

达标做法:鼓励孩子说实话:“告诉妈妈,到底怎么回事?摔了花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妈妈喜欢诚实、勇于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孩子。”以此打消孩子的顾虑,鼓励他说出真相,并在第一时间“拥抱”他、表扬他。

6、7岁以上的孩子明知说谎不对,却为了逃避惩罚而为之。如果你相信他的话,或者即便不信也不予追究,就等于助长了这一恶习,以致他在谎言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7、我要一次玩个够

到了该结束游戏的时间,9岁的孩子却坐在电脑前不动。

达标做法:对孩子表明你的宽容度:“好吧,再给你5分钟,把这局玩完,如果还不结束,明天也不允许你玩了。”

电脑游戏容易使人上瘾,孩子更是如此。所以,父母一定要规定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比如一天一次,时间为半小时左右,并严格督促其遵守。使之通过服从外在的约束力,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另外,亲子教育专家认为,在规定时间的前5~10分钟,父母可提醒一次,让孩子有心理准备,为准时离开电脑提供可能。